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謀爭爲上

司馬懿奪取晉陽,曹操把戰報遞給是勳看,是勳瞧得很仔細,內心翻江倒海,表面上卻毫不動容,只說:“不出臣之所料也。”

曹操就問,你覺得咱們下一步該怎麼辦?眼看着春耕將至,爲長久計,應當鞏固戰線,暫時不宜繼續發起大規模進攻爲好吧。是勳點頭:“請朝廷明詔,獎掖王柔,使仲達徐徐收取太原、西河。子孝處,以固守爲要。”

曹仁、樂進這個時候已經佔據了高都和泫氏,距離上黨郡治長子不遠了。但他們兵力有限,高幹又即將抵達長子,再想繼續北推是很困難的。好在泫氏以北有羊頭山,天然把上黨郡分隔爲二——也即後世的晉城盆地和長治盆地——故而不如拒山而守,等高幹、郭援糧儘自亂。

半個上黨郡,能夠供應得起你們數萬大軍嗎?河北袁紹,本身糧食就未夠吃了,還能支援你們多少?

亂世之中,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各家都缺糧——曹操全靠着屯田之策,才勉強能夠豐衣足食——所以當初沮授等人才勸袁紹先別跟曹操正面見仗,緩緩前推,兩翼騷擾,壓迫對方就得,然後花一兩年的時間回覆河北的農業生產。可惜曹操小小吃個敗仗,袁紹就志得意滿起來,直進官渡,想跟曹操決戰。因而想也想得到,今年他又得餓肚子啊。

是勳竊喜的是,屯田之策,這一世是他獻給曹操的。搶了棗祗的功勞……

當然啦,因爲這年月農業生產水平的低下。光靠屯田也就勉強吃個半飽而已,不是說妙計一出,曹家立刻稱雄天下。但好在這一世曹操屯田比較早,經過這麼多年的積聚,再加上不戰而收徐州、輕鬆佔據淮上、牢牢掌控關中,其隱性實力,終於拉開了袁紹好幾條街啦。

曹操起步比袁紹晚,是勳原本覺得。雖經自己上躥下跳,到處遊說,改變了原本的歷史軌跡,但曹家的地盤兒也沒多大變化嘛,袁紹還提前發兵了,覺得這仗有點兒險。如今再仔細分析,自己確實是幹了不少事兒啦。以今日之曹軍,對敵袁紹,焉有不勝之理啊?

只可惜,曹操雖然看得清、想得明自己的功勞,卻無法跟原本的歷史相比較,缺乏強大落差。認識就未免不夠深刻……

不過是勳掉過頭去也在想,原本歷史上的官渡大戰,袁紹盡失沮授、田豐、許攸。那算袁家班裡智謀最超卓的三位謀士,尤其前兩位在節操上也沒太大污點,既不貪污腐敗。也不拉幫結派。等這仨降一掛倆,剩下審配、逄紀、辛評、郭圖。不但能力上要等而下之,而且相互攻訐,就搞得袁家再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如今沮授、許攸還在河北,豈肯坐以待斃?他們還能再搞出什麼花樣來呢?不可不防啊。

因而提醒曹操,你可別因爲實力穩佔上風就志得意滿了,自古驕兵必敗,多難反易興邦。曹操點頭:“文若亦言及此,操自省得。”是勳心說可惡啊,又被荀彧搶在頭裡了……話說上回荀彧慫恿曹操剝奪了自己的兵權,是不是因爲探查到了自己對他的競爭意識?天可憐見,荀令君你做曹操手下第一人,我也就望着你的背影爭取要做第二人而已,還真沒想直接蓋過你去。

他心裡雖然這麼想,可還是忍不住要跟荀彧別別苗頭,眼珠一轉,笑問曹操道:“袁本初四世三公,河北戶口繁盛、兵馬強壯,而主公獨能勝之,何也?”曹操瞟他一眼,心說這幾年來無數人在我耳朵邊上遞話,說我肯定能超過和打敗袁紹——其中也包括你是宏輔——今天你又提起這話碴兒來,肯定是有新想法啦。那就別賣關子了,直接開口吧——“宏輔有何所見?”

是勳撇一撇嘴角,露出一種淡然而胸有成竹的微笑——這是他最近照着鏡子反覆練習過的,覺得這麼笑最合乎自己現在的身份,顯得既瀟灑而又深沉,換言之,最大尾巴狼——乃雲:“主公之勇、之智、之信、之嚴,及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大勢,皆過於紹,然主雖強,若臣皆弱,亦無以勝也。以勳觀之,主公之勝袁紹,勝在上下一心,袁紹之敗於主公者,非智不侔也,非力不敵也,乃屬吏皆懷二意,君不能信臣,臣不能相睦故也。”

曹操一邊聽一邊點頭。是勳繼續說道:“沮授能明大勢,且善御衆,乃天資袁紹也,惜乎紹不能用,反分其權於淳于瓊、郭圖。郭圖、審配,各結黨與,爭勢奪權,而紹不能制也。因而主公破紹,謀爭爲上,兵爭爲下——吾聞許子遠與主公有舊,其家南陽,又爲主公所制,未知能說此人倒戈來投否?”

歷史上的許攸,機會主義面目非常顯而易見,他最早就曾經煽動冀州刺史王芬謀叛,想要趁着靈帝北巡的時候加以劫持、廢黜,而改立合肥侯,其後陰謀敗露,多虧袁紹的援救才得免罪。後來官渡之戰,許攸在鄴城的家人犯法,爲審配所拘,他沒想着去找袁紹求情、告饒,反而瞧着袁軍氣勢漸沮,無力繼續挺進,掉過頭去就降了曹操。如今袁小曹大,估計許攸的心思也肯定開始活泛啦,若能把他拉攏過來,便足以與沮授相拮抗。

曹操聞言,一拍大腿:“非宏輔所言,吾幾忘之矣。可即遣人密赴鄴城,以說子遠。”是勳倒是不擔心曹操把這工作再交到自己頭上,一方面他如今身份貴重,這種直薄敵陣的活兒輪不到他——爲說許攸,結果摺進去一個是勳,那多不划算啊——另方面他跟許攸也不熟啊,曹操肯定得找個雙方的熟人去遊說啊。

說完北邊兒的問題,是勳趁機作一轉折,又把話題引向了南方:“河北實易平也,只恐江東孫策、荊州劉表再與之呼應,則我聚兵向北,則恐腹心罹禍,分而兩御,則力必弱。未知荀令君、公達、奉孝等有何進言?”咱先聽聽高人的分析,再給曹操遞主意吧。

曹操輕輕嘆了口氣:“吾本欲先徵劉表,但爲公達、奉孝所阻。前宏輔往說張羨,使出孱陵,以脅劉表之後,料今冬之前,荊州不足慮也。然孫策縱橫江上,逼迫廣陵,雖元龍高才,終究兵寡,恐不能久御之也。宏輔有何良策?”

是勳心說你光擺了一大堆廢話,也不知道是荀彧他們也沒拿出啥好主意來呢,還是你故意瞞着,不肯明白告訴我。荀彧、郭嘉還則罷了,在原本的歷史上,據說荀攸給曹操獻過不少妙策,但都是暗中獻的,也就鍾繇聽說過一兩耳朵——“公達前後凡畫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會薨,故世不得盡聞也。”想想自己也經常悄悄地給曹操遞話,請曹操不要外泄,免得自己惹禍上身,那麼曹操不泄露其他謀士的獻計,也在情理之中啊。

算了,還是說我的自己的吧——“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主公奉討不庭、芟夷羣雄,自當後北而南。且待滅袁紹、平河北,乃可致力於南方。然北人善騎,南人善於舟楫,則劉表、孫策,雖力不能敵主公,若拒江而守,恐難遽下,若便輕入,反易挫敗。要當建舟船、成水師,則長江天險,敵與我共也,乃可一鼓而定。然舟船非一日可能建成,江上練卒,非一日可能召聚。勳前自長沙歸來,過廬江以訪子義,子義亦有習練水師之意,奈何工、糧皆乏,倉促難辦。請主公熟思之。”

曹操點頭:“此意宏輔早有良言,然都中糧秣,亦勉強敷用而已,奈何?”我不是不想造水軍啊,可我也拿不出太多物資來支援太史慈啊。說完這句話,他突然一皺眉頭:“宏輔與大司農有師生之誼,若能使鄭公自太倉撥付,則或可濟一時之急。”

國家財政,這時候是大司農鄭玄在管,固然目前朝廷勉強可以行使權力的地區,絕大多數都直接控制在曹操手裡,曹操通過截留,以及向朝廷申請,可以拿到超過七成的物資做軍費,但剩下三成,鄭玄把得很嚴,輕易落不到曹操手上。因而曹操就說啦,你跟鄭玄熟,能不能勸他再鬆鬆手呢?那麼建水師的初步經費不就有了嗎?

是勳說行,我找空跟鄭玄說去,但是——“欲成其功,先善其人,所用得宜,可事半而工倍也。勳再請以魯子敬統籌此事。”

曹操說好吧,你要覺得魯子敬能夠擔此重任,那我就試試看,即上表薦魯肅爲廬江太守,並且負責建設水師,要是真能成的話,將來再命其爲水軍都督。是勳聞言大喜,謝過了曹操,轉回身就奔了魯肅府上。魯肅聽是勳說起對自己的安排,也不欣喜,也不感激,卻皺着眉頭沉吟了好半晌,才緩緩地問道:“吾亦不習水戰也,奈何?”

是勳笑道:“卿之故友周公瑾,亦未必素習水戰者也……”這年月就不可能有啥讀書人打小就會打水仗,頂多會坐船不暈,還能下水游泳而已,再說這技能也沒學校可以去系統地學習——“然今坐擁百舟,虎踞柴桑,縱橫江上。以子敬之才,使赴廬江,乃訪江上舟子、江畔豪傑,料不必三載,水師必成。”

魯肅微微一笑:“宏輔過譽了。然宏輔既有此志,又以爲肅能當此任,料必有以教肅者也。”你自己要是毫無把握,也不會把這活兒攬到朋友身上吧,有啥好主意就趕緊說出來吧。

是勳倒是也不藏私,點一點頭:“且待朝命頒下,勳乃自有芹獻。”

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6章 奮死報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8章 零陵先賢第30章 俊傑相對第23章 霸王鎩羽第3章 蒼天不仁第23章 荊州星佔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0章 天下英雄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9章 流血五步第20章 城守秘策第30章 攻心爲上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章 吏之不足第15章 人生易過第30章 標名青史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章 言不及義第2章 兄弟鬩牆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1章 幽州水師第7章 置之美稷第34章 以兵做賊第17章 吾何有私第38章 謀國謀身第5章 漢家道微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6章 取而代之第4章 人言可畏第23章 幽州諂臣第22章 養虎貽患第32章 海船入江第2章 不務正業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1章 長驅直入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8章 馮翊遺珠第9章 天子所賜第28章 天命何在第3章 世家短視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0章 爲彼等耳第32章 天下第一第4章 低調才傑第3章 岐東渭北第1章 託孤之重第24章 首山之戰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章 安貧守賤第34章 疏不間親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9章 難從死志第32章 暗流涌動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8章 巨型火炬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1章 作育英才第8章 志不可奪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1章 儒者之心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5章 今古之爭第8章 木蘭何人第2章 九江處士第30章 命中魔星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5章 初攻鄴城第3章 假途滅虢第17章 初試金手第32章 天下第一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3章 深肖乃父第8章 佛國之願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1章 社會進步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1章 苦肉之計
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6章 奮死報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8章 零陵先賢第30章 俊傑相對第23章 霸王鎩羽第3章 蒼天不仁第23章 荊州星佔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0章 天下英雄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9章 流血五步第20章 城守秘策第30章 攻心爲上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章 吏之不足第15章 人生易過第30章 標名青史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章 言不及義第2章 兄弟鬩牆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1章 幽州水師第7章 置之美稷第34章 以兵做賊第17章 吾何有私第38章 謀國謀身第5章 漢家道微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6章 取而代之第4章 人言可畏第23章 幽州諂臣第22章 養虎貽患第32章 海船入江第2章 不務正業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1章 長驅直入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8章 馮翊遺珠第9章 天子所賜第28章 天命何在第3章 世家短視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0章 爲彼等耳第32章 天下第一第4章 低調才傑第3章 岐東渭北第1章 託孤之重第24章 首山之戰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章 安貧守賤第34章 疏不間親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9章 難從死志第32章 暗流涌動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8章 巨型火炬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1章 作育英才第8章 志不可奪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1章 儒者之心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5章 今古之爭第8章 木蘭何人第2章 九江處士第30章 命中魔星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5章 初攻鄴城第3章 假途滅虢第17章 初試金手第32章 天下第一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3章 深肖乃父第8章 佛國之願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1章 社會進步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1章 苦肉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