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

宮邸蒙學原是專爲皇子劉沐設的宮禁私學,隨着各地王侯紛紛遷居入京,諸多劉氏王侯亦希望子嗣能得到更好的蒙學教育,而非僅是在府內私學爲其延請名師。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漢人對蒙學教育是十分看重的,尤是以世家大族爲主體的精英階層,從不吝於對族內蒙學投入巨貲。

劉氏王侯們固然捨得花錢,然名師數量有限,現今王侯權貴又都聚居在皇親苑或北闕甲第,搶破頭都延請不到名師,換了後世的話說,長安的高端師資嚴重不足。

有鑑於此,又顧慮到張篤年歲稍長,又不似莽頭莽腦的李陵般到得束髮之年才習完蒙課,皇帝劉徹也不欲爲自家傻兒子耽誤侄兒,故決定將宮邸蒙學遷出未央宮,改在太壽宮設館授課,並更名爲宮邸學舍,又分蒙學和預學兩館。

太皇太后薨逝後,太上皇遷居長樂宮,太壽宮也就徹底閒置,且爲了節省掃灑耗費,索性就封禁了大部分宮室,精簡宮人,現下正好用來安置宮邸學舍。

宮邸學舍要供劉氏宗親子弟入學,皇子劉沐乃至未來更多的皇子公主也要入學就讀,相當於劉氏族學,自是不宜設在莊嚴肅穆的未央宮,免得小屁孩們太過鬧騰,搞得雞飛狗跳,甚或四處亂竄,不但會犯了宮禁,更會擾到大漢君臣治政。

相對的,宮邸學舍也不宜設在宮城外,否則得爲這些出身皇族的小屁孩安排多少侍衛乃至侍從侍女,但凡出了甚麼差池,劉氏宗族豈能承受得起?

旁的不說,若皇子劉沐出了意外,皇帝劉徹只怕要殺個萬八千人爲他殉葬。

(PS:聖母表別擡槓,更別扯甚麼殘暴不仁,也別提甚麼沒人性和反人類,若諸位的獨生子被人弄死了,瘋起來只怕核平地球的心思都會有,這纔是人性!)

太壽宮有獵苑馬場,有林苑清池,再劃出部分宮室,足夠這些小屁孩鬧騰的,加上有禁衛宿守,有宮人看顧,宗正府屬官還能直接從中央官署沿廊道前去巡管,糾正其言行舉止,再沒更合適的地方了。

適才提到,宮邸學舍又分爲蒙學和預學兩館。

蒙學爲虛年六歲至虛年十二的孩童就學,教授六藝蒙課;預學則如其名,乃爲“預作習課”,供習罷蒙課卻未及束髮的少年就學,除卻繼續教授君子六藝,更劃分文武兩堂,文堂主修文,武堂主習武,爲學子將來進入政經官學或黃埔軍學預做準備,類似後世的文理分科,不過是年歲提早了不少。

劉徹不擔心揠苗助長,莫說宮邸學舍,便連長安女學都增設了蒙館,大漢沒甚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歪理邪說,宗婦養成也得從娃娃抓起,否則長大成人後怎的撐起半邊天?

各郡縣的官辦蒙學也已辦了數年,成效着實不錯,是廣受大漢臣民稱頌的善政,故太常卿劉買見得宮邸學舍的形制,就想在民間也增設官辦預學。

雖說寒門庶民的子女在年滿十五後,不太有機會進入政經官學和黃埔軍學就讀,然自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聯合出貲,在長安學區設立了匠工理學和營工商學,又在皇帝的授意下,在各郡郡治及重要大城亦設了相同形制的學館,用以培養出身當地的商賈和人手。

諸多世家權貴和豪商巨賈也有樣學樣,設立了不少類似私學,不過多僅限於培養自家人。

商賈向來無利不起早,設立私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能迅速上手的掌事或匠師,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亦如此,故若強迫他們招收未滿虛年十五的少年少女入私學,怕是會打擊到他們的辦學的積極性。

因而官辦蒙學和類似技職教育的工商私學間有不小的間隔期,庶民子女習罷蒙課後,要閒下兩三年,待得束髮或及笄後,纔有機會再度就學。

拋荒兩三年,過往學的知識要重新撿回來,着實困難不小,況且也不是人人都能支付起去私學就讀的開銷,故不少人索性就直接去務農務工了,未免有些浪費朝廷對官辦蒙學投入的教育資源。

皇帝劉徹對此早有預料,恰好劉買提議要在民間增設官辦預學,劉徹便順勢允下他的諫言。

依舊循往例,現在京畿郡縣試行三年,對相關政令和教授的課業查漏補缺後,再向全國推廣,順帶大舉招募和培養師資。

大農令東郭咸陽得知國庫每歲又要支出大筆公帑,自是不禁肉痛,好在太常府文教司呈報來的明歲教育預算沒有獅子大開口,僅比今歲增加了二十餘萬金。

增設官辦預學的開銷之所以不算太大,蓋因只需將各地的官辦蒙學擴建即可,用的又是官地,不存在甚麼購地和拆遷,增建些圍牆和房舍即可。

關鍵還是師資力量短缺,大漢現下國富民強,又是四海昇平,孤兒的數量大爲減少,南山遺孤院雖不再僅限收納軍中遺孤,而是廣爲收納孤兒,然收納的孩童數量仍逐年遞減,相應的,遺孤內院的學子只也比前些年少了許多。

好在長安學區內的師範學館也已創設滿四年,首批學子已習完課業,恰好能用來填補官辦預學短缺的師資缺口,然也僅能勉強滿足在京畿郡縣增設官辦預學,三年後若真要普及全國各郡縣,那師範學館無疑要擴建擴招。

太常卿劉買掌文教事多年,懂得要未雨綢繆,故便再度向皇帝進諫,意欲擴建師範學館。

豈料皇帝劉徹卻是不允,或是說不欲擴建長安學區內的師範學館,而是要太常府文教司在右扶風和左馮翊創設師範學館。

長安雖是劉徹長期規劃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但高端教育資源也不能盡數集中到長安學區來,免得造成大漢各郡頭重腳輕的發展失衡。

大漢現下無力搞甚麼東北大發展和西南大開發,但該從以滿足發展條件的京畿郡縣做起,以長安爲中心,將帝都教育圈往外拓展,進而輻射關中諸郡乃至大漢全境。

帝制政體最大的好處,無疑是在政令暢通時,官僚體制高效的執行率。

短短月餘光景,大農府和太常府就共同完成了官辦預學的規劃和預算,趁着官辦蒙學進入臘月和正月的寒休歇館期,在京畿郡縣大興土木,擴建學館。

臘月間,增設官辦蒙學的政令正式頒佈,在各郡縣官府張榜公告。

京畿百姓邊是到坊市購置年貨,邊是到學館爲自家適齡子女報名,蓋因這官辦預學將在明歲二月便正式開館,子女教育可耽誤不得,免得將來落於人後。

可憐天下父母心,雖說預學的束脩比蒙學高了不少,然百姓們寧肯自己少吃些少穿些,還是會供子女繼續就學的。

現今的京畿百姓,所求的不再僅是吃飽穿暖,他們身處京畿,緊挨着帝都長安,近水樓臺先得月,成爲大漢工商業急速繁榮的優先受益羣體,不管是務工還是務農,生活水準都逐年躍升。

雖有飽暖思淫逸的說法,然淳樸的京畿百姓漸有富餘後,最先想到的是兒女的好前程。

倒不是所謂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是京畿百姓離帝都近,近年閒暇時又愛聽人念念長安週報,見識多了,就曉得不管務工務農,沒學識都難免吃虧,無法成爲作坊裡的掌事匠師,也瞧不懂官府農業局推廣的新農藝。

誠然,農業局的官吏會下到田間地頭,手把手的教那些目不識丁的農人,然畢竟人手有限,各處鄉里可都眼巴巴盼着他們早些來。

有相關學識的農人,非但能依着農業局發的小簿子學會新農藝,甚至會主動去購買那甚麼經濟作物的植株和良種,搶在旁人前頭先種下,在該作物尚未廣泛種植前賺了大錢。

譬如數個出身遺孤院的農戶,就在長安縣的渠樑亭佃租了百傾官田,不但種植寒瓜葡萄等西域蔬果,還搞甚麼暖房大棚,竟在寒冬都種出水靈靈的蔬果,運到長安販賣,自是掙得鉢滿盆滿。

要曉得,這些農戶昔年可是沒能入得遺孤內院,僅是在待業院學了數年農藝的,卻能憑藉種地成爲遠近聞名的富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官府乃至朝廷有意無意的宣傳下,京畿郡縣的農人們皆是“頓悟”,原來種地也能發家致富,只怨自身沒甚學識,恁的蹉跎這麼些年,抱着金土地哭窮。

知識,就是力量!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娃娃多種樹!

各處鄉里都用漆料刷了醒目的標語,自是出於皇帝劉徹的授意,要向老百姓宣揚朝廷治政理念,就得用他們看得懂的簡單言辭,如此才能得到普遍認同和追隨。

總而言之,京畿百姓對朝廷增設官辦預學的政令,無疑是極爲歡迎的,更是讚頌劉徹這愛民如子的賢君聖主。

劉徹藉由此事,再度怒刷一波賢名,聞得暗衛回報的民情民意,端是龍顏大悅。

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
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