第25章 陸梁冀州

是勳疾言厲色,斥責公孫瓚當年不該挾持朝廷派去加封幽州牧劉虞的天使段訓,逼迫他處斬劉虞,關靖聽了不但不驚、不怒,反而大喜,竟然站起身來向是勳行禮,這是爲了什麼?

他跑到許都來爲公孫瓚求“赦”,問題是朝廷從來都沒有說過公孫瓚有罪,既然無罪,又何赦之有呢?如今是勳說公孫瓚有罪,那不用問啦,有罪斯有赦,這位侍中大人是打算慫恿朝廷頒發赦書的,既然如此,豈可不謝?

是勳瞧見關靖如此舉動,倒不禁笑了起來,心說這傢伙確實很敏,即便無大謀,也總有小聰明。當下擺擺手,示意對方坐下,然後語氣趨於和緩,問道:“誰向公孫將軍進言,使卿往許都來?”關靖急忙回答:“不敢,靖之淺見也。”

果然就是你給出的主意,那好吧——“公孫將軍罪莫大焉,然而天下板蕩久矣,朝廷亦念其昔日討戎之功,不欲重罰之。或將削其爵號、降其祿位,可乎?”

關靖連連點頭:“唯朝廷之命是聽。”

“雖然,”是勳話鋒一轉,“此大事也,司空曹公,現守父喪,不克還許,須待曹公歸來,乃可決此。”關靖說我聽說了啊,朝廷準曹司空守喪三十六日,沒關係,我能等。

是勳狡黠地一笑:“曹公雖貴爲三公,受天子信重,然此大事,亦須公卿合議,恐非三五月所能決也……”關靖着急道:“若乃遷延不決,易京雖固。亦恐徒傷人衆。有害朝廷仁德。還請侍中促之。”是勳心說什麼“有害朝廷仁德”,你就明說了吧,害怕公孫瓚扛不了太長時間——“勳有一計,可使公孫將軍危而復安,未知長史肯聽從否?”

關靖聞言愣了一下:“願聞其詳。”

是勳莫測高深地微微一笑:“易京雖固,終爲死地,公孫將軍所部多爲幽州突騎,熟於攻戰。而不嫺守備,何以舍長而用短耶?盍親率突騎直出,傍西南山,進擁黑山之衆,乃可陸梁(跳蕩)冀州,橫斷紹後。勝負雖難易勢,性命乃可苟全,以待朝廷之赦。卿以爲如何?”

在曹家開小會的時候,是勳並起兩枚手指,就說出這條計來。夏侯淵首先大喜:“吾前隨宏輔鎮撫關中,突騎所向無前。宏輔見而乃得騎兵之要,真高才也——公孫瓚若能計此,不僅可全性命,則袁紹亦將捉襟見肘,無能爲也!”

隨即荀攸也說:“此深謀也,可全公孫,可亂袁紹,亦可與我等休養、整備的時機。宏輔此計大妙!”

是勳捋須而笑,心裡卻說:夏侯妙才你就別往自家臉上貼金了,彷彿我是瞧了你帶騎兵的手段,才學會騎兵作戰的精要,進而想出這條計策來似的。其實是勳這條計壓根兒就不是他的原創,而是直接從史書上抄來的。

公孫瓚所部多幽州突騎,尤其最精銳的是所謂的“白馬義從”,雖說當日在界橋爲袁將麴義所破,但是實力並未大損。袁軍以步兵爲主,在河北的大平原上,以步當騎,難度係數是相當大的,所以袁紹西拒黑山,北聯劉和,東收青州,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陸續擊敗公孫瓚麾下大將田楷、單經等,才利用戰略之主動,彌補了戰術的弱勢,把公孫瓚給逼到了易縣去。

公孫瓚氣勢一沮,乾脆在易縣建造一座高大而堅固的城堡,稱爲“易京”,徹底採取守勢。但是騎兵進了城,那就屁用不頂,袁紹的步兵裡三重外三重圍定了,遲早都能把這座堅堡給攻下來。公孫瓚自己是帶老了騎兵的人,也知道這舉措不老靠譜的,所以想來想去,也說不定是有部將給他出主意,說你不如舍了這座註定的墳墓,突圍出去吧。

突圍以後,殺向西南,背靠太行山脈,與黑山軍張燕等人擰成一股繩。如此一來,即可利用地形的險要與袁軍周旋,尋機還能利用騎兵的快速機動力,抄掠袁紹後方,把冀州給攪亂嘍。就算這麼幹不能徹底轉敗爲勝,也不至於讓人團團包圍了,置身死地吧?

如今是勳提前抄襲了這條計策出來,徵詢曹家將吏的意見,大家夥兒聽了都覺得靠譜,問題是公孫瓚能不能想到這一點呢?是勳說他想不到不要緊,我可以通過關靖給他遞話啊,只是——最終公孫瓚採用不採用這條計策,那我可就說不準啦。

荀彧說沒關係,宏輔你儘管去試試,咱們盡人事,聽天命吧。要是公孫瓚真能從了此計,並且順利與張燕等會合,那麼袁紹後院頻繁起火,別說今秋了,估計明年秋天都結束不了北線的戰爭,咱們就有足夠的時間積草屯糧,尋機跟他決戰一場啦。

所以是勳就跑來找關靖了,先給他吃一顆定心丸——朝廷確實有下赦令,挽救公孫瓚的意願——隨即又拐彎抹腳地告訴他,這事兒不可能立刻執行,我們還得等待時機,最後端出那條計策來。

關靖聽了此計,不禁沉吟,良久不語,這倒也在是勳的意料之中。因爲在原本的歷史上,公孫瓚既然想到了那條計策,爲什麼最終沒能執行,一直在易京窩到死呢?因爲有人扯了他的後腿啦,正是面前這位關長史。

史書記載,關靖勸阻公孫瓚,說:“今將軍將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顧戀其居處老小,以將軍爲主耳。將軍堅守曠日,袁紹要當自退;自退之後,四方之衆必復可合也。若將軍今舍之而去,軍無鎮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將軍失本,孤在草野,何所成邪!”你這一走,留守的軍心必亂,易京很快就被會攻下,到時候你沒基地,沒據點,跟個流寇似的,還能辦成什麼事兒啊?

是勳覺得關靖這反對意見挺沒道理的——流寇確實成不了事兒,可至少有機會活下去啊。確實,公孫瓚一走,易京的防守必弱,但問題是,歷史擺在那兒,公孫瓚即便留下,易京照樣會破。

於是見到關靖沉吟,他就乾脆把關靖的顧慮和自己的反對意見一塊兒給說出來了:“長史乃慮公孫將軍棄之而去,則軍無鎮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然長史所仕者公孫將軍耶?易京耶?易京雖失,將軍尚在,若將軍不去,易京失守,則必玉石俱焚。或以爲堅守曠日,袁紹自退,四方之衆,乃可複合。然袁軍衆,自可長圍易京,而別遣將吏掃蕩幽州,則即其退去,四方安有可複合之衆乎?或慮公孫將軍孤在草野,乃無所成,然朝廷赦令一下,將軍即可還朝,因其前功,不失富貴。若孤在死地,異日覆巢之下,安求完卵!”

關靖一邊聽,眉頭是越皺越緊,心說這位是侍中果如傳言所說,能夠洞察人心,計謀深沉,他好象能看透我心思似的,我的種種顧慮,竟然全都這他料中啦。可是他說的雖不爲無理,卻真的就是最佳方案嗎?

是勳當然沒妄想自己“噹噹噹”一番話說出來,關靖納頭便拜,趕緊返回易京去勸說公孫瓚離開,可是我費了那麼多唾沫星子,你好歹給點兒反應啊,就光低着頭跟那兒想啊想的,你打算想到哪輩子去?原本的歷史上,你跟公孫瓚一起被圍在易京之中,可能一時膽怯,害怕公孫瓚拋下自己,或者即便不拋下,也不想去受那流寇之苦,所以沒往細裡考慮,就急忙勸阻,喪失了大好機會。如今你踏踏實實呆在許都,跳出局外,心境應該更平和、鎮定纔是,思維應該更清晰、明確纔是,就不必要多猶豫了吧。

看起來,史書所評不差,這位關士起先生果然是“無大謀”啊。

算了,正如荀彧所言,盡人事,聽天命吧。是勳站起身來,微微一揖:“勳計在此,聽我,則公孫將軍與卿之性命或可得全,不聽我,易京雖固,何如郿塢?昔董卓立郿塢而死,恐公孫將軍亦當踵其跡矣。”

想當年董卓就在長安西面建造過堅固的郿塢,作爲退身之所,可是原本的英雄豪傑,一旦給自己留條這樣的後路,就說明喪失了進取之心,而在亂世之中若無進取之心,則必然死路一條。還什麼“何所成邪”,你且先琢磨着能不能保住小命再說吧。

“卿且三思,勳告辭矣。”我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聽不聽的,全在於你,我也不可能幫公孫瓚拿主意。

是勳從百郡邸出來,隨即便又返回荀彧的宅邸。會議已經散了,光剩下荀彧、荀攸,叔侄倆嗑着瓜子兒,大概在聊閒篇。見到是勳進來,荀彧就問:“如何?”是勳擺一擺手:“關士起果諂而無大謀者也,聽我之意,不過三成。”

荀彧微笑道:“孫武子云:‘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公孫之生死存亡,自有天分;吾等之生死存亡,吾等自決可也。”

荀攸拉着是勳坐下,跟他解釋:“適才與文若叔父議論,琅邪、河東,爲吾之肋也,虛而易受刃;荊襄、江南,爲吾之背也,強敵在後也。袁紹若平公孫,則無後顧之憂,可全力向我,吾將何以當之?”

當下荀氏叔侄並是勳三人,並着腦袋,趴在地圖上研究了老半天,直到紅日西墜,方纔散去。是勳滿心的疲憊,返回府中,才進門,便有人迎將上來:“主公,既候之久矣。”

是勳打眼一望,不禁大喜:“德容,卿從徐州歸來了?”(未完待續。。)

ps:??今天兩更結束。

第31章 漢之忠臣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1章 家國國家第30章 俊傑相對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章 西進東歸第6章 皆不可用第32章 出入此門第10章 翻供之謎第5章 朝鮮新冢第10章 翻供之謎第7章 謀身謀國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天無形質第32章 暗流涌動第7章 投刺自薦第2章 九江處士第31章 逃出生天第8章 名馬金槊第6章 有如神鬼第10章 不合邏輯第6章 嚴其考法第9章 見性成佛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9章 白玉美人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2章 小枝槊頭第4章 閉門課徒第21章 衣錦榮歸第3章 微末小技第14章 敗得甚好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8章 不徵而徵第13章 大勢已去第8章 酬功謝德第8章 謀策定亂第8章 木蘭何人第12章 何必當初第27章 燙手山芋第19章 祖道之金第3章 鴻鵠之志第4章 益德爭功第6章 寧我負人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1章 家國國家第33章 城下遇難第6章 王異國生第15章 生而異象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3章 舍卿其誰第8章 破局關鍵第21章 老馬戀棧第7章 比干直諫第13章 族內之爭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章 是儀北上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章 分州荊襄第13章 行海索第6章 並無雅骨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7章 命促早終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章 內科聖手第16章 管他何人第3章 深入西域第27章 舊相新相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5章 名王爲質第3章 破此五賊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2章 飛將奄至第12章 防微杜漸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5章 爲公宣揚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2章 爪牙股肱
第31章 漢之忠臣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1章 家國國家第30章 俊傑相對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章 西進東歸第6章 皆不可用第32章 出入此門第10章 翻供之謎第5章 朝鮮新冢第10章 翻供之謎第7章 謀身謀國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天無形質第32章 暗流涌動第7章 投刺自薦第2章 九江處士第31章 逃出生天第8章 名馬金槊第6章 有如神鬼第10章 不合邏輯第6章 嚴其考法第9章 見性成佛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9章 白玉美人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2章 小枝槊頭第4章 閉門課徒第21章 衣錦榮歸第3章 微末小技第14章 敗得甚好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8章 不徵而徵第13章 大勢已去第8章 酬功謝德第8章 謀策定亂第8章 木蘭何人第12章 何必當初第27章 燙手山芋第19章 祖道之金第3章 鴻鵠之志第4章 益德爭功第6章 寧我負人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1章 家國國家第33章 城下遇難第6章 王異國生第15章 生而異象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3章 舍卿其誰第8章 破局關鍵第21章 老馬戀棧第7章 比干直諫第13章 族內之爭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章 是儀北上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章 分州荊襄第13章 行海索第6章 並無雅骨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7章 命促早終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章 內科聖手第16章 管他何人第3章 深入西域第27章 舊相新相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5章 名王爲質第3章 破此五賊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2章 飛將奄至第12章 防微杜漸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5章 爲公宣揚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2章 爪牙股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