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徐方名士

陳登陳元龍,下邳郡淮浦縣人,前沛相陳珪之子,二十五歲舉孝廉,任東陽縣長,這回是陶謙徵辟他擔任典農都尉,遣是寬順道聘請,所以跟是寬同行到郯縣來的。

陳登這人在歷史上的狂是很有名的。名士許汜曾經跟劉表和劉備說:“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意思是說這人太狂妄了,待人很沒有禮貌,就跟個跑江湖的一樣。劉備就問啦,你是從哪點得出這個結論來的呢?許汜說某年我去拜訪陳登,他一點兒也不懂得待客之道,半天了都不肯跟我搭訕,而且自己躺在大牀上,讓我躺低矮的小牀(這時代其實沒有後世睡覺的牀,所謂牀是指一種坐具,也可以半躺半坐)。

後來陳登當廣陵太守,派屬吏陳矯去許都辦事,關照說:“聽說京城裡我的口碑不好,你幫忙打聽一下,回來告訴我。”等陳矯回來以後就稟報,說人們都在議論,說您實在太驕傲啦。

可是陳登該不該有這份傲氣呢?當許汜說他“湖海之士”以後,劉備就笑,說陳登幹得好,許先生你空負國士之名,卻對國家毫無裨益,要是換了我,就自己躺百尺高樓上去,讓你躺在地下,哪兒僅僅是高矮牀的區別呢?

當陳矯回來稟報說大家都認爲您太過驕傲,陳登就解釋,說這世上我只佩服陳紀、華歆、趙昱、孔融、劉備等寥寥數人,對他們都畢恭畢敬的,哪兒有驕傲可言?別的人都很庸碌,哪兒值得我費心思跟他們來往呢?

演義裡陳登雖然出場戲份兒不多,但是就挺出彩,他和老爹陳珪兩個,簡直是把呂布、陳宮玩弄於股掌之上啊。歷史上的陳登更厲害,他後來當廣陵太守,兩次擊敗“小霸王”孫策的大軍,並且還往江東派了大羣間諜去挑唆地方豪族跟孫家對抗,成效卓著——是勳前一世看過不止一篇論文,都認爲孫策的最終遇刺,其實背後就隱藏着陳登的黑手。

我靠就連劉備都認爲他狂得有理,是勳還敢因爲那四十五度仰望星空的POSE而瞧不上此人嗎?

所以等是寬跟兄弟們商量,說陳元龍去年斷絃未續,正好跟我家小妹結親。是著是個讀死書的,說:“我見其人甚爲狂妄,不知治何經典?”是紆雖通實務,但是不瞭解徐州的情況,說:“未知治產如何,可能興旺家業麼?”是勳趕緊舉手表決:“陳元龍才兼文武,不日將名重天下,就是他了,千萬揪住了別放跑!”

是寬奇怪地瞥了他一眼:“宏輔似乎對元龍很是瞭解啊。”是勳趕緊解釋:“弟在徐州這些時日,常聽人說陳登爲東陽長,撫老育孤,愛民如子,似此賢吏,將來豈有不名聞天下,爲時論所重的道理呢?”

是寬幼而好學,他老哥也是挺喜歡這個兄弟的,並且是寬不跟老哥那樣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多少通點兒實務,所以是紆也頗敬重這位三哥。想想也是,要是沒點兒社會經驗,誰放心讓他一個人出門在外去遊學啊,是著倒是也想去來着,可是是儀堅決不讓——怎麼能讓嫡長子莫名其妙地死在外地呢?

是勳雖然是旁系族弟,而且回返北海故鄉的時間不長,但就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裡,他得到了孔融的讚賞,得到了孫乾的教授,並且單騎退了青州黃巾,再加上性情溫和、嘴甜如蜜,所以是著和是寬對他的評價都挺高,甚至無形當中,覺得他比末弟是峻都要親近多啦。

故而既然是寬和是勳兩人都一致看好那位陳登陳元龍,是著和是紆也就不再有所質疑了。是紆關照是寬:“最好三兄先去探那陳元龍的口風,他若是有意,咱們再寫信去請父親定奪——你我兄弟皆表贊同,料來父親也不會反對的。”

是寬點頭,說最好挽留陳登在莊院中過年,那麼就有好幾天的時間,自己找個機會,就去跟他探問此事。散會以後,是勳就問啦:“三兄與陳元龍如何相識的,可投契否?”

是寬回答說,他從荊州逃到徐州以後,就各處去拜訪當地的名流,比方說趙昱、麋竺、曹宏、曹豹等等,也包括陳登的父親、前沛相陳珪,順道就幫陳珪帶了一封信給東陽任上的陳登,兩人因此結識——“陳元龍胸中大有丘壑,爲兄不及也。言談尚歡,卻說不上投契。”

是勳心說聽這話,大概陳登沒給你太好的臉色看,即便不分上下牀坐,大概也就是普通的點頭之交罷了。他想請是寬幫忙介紹,讓自己跟陳登談上一談,但是是寬說:“進門之時,都已經將兄弟們介紹給了陳元龍呀,至於能否一談,宏輔可自去。”

是勳不禁撓開了後腦勺。

他是真想結識陳登——這結識不是如同是寬所說的,光在進門的時候作個揖、問聲好而已,說白了吧,他想跟陳登交朋友。原因有兩個,一是前一世的時候,研究起三國的史料來,他就非常佩服陳登,時常想望其矯矯不羣的丰采——當然,那不是他纔看到的四十五度仰望星空,而是更深層次的內涵。他到這一世以後也見了不少名人了,可是名人也分三六九等,得在歷史上留下不朽聲名,讓後人衷心崇敬的,他纔有深入交往的慾望,比方說太史慈。跟太史慈和陳登相比,什麼是儀啊、孔融啊,乃至於管亥啊、曹豹啊,那都算個屁啊?見到了或許高興一陣兒,見不到就見不到吧,根本不會覺得遺憾。

更何況,在他前一世所粉的三國武將當中,太史慈其實排不上什麼號,而在他所粉的三國謀士當中,陳登卻是位列前十名的,既然有機會結識,怎能不湊近去好好地觀察觀察、懇談懇談呢?

第二個原因,徐方名士當中,其實只有陳登有真正的投資價值……嗯,或許還得加上一個麋竺,但那主要是看在他萬貫家財的份兒上。無論陶謙、劉備、呂布還是曹操統治徐州,陳登都穩穩地在位,屹立不倒,這份政治智慧實足另人欽服,而且更主要的是,自己要是必須在徐州久居下去,巴住了陳元龍的大腿,那可比巴住曹豹、麋竺他們要靠譜多了。

可是該怎麼去跟陳登打交道呢?倘若是寬跟陳登關係不錯,那麼請是寬幫忙介紹,自己是有機會好好跟陳登懇談的,然而瞧起來是寬沒那麼大面子,而且他自己就主動縮了,貌似怕碰釘子。只是目前這種狀況,你真有機會把妹子嫁給陳登做續絃嗎?

是勳拐着彎把自己的疑問向是寬提出來,是寬低頭想了一想,突然反問:“宏輔見過小妹麼?印象如何?”是勳回答說只見過一面,品貌、人才確實是沒得挑的,可是那管什麼用?如今士人聯姻主要是看門戶登對,是家雖然門第也不算低,終究是外州之人,你有什麼辦法讓陳登動心呢?

是寬回答說:“小妹非止容貌姣好而已,幼好經史,見識尚在大兄之上……”是勳腹誹道:意思是說還不如你是吧?只聽是寬繼續說:“元龍在郯縣並無親故,元旦將至,陶使君也即將閉衙,正好趁機將他留在莊中過年。然後尋個機會,讓他與小妹見上一面,我料事必可協也。”

我勒個去~是勳在肚子裡大罵,趕緊你老兄又想導演一出雪中偶遇的戲文來啊?你丫拉皮條拉上癮了吧!他那裡言之鑿鑿,是勳就覺得不靠譜啊不靠譜。看起來想要跟陳登拉近關係,甚至想要跟他聯姻,還得靠老子自己啊!

可是老子該怎麼幹呢?按照一般穿越文的橋段,這時候就應當直截了當地去見陳登,爲他分說天下大勢。穿越人士也就這點兒旁人無可企及的長項了,對於今後的歷史發展是門清啊。於是豎起兩枚手指,嘡嘡嘡一番話擲地有聲,就彷彿那魯肅子敬的“榻上策”,又彷彿諸葛臥龍的“隆中對”,說得對面那人是瞠目結舌,聽完了納頭便拜……

可惜這種橋段放在此時此刻卻非常不現實。要是在漢獻帝逃出長安以後,大可照抄荀文若的“奉天子以討不臣”,要是官渡之前,大可照抄郭奉孝的“十勝十敗”,再往後就乾脆抄“榻上策”和“隆中對”好了……可是現在有什麼大勢可言了?說袁紹肯定能打贏公孫瓚?說曹操肯定能入主兗州?說呂布也會來搶徐州?理論何在?會不會讓對方當成是觀星推命的妖人啊?

再說了,沒有過往的名聲支撐着,平白無故跳出個無名小子來說天下三分,他喵的有誰會信啊?要是沒有徐庶、司馬徽等人的推薦,沒有三顧茅廬,就從隆中來一農夫分說天下大勢,你瞧劉備會不會搭理他?

更何況,陳登還是有名的狂士,連進人莊中借宿都擺四十五度仰望星空的POSE,自己要怎麼開口,纔不會讓他給轟出來呢?而即便他不把自己轟出來,一直就那麼仰望星空,言不入耳也不行啊。

我靠來這還真是個大問題——自己是就此縮了呢?還是等是寬撞上大運,真把妹子領到陳登面前,而陳登還真看對眼了,等兩家聯姻以後再說呢?

不行不行,是勳給自己鼓勁兒,可不能見易才進,遇難而縮。自己有多大斤兩,自己心裡很清楚,那麼想要在這一世出人頭地,活得更好,就必得掌握與他人尤其是貴人打交道的技巧才行,哪怕靠着矇騙,也得先讓那些貴人願意接納自己才行啊。真可惜沒聽說過陳登喜好詩文,否則就繼續抄襲陶淵明……

他想來想去,突然一拍大腿,嘿,自己徹底的想左了呀——走,這就去見陳登,這個法子說不準就能行!

第27章 誰執棋先第15章 就食玄菟第4章 豆中有膏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2章 天命在魏第8章 佛國之願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0章 城守秘策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2章 小枝槊頭第7章 宛城宣詔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0章 鞭長莫及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4章 勇救都昌第4章 西走而王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7章 火燒長安第4章 無米之炊第26章 城門射的第4章 漁陽豪強第2章 窮山逐鹿第28章 鄴下舌戰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章 鴻鵠之志第28章 不徵而徵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0章 翻供之謎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章 苴鉏去之第16章 會稽顯姓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5章 陸梁冀州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4章 鳳雛之謀第7章 吾無此癖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9章 鮮卑大人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1章 叔勉之心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1章 朔州互市第7章 不忠不孝第24章 高陵之變第4章 法不可廢第7章 雷澤詩會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1章 官場狡詭第30章 厚買人心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8章 我能興鄭第3章 破此五賊第1章 官渡鏖兵第2章 重振幽州第14章 人治社會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1章 諸葛連弩第33章 青囊何在第4章 吾當染指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0章 窮途之謀第7章 事後諸葛第8章 志不可奪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9章 國亂先兆第8章 酬功謝德第25章 又聞噩耗第18章 光祿新丞第6章 華夷之辨第6章 紙上發明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章 謀士之責第18章 巨型火炬第7章 善戰無功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7章 以身爲餌
第27章 誰執棋先第15章 就食玄菟第4章 豆中有膏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2章 天命在魏第8章 佛國之願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0章 城守秘策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2章 小枝槊頭第7章 宛城宣詔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0章 鞭長莫及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4章 勇救都昌第4章 西走而王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7章 火燒長安第4章 無米之炊第26章 城門射的第4章 漁陽豪強第2章 窮山逐鹿第28章 鄴下舌戰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章 鴻鵠之志第28章 不徵而徵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0章 翻供之謎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章 苴鉏去之第16章 會稽顯姓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5章 陸梁冀州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4章 鳳雛之謀第7章 吾無此癖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9章 鮮卑大人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1章 叔勉之心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1章 朔州互市第7章 不忠不孝第24章 高陵之變第4章 法不可廢第7章 雷澤詩會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1章 官場狡詭第30章 厚買人心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8章 我能興鄭第3章 破此五賊第1章 官渡鏖兵第2章 重振幽州第14章 人治社會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1章 諸葛連弩第33章 青囊何在第4章 吾當染指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0章 窮途之謀第7章 事後諸葛第8章 志不可奪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9章 國亂先兆第8章 酬功謝德第25章 又聞噩耗第18章 光祿新丞第6章 華夷之辨第6章 紙上發明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章 謀士之責第18章 巨型火炬第7章 善戰無功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7章 以身爲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