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罵死荀彧

荀彧荀文若,史稱其“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這個人內心深沉多智,外在儒雅俊秀,儀態端莊,尤其在當上尚書令,代曹操執掌政務以後,更是培養出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宰相氣度。平常即便有反對派指着鼻子罵,荀彧也總是笑眯眯的,絲毫也不動氣,可是今天是勳一番話,卻竟然說得他火冒三丈,差點兒當場就跳起來翻臉。

就見荀彧一張白淨面皮漲得通紅,雙目狠狠瞪着是勳,如要冒出火來,手按几案,袖子無風自擺,可見在不停地哆嗦——是勳覺得,就差一步,荀彧大概要撲上來掐自己的脖子了。嗯,他心中竊喜,可算是捅着了你的痛處啦。

那麼是勳說的究竟是些什麼話呢?

第一句來自於《三國志.荀彧傳》裡的裴注,不過原文是:“世之論者,多譏彧協規魏氏,以傾漢祚;君臣易位,實彧之由……”後面裴松之作一轉折,說那都是腐儒之見,其實荀彧有自己的大志,也有自己的苦衷,你不能拿完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啊。

後面幾句,則來自於東晉袁宏的《後漢記》,站在漢朝的立場上,把荀彧給罵了個臭死。袁宏說啦:倘若荀彧的本意是復興漢室,那他最終失敗了,其人不可稱之爲智;倘若他的本意是拯救百姓,那麼中原雖定,社稷卻亡,其功勞不可稱之爲義。他利用漢朝的權威,最終卻幫助曹操顛覆了漢朝,這是君子所不齒的行爲。作爲曹操的謀主。難道他就能夠靠着最後一死來撇清嗎?

荀彧這些日子一直在遭受良心的煎熬。他不是料不到曹操勢大以後將會威脅到漢室江山。只是爲了平靖亂世,而刻意地忽視了這種可能性。可是如今圖窮匕現,從復丞相到加九錫,董昭等人拱着曹操日益邁向那條荀彧不忍見到的不歸路,他再也無法蒙上雙眼,視若不見了。那真會是最終的結局嗎?後世又將怎樣評價自己?是勳說皇甫嵩等人因爲憂讒畏譏而不敢破壞舊有體制,其實荀文若也很在乎世間尤其是後世的評價啊!

結果是勳一語道破,說曹操邁向最後一步已是無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若爲後人所唾棄,則荀彧你也免不了要陪綁——你的名聲,未必會比什麼劉歆、李儒輩更好啊!那荀彧還能不躥嗎?

是勳就是要他躥,若非如此,實在很難打破荀文若那牢不可破的心防——不下猛藥,以荀彧之智,肯定聽不進去自己後面的話哪。

所以他完全無視荀文若的憤怒,繼續火上澆油:“前令君使公達探吾真意,今乃將真意奉君:古來功高,莫若曹公。功高不賞,身必罹危。君臣相易。上應天心,下合大勢,勳無以撓也,令君亦無以阻也——君爲智者,無需冗言。設有此一日,則令君何去何從?”

大勢之趨,誰都阻止不了,曹操已經露出了篡位的苗頭,相信你也瞧得出來,不必要我再多說什麼了。那麼倘若真的到了那麼一天,你將何去何從?

荀彧一瞪眼:“有死而已!”

是勳心說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而且在原本的歷史上,你也正是這麼做的——“無令君則無曹公之勢,無此勢則無異日之變,即死而可更其名乎?”你以爲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嗎?你確實最後掛掉了,但袁宏之流不還是照樣罵你?“昔劉子駿佐莽篡僭,即後反莽,後人豈謂其漢之忠臣耶?”你回不了頭啦,就象劉歆當年把王莽擡上皇帝的寶座,完了又造王莽的反,難道他的名聲就從此變好啦?後人就會說他是漢室忠臣嗎?別犯傻啦!

荀彧聽了這話,原本漲紅的面孔突然間又變得煞白一片,雙手顫抖得越發厲害,最終連兩股都不禁打戰,被迫重新跌坐回席上,不禁慘然道:“宏輔是欲殺我耶?”

是勳連連搖頭,說我不是想讓你死,恰恰相反,我要指點你一條不死之路。說着話,就從懷裡掏出伏後寫給伏完的那封信來,遞給荀彧。

荀彧接過信,一目十行,臉色第三次變化——這回是變得鐵青:“此書從何得來,若爲曹公所知,恐有不忍言之事!”

是勳一撇嘴:“此書爲校事偵知,安有不先奏曹公,而勳能得見者乎?”說着話,身體朝前一傾,直視荀彧雙眼:“曹公令下,待其過雒後乃發——文若識其意否?”

他仔細地觀察荀彧的表情,就見荀文若先是緊張,繼而似乎鬆了一口氣,然後卻又雙眉一蹙,面色慘然:“此曹公欲試我耶?”

是勳心說我費了那麼多唾沫星子,終於攻破了你的心防,等再說到具體問題,以你那麼聰明的人,自能一眼看穿其中曲直,我也可以省省口舌啦。當下簡明扼要地回答道:“此二事也,一則國母必不可保,使令君爲之,或可全其性命。二則令君若不爲也,身死而族滅,然亦難辭後世惡評!”

事情分開兩部分來說,一是相關伏後,既然這封信被曹操看到了,他必然無法容忍,這個皇后是誰都保不住的。問題是,倘若由你來主持此事,伏後即使被廢,或許還能保住性命,要是等曹操親自動手,那她就死定啦。另一方面,你要是不肯幫忙曹操完成此事,曹操也不會容你長存於世,你死不要緊,恐怕荀氏滿門都會遭殃,而且即便遭了殃了,後世對你爲虎作倀的評價也不會有絲毫改變。

荀彧怒極、恨極,反倒笑出聲來:“則吾存亦罹譏,死亦不免,國母終不可保,社稷亦不得久,茫然爲無路矣——此阱自蹈,此禍自作,彧也,彧也,自負智計。其實天下之至愚者也!”笑着笑着。氣息在喉頭噎住。憋得滿臉通紅,突然猛然咳嗽幾聲,竟然噴出一口血來!

這倒在是勳意料之外啊,驚得他就不禁一個哆嗦——心說不要啊,我此來是爲了救你,免得你還走原本歷史上的老路,最終服毒也好,憂憤也罷。落一個悲劇收場,要是當場把荀彧給氣死了,那不是事與願違嗎?!趕緊從懷裡掏出手帕來遞給荀彧,並且急迫地說道:

“令君勿急,勳又有一評也——荀文若,聖人之徒也,以爲非曹操莫與定海內,故起而佐之。所以與操謀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豈教操反者哉?以仁義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將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

荀彧是爲了平定亂世,而教曹操行王道,並沒有教曹操謀反篡位。他以仁義拯救天下,大勢既成,不得已而接受曹操篡位的事實,這是周文王的道路啊,這纔是荀彧的本心哪!

其實後世對荀彧的評價還是挺高的——這點兒荀彧不清楚,是勳可心裡明鏡似的——象袁宏那類痛加鞭笞的終究是少數,絕大多數史家、文人,還都願意說荀彧的好話,想方設法把他跟曹操切割開來。是勳背的這一段,就是蘇軾對荀彧的好評。

是勳那意思,我氣着你啦,那趕緊的再給顆甜棗兒,勞駕你緩過來吧,別一時想不開,當場這就要掛啊。文學作品中諸葛亮罵死王朗,傳爲美談,可現實中要是我是宏輔罵死荀彧,那還不成了千古罪人?!

荀彧接過手帕來擦了擦嘴角,隨即擺擺手,示意自己無礙:“痼疾耳。”吐血那也是老毛病了,你放心,我還不至於這就被你氣死啊。端起杯子來喝了一口水,耳聽得是勳的美評,不禁苦笑道:“固知宏輔愛我也,今來乃爲我解惑者也……”眼望是勳:“彧不敏,還請宏輔教我。”

荀彧剛纔確實給氣得差點兒背過氣去,可是一口血噴出來,淤塞暢通,倒是也省過味兒來了——是勳今天干嘛來了?專爲了氣我?還是警告說曹操在試探我?哪兒有那麼簡單,他一定是想指點我下一步該怎麼走啊。那好,我就來聽一聽他的主意吧。

是勳也不藏着掖着,乾脆把心裡想的全都說出來了:“勳此來,意在曹公。以曹公素性,必除伏氏,假他人之手除之,謗或少矣。況此去徵西,多可年餘,若伏氏有妊……”

是勳記得很清楚,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不但廢了伏皇后,誅滅了伏氏滿門,還把伏氏所生的兩個皇子全都給賜死啦。好在這條時間線上,這一悲劇即將上演得比較早,伏氏尚無所出,真要是拖着不辦,等曹操回來,萬一伏氏懷孕了怎麼辦?站在曹操的角度,廢后還則罷了,殺害皇子,那污名是洗也洗不清啊!而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伏氏反正是救不了了,若能救下目前還沒影兒的某個小孩子,也算功德無量吧。

“若伏氏有妊”幾個字一出口,荀彧更是悚然而驚,隨即苦笑着問道:“宏輔實愛曹公者也。彧自不免後世之譏,是故欲舍彧而爲曹公弭謗耶?”你是想我反正逃不掉後世的惡評了,所以乾脆幫忙曹操把這罪過也給擔起來嗎?“即彧之愛曹公不在宏輔之下,然此事大違本心,亦難爲也!”

是勳搖一搖頭:“吾豈願陷令君於不義耶?勳無此意也。”(未完待續。。)

ps:??貌似好久了呀,終於月票又能上一百了(我對自己要求還真是低啊)……感謝一下本月前十天給投月票的朋友們吧:逐日2005、三問公子、【超越神的殺戮】、micli、林路、三石道策、slepher、風月泄影、panzer42、火之蟲、提兮、好兵帥克2009、謝看了個書啊書、卡登洛伊德、sikuli、鴻鈞的菜鳥師傅、西門諸葛、追傷人、赤焰鴻流、小鄭003、閒遊四方、躍馬天山、只萌一個好、短腳貓的野望、扣底、liusong83、凡仕林、逍遙的逍遙遊、ansjillghost、灼眼の空、萬里無snow、d閒雲野鶴f、收割頭顱、鷲巢、lolicon、dkmiror、藍色憂鬱的幻想、seal13、十三貓、旋故京、童家二少、ma123ma、深閨神鬼、3517major、mousex、拔劍驚四境、拈花的佛陀、超級賽亞人、lotoriasthor。

萬分感謝,在下稽首!

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章 工商興利第32章 殺俘不祥第6章 奢而不侈第21章 海上仙山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3章 行海索第1章 先帝遺詔第5章 賣官鬻爵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章 謀士之責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6章 良宵聞變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9章 伏地氣絕第8章 木蘭何人第3章 四方貴半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1章 熟悉劇情第7章 事後諸葛第17章 子桓發礮第10章 不合邏輯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章 岐東渭北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4章 日薄西山第36章 封侯之賞第16章 屯敵必取第5章 小人挑唆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5章 陸梁冀州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9章 東出盧龍第11章 作育英才第3章 益州可入第17章 初試金手第9章 請救無辜第3章 四方貴半第5章 神鵰大俠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7章 孟堅識淺第4章 五經注我第7章 包辦婚姻第1章 官渡鏖兵第13章 初爲人父第8章 驃姚之業第12章 僞書離間第23章 烏帽子親第8章 跨境追捕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5章 陸梁冀州第8章 欲加之罪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9章 編定魏律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0章 射戟小支第12章 懸危之勢第38章 謀國謀身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5章 同林之鳥第8章 奇峰突起第27章 思慮操勞第3章 納頭便拜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9章 不智不信第4章 不利曹氏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8章 馮翊遺珠第31章 不可遽廢第3章 自恃其智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6章 梳理屯田第30章 俊傑相對第8章 我等自取第2章 據蜀自立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4章 文人落魄第3章 秘計有三第21章 史上有名
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章 工商興利第32章 殺俘不祥第6章 奢而不侈第21章 海上仙山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3章 行海索第1章 先帝遺詔第5章 賣官鬻爵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章 謀士之責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6章 良宵聞變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9章 伏地氣絕第8章 木蘭何人第3章 四方貴半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1章 熟悉劇情第7章 事後諸葛第17章 子桓發礮第10章 不合邏輯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章 岐東渭北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4章 日薄西山第36章 封侯之賞第16章 屯敵必取第5章 小人挑唆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5章 陸梁冀州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9章 東出盧龍第11章 作育英才第3章 益州可入第17章 初試金手第9章 請救無辜第3章 四方貴半第5章 神鵰大俠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7章 孟堅識淺第4章 五經注我第7章 包辦婚姻第1章 官渡鏖兵第13章 初爲人父第8章 驃姚之業第12章 僞書離間第23章 烏帽子親第8章 跨境追捕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5章 陸梁冀州第8章 欲加之罪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9章 編定魏律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0章 射戟小支第12章 懸危之勢第38章 謀國謀身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5章 同林之鳥第8章 奇峰突起第27章 思慮操勞第3章 納頭便拜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9章 不智不信第4章 不利曹氏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8章 馮翊遺珠第31章 不可遽廢第3章 自恃其智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6章 梳理屯田第30章 俊傑相對第8章 我等自取第2章 據蜀自立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4章 文人落魄第3章 秘計有三第21章 史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