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誤交損友

王粲王仲宣,前天還在白狼山上雙股戰慄,嚇得個半死呢,如今見到曹軍大勝,膽氣陡壯,竟然在後軍尚未來合,而諸大將也還沒發言的時候,搶先站出來勸曹操繼續進軍,一舉平滅遼東的公孫度勢力。

是勳心說這就是一個軍事白癡了,未戰之前,只會以數量多寡來判斷勝負,既勝以後,立刻就覺得大軍所至,無不可平——你就沒考慮咱們的損失有多大嗎?

白狼山下一仗,不僅僅是折損了大將曹純,而且“虎豹騎”幾乎人人帶創,戰死和重傷的超過了三成,其餘各部也多有折損。再加上幾乎是不眠不休地直接追殺到了柳城,這沒有個三五天根本就恢復不過來啊。咱總得等後軍到了,瞧瞧他們的狀況,再決定是前進還是暫留吧。

可是曹操隨即說出來的話,卻讓是勳更爲吃驚。曹操說:“人心不饜足,既平隴,復望蜀耶?”是勳心說唉,這臺詞不對啊?

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會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雖然同樣不打算繼續進兵,但話語中就充斥着滿滿的自信。可是如今道出“得隴望蜀”的反問來,怎麼就一股濃厚的頹唐氣息縈繞不散呢?

“既平隴,復望蜀”,這話最早是光武帝劉秀說的。想當年劉秀攻打割據隴上的隗囂,將隗氏逼入絕境之後,即留下吳漢、岑彭圍西城,耿弇、蓋延圍上邽,自己返回雒陽。臨行前。他留下一封書信給岑彭。信中寫道:“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意思是你們要是能夠順利把隗囂給滅了,那就繼續南下,挺進蜀中,去打公孫述——我這個人啊,有點兒貪得無厭。

劉秀說的是陳述句,可是曹操今天用的卻是反問句。那意思:人不能不知足啊,我好不容易平了烏丸,還有力氣繼續去打公孫度嗎?

在原本的歷史上,十多年後,曹操確實也說過同樣的話,那是在平了漢中張魯以後,司馬懿勸他趁勝去攻打蜀中的劉備,曹操不怎麼想聽,於是就用這個在地理上很合襯的典故給頂回去了。因爲那時候的曹操已屆暮年,壯氣衰減。所以才喪失了這麼個大好的時機。是勳心說如今你差一歲纔到五十呢,不至於這就開始氣沮了吧?

不過再一琢磨。終究此前這仗跟原本的歷史不同,折損了大將曹純。曹純是曹仁之弟,曹操初起兵的時候就跟隨在側了,而且受命統領“虎豹騎”,深得曹操的寵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子和比長年留在家裡照顧老爹的曹德,跟曹操更象是親兄弟,親情更爲濃厚。這兄弟戰死了,就不容許曹孟德多悲傷、頹唐個幾天嗎?

是勳很想曹操就此徹底解決了東北的問題,因爲公孫家那就是很難割的一大毒瘤啊,留的時間越長,則爲禍必然更烈。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一家族一直割據到曹叡時代,還三天兩頭跟東吳眉來眼去的,就這麼着曹家都被迫忍了——南方還要面對孫氏,西方還要抵禦劉氏,真沒精神頭去收拾他們。直到公孫淵自立爲王,不奉曹魏正朔,曹叡才徹底惱了,派司馬懿將其一戰平滅。

若能早收遼東,則對外可御韃虜,對內可強國力,不是很稱心如意的事情嗎?

然而是勳不敢開口,一方面他瞧出了曹操此刻並無進取之心,另方面軍士疲憊,起碼暫時即便想打也是打不動的。歷史終究已被改變,套用自己原本的認識,難免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白狼山上的教訓還不夠嗎?非得再冒一次生死之險嗎?他是宏輔有病啊?

是勳這麼想着的時候,早有夏侯廉、田疇等人站出來,反對王仲宣的見解。王粲今天倒是精神頭雙倍的旺健,當下舌綻蓮花,逐一反駁——你們說前軍疲憊,後軍未至,不當繼續進兵,可我也沒說這就從柳城發兵去打啊,丞相不是問下一步的行止嗎?我是說等後軍到來,柳城亦安定了,即可裹脅烏丸,去伐公孫度。或者起碼也得逼一逼公孫度,讓他交出袁氏兄弟來——

“前郭奉孝有言,袁氏若存,則幽州不穩,丞相若即此退兵,難免前功盡棄。除非屠盡烏丸,不然大軍一退,袁氏繼踵,烏丸必再反也。”

王粲說的倒也不是毫無道理,曹操雖然斬殺了蹋頓,逼降了烏延、蘇僕延等部,但既無法在短時間內將烏丸牢牢地掌控住,也不可能真正收服其心。別忘了,跟着袁氏兄弟往遼東跑的可還有一個樓班呢,那是丘力居的正牌繼承人,要是咱們一退,他必然返回啊,到時候登高一呼,羣虜呼應,局面瞬間便可能恢復到白狼山大戰之前。那咱們這一趟來不是白跑了嗎?曹子和他不是白死了麼?

再說了,如今袁氏和樓班之後,還有一個公孫度,那傢伙野心既大,兵馬又雄,若與袁氏、樓班相合,必爲國家大患——幽州你還打算不打算要了?

王粲一番侃侃而談,曹操不禁緊鎖眉頭,沉吟不語。

是勳心說在原本的歷史上,曹孟德也僅止步柳城,並未繼續東征,公孫家雖然滅不了,可是局面也並沒有因此而糜爛啊,他是怎麼幹的?當時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我要是着着緊逼,他們必然聯合起來抵禦,要是轉身退兵,公孫家跟袁家肯定就會兵戎相見啊——這和對付袁氏兄弟鬩牆是同一個道理。

當下是勳就想套用歷史上曹操的原話,先安撫一下大家夥兒的情緒——他是想打的,可是也知道很難打,而且就此退兵太過可惜;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爲上兵之謀,原本歷史上曹操的盤算施之於今日是不是合適的且再說,我先擺擺那個道理,讓衆人多一條考慮的途徑吧。

他把腰一挺,正待發言,然而……又生生地給嚥了。因爲突然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如今高踞於襄平寶座上的可不是公孫康啊,而還是公孫度!

對於公孫康此人,史書上所表現出來的面目非常模糊,也不知道他是真能幹呢,還是普通中平之主。《涼茂傳》中曾經記載公孫度想要趁着曹操遠離鄴城之際,發兵偷襲,結果被涼茂勸阻了,裴松之疏,曹操定鄴和公孫度去世是在同一年,而且曹操在定鄴後的當年並未遠離,故此事不確——裴松之沒有明說,其實是懷疑這打算搞偷襲的乃爲公孫康而非公孫度。然而也可能這條記載本身就是西貝貨,或者別的什麼細節記錯了,不可驟然便安在公孫康頭上。

所以這人有野心嗎?有雄心嗎?還真說不準。在原本的歷史上,他自忖不易壓服來投的袁氏兄弟,因而斬二袁首級以獻曹操,此後對朝廷起碼錶面上的態度還算是恭順的。

然而他老爹公孫度就不同了,那人割據遼東,殺伐果決,還曾經“立漢二祖廟,承製設壇墠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鸞路,九旒,旄頭羽騎”,其僭越之意比劉表、劉焉還要明顯。曹操封他永寧鄉侯,他理都不理,還說:“我王遼東,何永寧也!”

所以公孫康害怕袁氏作亂,公孫度就未必怕了,他很可能駕馭得住二袁和樓班,真的趁勢西進與曹操爭雄。咱們倘若就此退兵,真的能夠使得二虜相爭嗎?時勢不同,當事人也不同,這事兒就很難料準啊!

是勳心裡轉着密圈,纔想說話卻又縮了。但他就那麼一挺腰肢,早就落到了曹操的眼中,曹操當即問道:“宏輔有何良策?”

是勳沒辦法,只好開口說些廢話:“吾不識公孫升濟何如人也,亦難料彼是否能容二袁,是否敢爲國家之敵。敵情不明,何敢驟進?今當遣使襄平,使升濟斬二袁首級來獻,並覬其真意也。”

咱們先得去試探一下公孫度的想法,然後纔好應對吧。

曹操說此乃持重之策,可是派誰去遼東郡治襄平城纔好呢?嘴裡說着這話,卻偏偏斜眼瞟着是勳。是勳心說完,這活兒還得落到我頭上啊。倘若曹家謀臣全夥兒在此,自然能夠找到比我更合適……或者只是略遜我一籌之人,以使遼東,問題現在跟隨着遠征柳城的就沒幾個能用的呀。王粲那書呆子當然是不成的,田疇或許可以,問題品位實在太低,不堪爲使。

他還在猶豫。自家名滿中原,真要往說諸侯,其實危險係數並不算大——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謀害他是宏輔?只有兩種人可能敢橫下一條心來,一是所在懸遠,不大在意中原名士,二是出身較低,行事乃敢肆無忌憚——問題公孫度這兩條全都挨邊兒啊!

正當此時,突然有探馬來報:“公孫度遣大將韓忠將萬騎來,已近陽樂矣!”

陽樂就是遼西的郡治,在柳城以東百里之外,從陽樂到柳城,幾乎就可以朝發夕至。曹操聞言便驚:“則二袁尚未至襄平,公孫度即發兵矣!”他幹嘛來的?是想跟自己夾擊烏丸和二袁,趁機漁利呢,還是想聯合烏丸和二袁對抗天兵?

王粲聞報也驚了,趕緊面向是勳:“事急矣,請宏輔即奉使遼東,以抒此難!”(未完待續……

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章 下車立威第33章 謀取涼州第3章 自恃其智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章 禍起蕭牆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0章 的盧妨主第4章 攻心之計第26章 何必三策第30章 乃見君臀第7章 受人構陷第11章 暗度陳倉第3章 秘計有三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章 或爲智囊第21章 奉耶挾耶第32章 海船入江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6章 後史先見第9章 爲國殺賊第7章 謀身謀國第25章 陸梁冀州第6章 皆不可用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章 益州內患第13章 行海索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1章 家國國家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4章 所志既從第7章 比干直諫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8章 後世來者第8章 單家俗吏第16章 **好淫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2章 江上肅清第10章 梟雄之死第4章 人言可畏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章 益州內患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8章 投鼠忌器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4章 婚宴驚魂第1章 天無形質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章 據蜀自立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9章 梟雄入蜀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0章 平定上郡第7章 雷澤詩會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章 行獵上林第2章 重振幽州第17章 初試金手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章 先帝遺詔第3章 夷寇臨城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0章 欲效定遠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5章 宮中二宦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章 初晤諸葛第15章 初攻鄴城第8章 選士之策第28章 江南俊才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5章 後世之評第8章 名馬金槊第11章 苦肉之計第8章 欲捧殺也
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章 下車立威第33章 謀取涼州第3章 自恃其智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章 禍起蕭牆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0章 的盧妨主第4章 攻心之計第26章 何必三策第30章 乃見君臀第7章 受人構陷第11章 暗度陳倉第3章 秘計有三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章 或爲智囊第21章 奉耶挾耶第32章 海船入江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6章 後史先見第9章 爲國殺賊第7章 謀身謀國第25章 陸梁冀州第6章 皆不可用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章 益州內患第13章 行海索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1章 家國國家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4章 所志既從第7章 比干直諫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8章 後世來者第8章 單家俗吏第16章 **好淫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2章 江上肅清第10章 梟雄之死第4章 人言可畏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章 益州內患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8章 投鼠忌器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4章 婚宴驚魂第1章 天無形質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章 據蜀自立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9章 梟雄入蜀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0章 平定上郡第7章 雷澤詩會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章 行獵上林第2章 重振幽州第17章 初試金手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章 先帝遺詔第3章 夷寇臨城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0章 欲效定遠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5章 宮中二宦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章 初晤諸葛第15章 初攻鄴城第8章 選士之策第28章 江南俊才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5章 後世之評第8章 名馬金槊第11章 苦肉之計第8章 欲捧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