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

自國都番禺城陷落後,偌大的南越國急速崩解,蓋因漢國大將軍郅都將南越王族幾近屠絕,自南越王趙佗以下,無論男女老幼皆是就地處決,唯留下年近十歲的王孫趙駢,將之扶上王位。

也怨南越的王子王孫們倒黴,因着趙佗沉痾病榻,爲了爭奪王位,皆齊聚在國都侍疾,生怕被旁人鑽了空子,搶得先機。

豈料國都輕易陷落,整個趙氏王族被漢軍一網打盡,倒替郅都省卻不少功夫。

南越的各路大軍救援不及,到得番禺城外時,漢軍已將全城牢牢掌控,甚至將那些能轟出神雷的弩機都搬上了城頭。

郅都只是將南越王族的頭顱盡皆掛上西側城樓,復又命大漢將士衝城下轟出數十支高爆弩箭,南越各路援軍便盡數撤得乾乾淨淨。

沒過多久,南越西北的西甌部族及西南的駱越部族皆宣稱不再臣服南越,不再尊奉王令,卻又無意與大漢爲敵,意圖謀求自立。唯有蒼梧王趙光不斷調集兵馬,誓要爲趙佗復仇。

這趙光本是蒼梧的雒越部落的首領,後被趙佗賜予王族姓氏,彼此以兄弟相稱,並封爲蒼梧王。

趙光隨即修築王城,名爲廣信城,即後世的梧州。

廣信城依茶山,傍桂水,夯土爲牆,城周不足半里,城牆不過丈餘,名爲王城,實則不過是個城寨。

郅都壓根懶得理會他,全力清洗番禺城內不安分的南越舊臣,扶持起聽話的官吏,並向陛下請旨調派漢官前來擔任要職。

東甌和閩越的聯軍已攻陷南越的東部重鎮龍川城,並隨即長驅直入,在番禺以東的南越屬地大肆劫掠,然卻謹守大漢皇帝的旨意,財物可以搶,田舍可以燒,但會講漢話的百姓不能殺!

至於不會說漢話的土著部落,大漢皇帝沒有特意囑咐,意思卻是大家都懂的。

兩國聯軍拿下龍川城後,豫章郡的都尉亦率郡兵南下,除卻要接管龍川城外,更是全力聚攏躲避戰禍的南越百姓,乃至收編潰逃的南越將士。

數以萬計的南越軍民在上繳兵械後,被遷往豫章郡。

依照朝廷的詔令,豫章郡下轄各縣府依照募民戍邊的章程,特意另開籍簿,爲這些徙民重新冊籍,併爲徙民挑選適宜耕種、草木茂盛之地,讓其營造房屋,併爲其劃定阡陌,分配田畝。

分發的糧食足以讓徙民吃飽,粟種和農械皆可從官府領取,各處要道和鄉間村裡亦廣設粥棚,布飯施粥,使尚未安家落戶的難民不至餓肚子。

南越百姓本是迫於無奈才逃難,此時見得大漢官府竟這般善待他們,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尤是田稅僅爲百稅一,且若是開墾荒地,可免除三年田稅,只要不胡亂焚燒植被,砍伐山林即可。

若真能如此,自然比躲進深山老林裡,採集野果,狩獵野獸要好得多。

人類畢竟是羣居動物,且南越百姓的祖輩父輩多是從關中和中原遷徙去的,早已習慣了農耕生活,若讓他們學着蠻夷部落在隔絕於世的山林中生活,怕是受不了的。

後世陶淵明的甚麼桃花源記,多半就是個夢,在個小小山谷裡,有個小村莊,裡頭的村民爲躲避秦時戰禍,在山谷裡繁衍到東晉太元年間。

與世隔絕足足六百年,想要繁衍只能靠近親通婚,這特麼不滿坑滿谷的畸形兒?

華夏早在原始社會,就曉得要在不同部落間交換男女,後來更有了姓,有了氏,有了同姓不能通婚的原則。

總之大多的南越百姓若非逼不得已,是不願躲入深山老林的,大漢的郡縣官府給他們點陽光,他們就很燦爛了。

番禺以東的南越屬地不大,各城軍民得知國都陷落,東甌和閩越又大兵壓境,四處劫掠,多是紛紛棄城而逃。

東甌和閩越見得勢如破竹,索性再從國內抽調來大量騎兵,甩下步卒高歌猛進,短短月餘便將南越東部犁了個遍,端是刮地三尺。

好在兩大藩王懂規矩,搶到的財貨還記得留出部分,準備日後進獻給大漢皇帝。

兩國的領兵將領到得番禺附近,自得入城拜會大將軍郅都。

郅都沒跟他們虛應客套,直接遞過本名冊,上頭分別記着服膺南越新王和擁兵自重的各處南越勢力。

“服膺新王的,就是大漢的忠臣;擁兵自重的,便是大漢的逆賊。”

郅都看着兩國主帥,輕笑道:“兩位將軍該如何做,應不用老夫多言吧?”

兩國主帥忙點頭應是,拍着胸脯保證必定爲大漢鏟奸除惡,還南越百姓朗朗乾坤。

他們用眼角餘光瞄了瞄端坐主席的那位南越新王,眼角直抽抽,就這毛都沒長齊的小娃子,若非是大漢扶持的傀儡,誰特麼尿他這壺啊?

換了他們是手握重兵的南越將領,怕也得裂土割據,擁兵自重的。

十月間,東甌和閩越已集結近二十萬大軍,光騎兵就近愈六萬,借道番禺進軍南越西部的,沿着鬱水不斷推進。

兩國聯軍最先滅掉的就是蒼梧王趙光,不到兩日光景,廣信城就被攻陷,焚成廢墟。

趙光本是部落首領,麾下臣民多爲雒越蠻夷,兩國聯軍沒半分留情,擄其精壯,殺其婦孺,下手頗爲狠辣。

畢竟大將軍郅都暗中特意囑咐過,讓他們打着替南越新王掃除奸佞的旗號,將不奉王令的蠻夷部族盡皆屠戮殆盡,便連會講漢話的嶺南百姓也得出兵驅趕,焚燒其田舍,逼得他們背井離鄉。

蒼梧王覆滅後,兩國聯軍繼續西進,依着大將軍郅都的意思,甚麼時候把西甌及駱越的部族都收拾服帖了,方可罷兵。

兩大藩王聽聞這消息,皆是苦笑不已。

南越疆域何等廣袤,番禺以東的南越屬地僅佔其疆土的一成不到,若真要征服整個南越,二十萬大軍少說也得花個一年半載的。

然事已至此,他們也不敢不從,如今他們對大漢絕不敢有半分悖逆之心。

大漢水師能在短短數日攻陷南越國都番禺城,自然也能攻陷兩國的國都,蓋因這兩座都城亦都是依水而築。

閩越國都東冶,離閩水的入海口不過百餘里;東歐國都甌城,離甌水的入海口更是僅有短短五十餘里。

兩大藩王光是想想東邊的豫章水師和北面的琅琊水師,都已心驚膽戰,再加上那千艘大漢鉅艦現下還停靠在南邊的番禺城外,真特麼夜裡還能睡得着?

大漢水師有那般堅船利艦,東甌和閩越又不似南越國在北方有崇山峻嶺爲依託,漢軍鐵騎若是南下,與水師兩面夾擊,想滅掉他們兩國自是輕而易舉。

何況漢軍從烏孫呈回的捷報已傳遍漢疆,兩大藩王也皆聽聞。

烏孫數十萬軍民慘遭屠戮,唯餘烏孫昆莫獵驕奢帶着五萬殘兵狼狽逃竄,前往匈奴需求庇護。

舉族屠絕,雞犬不留!

只因獵驕奢出兵與漢軍對峙,遣使謀求迎娶大漢宗室之女,就惹來滅族大禍。

烏孫距大漢萬里之遙,大漢皇帝只說了句雖遠必誅,就真的出兵將之徹底誅絕。東甌和閩越可就在大漢邊上,漢騎東出豫章郡或是從丹陽郡南下,半月內必可殺到兩國都城。

還是別惹怒大漢皇帝爲好,保不住小命,甚麼王位權勢皆是空談。

眼見十月過半,兩大藩王命人將南越繳獲的不少珍寶造冊裝車,過些時候便要啓程,再度入京朝貢。

大漢現下真正的藩屬國也就剩東甌和閩越了,西域諸國多是被裂解成跳蚤般大的城邦,新任的南越王又是個小娃娃,無非是個用完就殺的傀儡。

除了鄒餘善和歐貞鳴,哪還有藩王夠資格登殿面聖?

兩大藩王惴惴不安,他們的王妃卻是興致高漲,曉得又可隨行前往長安,樂得眉開眼笑。

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家兒子在遠隔萬水千山的長安城做質子,雖得陛下厚待,但她們這做母親的卻仍不免日夜掛心。

何況年前從長安帶回的香水等好貨皆是用盡了,各式衣物也穿舊了,得重新置辦,這些都是在東甌和閩越有錢也買不着的。

邊市的漢商真是欺人太甚,只當他們東甌和閩越的貴族們沒見過世面,賣的都是甚麼狗屁玩意?

兩位王妃想到下人從大漢邊市採買回的貨物就來氣,糖是褐的,鹽是苦的,麪粉都沒研勻,還摻着不少大顆米粒。

她們在長安可是逛過清河百貨的,大漢百姓但凡家有餘錢,都不會買這等粗劣的吃食,邊市的漢商竟還敢漫天要價。

這特麼想錢想瘋了吧?

好在今歲自家大王出兵南越,劫掠回不少財貨,此番進京手頭寬裕不少,可大肆購買些好貨,盡數運回來。

且皇后還曾賜下那甚麼聯合制衣的份子,臘月抵京後,剛好去取那紅利,據說數目可不小,或許又是筆大進項。

去年在長安城蒙衆位親王妃關照,此番入京怎的也得備些厚禮,免得憑白教人看輕,只道她們不懂禮數。

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
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