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平原搬兵

太史慈、是勳、翟煜,三人順利衝出重圍,一口氣疾奔出十多裡地去。太史慈胯下良駒還能堅持,那兩人的坐騎速度卻不自覺地逐漸放緩了下來,於是太史慈乾脆略略勒馬,說:“且緩行罷,暫歇一陣。”

然後他突然轉頭,瞪着是勳:“適才那賊將,宏輔莫非識得的麼?爲何阻我殺他?”

那會兒管巳突然出現,箭射太史慈不中,太史慈轉身射回,以他的膂力和箭術,是勳估計就算管亥親臨也未必躲得過去,更別說小羅莉管巳了,於是本能地給太史慈的坐騎屁股上來了一鞭。就這麼一鞭,太史慈出箭就失了準頭,正中管巳胯下戰馬的脖頸,那馬長嘶一聲側翻倒地,管巳一個飛躍跳下地來,堪堪避過死劫。

是勳本以爲自己在後面這一鞭子,太史慈正在奔跑和酣戰當中,未必就能夠察覺呢,沒料到身爲大將之人,果然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時候太史慈問起來,他只好撒謊敷衍:“這個,恐是一時驚慌,鞭錯了馬……”

太史慈心說你坐騎的屁股在背後,我坐騎在屁股在你面前,這前後還能搞錯嗎?拜託扯謊也扯得有點兒技術含量好不好?當下仍然緊緊地盯着是勳的眼睛,低聲喝道:“休要戲言,且如實說。”

是勳沒有辦法,只好半真半假地老實回答:“那是個女人,大丈夫戰陣上殺個女人,也不見得如何光彩。”太史慈聞言倒是一愣:“是個女人麼?身量如此之小,我還當是個孩童,故此宏輔不想我殺他……”

“是女人,也是孩子,唉~~”是勳不禁長嘆一聲,只好把當日出遊踏青遭遇管氏父女之事,前因後果都簡略敘述一番,完了說:“管亥昔日放我一命,故不忍害其女也。況且此女又在沖齡,實不忍見其橫死……”

太史慈微微點頭:“原來如此,那也罷了。只是此女既然跟隨乃父謀反,又親執弓矢,即便此番我不殺她,料她終究不得好死。”

雖然這話確實有理,是勳聽了卻不禁心裡一抽……

一路無話,三人晝夜兼程,一直跑得戰馬渾身是汗,人也兩腿哆嗦,大腿內側的褲子都快磨爛了的程度,才終於在兩天兩夜以後,來到了平原國的國都平原縣,見到了新任國相劉備劉玄德。

是勳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前幾年想的都是怎麼才能活下去,不至於跟這一世的爹媽那樣忍飢挨餓一輩子,最終還餐了外族(其實說不定倒是本族)的屠刀。等他終於順利地混進了樂浪氏府,生活環境改變了,生活質量有所提升,那麼對人生的期望自然也就水漲船高,琢磨着要怎樣才能活得更好,活得更有尊嚴——要是當時還整天只想着苟活是福,估計他不會奮起冒名頂替、李代桃僵的邪心。

尤其是,對於歷史的下一步走向,他比這時代任何一個人,哪怕是當世雄傑都要更清楚。天下行將大亂,亂世的百姓不如雞犬,自己要想提高生存機率,也得儘量從底層朝上層掙,只有爬得高了,性命和命運才能一定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從樂浪跑來北海,繼成功地混進氏家爲奴之後又成功地混進是家爲主,他開始琢磨着要找個靠山了。終究以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還有才能秉性,都不可能扯旗造反,然後王八之氣一放,金手指一開,立刻豪傑景從,打下片大大的江山出來。話說全靠着個人的努力就能雄霸一方的傢伙,即便在這個亂世當中也幾乎沒有。袁紹要是沒有四世三公的血統,沒有家裡幾個長輩在雒陽當高官,你看董卓會不會鳥他,會不會還給個勃海太守來安撫他?剛逃出雒陽那會兒,要是董卓以朝廷的名義發佈文告通緝,你琢磨着袁本初還能蹦躂幾天?還可能召集關東州郡討伐董卓嗎?

再說曹操,他剛起家的時候也得拿袁紹當靠山,劉備則是以公孫瓚爲靠山。只有孫堅勉強可以說是自己殺出來的江山,然而他發家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大亂,頂多就砍幾個水匪、山賊而已,等到滿地都是黃巾的時候,你孤家寡人的得砍到哪輩子去才能出頭啊?!再說了,孫堅最終不也可恥地掛掉了麼?

所以要想繼續往上爬,非得找靠山不可。目前是勳的經歷已經證明了,無論是儀還是孔融,在亂世之中連自己的性命都未必能夠保全,更別說當別人靠山了。是勳的目標還是鎖定在曹、劉兩人頭上,至於孫家嘛,他基本上就不考慮。雖說是儀最後是投了東吳了,但就孫權在歷史上的那副小人嘴臉,尤其是老年後大搞特務政治,跟這種老闆手底下幹活實在太危險啦,也太憋屈啦,若非走投無路,還是別往槍口上亂撞的爲好。

那麼,跟曹還是跟劉呢?跟曹操有好處,一是發家快,二是曹操的基本統治區域是在黃河以北,無論上一世還是這一世,是勳的老家也都在北方,跟着曹操,就不必要背井離鄉跑西南邊兒或者東南邊兒呆着去。但是曹操最看重部下的能力,能力要是不夠,就連名滿天下的孔融也只好被閒掛着,並且最終還掉了腦袋,是勳實在不能對自己現有的能力做任何過高的評價……

跟劉備也有好處,一是劉備這傢伙仁義啊,雖說年老了以後有點兒倒行逆施,可他對打徐州時代就跟着自己的老夥計一直都挺照顧。孫乾在歷史上就基本上沒幹過啥正事兒,照樣被養得白白胖胖,麋竺更是除了忠厚外別無長處,並且兄弟還叛變降了吳了,劉備也不忍心處罰他。二是劉備得到過唯一能夠統一天下的機會——曹操都不行,赤壁戰敗雖然半出偶然,但北方初定,妄伐江南本來就沒啥勝算——劉備討伐東吳那陣子,要是見好就收,準了孫權的請降,然後扯着吳兵一起北伐,正因爲曹操過世而亂成一鍋粥的北方就幾乎無人能夠阻擋他的兵鋒。要是自己跟了劉備,辛辛苦苦咬住了不放,然後等那時候阻止劉備東征……

不過想想也難,連趙雲、諸葛亮都沒能攔住劉備,自己又算老幾了?

當然不管怎麼說,劉備也算是一支潛力股,可以先套套交情,是不是投在他的麾下,且等一段時間再說——終究這時候連孫乾、麋竺、簡雍都還沒參加革命隊伍呢,着的什麼急啊。

所以這回是勳一定要冒險跟着太史慈到平原來搬救兵,內中也有這一份考慮,想先見着劉備一面。他實在很好奇,一個傢伙雙手過膝,兩耳垂肩,雙目能自視其耳(關於劉備的相貌,他把演義和歷史混一塊兒了,史書上沒有兩耳垂肩一說),這長相究竟得奇葩成啥樣啊?

結果見了面一瞧,耶,這就是劉備?劉備竟然長這樣!簡單來說,劉備就一革命樣板戲裡高大全的男主角的外形,就有三分象朱時茂。他中等偏高身材,寬肩膀、粗胳膊——是不是能雙手過膝,卻沒能目測出來——長着一張方方正正的國字臉,濃眉大眼、鼻直口方,光下巴,光在脣上留了兩道翹須,又彷彿四條眉毛的陸小鳳。

這說明“潞涿君”的故事確實是真的。

《三國志·蜀書》上說,當劉備進入西川去假模假式增援劉璋的時候,曾經跟劉璋的從事張裕在酒席宴間碰過面。這張裕是個大鬍子,劉備就逗他說:“當年我居住在涿縣,縣裡有好多姓毛的,東西南北到處都是,所以涿縣縣令就說:‘諸毛繞涿居乎。’”

“涿”在這兒是指代同音字“啄”,也就是嘴巴,劉備嘲笑張裕的嘴巴四周全是毛,所以“諸毛繞涿居”。可是張裕也不含糊,當場反脣相譏,說:“曾經有個人做過上黨郡的潞縣縣長,後來調任涿縣縣令,辭職後回到家鄉,跟人寫信,想要署名潞縣長吧,又丟了涿縣,想要寫涿縣令吧,又丟了潞縣,最後只好署名‘潞涿君’。”

“潞涿君”就是諧音“露啄君”,諷刺劉備沒鬍子,嘴巴全都露在外面——史書上說是“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劉備爲此就記恨上了張裕,後來竟然找個藉口把他給弄死了。

所以雖然戲臺上的老生劉備是長鬚飄飄,但是就有人根據這個故事,說劉備其實嘴上沒毛,跟太監似的。但劉備要真是嘴上沒毛,這相貌特徵在當時的士人羣裡太過明顯,史書上肯定要記上一筆,不會光說他“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云云了。所以又有人說,古人對鬍子是分類很明確的,脣上爲髭、頷下爲須,耳旁爲髯,所以劉備只是沒須而已,不是完全沒鬍子。

今天是勳當面一瞧,證明這一判斷是準確的,劉備不是嘴上嘴下全都光光,他還是有髭的嘛——雖然也很稀疏。那時代士人以須長爲美,所以張裕才嘲笑劉備,也所以劉備才心裡忌恨,可他終究並不是長得象太監,否則恐怕自卑心理會更嚴重。

劉備聽說北海有使者過來,急忙召見。三人上得大堂的時候,就見他正襟危坐在几案後面,面沉似水,就好象要特意表現沉穩但演技還不夠純熟,有點兒過火。是勳記得史書上說過,關羽、張飛在早年間經常侍立在劉備身後,彷彿保鏢一般,所以還刻意朝他身後瞄了幾眼,果然見到一條大漢侍立,只可惜既非紅臉,也非黑臉,膚色非常普通——難道是趙雲?趙子龍這時候投了劉備了嗎?

劉備一見面就問:“聽聞黃巾賊東躥去了北海,未知如何?”

太史慈朝他抱拳行禮,報名說:“下走東萊太史慈,奉北海孔府君之命,特來求救。”說着話,就把孔融的信給遞了上去。

劉備打開木牘,先就一皺眉頭。是勳知道他在想些啥,孔融這傢伙不脫文人惡習,肯定這一封求救書信是駢四儷六,文辭艱澀,想那劉備從來不喜歡讀書,雖然曾經在盧植門下當過旁聽生,但這類文章能瞧懂幾分,那還真不好說。打個比方,拿篇沒註解的漢賦給個非古文獻研究專業的文科大學生看,估計就這效果,字兒瞧着都認識,連起來是啥意思?不翻翻字典,再動動腦筋,還真他喵的搞你不懂唉。

好在還有太史慈幫忙解釋。太史慈先把北海的形勢大致解說了一遍,完了說:“慈乃東萊鄉鄙之人,與孔北海非親非故,亦非同鄉,只因受其恩惠,爲了報答,故而相助。如今孔北海被黃巾賊管亥所圍,孤城無援,危在旦夕,特以府君素有仁義之名,能救人急難,故而北海派慈衝冒白刃,突破重圍,前來求救,期盼府君能夠應允。”

是勳心說,太史子義還挺能說話的嘛。劉備這會兒剛起家,連徐州都還沒救過哪,這個在涿郡織蓆販屨的傢伙,只是因爲跟公孫瓚是同學才得以專守一國,連名聲值都幾乎是零,還提什麼“仁義之名”呢?

果然,劉備就最好名,太史慈這話正中馬屁,他當場就微笑了起來。“想不到啊,竟然連孔北海也知道這世間還有我劉備哪!放心,鄰郡……”想一想平原和北海並不挨着,於是趕緊改口,“同爲青州所屬,豈有不救之理?只是備之所部,分散各縣,倉促難集,不知須多少兵馬可救北海?”

原來這時候,公孫瓚跟袁紹鬧崩了正打算見仗呢,所以劉備的大部分兵馬全都調到西線去防堵袁紹跟他的小弟曹操了。

太史慈回答說:“黃巾雖衆,卻皆散漫,兵不須多,三五千足矣。”

“好,”劉備當即拍板,“那便發兵三千往救。”說着一回頭,注目身後那條大漢:“雲長,便勞煩賢弟跑這一趟了。”

是勳聞言大驚,耶,原來那個竟然真的、就是、關二爺?!

————————————我是無奈的分割線————————————

說明一下,前面幾章中,營陵是家的老大“是著”,名字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是着”(說不定這兒也會變,希望大家能看得懂我的意思),這不是我寫錯了,我硬盤上的DOC文檔裡明明好好的,從前上傳也沒問題,最近就老出錯,修了也沒用。估計這是屬於漢字轉換啥的系統問題了,我是搞不定的,編輯也不清楚。只好對讀者朋友們說聲抱歉,你們先這麼湊合看吧。

第8章 紅臉白臉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1章 作育英才第26章 直取葭萌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4章 婦人衣冠第25章 遷胡入幽第18章 無心插柳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9章 梟雄入蜀第8章 紅臉白臉第34章 丞相司直第3章 嫌疑之地第5章 漢語拼音第9章 爲國殺賊第4章 不肖之子第30章 凌雲雕龍第6章 並無雅骨第32章 古之惡來第7章 宛城宣詔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9章 嶺南烽煙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7章 狐假虎威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章 被翻紅浪第1章 繼嗣之爭第5章 觀卿者心第6章 自編自導第15章 春秋斷獄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7章 僭越王章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4章 孱陵驚魂第8章 名馬金槊第27章 來何遲也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6章 我天子使第8章 酬功謝德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2章 汝之不慧第32章 出入此門第7章 謀身謀國第8章 我等自取第30章 養疾自重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0章 鞭長莫及第8章 跨境追捕第21章 死生之間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3章 從情從禮第7章 圓周幾何第12章 白地將軍第29章 裸身而來第4章 例不可開第13章 人之大欲第8章 曹氏之強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4章 未之聞也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2章 飛將奄至第4章 原力之理第34章 階級鬥爭第33章 城下遇難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4章 軍功酬爵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3章 烏帽子親第32章 促膝對談第21章 采采榮木第5章 驅散病患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8章 馮翊遺珠第7章 圓周幾何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9章 自天而降第14章 蘭臺藏書第4章 彼采葛兮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7章 兔死狗烹第5章 渭水鯉膾第8章 名馬金槊第21章 家國國家第8章 佛國之願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6章 良辰可待
第8章 紅臉白臉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1章 作育英才第26章 直取葭萌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4章 婦人衣冠第25章 遷胡入幽第18章 無心插柳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9章 梟雄入蜀第8章 紅臉白臉第34章 丞相司直第3章 嫌疑之地第5章 漢語拼音第9章 爲國殺賊第4章 不肖之子第30章 凌雲雕龍第6章 並無雅骨第32章 古之惡來第7章 宛城宣詔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9章 嶺南烽煙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7章 狐假虎威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章 被翻紅浪第1章 繼嗣之爭第5章 觀卿者心第6章 自編自導第15章 春秋斷獄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7章 僭越王章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4章 孱陵驚魂第8章 名馬金槊第27章 來何遲也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6章 我天子使第8章 酬功謝德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2章 汝之不慧第32章 出入此門第7章 謀身謀國第8章 我等自取第30章 養疾自重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0章 鞭長莫及第8章 跨境追捕第21章 死生之間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3章 從情從禮第7章 圓周幾何第12章 白地將軍第29章 裸身而來第4章 例不可開第13章 人之大欲第8章 曹氏之強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4章 未之聞也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2章 飛將奄至第4章 原力之理第34章 階級鬥爭第33章 城下遇難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4章 軍功酬爵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3章 烏帽子親第32章 促膝對談第21章 采采榮木第5章 驅散病患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8章 馮翊遺珠第7章 圓周幾何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9章 自天而降第14章 蘭臺藏書第4章 彼采葛兮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7章 兔死狗烹第5章 渭水鯉膾第8章 名馬金槊第21章 家國國家第8章 佛國之願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6章 良辰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