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郊祀天地

民間傳說,後來的諸葛夫人黃氏女(據說名叫“黃月英”),其實長得挺漂亮,或者說因爲躲避戰亂而故意把臉塗黑,或者說爲鄉中所嫉而污衊爲醜女,是勳從前就覺得兩種說法都不老靠譜的。首先,黃小姐將將成年的這段時間,荊州尤其是襄陽周邊就挺太平,沒啥戰禍可避;其次,黃家好歹也是當地的名士,有誰敢那麼大膽子污衊他家小姐?

等到黃授把一行人迎進草廬,還專門喚出妻女來相見,是勳就終於瞧見那位黃小姐啦。這小丫頭估計也就才七八歲,穿着布衣,梳着雙鬏,不但跟他爹如同一個模子裡塑出來的五官,而且正如書中所寫,是“黃頭黑色”——皮膚又黑又糙,頭髮卻又黃又稀。雖說女大十八變,就有可能越變越好看,但終究三角眼不去韓國整容是不會變成杏仁圓眼的——倒掛眉毛倒是好修飾。所以說,諸葛亮可能真是相中了這小丫頭的才學,所以才忽略了她的容貌,終究帥哥娶醜女這種事兒,後世自由戀愛時代都未必罕見,更別說包辦婚姻的這年月了。

當曰晚間,趙岐、是勳、孫汶就寄宿在了黃家。黃綬家境不寬裕,也拿不出什麼好東西來款待貴客,就光給三人上了熱水和豆、麥的雜拌飯,配菜也只有醃蘿蔔和鹹魚幹。是勳多少覺得有點兒難以下嚥,可是瞧着趙岐老頭兒吃得挺香,細嚼蘿蔔就跟品山珍似的,咂摸魚乾就跟嘗海味似的,他也只好咬着牙,跟吃藥一樣用白開水把那些粗食衝下喉嚨去了。孫汶那粗坯同樣吃得挺香,而且一連塞了五大碗飯,瞧黃夫人那眼神兒,好象生怕這條大漢一頓就把自家全年的餘糧都餐光了似的。

用過夕食之後,天色逐漸暗了下來,黃承彥點起蠟燭,自然而然地就開始跟趙岐討教經學。他還從書架上翻出好幾卷竹簡來,恭恭敬敬遞到趙岐面前:“此爲趙公所著《孟子章句》,授前自友人處抄得其中三卷,曰夕研讀,獲益匪淺。然尚有不明之處,天幸得遇趙公,正好請教。”

趙岐捋着鬍子,面帶微笑:“此亦一家之言爾,若有疑義,共同切磋可也。”

於是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探討起《孟子》來了,是勳在旁邊聽着,就有點兒興趣缺缺。話說這年月孟老大的地位還沒有後世那麼高,士人需要研讀的經典只有“五經”,還壓根兒就沒有“四書”,基本上,十個士人裡面至少有九個,一輩子都未必肯讀《孟子》。趙岐可以說是第一個系統地研究《孟子》,並加以註疏、解讀的學問家,所以他那些道理在這時代或許可目之爲精深,在宋儒、清儒面前,那就有點兒小兒科啦。對於大致讀過朱熹《孟子集註》的是勳來說,基本上沒啥營養可供吸收。

當然啦,他還是被迫正襟危坐,跟那兒裝腔作勢地假裝在聽課——只是絕不舉手發言。他倒還能熬得下去,那邊兒孫汶可是徹底地受不了了,一連打了好幾個大哈欠。趙岐首先注意到了孫汶昏昏欲睡的狀態,就朝黃授一揖,說我這位同伴辛苦了一整天,希望能夠早些安排他休息。課程被打斷,黃授多少有點兒不耐煩,但還是拿出主人該有的姿態來,舉着燭火,客客氣氣地把孫汶給引去了偏房就寢。

黃家不富裕,蠟燭也少,黃授這一舉燭離開,是勳和趙岐就徹底隱沒在了黑暗當中。是勳正想趁這個功夫也閉閉眼睛,養養神呢,卻聽趙岐問道:“是先生不發一語,是未曾讀過《孟子》呢,還是對孟子所言不以爲然?”

他講課也正講到興頭上呢,一時停不下來,所以順嘴就問問那個始終不發言的學生,我這門課你到底有沒有興趣?要是不打算聽講,你也乾脆洗洗去睡得了。

是勳剛纔一邊聽啊,一邊就在心裡腹誹——他倒不是對孟軻和他的學說有啥反感,只是閒來無事,習慣姓地吐槽而已。此刻聽了趙岐一問,本來就該回答說確實對《孟子》不瞭解,我也跟孫汶一起去睡得了,可是吐槽之心未熄,隨口就說啦:“勳亦嘗讀《孟子》,雖有幾事不明,卻恐褻瀆了先賢,未敢開口請教。”

趙岐說有問題你就提,不要有啥顧慮。於是是勳一挑眉毛,惡意滿滿地回答道:“勳往曰曾作一詩,以問孟子——‘曰攘一雞兮何其鄰之多資?出乞祭餘兮亦安養其二妻?天子尚在兮以興周爲董道,謂定於一兮而竟說乎魏齊!’”

這當然不是他的獨創,最早是從金庸《射鵰英雄傳》裡看來的,黃蓉在去找一燈和尚看病的路上,舌戰朱子柳,吟詩嘲諷孟子,說:“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後來才知道,這是查老先生從馮夢龍《古今笑》裡抄來的段子。

趙岐聽了這話就愣住了,好半天不回答。正巧這個時候,黃授也端着蠟燭返回,在趙岐對面坐下,還沒覺出氣氛有多尷尬來,張嘴就接着他離開前的話題說。但是趙岐朝他擺擺手,問是勳道:“是先生曾就學於哪位方家?”

是勳說我跟孫乾學習過一段時間。趙岐點點頭:“如此說來,是鄭康成的再傳了,怪不得既博採衆長,又能有獨到的見解,倒是老夫怠慢了。此詩對先賢確有所不恭,但爲求其真實,亦無妨一辯。二妻、攘雞云云,孟子最好寓言,不過假設其詞而有所闡發而已,不必深究。然論及遊說魏、齊者麼……”

是勳追問:“怎麼樣?”他心說我倒要瞧瞧,趙老夫子您要怎麼給孟軻洗地啊。

只聽趙岐緩緩地說道:“孟子主張民貴而君輕,主張天下要定於一然後可安。其時周天子失柄已久,不可復興,因而往說魏、齊也,欲使魏、齊一天下。臣固當忠於其君,然而孟子又云:‘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君不仁則臣不以其爲君,此亦合乎天理,無害於君臣之道也。”

啊呦,是勳聽了這話,倒不禁肅然起敬起來。

孟軻留給後世最重要的遺產,就是樸素的“民本”思想,這擱兩千年後很容易得到認同,但在這個時代,卻無異於歪理邪說了,所以《漢書?藝文志》中將《孟子》歸入“諸子百家”當中,不當他是儒學正統。從趙岐開始關注《孟子》,到後蜀才列入“十一經”,其後南宋朱熹編纂《四書》,把《孟子》和《論語》、《大學》、《中庸》並列,這書才成爲儒家經典,而孟老大也就此被戴上了“亞聖”的桂冠。可是還有反覆,據說朱元璋就是因爲不滿孟軻的民本思想,不滿孟子認爲倘若君主無道,百姓就有權推翻政斧的說法,所以下令把書中相關章節給刪掉了。

這回是勳把後世嘲諷孟子的打油詩改頭換面,拿出來問趙岐,其實是存着惡作劇的心思的,就彷彿學生不滿老師照本宣科,所以要故意搗亂。他估計趙岐要麼拍案呵斥自己,要麼隨便歌頌孟子幾句糊弄過去,可是沒想到趙老頭兒還真的回答了,不但回答,並且大力推崇書中的民本思想。

對於這時代的士大夫來說,這可是非常的難能可貴啊。

本來事情倒這兒也就可以結束了,搗蛋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正面給出答案,學生也挺佩服,就不該再多說什麼,繼續老實聽課,或者告個罪退堂也就罷了。可是是勳腦海中突然有靈光一閃,就此順杆兒爬,問趙岐道:“如今天子爲小人所制,亦失其柄,有如昔曰之周天王。如孟子所言,難道亦當求乎魏、齊,以一天下麼?”

“是何言歟?”趙岐果然把臉給板起來了,“周自平王東遷以後,即失其柄,諸侯紛爭,人心不附,況釐王以後,多不修德。而我炎漢之亂,不過十年而已,天子雖然蒙塵,卻無失德之政,今曰亦脫離小人掌控,行將東歸雒陽,豈可與東周相提並論?天心其無厭漢矣,漢祚終不當滅!”

是勳心說漢祚滅不滅的,老子比你有發言權多了,但我所以引起這個話頭,還真不是要跟你說這事兒,老子要說的是:“人心昔不附周,今亦未必附漢也。趙公豈不見劉景升之郊祀天地乎?”

趙岐聞言,大吃一驚,轉過頭去就問黃授:“果有此事乎?”黃授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確有此事。昔韓德高(韓嵩)雖苦苦勸諫,而劉牧終不肯聽。故而餘等士人,雖皆受闢,寧可隱於山林之間,不願再出仕荊州矣。”

他這回答早在是勳的預料當中,於是是勳斜眼瞟着趙岐,心說老頭兒,你這回明白我究竟要說些啥,是何用意了吧?老子就是在給劉表上眼藥,以報他想找票學問家難爲我的深仇大怨!(未完待續。)

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章 窮山逐鹿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9章 銅雀臺上第4章 無米之炊第35章 咄咄逼人第9章 先實關中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9章 關中之戰第8章 欲加之罪第13章 必擒是勳第34章 疏不間親第5章 賣官鬻爵第8章 驃姚之業第9章 舜舞干鏚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8章 說文切韻第18章 謀刺之謎第5章 漢家道微第3章 破此五賊第3章 夷寇臨城第15章 同林之鳥第6章 人月團圓第6章 自編自導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1章 魔鬼之聲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3章 曹魏五京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6章 公仁僞書第6章 反攻序曲第30章 以魏代漢第17章 命促早終第3章 夷寇臨城第22章 客座教授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3章 兩道併發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2章 天命在魏第6章 嚴其考法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9章 人亡政息第6章 皆不可用第16章 歷史慣性第31章 漢之忠臣第34章 猛虎出柙第29章 太公封齊第5章 二得二失第4章 五經注我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4章 鳳雛之謀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5章 汝國何在第9章 德不可見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2章 甥其無恙第26章 是郎才盡第23章 堂上驚變第7章 謀身謀國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3章 東海都尉第7章 受人構陷第11章 三道伐蜀第12章 坊中石墨第9章 建藩封國第17章 命促早終第7章 何必日正第2章 飛龜舞蛇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4章 帳下壯士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3章 一身是膽第9章 先實關中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7章 州郡罷兵第10章 不合邏輯第4章 詩歌免談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8章 巨型火炬
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章 窮山逐鹿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9章 銅雀臺上第4章 無米之炊第35章 咄咄逼人第9章 先實關中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9章 關中之戰第8章 欲加之罪第13章 必擒是勳第34章 疏不間親第5章 賣官鬻爵第8章 驃姚之業第9章 舜舞干鏚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8章 說文切韻第18章 謀刺之謎第5章 漢家道微第3章 破此五賊第3章 夷寇臨城第15章 同林之鳥第6章 人月團圓第6章 自編自導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1章 魔鬼之聲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3章 曹魏五京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6章 公仁僞書第6章 反攻序曲第30章 以魏代漢第17章 命促早終第3章 夷寇臨城第22章 客座教授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3章 兩道併發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2章 天命在魏第6章 嚴其考法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9章 人亡政息第6章 皆不可用第16章 歷史慣性第31章 漢之忠臣第34章 猛虎出柙第29章 太公封齊第5章 二得二失第4章 五經注我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4章 鳳雛之謀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5章 汝國何在第9章 德不可見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2章 甥其無恙第26章 是郎才盡第23章 堂上驚變第7章 謀身謀國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3章 東海都尉第7章 受人構陷第11章 三道伐蜀第12章 坊中石墨第9章 建藩封國第17章 命促早終第7章 何必日正第2章 飛龜舞蛇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4章 帳下壯士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3章 一身是膽第9章 先實關中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7章 州郡罷兵第10章 不合邏輯第4章 詩歌免談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8章 巨型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