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戰爭迷霧

是勳有放縱匈奴劫掠世家、豪門之意,秦誼有點兒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聽錯了,當下滿面驚詫地望着主公。

是勳心說我的真實用意,估計這年月沒人能猜得出來,但既然派你去監護匈奴,總得給你個合適的理由——“袁氏四世三公,士人皆仰望者也,彼等各據塢堡,抗拒王師,不妨藉匈奴之手以除之,則異日我取幷州,易也。”就連兗、豫的很多大戶都心向袁氏,更何況幷州呢?此禍不除,後必爲患!

其實是勳真實的想法,是想在自己可以伸得出手的地方,儘量打擊豪強大戶。本來漢朝之所以衰敗,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那些世宦和地方豪族結合起來,形同割據,使得中央政令無法暢行。況且,在原本的歷史上,世家還將藉着曹魏“九品中正”的東風重新崛起,並且導致了“五胡亂華”的人禍,進而產生出極端腐朽的南朝政治來。

然而是勳這時候終究屁股還是挨着世家的邊兒的,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他不可能完全站在老百姓一邊,甚至也不可能公開打出爲庶族謀取政治、經濟利益的旗號,所以只能以戰爭作爲藉口。也正因爲如此,他派出去監護匈奴的是秦誼,一則這傢伙出身不高,二則毫無節操,三則也沒啥政治頭腦——要是換了司馬懿之類顯族出身之人,屁股決定腦袋,定然不肯附和是勳的計劃。

當下胡編了一個理由,秦誼果然信了,拱手道:“誠如尊命,然……異日若有人以此攻訐,還請主公爲某緩頰。”是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宜祿於勳有……乃勳之客。勳自然遮護,無慮也。”本來想說你對我有救命之恩的,轉念一想,當初自己就差點兒動手宰了秦宜祿,秦宜祿不傻。也瞧得出來自己沒把什麼“救命之恩”當回事兒,純是因爲發過毒誓,不敢相背,才留下他來的(當然啦,是勳其實也沒把毒誓當回事兒)。貿然提起此事,反倒可能引發對方不好的聯想。所以及時改了口。

上萬兵馬,多爲騎兵,沿汾水而下,自離永安縣,進入幷州太原郡以後,即東西分道——夏侯蘭率軍東進。佔領綿上聚,在聚北與界山之間暫時屯紮,以防止上黨方向的袁軍繞霍大山北來援;曹性北上界休;匈奴兵則西入西河郡,前指平周。曹性所部和匈奴兵皆以騎兵爲主,不便攻城,故而只是抄掠鄉間,調動袁軍而已。按計劃。匈奴兵將直指西河郡治離石,曹性則經界休、中都、祁縣,前突至昭餘澤北,不靠近太原郡治晉陽——太原乃幷州首屈一指的大郡,戶口繁盛,料來晉陽的守兵也多,貿然前往,必遭挫敗。

是勳本人即前往永安,按照跟匈奴的約定,把一千郡兵屯在城外。只帶着部曲百五十人與少量民夫進入縣城。呼廚泉提出要求,漢軍不得修繕城防,所以是勳進城以後,只是強徵了些百姓過來,把縣衙給略微休憩了一番。既方便自己入住,也多少起點兒防護的作用——終究呼廚泉三千騎就在身後,不可掉以輕心啊。

永安城池不小,但城內房屋破敗,居民不足二百戶——匈奴人是不喜歡住在城裡的,也只有呼廚泉爲了彰顯自己的身份,搬進了平陽縣署而已,城內居民,絕大多數都被匈奴搶掠爲奴,還能夠留下這一百來戶,是勳就已經挺詫異的了。

城池殘破,城牆上到處都是缺口,尤其東側,竟然連城門都沒有。是勳策馬入城,就跟進了一片廢墟也似,原本的縣內大小官吏,早就跑得一個不剩了。他不禁暗中長嘆:幸虧當日沒向呼廚泉提出要復四縣的令、長,這誰肯來啊?來了又能幹啥啊?

唉,倘若自己手中能夠多個幾千、上萬的兵馬,便可以放心大膽由着匈奴去跟袁氏拼個兩敗俱傷了,可如今,反倒要祈禱匈奴兵旗開得勝,就算被人堵了回來,也別遭受太大的折損纔好。

爲了煽動匈奴出兵,他預先支付了三萬石糧食,但跟呼廚泉說好了,只有這批而已,剩下的,得他們自己跑幷州去搶。是勳所以鎮在永安,一是要安呼廚泉之心,二是爲了照應呂軍和曹軍,尤其夏侯蘭所部曹軍,是不負責搶劫的,一應糧草物資,都得經白波谷先送到永安,再由是勳撥予。

他是三月晦日進入的永安城,也就是日後的山西省霍縣——漢末三國時代著名的永安(白帝城),也即劉先主駕崩之地,則在此西南方數千裡外,這時候還叫做奉節——翌日即有消息報來:“匈奴兵已破平周!”啊呀,是勳心說那去卑的運氣還真不是一般的好啊!

平周是西河郡最東南面的一個縣,緊鄰河東。西河本就人口稀少,全郡還不足五千戶數,想必平周之貧瘠,不在河東的北屈、蒲子之下吧。然而匈奴方並不擅長攻城,原本也沒有攻城的打算,竟然能夠轉瞬即下平周,實在大出是勳等人之預料。

然而接着報回來的消息就更令人詫異了,界休、鄔縣、中都三縣長吏竟然棄城而走,就連僅僅兩千騎的呂軍,都於數日內便即克此三城。司馬懿本能地察覺到:“恐有詐也!”

西河郡的平周防禦薄弱,尚在情理之中,但太原爲幷州大郡,界休等亦皆戶口繁盛之大縣,即便被呂軍攻了個促起不意,也沒有瞬間便即易主的道理啊。難道三縣長吏皆怯懦者乎?晉陽若發救援,三、五日內便可趕到,他們就連這麼短的時間都扛不下去嗎?幹嘛呂軍一到,便即棄城而逃?

賈衢猜測道:“恐欲誘我軍深入,即設伏以盡覆之也。”

是勳雙手按在几案之上,緊盯着地圖,半晌不語。幷州地方廣袤,給這年月本來就很低下的情報蒐集水平,更增添了相當麻煩的阻力,他甚至完全不清楚高幹是不是還在晉陽城中。就戰前所知,高幹的勢力可能還未能涵蓋全州,其統治中心便是上黨、太原、西河、雁門四郡,盡括膏腴之地,戶口數將近全州的八成。參軍們預估,高幹麾下兵馬在三萬以上,其中上黨太守郭援有兵八千餘,兩千進了河東,逡巡於端氏、濩澤之間,餘下六千,必須用來防禦河內方向。倘若高幹仍在晉陽,再及時調雁門軍南下,則駐軍當在二萬左右,沒道理坐視界休等縣淪陷而不顧啊。

是勳緩緩伸出手掌來,在“上黨”二字上一拍:“難道高幹已然揮師南下,欲取河內,是故太原空虛麼?”

張既搖頭:“主公見在河東,高幹豈敢不防?”

“或許……”是勳有些猶豫地說道,“幹以我初領河東,匈奴又向背不明,故以爲我將坐守耳……”

張既大聲提醒道:“敵情尚未分明,主公萬不可做如此想!”是勳的設想完全是一廂情願,他手下這幾個參軍全都是人精,哪有聽不出來的道理?不過,也恐怕就只有張德容敢於這般直言勸諫吧,因爲張既跟隨是勳時間最長,深知這位主公從不因言罪人,亦頗有兼聽、容人之量也。

當然啦,張既把結果猜對了,原因卻猜錯了。是勳絕非海量能容之人,前世在網絡上跟人紙上談兵,就頗因其頑固不化、知錯不退而遭人謾罵,但如今所處的環境不同了,他也知道自己究竟有幾把刷子,也就敢跟那些同樣放嘴炮的傢伙犯橫而已,面對司馬懿、張既這些歷史上的強人,又怎敢不虛心請教?

“德容所言是也,河內之事,自有曹子孝主持,我等但慮河東——誘敵之計,不可不防。”

司馬懿建議道:“爲策萬全,可嚴令曹性不得更改計劃,即便行至祁縣亦無所阻,亦不可深入以薄晉陽,免受其禍。”曹性好歹是咱們調得動的人馬,至於匈奴兵是不是會遭伏擊,那咱就管不了啦。

是勳微微一皺眉頭:“曹性剛烈,恐不聽令,奈何?”

張德容當即請令道:“吾願北上以督曹性。”是勳說好,你就從城外帶二百人,趕緊追上曹性,申我的嚴令。要是萬一曹性不肯聽從,非要繼續挺進,你就趕緊回來稟報,咱們好另謀良策。

張既接令去了,是勳也只好繼續忐忑不安地跟永安城裡等着。他感覺似乎一出了自己所暫居的縣衙,外面全都被戰爭迷霧所覆蓋,完全摸不清敵人的動向,越琢磨心裡就越是沒底——“戰事之難,一至於此!”看起來,自己還真不是當統帥的材料啊……

張既去後不久,匈奴方面又有急報,已經逼近中陽縣,貌似縣內長吏亦皆逃散,已有地主前來接洽,願意奉上軍資,懇請匈奴兵不要入城。是勳不好再下什麼指令,心裡卻不停地嘮叨:“殺進去,殺進去,見大戶便全都給抄了!”也不知道秦宜祿是不是真能給匈奴方施加影響,完成自己“屠戮英豪”的宏圖大業。

翌晨,傳報匈奴又來了一騎,是勳心說不會吧,這麼快你們是徹底拿下了中陽呢,還是已經殺到西河郡治離石城下了?趕緊令其報門而入。卻見那匈奴人滿頭大汗,急匆匆地跑進來,拜倒在地:“急報大人,左谷蠡王脫隊謀叛,欲來捉拿大人!”

PS:今晚爭取再加一更,請期待。

第3章 夷寇臨城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1章 采采榮木第4章 法不可廢第1章 東郡英豪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1章 先見神亭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4章 敝帚自珍第9章 積毀銷骨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7章 外禦其侮第9章 察考諸子第7章 請殺孔融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章 佈防關中第24章 脣槍舌劍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6章 良宵聞變第32章 促膝對談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2章 養虎貽患第9章 請救無辜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6章 屯敵必取第5章 壽春城下第14章 鳳雛之謀第25章 陸梁冀州第5章 漢家道微第7章 魏亦有亡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9章 屯田小吏第6章 建安石經第32章 曳尾泥塗第19章 嶺南烽煙第4章 彼采葛兮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0章 大科學院第4章 攻心之計第17章 吾何有私第8章 徐方名士第29章 國亂先兆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9章 卿之無學第8章 頭風復發第13章 深入虎穴第9章 驚雷投箸第30章 繫鈴解鈴第7章 名士該殺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5章 名醫神針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章 疏於職貢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7章 平原搬兵第6章 樂浪故人第13章 必擒是勳第8章 單家俗吏第9章 溳水之戰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0章 離間江陵第7章 爲曹造勢第21章 家國國家第6章 有如神鬼第9章 家事難斷第9章 平州智士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章 行獵上林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章 水力磨坊第1章 下車立威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5章 毀於一旦
第3章 夷寇臨城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1章 采采榮木第4章 法不可廢第1章 東郡英豪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1章 先見神亭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4章 敝帚自珍第9章 積毀銷骨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7章 外禦其侮第9章 察考諸子第7章 請殺孔融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章 佈防關中第24章 脣槍舌劍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6章 良宵聞變第32章 促膝對談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2章 養虎貽患第9章 請救無辜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6章 屯敵必取第5章 壽春城下第14章 鳳雛之謀第25章 陸梁冀州第5章 漢家道微第7章 魏亦有亡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9章 屯田小吏第6章 建安石經第32章 曳尾泥塗第19章 嶺南烽煙第4章 彼采葛兮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0章 大科學院第4章 攻心之計第17章 吾何有私第8章 徐方名士第29章 國亂先兆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9章 卿之無學第8章 頭風復發第13章 深入虎穴第9章 驚雷投箸第30章 繫鈴解鈴第7章 名士該殺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5章 名醫神針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章 疏於職貢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7章 平原搬兵第6章 樂浪故人第13章 必擒是勳第8章 單家俗吏第9章 溳水之戰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0章 離間江陵第7章 爲曹造勢第21章 家國國家第6章 有如神鬼第9章 家事難斷第9章 平州智士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章 行獵上林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章 水力磨坊第1章 下車立威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5章 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