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魚復三險

是勳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數十年後,曹魏大將軍司馬昭將會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將統率大軍,征討蜀漢,總兵力將近二十萬之衆。其中鍾士季在快速奪取了漢中以後,便即沿蜀道南下,深入得比自己還遠,一直打到劍閣,但隨即就被蜀漢各路人馬齊聚給堵住了,難以寸進。最終打破這一僵局的,乃是鄧士載偷渡陰平之計……

那麼陰平小路究竟在哪兒呢?根據史書上簡單的描述,應當在陰平縣城附近爲其入口,然後南逾摩天嶺,“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經過故德陽亭,最終抵達江油,大致位於劍閣和涪縣之間。如今張既、蘇則往取陰平郡,就目前的實力對比來看,蜀人必然棄守,拿下來難度不大。那麼,真要遣一軍去偷渡陰平嗎?

是勳食中兩指有節奏地輕叩桌案,凝目地圖半晌,最終卻還是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無益也。

首先,此計太過懸危,鄧艾也算是撞上了大運,纔算勉強得過,自己則肯定是不敢去的。那麼若派別將前往呢?是勳大致記得,鄧艾使一萬軍在前開道,二萬軍負糧跟進,總共計有三萬步卒。如今自己除留守漢中和往取陰平的兵馬外,手下不過四萬餘衆,雖說能夠拿得出三萬人來,卻等於扔進去一多半兒的兵力。先不說三萬軍一走,劉封很可能立刻揮師來攻,一口氣把自己給趕回漢中去,且這三萬人若真能得渡陰平還則罷了,若有挫跌。恐怕自己將來連漢中都防守不住啊!

而且原本歷史上鄧艾的意願。是經此小道穿插到劍閣之後。攻打涪縣,如此則“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鍾)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且不說劉封會不會全師以援涪縣——援涪是爲護成都,可如今成都和葭萌就不是同一股勢力在守備啊——而若劉封根本不動,偷襲軍順利抵達成都城下,劉禪就真能跟原本歷史上一般開城投降嗎?

要知道如今成都城內主事的可不是那懦弱孩子。而是吳懿、李嚴,應該不會那麼沒蛋用吧……

唉,知道有這麼一條小路又能如何?時勢不同,想抄後人的故智也根本抄不動啊……

思來想去,是勳最終只得喟然而嘆:“爲今之計,乃請陛下增兵矣。”

原本歷史上鍾會主力抵達劍閣的時候,約有十五萬衆(包括吞併了諸葛緒的三萬人),將近自己的四倍,就算葭萌不如劍閣險峻,你起碼給我湊上十萬人。才能夠談得上進攻吧。如今四萬對三萬,又缺乏迴旋餘地。各恃地理之險,那也就只敢遙遙對峙而已。

只是劉封可以繼續跟葭萌呆到地老天荒,自己在廣元無城守把,是不可能停留太長時間的——光從漢中通過險狹的棧道運送糧草到此,一石谷在途中就會被吃掉六鬥,真的很難長期供應啊。

就不知道曹操還能撥多少人給自己了——是峻押送俘虜和傳遞捷報尚未歸來,目前從雍、涼二州仍陸續有小股部隊南下增援,數量達到了驚人的每日三百!就按這種速度,估計還湊不起一萬人呢,自己就必須得打道回府了……

實在無計可施,只好詢問沮授、呂蒙:“子輔、子明,何以教我?”

呂蒙說後事暫且不論,咱們既然已經打到這兒來了,便不可輕言放棄——“一旦糧盡而退,馬鳴、白水雖險,無可屯駐大軍也,蜀人必將復奪。”不過他揚鞭一指周遭:“自白水而至葭萌,數百里棧道,唯此處可積糧谷,便當築城,以便轉運。”

不管咱們是就此暫退,還是能夠繼續朝前方挺進,我看廣元這地方都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前線基地——但這合適是說位置,以及地方開闊,方便囤積物資,但偏偏不利於防守。故此呂蒙建議,應該在此地築城。

是勳點點頭,他知道原本歷史上,劉備就在這裡新設過漢壽縣——那還是前一世自己嘗試考證關羽的“漢壽亭侯”之漢壽何在,才注意到相關史料的——其後諸葛亮數次北伐,要從蜀中運糧以資漢中,漢壽也是一個重要的物資囤積地和中專站。

他還知道,漢壽後來曾一度改稱利州,後蜀主孟昶爲御宋軍,曾在劍閣、利州設防,但因爲利州無險可守,所以北方棧道一失,守將王昭元直接棄守而奔劍閣,白白把城裡八十萬斛軍糧送給了宋將王全斌——這也說明廣元曾是蜀地北部的重要屯糧基地。

只是呂蒙之言雖善,自己目前卻缺乏足夠的物資和人手,難以短時間內在此處修建起一座縣城來。最終便只得命呂蒙負責,在廣元北方的棧道出口,當道倚山,先修起來三個土木結構的小碉堡。只是因爲年代相隔久遠(指自己穿越之後的時間太長),是勳一時想不起“廣元”之名了,嗯,原本歷史上劉備不是叫它“漢壽”嗎?那我便定其名爲“魏昌”好了,稱爲“魏昌砦”。

呂蒙提完建議,輪到沮授說話了,沮子輔勸慰是勳:“太尉勿憂,前因棧道難行,諸險列布,我幾無憑依者……”就算想調動大軍來攻,棧道上也駐紮不下數萬兵馬啊,被迫要把主力仍然遠遠地甩在漢中——“今以魏昌爲依,乃可與葭萌長期對峙。”是勳說可是咱們糧草運送成問題啊,要是不能進取葭萌關,又能在魏昌停留多久?

沮授說了:“蜀道難行,敵既有備,再期直入成都,難矣哉……”但是您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爲咱們還有另外一路人馬,尚未傳來消息哪——“且待荊州軍入巴,乃可直取葭萌之後,劉封必走也。”

是勳心說對啊,我怎麼把這碴兒給忘記了——我可是總統雍、涼、荊三州的大都督,不能把目光僅僅侷限在北線哪。比起原本歷史上鍾會伐蜀,我固然北線兵力不足,但同時也擁有鍾士季難以企及的一大優勢,那就是——荊州在咱們手裡,而不屬於西蜀盟友的東吳。

所以鍾會缺乏東方的策應,結果頓兵劍閣之下,一籌莫展,鄧艾要被迫去偷渡陰平,我可沒他們那麼窘迫啊。

再想想原本歷史上劉備之入蜀,也是從荊州過來的,然後先奪白水,再一路南下破葭萌、梓潼、涪縣,圍攻雒城幾近一年,全得靠諸葛亮率張飛、趙雲等再從荊州溯江而上,才能與其會攻成都。

所以就目前來看,北線能夠打到這裡,勉強站住腳跟,就已經算是成功啦。再想破局,得靠荊州兵馬的增援——問題東西相距千里,中間還有三巴爲隔,消息傳遞非常滯後,就不知道司馬懿發兵了沒有,能否順利擊敗甘寧,又要多久才能進抵葭萌之後呢?

是勳是本年七月間離開洛陽的,不到十日,曹真、張郃等便即展開了前期的伐漢之戰。漢中之戰約摸打了將近一個月,八月份是勳開始向蜀中挺進,到這時候,已經是秋九月了,北風漸冷,漢中新谷已將割盡……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司馬仲達爬也要爬到江陵啦,而魯子敬舟師溯江而上,也應該逼近了魚復……

事實上,爲了配合是勳的北線作戰,司馬懿、魯肅等行軍速度很快,已經在數日前便開始對魚復展開全方位進攻了。

魚復是巴蜀的東方門戶,其勢之險不在白水之下——當然地理情況大爲不同。魚復舊名“扞關”,或者“江關”,位於長江北岸的赤甲山上,爲昔日巴、楚相爭時巴人所建,控扼險要。漢代將關城擴建,置魚復縣,同時在其對岸(長江南岸)修建新關,設置江關都尉以鎮守之。

魚復縣和江關隔江對望,城、關之下便是洶涌奔流的長江。從秭歸西直到魚復東,近二百里地江水湍急,且因水下暗礁而形成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漩渦,實爲行舟至險處——就是後世的“瞿塘峽”。即便順流而下,到這裡一個不慎,也往往船覆人亡,更何況是溯流而上呢——此爲第一重險。

此外還有二重險,是在陸路。瞿塘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如同門戶,故名“夔門”,本來無路可通,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鄉民在江北山崖上硬生生開鑿出一條道路來——是爲瞿塘古棧道。名爲棧道,其實更準確點兒說應該叫槽道,與蜀地棧道不同,不是凌空架木而成,腳下踩的倒還是土路。這條槽道不是用來通行商旅的,而是縴夫所履,用來拖船上峽的。

所以魚復附近有三重險:一險是縣城和江關當道而立,使得攻方部隊難以展開,攻取不易;二重險是江水奔涌,船隻難行;三重險是溯江而上只能靠拉縴,但縴夫行走在槽道之上,只要一小隊士卒就能把他們全都放倒嘍,然後船隻脫纖,順流而退還是好的,很可能直接就打着轉兒陷進漩渦,就此沉入江心……

這三重險要怎樣逾越?需要花費多長時間才能夠奪取魚復,攻入巴中?是勳是徹底的無計,只能寄希望於魯子敬、司馬仲達他們的用兵之能了……(未完待續。)

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3章 豈可無馬第1章 分州荊襄第2章 或爲智囊第12章 呂布來矣第3章 天不可言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6章 同滅吳寇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7章 敗絮其中第29章 銅雀臺上第5章 王中國死第23章 春心乍動第8章 酬功謝德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8章 便有如何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3章 深入虎穴第1章 遼東軼聞第27章 燙手山芋第10章 海隅神威第8章 奇峰突起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6章 數算之道第6章 嚴其考法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3章 會溫氏園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章 行獵上林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9章 朕懼是卿第8章 跨境追捕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章 安貧守賤第1章 遼東軼聞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5章 人生易過第7章 爲曹造勢第26章 釣橋無益第14章 無奈竊國第12章 白地將軍第31章 請教後進第4章 法不可廢第23章 豈可無馬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0章 翻供之謎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3章 屠盡匈奴第5章 漢語拼音第20章 亥豬巳蛇第4章 西走而王第5章 雛鳳引弓第32章 出入此門第3章 世家短視第26章 君權相權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3章 步趨周公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章 據蜀自立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5章 後世之評第6章 王異國生第1章 洛陽僧人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8章 便有如何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8章 真書僞書第3章 出泥不染第26章 罵死荀彧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1章 長驅直入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章 河北愚忠第15章 初攻鄴城第12章 覆巢之下第19章 成陽糧運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1章 空手奪刃第1章 苴鉏去之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0章 不忠不義
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3章 豈可無馬第1章 分州荊襄第2章 或爲智囊第12章 呂布來矣第3章 天不可言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6章 同滅吳寇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7章 敗絮其中第29章 銅雀臺上第5章 王中國死第23章 春心乍動第8章 酬功謝德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8章 便有如何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3章 深入虎穴第1章 遼東軼聞第27章 燙手山芋第10章 海隅神威第8章 奇峰突起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6章 數算之道第6章 嚴其考法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3章 會溫氏園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章 行獵上林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9章 朕懼是卿第8章 跨境追捕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章 安貧守賤第1章 遼東軼聞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5章 人生易過第7章 爲曹造勢第26章 釣橋無益第14章 無奈竊國第12章 白地將軍第31章 請教後進第4章 法不可廢第23章 豈可無馬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0章 翻供之謎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3章 屠盡匈奴第5章 漢語拼音第20章 亥豬巳蛇第4章 西走而王第5章 雛鳳引弓第32章 出入此門第3章 世家短視第26章 君權相權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3章 步趨周公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章 據蜀自立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5章 後世之評第6章 王異國生第1章 洛陽僧人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8章 便有如何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8章 真書僞書第3章 出泥不染第26章 罵死荀彧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1章 長驅直入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章 河北愚忠第15章 初攻鄴城第12章 覆巢之下第19章 成陽糧運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1章 空手奪刃第1章 苴鉏去之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0章 不忠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