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朝鮮新冢

是勳和司馬懿在琢磨是否能夠拉攏柳毅的時候,那位新任樂浪郡守正在列水北岸的密林邊縱馬馳騁。

時已近冬,寒風漫卷,原野上的長草大多枯黃,林間也鋪滿了厚厚的落葉。從騎吹響號角,從密林中趕出一羣馬鹿來,個個都爲了度過即將到來的苦寒而吃得腹部滾圓、皮毛髮亮,但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它們的反應力和奔跑速度。

柳毅勒停坐騎,緩緩舉起了手中的角弓——馬鐙已經從中原傳到了遼東,雖然遼東騎兵還未能全部加裝,但以柳毅之尊,是不難爲自己配上一付的。只是他終究文士出身,並無騎射之能,即便有了馬鐙固定身體,也只好駐馬立射,要是真跑起來,手是斷然不敢鬆開繮繩的,更別說開弓射箭了。

當下從鞬中抽出一支鐵簇鵰翎來,搭上牛筋弓弦,以套着皮扳指的右手拇指扯開如同半月,瞄準了一匹高大而驚慌的牡鹿,便是狠狠一箭射去。那鹿聞聽絃響,驚得一豎兩耳,後腿急彈,朝前便躥,於是這一箭便擦着它的尾巴,黯然落到了空處。

柳毅大怒,重抽一箭,再度射去,卻又被馬鹿閃過——接連三箭,連鹿毛都未能射下一根。惱恨之餘,乾脆收了弓,舉起手來狠狠一招,立刻從騎紛紛馳射,包括他作爲目標的那頭牡鹿,以及其它四頭馬鹿,瞬間便全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柳太守輕輕嘆了口氣,收弓入鞬——算了吧,自己本無勇力。便根本不該一時興起。跑過來狩獵。他適才距離那頭牡鹿不過三十步的距離。又是立射,竟然連續三箭不中,這要是是勳瞧見了,必然撫掌大笑——我的武力也就將將及格,柳先生您是跟羅敷女的年齡一樣,“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吧?

因爲是勳和司馬懿正在琢磨柳毅,而柳毅也在懷想是勳。逄紀密傳往幽州的情報。其實不盡不實,柳毅不能說是完全被陽儀排擠,這才被遠放樂浪的,倘若他本無此意,即算陽儀再如何設謀、傾軋、進讒言,也休想將柳子剛趕離襄平的中樞。

但也正是因爲與陽儀暗生齟齬,柳毅覺得若再留在襄平,恐有不測之禍。他已經瞧出來了,公孫度垂垂老矣,近日又常頭目昏昏。無法理事,應該命不久長。等到公孫度一死。其長子公孫康繼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則柳、陽之輩還能在遼東擁有那麼大的發言力和權勢嗎?當此易代之際,你陽公量不思與我攜起手來共度時艱,反倒暗中操戈以逐,就不怕將來沒有好下場嗎?

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出外得生,既然如此,我還不如貌似趁了你的心意,早些閃人爲好。樂浪初定,亟須重臣鎮守,柳毅趁機說服公孫度,讓他來做這個樂浪太守。異日若有所變,他只要把浿水(清川江)一封鎖,盡搜南岸船隻,則遼東軍便無可從陸路以入樂浪,關起門來足可稱王做霸。唯一可慮的,是遼東軍也可能越海來攻,那便不得不寄望於朝廷相救了——這正是柳毅突然想起是勳來的原由所在。

是宏輔見爲幽州刺史,其伯父是儀爲登州刺史,皆環勃海,二人若能派發水軍來救,則必可將遼東兵御於境外。樂浪雖然只是邊郡,亦廣千里,有戶五萬,稍加整頓,帶甲不下萬餘,東可逾單單大嶺以收濊貊,南可懾服諸韓,北可與高句麗爭雄——假以時日,說不定就又是一個高句麗了。說到了,所謂高句麗不也是箕子朝鮮遺臣所建麼?

——此乃當時所傳,亦高句麗的對外宣傳也,未必是實。

所以,趁着公孫度還沒有死,柳毅必須加緊擴充自己的實力,並且想辦法跟朝廷暗通款曲,與是氏叔侄拉上關係。他真是懊悔啊,倘若昔日真能斬氏勳之頭以獻是勳,雙方關係早就打好了,還有必要等到今天才來大傷腦筋嗎?

柳毅一邊籌思,一邊即在從卒的簇擁下,擡了那幾頭死鹿返回營地。營中早有幾名麻袍、革靴,頭戴巾幘的外族拱手相候,見到柳毅回來,紛紛俯首施禮。就中一名花白鬚發的老年男子瞟瞟那些馬鹿,用生硬的漢語諂笑着恭維道:“太守大人真神射也。”

柳毅聞言一愣,轉過頭去望向自己一名屬吏。那屬吏趕緊湊上一步,低聲解釋說:“胡人所謂大人,乃指上官也。”柳毅這才釋然,不禁笑道:“吾卻無這等年歲的子侄輩。”

其實“大人”一詞,中原人也有用來稱呼長官的,只是非常罕見,情況也比較特殊。一般則專以“大人”來當面稱呼長輩,尤其是父親或者父執輩,或有名高官爲大人的,名宮闈近臣爲大人的,名品格高尚者爲大人的,則多是第三人稱指代。所以柳毅才戲謔道,這傢伙當面叫我“大人”,我可沒這麼大歲數的晚輩啊。

這幾名外族,都是南方諸韓的使者,因聽聞樂浪郡守換了人選,特意趕來獻禮致賀。柳毅盛情款待之下,許諾說我不會去打你們,但你們得向我進貢。使者們面面相覷,回覆說遵照舊律,濊貊從屬樂浪,而我們諸韓是從屬代方郡的,向您獻禮、恭祝就任可以,但根本沒有向您進貢的義務啊。

柳毅聞言大怒,心說帶方郡早就廢棄了,你們還咬住不放,那就是壓根兒不想出錢出糧,以貢獻我中華天朝啦,打得好如意算盤!但他還並沒有兼併諸韓的實力,而且如今最需要警惕的乃是遼東和高句麗,而非諸韓,所以也不好當面撕破臉。於是他心生一計,便請這些使者一同出城射獵,以向他們炫耀自家的武威。

只是這武威僅止從遼東帶來的兵馬而已——倒確實嚇得那些蠻子一愣一愣的——而不是指太守“大人”本身的弓馬之能。柳毅也知道自己的能量大小,所以射獵的時候就讓這些使者在營地裡等着,免得自己射獵不中,當面出醜。

好在時已近冬,郡內又多荒林,獵物絕不匱乏,這纔出去轉了一小圈,不是就獵得了好幾頭馬鹿回來嗎?不至於空手而歸,從而更掃臉面。當下柳毅便命從人剝皮放血,烤了鹿肉來款待這些使者,心裡琢磨着,我要不要向公孫度進言,分屯有以南七縣,重置帶方郡呢?那這些蠻子不就沒話說了嗎?

可是,倘若帶方郡守是自家的親信,自然皆大歡喜;倘若公孫度,或者陽儀想從中再插一道,任命一個跟自己不怎麼對付的帶方郡守過來,那又該怎麼辦?豈非作繭自縛、開門揖盜?

當下皺着眉頭,放下酒杯,對使者們說:“朝廷亦有復帶方郡之意,然樂浪本非大郡,實不宜再割分之。吾乃欲先度單單大山,以服濊貊,廣其疆域。聞濊貊亦常侵擾汝等之境,汝等可願助兵、援糧,以呼應我否?”你們肯不肯幫我一起去打濊貊?

使者們面面相覷。就中有聰明的,趕緊拱手回覆道:“我等國小兵寡,雖足守備,實難遠征。況此非我等所可擅專者也,請容我回稟國主,再告太守。”

柳毅聽得氣悶,心說我想據此一隅,以全富貴,看起來前路實在坎坷啊。要不然乾脆等公孫度一死,便將樂浪郡拱手獻給朝廷,換一箇中原顯官,豈不是好?可是他終究在邊地自由慣了的,實在不想去中原受約束;再說了,中原人最講家世,以自己的出身,即便立下獻地之功,恐怕也很難再有寸進啦。乃爲牛後,又何不爲雞首?

氣悶久了,細膩噴香的鹿肉吃在嘴裡,竟也覺得寡淡無味。柳毅乾脆站起身來,說我再去圍獵一場,然後咱們便返回朝鮮城去吧。

跨上馬,帶着從騎在草原上、密林邊巡迴,走了一程,竟然除了幾隻野雞外一無所獲,心情更是直落谷底。正準備打道回城,突然眼角一瞥,瞧見林邊有一新墳,豎着一塊石碑。柳毅眼神是很好的,隔得老遠就瞧清楚碑上的字了——

“先考氏公諱伊之墓。”

氏伊?那不是氏勳的亡父麼?不錯,昔日曾聽那廝言道,其家本居朝鮮,在列水之北,說不定這附近原本便是氏家的田產了。人事變遷,昔日豪門,如今卻已滿目荒蕪,思之豈不使人慨嘆?

可是隨即腦海中靈光一閃——氏勳昔日曾言,他當日爲了避禍,匆忙遁入高句麗,只得將其父草草安葬,連碑也未能豎起一座;故此那廝還時常哭告,請求放他暫返樂浪,重葬其父。可是如今再見這墳,不但豎起了碑,刻上了字,而且墓上並無雜草,浮土尚溼……氏勳那廝最近回來過!

還以爲他又遁入高句麗去了,原來卻在樂浪嗎?此真天助我也!

當即召喚一名親信家人過來,問他:“汝可還記得某人?”那家人就含糊:“主公所言某人是……”柳毅舉起鞭來,朝那新墳一指,那家人眼神沒他好,匆忙策馬過去瞧了一眼,這才返回來稟報:“小人記得。”柳毅一咬牙關:“畫影圖形,各邑、關嚴加盤查,不論生死,吾必欲得此人也!”(未完待續。。)

ps:

月底了,哪位手頭還有閒的月票啊,勞駕再給我投幾張,若何?

第1章 輔政安民第6章 雙親罹難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章 言不及義第21章 老馬戀棧第9章 煮豆燃萁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章 工商興利第22章 軍泛馬訾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3章 會溫氏園第8章 木蘭何人第21章 神龜永壽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3章 初爲人父第3章 深入西域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6章 我主不見第20章 秦因何亡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6章 數算之道第24章 城上易幟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6章 會稽顯姓第3章 蒼天不仁第1章 先帝遺詔第2章 謀士之責第1章 益州內患第5章 壽春城下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7章 舊相新相第28章 單騎闖陣第8章 一死人耳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2章 劈章宮門第1章 下車立威第2章 初晤諸葛第12章 黃鬚大奇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8章 毋失我望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章 洛陽僧人第22章 飛將奄至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9章 律有明文第15章 君不宜擇第14章 人治社會第9章 隔壁老王第31章 逃出生天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5章 君不宜擇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8章 零陵先賢第4章 西走而王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5章 生而異象第3章 納頭便拜第2章 兄弟鬩牆第15章 人生易過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1章 舅傳婿也第5章 渭水鯉膾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章 軍中校事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0章 爲小兒欺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2章 覆巢之下第9章 先實關中第2章 雷霆手段第33章 乃可不歸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章 秘計有三第14章 明算之弊
第1章 輔政安民第6章 雙親罹難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章 言不及義第21章 老馬戀棧第9章 煮豆燃萁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章 工商興利第22章 軍泛馬訾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3章 會溫氏園第8章 木蘭何人第21章 神龜永壽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3章 初爲人父第3章 深入西域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6章 我主不見第20章 秦因何亡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6章 數算之道第24章 城上易幟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6章 會稽顯姓第3章 蒼天不仁第1章 先帝遺詔第2章 謀士之責第1章 益州內患第5章 壽春城下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7章 舊相新相第28章 單騎闖陣第8章 一死人耳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2章 劈章宮門第1章 下車立威第2章 初晤諸葛第12章 黃鬚大奇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8章 毋失我望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章 洛陽僧人第22章 飛將奄至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9章 律有明文第15章 君不宜擇第14章 人治社會第9章 隔壁老王第31章 逃出生天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5章 君不宜擇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8章 零陵先賢第4章 西走而王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5章 生而異象第3章 納頭便拜第2章 兄弟鬩牆第15章 人生易過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1章 舅傳婿也第5章 渭水鯉膾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章 軍中校事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0章 爲小兒欺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2章 覆巢之下第9章 先實關中第2章 雷霆手段第33章 乃可不歸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章 秘計有三第14章 明算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