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王異國生

蔣幹按照是勳所教的勸說呂布,說您趕緊打消那些不切實際的妄想吧,想在中國長久割據,那是沒可能的,異姓而王者,從來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除非你跟曹操似的,能夠繼續前進,去做了皇帝。

“昔主公奉詔討董,若能固守長安,使李、郭不入者,或可挾天子以令諸侯,王而帝也。即走,時州郡割據,兼弱討昧,亦大有可爲,惜乎爲陳公臺引入兗州……”趁機再刺陳宮一刀,倒要瞧瞧他還有沒有機會重見天日了“魏王當世之傑,不在主公之下也,得時因勢,乃至今日,主公已難與之拮抗。既不願降,又不可戰,何如西走?”

因爲去異域做王,是可以保全性命,並得長久富貴的啊。比方說

“趙佗,真定人也,隨任囂南攻百越,未及返師而秦已亡,遂王南越。高皇帝使陸賈說之,使臣於漢,各保疆界,傳之四世,始爲呂嘉所篡,漢師伐昧,國亡。

“莊蹻,楚將也,率軍入滇,而後路爲秦所斷,遂王夜郎,於西南夷中爲最大。及漢破南越,夜郎王始震恐,乃請臣置吏,國入於漢矣。

“再者,呼韓邪匈奴單于也,臣之於漢,而宣帝使居諸侯王上,是亦王也。乃知王於中國則不可,王於異國而可也。主公果能率師而西,齎漢詔,名復西域都護,則諸國必喜而從之。逮魏代漢,乃自請歸涼州,曹操必驚而不允。再請王西域。必如所願。所在偏遠。遣使朝之可也,何勞主公尊膝?”

你打着重建西域都護的旗號跑西域去,西域各國肯定都很高興啊,必然樂於聽從你的指揮。等到曹操篡漢稱帝以後,你上書請求重返涼國,那曹操哪兒肯答應啊,再趁機要求在西域稱王,則曹操兩害相權取其輕。必然應允。因爲距離實在太過遙遠啦,所以你完全可以派遣臣下隔三岔五地去朝覲魏主你不是不願意向曹操屈膝嗎?自在西域爲王,根本不去見他,自然就不必要屈膝啦。

呂布聽到這裡,雙眉微挑,多少有些意動。蔣幹趁熱打鐵地繼續遊說:“主公不願異國爲王,無乃以爲貧瘠之地,不足資供耶?古諺雲:‘寧爲雞口,無爲牛後。’異國爲王,與中國爲臣妾。孰良?況主公近得貢奉,當知西域非荒蠻絕域也……”

自從上回是勳跟楊阜、姜敘等人懇談以後。二人便開始秘密着手,鼓勵商賈,開始復興絲路貿易。不過這事兒還並不能大張旗鼓地幹,怕的是呂布知道有利可圖,從中截留大頭,用以養馬,養兵,則將更爲朝廷之患也。他們把收得的商稅,絕大多數都運用在恢復涼州地區的農業生產方面,只把部分奇珍異寶獻給呂布,詭稱是西域各地貴族、豪商給涼公的進貢。

你瞧,搞西域貿易好處不小吧,你應該放手讓我們來幹吧。不過這所謂的好處,也就主要供你個人享用,想要由此富國強兵……我要不提,就你那粗疏的性子,估計一輩子都未必能夠想得到。

於是呂布就穿着高昌的棉袍,端着安息的琉璃盞,品着交河的蒲桃酒,提前享受上了西域貴人一般的生活。蔣幹趁機進言,說你光瞧這些奢侈品,就知道西域不是鳥不生蛋的窮地方啦,可能比不上中國最繁盛之處,但作爲王公貴族,享用不虞匱乏去那裡當王,又有啥不好的呢?

“吾聞蔥嶺以西,尚有康居、大宛、月氏、大夏,經安息而可抵大秦也。若能底定,疆域不遜於中國。他日雖異國而可爲帝也,豈獨一王哉?”

這幾句話一說,呂布當場熱血充腦,咧開大嘴,連聲稱讚:“卿言是也,真孤之子房也!”說着話緊緊握住蔣幹的手:“孤若真可得王,必以子翼爲相!”蔣幹也是滿臉的激動,其實心裡卻在想:恐吾平生亦再難歸鄉梓矣……實爲是宏輔所誤也!

千里之外,那個正遭蔣幹腹誹的是勳,如今卻活得優哉遊哉,說不上有多舒服愜意乃知官位、權柄,皆虛妄也,“人生得意須盡歡”。

當然啦,他也就偶爾這麼隨便想想罷了,其實若無從前的官職打底,又沒日後的貴顯可以期望,就一鄉下老地主,你真未必快樂逍遙得起來。別的不說,他身上可還掛着漢侍中的虛銜哪,若無此銜,當日雒陽城外就難免中了魏諷、陳禕等人的暗算。

所以他雖然窩在東海隱居,卻一刻也不敢撤除在安邑、許都等地安排下的耳目,不敢放棄對朝局的關注。關靖也仍然爲他管理情報網絡,各種消息絡繹不絕地傳來郯縣城外小小的莊院之中。

比方說魏諷等人誣陷是勳之事,經鄭渾審斷之後,先上奏許都,再由郗慮行文曹操,曹操不禁拍案大怒。是勳既是他曾經的重臣,又爲姻戚,別人得罪是勳,曹操當然不能忍,但更重要的是,他從中發現了一股潛流,關東地區仍有相當多迂腐或者看不清形勢的士人,死巴着劉漢那條破船不放這風潮若不趁早打壓下去,將來必定是自己篡位的強大阻力啊。

哼,想當初耿紀等人謀叛,自己下手還是不夠狠辣啊,砍的腦袋太少啦!

所以曹操並不滿意鄭渾的審案結果,覺得他扯出來的人數不夠怎麼着也得懲處個三五千的,纔可能震懾羣小嘛。只可惜曹操這番心思,卻被荀攸、鍾繇等人給死死勸住了。鍾元常說:“此皆小人之儒,不識大勢者也,安足爲禍?殺之易耳,恐反遭謗,不如置之。”

就那幾個貨能夠掀起多大風浪來啊,你要就此興起大獄,恐怕反倒遭致“好殺”的惡名,還是請把棒子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吧。

荀攸也說:“事涉諸小兒輩,若舍而不治,彼所親必德大王,若重治之,彼所親或疑也。”涉案的劉偉、張泉那些孩子,你要是放過他們,他們的家人從此對你感恩戴德,死心塌地,若是嚴懲了,他們的家人必然心生疑忌,那又是何苦來哉纔剛易相之際,還當以穩定爲要。

曹操怒氣不息,一拍桌案:“此必孔融唆使也,吾必殺之!”

你要說這明着誣陷是勳,其實劍指向我的陰謀,只是一個落魄士人魏諷,跟一個小小的丞相司直陳禕的主意,打死我也不信哪,身後必然有人挑唆。那麼你們猜此人是誰?在安邑的咱們都是自己人,我絕無絲毫疑心(天曉得),而在許都,現在還敢擺正車馬跟我放對的朝官,也就只剩下一個孔融啦。你說怎麼那麼巧,孔融從益州回來之前,就沒出過類似混蛋事兒,他纔回來,事兒就不斷?此必孔融所使!

鍾繇心說從來改朝換代,必有那心向故主的,想要徹底風平浪靜,完全不現實啊。其實孔融歸來之前,類似苗頭就顯露出來不少,只是我們怕你因疑而殺,所以事兒不大就私下處理了,未敢稟報而已。再說要不是你先罷了舊相,把是宏輔趕回老家去,能出今天這檔子事兒嗎?

他想要爲孔融說幾句好話……其實也不能算好話,曹操之忌孔融,路人皆知,他鐘元常哪敢跟孔文舉扯上絲毫的關係?不過分辯一下孔融未必是幕後主使,希望曹操不要擅興大獄而已真要是扯出一位二千石來,想把案子做小都不可能呀!

可是他纔要張嘴,卻被身後的華歆用笏板輕輕一捅腰眼,給制止了。隨即華子魚起身踱出班列,舉笏朝向曹操:“孔融妖言惑上,誹謗大王,必嚴懲之,然後可正人心,齊風俗。然大王若今殺孔融,恐無識者目之爲龍逢、比干也……”

喪亂之世,必生忠臣,雖然身死,也能流芳百世。你不是討厭孔融,必要除之而後快嗎?可是如今因爲此案而殺孔融,那些心向劉漢之人,都要把他看做不畏強權的忠悃之士啦你就樂意雖斬孔融,卻給他留個好名聲下來嗎?

這話可算是說到點子上了,曹操當即一咬牙關:“異日必殺此匹夫!”就暫且把孔融給撂下了,隨即傳詔,殺魏諷、陳禕等人,而對劉偉、張泉等卻網開一面,只是流放或者苦役了事。

終於未因此而掀起潑天大獄也就砍了幾十個腦袋,加上被流放或做苦役的,統共一百掛零,在這年月就算小a色啦荀、鍾等人全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氣,而且下來就稱讚華歆:“子魚真智者也。”鍾繇尤其深深一揖,說多虧你阻止我發言,我要真想給孔融洗地,非致魏王勃然之怒不可你這算救了我一命。

華歆連聲謙遜,不敢居德,然後當晚就悄悄地跑去覲見曹操。曹操問他:“子魚何所來耶?”華歆表情愕然:“非歆欲來,得非大王欲見歆乎?”

曹操“哈哈”大笑,說子魚你真是個聰明人,隨即收斂笑容,低聲問他:“吾今不殺孔融,爲如子魚所言,不使其傳名也,可有污而殺之之計否?”

華歆搖頭:“臣不知也。”曹操聞言皺眉,心說你既然沒有好主意,幹嘛巴巴地黑天半夜跑我這兒來,還裝得神神秘秘的,你耍我啊?!(未完待續……)

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8章 真書僞書第4章 原力之理第1章 天無形質第19章 屈身蠻夷第7章 投刺自薦第38章 矜功失節第22章 雷震行刺第3章 世家短視第21章 六氣之毒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章 如有勳在第12章 白地將軍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7章 一朝出門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0章 揮斥八極第32章 海船入江第5章 不識大體第26章 軍國利器第5章 霹靂高車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7章 來何遲也第30章 南風驟起第4章 真正小人第3章 四方貴半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3章 烏帽子親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1章 捕風捉影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8章 懸危之計第7章 何必日正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3章 百口莫辯第32章 天下第一第25章 名王爲質第9章 請救無辜第13章 殺夫獻妻第4章 例不可開第1章 遼東軼聞第10章 西行取經第18章 我能興鄭第8章 欲捧殺也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2章 故人重逢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3章 郊祀天地第4章 低調才傑第5章 二得二失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章 先得一驢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7章 千鈞一髮第7章 寄身豪門第21章 一字長蛇第3章 夷寇臨城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8章 內外兼修第30章 以魏代漢第18章 長生丹藥第7章 逆天出師第7章 置之美稷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5章 初攻鄴城第29章 難爲田橫第19章 東出盧龍第16章 我主不見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章 益州內患第25章 陸梁冀州第5章 霹靂高車第26章 何必三策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1章 天生猛將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2章 故人重逢第8章 我等自取第8章 佛國之願第35章 江船上陸第29章 太公封齊第5章 神鵰大俠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8章 二事不朽第11章 苦肉之計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2章 觀其決斷
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8章 真書僞書第4章 原力之理第1章 天無形質第19章 屈身蠻夷第7章 投刺自薦第38章 矜功失節第22章 雷震行刺第3章 世家短視第21章 六氣之毒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章 如有勳在第12章 白地將軍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7章 一朝出門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0章 揮斥八極第32章 海船入江第5章 不識大體第26章 軍國利器第5章 霹靂高車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7章 來何遲也第30章 南風驟起第4章 真正小人第3章 四方貴半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3章 烏帽子親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1章 捕風捉影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8章 懸危之計第7章 何必日正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3章 百口莫辯第32章 天下第一第25章 名王爲質第9章 請救無辜第13章 殺夫獻妻第4章 例不可開第1章 遼東軼聞第10章 西行取經第18章 我能興鄭第8章 欲捧殺也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2章 故人重逢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3章 郊祀天地第4章 低調才傑第5章 二得二失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章 先得一驢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7章 千鈞一髮第7章 寄身豪門第21章 一字長蛇第3章 夷寇臨城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8章 內外兼修第30章 以魏代漢第18章 長生丹藥第7章 逆天出師第7章 置之美稷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5章 初攻鄴城第29章 難爲田橫第19章 東出盧龍第16章 我主不見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章 益州內患第25章 陸梁冀州第5章 霹靂高車第26章 何必三策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1章 天生猛將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2章 故人重逢第8章 我等自取第8章 佛國之願第35章 江船上陸第29章 太公封齊第5章 神鵰大俠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8章 二事不朽第11章 苦肉之計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2章 觀其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