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益州內患

成都城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據說其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古蜀國將都城自廣都樊鄉遷移至此。根據《太平寰宇記》所載,成都之名是取周公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成都者,終成都邑也。

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即以故蜀地爲蜀郡,以成都作爲郡治,其後兩漢亦沿用之——雖然漢代的蜀郡,較秦之蜀郡地方更爲廣袤。漢武帝始設刺史部,蜀郡歸屬益州,至東漢時刺史常置,從監察官逐漸轉化爲行政官,州治定在成都東北方向、廣漢郡之雒縣。初平年間,雒縣被火,城邑焚燒殆盡,益州牧劉焉遂將州治移至成都——從此以後,成都城遂成爲益州的統治中心。

劉焉去世後,傳位其子劉璋,建安十年,劉備率軍攻克成都,劉璋自縛出降,於是成都城又成爲了劉備集團的核心基地。不過與原本的歷史不同,劉備此番入蜀,缺乏足夠的大義名分。

《三國演義》中寫劉備初顧茅廬,以訪諸葛亮,對守門的童子說:“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軍號爲重號將軍、爵爲列侯,又兼一州之牧,實足烜赫——“皇叔”云云乃小說家言,可以不論。可是在這條時間線上,劉備也沒有得陶謙三讓徐州,也沒有跟隨曹操入許都晉謁天子,自從公孫瓚署其爲平原相以後,十多年間並無寸進,一直等到依附荊州。曹操爲了分化瓦解劉表陣營,纔給了他一個沅州刺史的空頭銜。

沅州刺史而入益州,不但無軍號,連個爵位都沒有,你拿什麼來號召人心。進而統治偌大的益州呢?

故此法正獻計,劉璋不是降了嗎?乾脆您把他的名號全都搶過來,不就完了?於是劉備即與劉璋聯宗,讓劉璋把繼承自乃父的振威將軍、陽城亭侯、益州牧的頭銜拱手相讓,劉備則把沅州刺史送給了劉璋——反正也沒蛋用,純當交換。這筆生意做得過啊。

於是劉備即以新任振威將軍、益州牧的身份開府理事,任命法正爲振威將軍長史、蜀郡太守,任命龐統爲益州治中從事、徐庶爲益州別駕從事,皆委以重任。此番出征關中,劉備攜法正、徐庶同行。留龐統以理州事,並負責糧秣、物資的蒐集和運補。

龐統龐士元,年僅三十歲,原本不過襄陽一處士耳,雖然深得名士司馬徽等人讚譽,卻不爲劉表所喜,未能出仕。劉備駐新野時,龐統因徐庶所薦而得用。乃深受劉備器重,幾乎超越了舊臣孫乾、簡雍等,而成爲劉備麾下第一謀士。在原本的歷史上。龐統就是這一年在攻打雒城的時候中流矢而死的,不過在這條時間線上他卻避過了大難,並且活蹦亂跳的,眼瞅着無病無災,且還有二三十年的時光可以大展才智。

不過留後事無比繁冗,加之蜀中初定。東州士尚未徹底收服,益州土著仍與劉璋時代一樣離心離德。龐士元殫精竭慮,忙得連原本豐潤的面頰都瘦下去整整一圈。尤其正在緊張、繁忙之際。從事楊洪又送上來一厚摞的卷宗,更是瞧得龐統虛火上升,忍不住就一拍桌案:“豎子安敢如此!”

楊洪拱手應道:“法孝直其性偏狹,今恃主公寵信,外統都畿,內爲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已擅殺毀傷己者數十人矣。治中宜啓主公,抑其威福,否則縱橫而無制約,必致刑政失統,蜀地紛亂。”

龐統沉吟少頃,最終還是緩緩合上了卷宗,沉聲道:“吾亦知孝直之跋扈也,唯念其有大功,主公能得全蜀,多賴其力,故不忍深責之——乃不知竟囂張若是!然今其方從主公北征,若即懲治其屬,或啓主公抑之,恐搖軍心,於戰事不利。季休可密偵其不法事,務求確鑿,待主公戰勝歸來,再作區處。”

楊洪躬身應諾,於是捧着卷宗出去了。可是沒想到隔牆有耳,旋即便有一名書吏將龐統所言記錄下來,密書傳至前線軍中,稟報法正。法正見之大怒,恨聲道:“龐士元欲害我耶?固知荊州人最叵信!”

可是隨即一瞥眼,瞧見自己身邊的好朋友李嚴了,趕緊解釋:“吾所言,主公自荊州所取用人也,非關正方事。”

李嚴也是荊州人,祖籍南陽,曾爲劉表用爲秭歸縣令,後來荊益之間起了衝突,他因得罪蔡瑁等當道權貴,乾脆西投益州,被劉璋任命爲成都縣令,就此跟法正結爲好友。雖說要是晚跑兩天,說不定李嚴就跟龐統一樣,都被劉備“自荊州所取用”了,可他終究是跑了呀,於是搖身一變,成爲了法正同類的益州帶路黨。

本來聽到法正罵荊州人,李嚴正覺尷尬,纔要表態,我跟龐統他們不是一路貨啊,法正就忙着解釋、撇清。法正這人性情偏狹,同時記憶力很好,別人哪怕只是給過他一個白眼兒,他都能記得一清二楚,得機會就要報復回來;可是同時,只要對他有絲毫的恩惠,他也必定涌泉相報。所以作爲朋友,法正還是很值得交往的,李嚴也不會因爲一句無心之言,就挫傷了他跟法正之間多年的交情。

當然啦,要是易地而處,李嚴說話不小心刺到法正了,法孝直會不會嘴上不說,其實心裡給李正平暗暗打個負分,伺機報復,那就不好說了……

李嚴當下規勸法正:“龐士元自命荊楚上士,然以嚴觀之,不過刀筆庸吏耳。彼等先從主公,援江入益,以爲元從功勳也,然設非孝直設謀,成都安可遽下?孝直之功,主公心知,乃使名位在龐統之上也。今主公方有事於北,若即與彼等衝突,反害軍謀,何如寢之,容後再議?”你本事比龐統大,功勞也比他大,主公全都看在眼裡,所以你根本不用怕他啊。只是正在戰爭時期,咱們內部不便即起衝突,因此聽我一句勸,這事兒先放一放,以後再說吧。

法正皺眉道:“覷統之意,待大軍歸,即起發難,吾不預爲之備,恐爲小人所算也。”李嚴笑道:“今孝直設謀,夏侯行將殄滅,立此大功,自得深固不搖之勢也,龐士元何以難之?若有所慮,闔亦倩人密伺其陰宄,其後對質,不爲失也。”就他會蒐集你的不法證據嗎?我不信龐統就真那麼幹淨,咱們也可以去調查他的所作所爲,留待後手啊。

法正點一點頭:“正平此言是也,然何人可使?”找誰去辦這件事好呢?李嚴低聲道:“彭永年可。”法正搖一搖頭:“前龐統隨主公入蜀,永年投舟中自薦,據傳相談甚歡,統乃舉之於主公——安得可用?”你是說彭羕嗎?那小子是我跟龐統一起向主公推薦的,聽說他跟龐統交情也挺不錯,他合適辦這件事嗎?

李嚴擺了擺手,提醒法正:“永年在蜀,與吾等亦交厚也,豈忍見君爲龐統所害?況與龐統既厚,統必不爲備,乃可從中取事。”其實李嚴的意思,我是不敢勸你法正的啦,不過彭羕跟你們矛盾雙方都有交情,正好趁機把消息透露給他知道,讓他當個和事佬,從中斡旋,或許可以避免本集團的內部紛爭吧……

任何政治集團,都難免內部分黨分派,爭權奪利,正如太祖所說:“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曹操集團內部有譙沛派和汝潁派,東吳集團內部有淮泗派和吳會派,劉表集團內部有劉琦黨和劉琮黨,這都是避免不了的事實。劉備集團亦然,既有關張等元從派別,亦有在荊州收羅的龐統、徐庶一黨,和入蜀後才收的法正、李嚴一黨。

當領導者足夠明智也足夠強力的時候,可以儘量統合不同派別,將矛盾抑壓至最低限度,避免出現激烈的內鬥。當然啦,這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而在劉備集團內部,很明顯這一階段尚未最終完成。

這正是是勳在曹操西征之前,提出那八字方略的主要原因。八字方略雲:“區隔陳呂,離間法龐。”陳是指陳宮,呂是指呂布,是勳請曹操不要把這二人當成同一陣營,而要區別對待。因爲根據他從前的觀察,並且綜合各方面情報,得出一個結論,即呂布並無遠志,也沒有必定要跟曹操爭鬥到底的決心,並且對於炎漢朝廷,還是具備一定忠誠心,或者不如說是天性易屈服於傳統權威的。曹操如今仍然掛着漢相的頭銜,完全可以設謀羈縻呂布,使不爲害。

但陳宮就不同了,他當年在兗州背反曹操,幾乎把曹操逼上絕路,曹操對他是恨之入骨啊。陳宮本人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必要與曹操鬥個你死我活不可。那麼只要將陳、呂區別對待,就有可能消解他們的互信,進而分裂涼州集團。

因爲在原本的歷史上,陳宮曾經勸說呂布聯合袁術,對抗曹操,並且在呂布表現出搖擺不定的態度後,直接煽動郝萌對其實施兵諫。由此可知,陳宮真不象演義上說的那樣對呂布忠心耿耿,那兩人只是因勢而並,互相利用罷了,若加挑撥,必然分道。

對應涼州集團靠此四字,而對於劉備的益州集團,就必須“離間法龐”啦……(未完待續)

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章 出泥不染第3章 曹洪之怒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6章 城門射的第6章 王異國生第8章 謀爭爲上第26章 直取葭萌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5章 野有遺賢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章 安貧守賤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4章 婚宴驚魂第5章 朝鮮新冢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0章 窮途之謀第33章 乃可不歸第7章 取撞木來第9章 請救無辜第2章 雷霆手段第17章 州郡罷兵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2章 促膝對談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8章 零陵先賢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5章 英雄時勢第3章 四方貴半第26章 罵死荀彧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2章 曳尾泥塗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2章 江上肅清第10章 翻供之謎第25章 大盈若衝第6章 奢而不侈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2章 江上肅清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2章 江上肅清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8章 單騎闖陣第31章 爾虞我詐第8章 佛國之願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4章 孱陵驚魂第36章 蜮蚓豈龍第6章 仿如濮陽第27章 舊相新相第8章 謀策定亂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8章 馮翊遺珠第5章 觀卿者心第6章 平春豪強第1章 東郡英豪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1章 衣錦榮歸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5章 就食玄菟第4章 赤面之疾第7章 欲取先與第18章 陶牧拜表第30章 俊傑相對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章 劫後新生第8章 徐方名士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9章 覆蓋攻擊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2章 心痛之由第8章 政治革命第5章 大國小鮮第31章 漢之忠臣第25章 所忠者天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章 安貧守賤第4章 人言可畏
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章 出泥不染第3章 曹洪之怒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6章 城門射的第6章 王異國生第8章 謀爭爲上第26章 直取葭萌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5章 野有遺賢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章 安貧守賤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4章 婚宴驚魂第5章 朝鮮新冢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0章 窮途之謀第33章 乃可不歸第7章 取撞木來第9章 請救無辜第2章 雷霆手段第17章 州郡罷兵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2章 促膝對談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8章 零陵先賢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5章 英雄時勢第3章 四方貴半第26章 罵死荀彧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2章 曳尾泥塗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2章 江上肅清第10章 翻供之謎第25章 大盈若衝第6章 奢而不侈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2章 江上肅清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2章 江上肅清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8章 單騎闖陣第31章 爾虞我詐第8章 佛國之願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4章 孱陵驚魂第36章 蜮蚓豈龍第6章 仿如濮陽第27章 舊相新相第8章 謀策定亂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8章 馮翊遺珠第5章 觀卿者心第6章 平春豪強第1章 東郡英豪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1章 衣錦榮歸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5章 就食玄菟第4章 赤面之疾第7章 欲取先與第18章 陶牧拜表第30章 俊傑相對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章 劫後新生第8章 徐方名士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9章 覆蓋攻擊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2章 心痛之由第8章 政治革命第5章 大國小鮮第31章 漢之忠臣第25章 所忠者天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章 安貧守賤第4章 人言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