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逼反

皇甫嵩安排好大營事物,次日返回長安,太尉馬日磾、左將軍朱儁率一干文武迎接皇甫嵩、呂布的凱旋歸來,長子皇甫祚亦在其中。

事情果然不出皇甫嵩之所料,從皇甫祚口中得知,王允在他不在的兩天裡,對董卓的宗親、舊部、故吏展開血腥的清洗,死者以千計。

皇甫嵩轉望朱儁,說道:“公偉何以不加阻止?”

“阻止?怎麼阻止?”朱儁聞言立時苦笑。

一方面,王允是怕董卓親信像他一般表面恭順,暗裡圖謀,唯恐自己重蹈董卓覆轍,不如全殺了,以除後患。其次,在這次行動中,王允不是一個人,袁氏一干門生故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董卓曾經也是袁隗的故吏,甚至可以說董卓能夠崛起,固然有其才能的因素,袁隗的提攜也不容忽視。董卓不僅不加以感恩,反而弒殺故主及其滿門,有漢以來絕無僅有,委實天理難容。兼且去歲因伍孚刺殺事件,董卓高舉屠刀,殺數千人,以袁氏門生故吏受害最深,這筆血海深仇,不能不報,如今董卓一死,機會來了,自然要瘋狂的報復。

“……”皇甫嵩一陣默然,王允性格剛傲,又有所恃,自然不會輕易聽進人言。

“而且……”說到這,朱儁搖了搖頭。

“而且什麼?”

朱儁緩緩說道:“王公決意招牛輔、董越、樊稠、李蒙、胡軫、楊定等董卓外將必須在十日內回京述職,如有逾期,皆以謀反論處,夷三族。諸將已無後路可退,要麼回京,引頸受戮,要麼暴起,捨命相抗。這些人皆是出入戰場十數載乃至數十載的宿將,絕不會坐以待斃,可以想見,大戰,要爆發了。不死不休”

皇甫嵩長嘆道:“明明有更好的辦法,王公何必如此逼迫?”

“義真當真不知嗎?”

“……”皇甫嵩豈能不知。

朱儁又道:“不過義真此次收降董卓精銳步騎兩萬有餘,朝廷實力大增,再號召蓋驃騎、袁荊州除逆,未必不能一戰掃平董卓餘黨。”

“希望一切如公偉所言。”皇甫嵩口中這般說,暗裡卻搖了搖頭,先不說蓋俊、袁術各懷鬼胎,與他們聯合,實與虎謀皮。就說涼州諸將,朱儁雖爲名將,到底是關東人,亦未上過西疆戰場,對涼州諸將瞭解有限,過於輕視彼等。而皇甫嵩是涼州人,曾任邊軍統帥,自認對涼州諸將頗爲了解,他們絕對比朱儁想象中難纏無數倍。

一行人邊聊邊行,途經一市,皇甫嵩猛然打住話語,望着暴屍於市,被點天燈的董卓,及陷入癲狂歡喜中的長安士庶,心裡百感交集。

皇甫祚開口道:“父親……”

皇甫嵩不置一詞,擡眼望向遠方若隱若現,氣勢宏偉的未央宮,嘆息一聲,再次起行。

皇甫嵩進入宮門,直奔尚書檯,王允果然在這裡,他正和新任尚書令士孫瑞磋商政事,見皇甫嵩到來,笑着起身相迎。

皇甫嵩寒暄兩句後,正色道:“董卓秉政數載,以致海內沸騰,士民壞怨,八方俱起。社稷衰敗至此,僕未嘗不恨董卓爲禍之烈,想來王公亦然。僕知王公急於重振國朝,但董卓死去,勢力猶在,關中兵馬不下十萬之衆,稍有不慎,便是玉石俱焚。”

王允笑容漸漸收起,不鹹不淡地道:“皇甫將軍要說什麼,不妨明言。”

“王公徵調董卓餘黨一事,實有操之過急之嫌,此事合該從長計議。”皇甫嵩明知這麼說,會使他和王允的關係更加緊張,可他還是說了,不爲其他,但爲社稷耳。

王允臉色鐵青,他這兩日來執掌國政,又施霹靂手段,在朝堂上一言九鼎,無人敢於提出異議,皇甫嵩是連日來的第一個。王允明顯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不過皇甫嵩名著天下,甚得軍心,只得強忍下一口氣,道:“皇甫將軍所言固有道理,然使者以攜詔書出京,追之不及。”

皇甫嵩張了張嘴,最終化爲一抹輕嘆,言及於此,仍舊無力迴天,惟有告辭而去。

王允送皇甫嵩到尚書檯門口,目視後者背影遠去,面色陰晴不定。半晌,呂布到來,訴說皇甫嵩入董營之種種,最後建議分其權勢,免得他尾大不掉,變成第二個董卓。

王允微微眯起眼睛,心有所想……

目前長安朝廷的兵力,城內禁軍萬餘,皇甫酈部一萬,上林苑(董卓)大營兩萬餘,左馮翊高陵段煨部萬人,合計五萬餘人。皇甫嵩手握上林苑大營、皇甫酈部三萬餘精銳戰兵,佔據總兵力之大半,而段煨和他同鄉,多半也偏向於他。

若給皇甫嵩時間排除異己,安插親信,再率軍出征,勝上幾仗,恐怕回京之日,就是‘取他而代之’之時。

呂布所言有理,確是不宜讓皇甫嵩久掌重權,但如今局勢不容樂觀,又不能盡奪其權……

越日,詔書以皇甫酈爲討逆中郎將,率兵一萬進駐長安以東鄭縣一線,防備河東牛輔、弘農董越,以衛將軍皇甫嵩、奮威將軍呂布坐鎮長安,統帥禁軍,以左將軍朱儁出京,入上林苑,執兵內衛京師,外御樊稠。

當日朝中文武合力伏殺董卓,長安城門緊緊關閉,直至皇甫嵩傳來捷報,才重新開啓。一時間,士民洶涌,各門紛紛呈現擁擠的狀況,來自全國各地的探子,就夾雜其中,他們一經出城,立刻快騎馳向領地。

最早得到消息的人,無疑是董卓舊部,其中又以河東牛輔、弘農董越兩人最快。

董卓死了

這個消息宛如一道霹靂一般狠狠轟在董越的心頭,面色雪白,隱隱有窒息之感。董越乃是董卓從子,即族侄也,今年不過三旬出頭,卻混跡軍旅十餘載,用兵穩重中不乏奇變,才能冠絕董氏,董卓對他非常喜愛,屢屢稱其爲董家的千里駒。

“文才,我們現今該如何是好?”董越向來以沉穩老成著稱,如今求教胡軫,滿臉茫然與恐懼,顯然是被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嚇懵了,可知此消息對他打擊之大。

胡軫緊緊捏着手中之刀,五官扭曲成一團,盡顯猙獰,一字一句道:“王允老狗、呂布庸奴,二人好狠的心吶,完全是要對我們趕盡殺絕”此役不僅董卓死了,董旻、董璜也死了,留在長安的董氏一族全死了,連董卓親信部曲,門生故吏也沒逃過一劫。

董越族兄、校尉董基拍案而起道:“還有什麼好說的。既然朝廷不讓我們活,我們就和他們拼了”

帳內十餘將,半數人奮起呼應,半數人沉默不言。毫無疑問,前者皆爲董卓宗人、親信,要想活命只能反抗,後者或是旁系,或是漢將,和董卓關係不大。

胡軫目光飛快橫掃大帳一週,將諸將反應一一收入眼底,默默記在心裡。

董越心煩意亂,嚴令諸將不得泄露董卓死亡的消息,誰敢違背,必斬不饒,而後斥退諸人,獨留帳中。

時間一刻一刻的流逝,董越在帳中一呆就是整整一個白天,期間粒麥未進,滴水未喝,眼中慌張之色,也隨着時間的推移一點一點散去,轉而變得凝實。

日落前,長安使者抵達陝縣大營,當衆宣讀詔書。

聞天子召董越、胡軫回京述職,諸將表現各異,又是董基,拔刀跳出,抵住使者脖頸,惡狠狠道:“回京述職?是回京送死吧你母親的拿我們當白癡嗎?”

董越、胡軫相視一眼,默不作聲。

使者見帳內諸將似乎並非一條心,底氣更足,指着董基的鼻子斥責道:“放肆我爲天子之使,你敢拿刀脅我,難道你就不怕禍及家人嗎?”

“禍及家人、禍及家人……”董基捂臉大笑,眼淚從指縫間淌出,握刀的手抖個不停,使者脖頸霎時便被劃開一道口子,血流不止。使者大駭,當即住嘴,不敢再言。

看到董基又笑又哭的瘋狂舉動,幾名有心勸阻的將領紛紛駐足不前。

董基鬆開手,粗獷的四方大臉沾滿淚水,只見他瞪着一雙猩紅的眼睛,咧嘴笑道:“禍及家人?哈哈哈哈老子的家人皆在長安,你告訴我,我現在還有家人嗎?”

使者臉色大變,突兀一道白光閃過,使者頭顱帶着一蓬嬌豔的鮮血,飛離身體。

“砰”的一聲,無頭屍體直挺挺倒在地上。

董基提刀狂笑不止……

半晌,任由董基發泄夠了,一直沉默不語的董越喚來帳外侍衛,把使者的屍體擡走,坐到主帥位置上,對心思不一的諸將道:“我的意思想必諸位已經瞭解,如何?”

董基把手中血淋淋的刀放到身前案上,虎視帳內衆將,滿臉殺氣地道:“朝廷如此逼迫,我等已無後路,想來無人再對朝廷抱有幻想了吧?”

“全憑中郎做主。”諸將競相起身。

“甚好……”董越滿意地點點頭。使者入營,董卓死亡的消息恐怕再難隱瞞,首要的任務自是令諸將回去安撫好士卒。同時,董越爲了表達對抗朝廷的決心,以及報復王允、呂布於長安大肆屠殺董卓宗人、親信,傳令抓捕營內幷州男女千餘人,盡數斬之。

而他本人,則和胡軫、董基封帳商議大事,“牛中郎此時多半業已收到消息,我打算親自過河北上,與他商量對策……”

董基稱好,聯合牛輔,反攻長安的勝算就更大了。

胡軫卻是面有古怪,董越其人,不管領兵、手腕、做人,都是一流,和董卓很像,但他有一點比不上董卓,這也是他未來成就註定難及董卓的一點,即性格。

其性格過於寬和,沒有狠勁兒,爲將的時候這可能算不得什麼,反而使上位者更加放心。然如今董卓一死,諸將並立,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缺陷了。更要命的是,他對外人很有手段,卻對“自家人”不設防。

胡軫敢斷言,董越一旦入河東,肯定會被牛輔所殺。

“董中郎,此行斷不可去。”胡軫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勸一勸董越。他不是沒想過巧借董越被牛輔殺死,軍中無主,趁機自立。但他雖爲董卓麾下有數大將,到底非其親人,加之士卒憂慮董卓之死,董越再亡,士氣必潰,爭相奔逃,他縱有奇能,也無力迴天。

“哦?這是爲何?”董越、董基皆是一臉訝然的看向胡軫。

胡軫儘量以溫和的語言解釋道:“牛中郎爲董公姻親不假,可終究不屬同姓,只需一紙休書,便能與董公撇清干係,中郎此去,實是自投羅網。”

董越不以爲然道:“胡東郡多心了。王允老狗妄圖自大,非僅誅董氏一族,而是欲盡誅涼州人,牛中郎亦在其列,他若不想坐以待斃,就當和我聯手,怎會殺我……”

胡軫見此,只得打開天窗說亮話:“王允老狗處心積慮,董公直系全部遭難,而今能合聚徒衆、領袖羣倫者,惟有中郎與牛中郎二人而已……”

這話說得極爲直白,連一介莽夫的董基都聽懂了,何況董越,後者神情漸漸嚴肅起來。

最後,胡軫緩緩說道:“中郎與牛中郎,當以誰爲首呢?”

“……”董越頓時色變。是啊,他爲董卓族侄,牛輔爲董卓女婿,而且兩人皆手掌重兵,各有擁護,那該以誰爲首?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其中一人死了……

“也許是我多慮了,不過非常之時,不得不謹慎對待,小心總無大錯。”胡軫說到這裡,一指董基,言道:“董校尉亦爲董公族親,派他爲使,也能顯出中郎的重視,不知中郎意下如何?”

董越看向董基,後者沒有半點遲疑,當即點頭。說到底,牛輔雖然娶了董卓女兒,但在他眼裡依然是外人,兩者相爭,他自然偏幫董越。

“一切就拜託你了。”董越拍了拍董基的肩膀,鄭重道。

董基道:“事不宜遲,我今夜就過河……”

“……”

第184章 驚變第307章 婚事第222章 仇恨第424章 登岸第117章 成軍第352章 虎父無犬子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148章 羽林第337章 幷州現狀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89章 入宮爲郎第318章 家事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75章 文王操第43章 性命無憂第432章 進抵長安 聲貫全城第305章 坐而論之第364章 初定第327章 獄第186章 危矣第251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253章 神童第461章 面聖第292章 斥候第117章 成軍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443章 亡第116章 豪傑來歸第174章 漢民第359章 龍山大營第137章 河北名士第312章 蓋勳第267章 奪城第321章 幷州朝會第269章 掰手腕第339章 歸心第110章 信第286章 左右開弓第179章 鬼神第326章 共奔晉陽第97章 羌人來襲第390章 韓文約第65章 公孫瓚第329章 河東第341章 去而復返第94章 亡命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73章 袁逢病重第268章 得鄴第296章 龍虎會明堂第33章 蔡琬病重第311章 拒絕第389章 長安城破第3章 蓋家堡第232章 幷州軍政第351章 霍光還是王莽?第337章 幷州現狀第327章 獄第79章 迎親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159章 出征第36章 袁紹三友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82章 遇賊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174章 漢民第16章 孝勇第166章 北上第361章 策反第395章 宋立第381章 名將之死第222章 仇恨第269章 掰手腕第155章 朝會第291章 揭秘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249章 袁術領荊州第100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380章 大敗第86章 冠禮與婚禮第280章 長安籌劃第451章 擊破大營第330章 信第104章 回戈第129章 激戰第417章 罰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33章 爲將不可不知書第448章 敵至第49章 離京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123章 許縣之戰(下)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21章 騎射第206章 誰爲第一第329章 河東第85章 回家
第184章 驚變第307章 婚事第222章 仇恨第424章 登岸第117章 成軍第352章 虎父無犬子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148章 羽林第337章 幷州現狀第205章 關呂爭鋒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89章 入宮爲郎第318章 家事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75章 文王操第43章 性命無憂第432章 進抵長安 聲貫全城第305章 坐而論之第364章 初定第327章 獄第186章 危矣第251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253章 神童第461章 面聖第292章 斥候第117章 成軍二百二十一章 驚變第443章 亡第116章 豪傑來歸第174章 漢民第359章 龍山大營第137章 河北名士第312章 蓋勳第267章 奪城第321章 幷州朝會第269章 掰手腕第339章 歸心第110章 信第286章 左右開弓第179章 鬼神第326章 共奔晉陽第97章 羌人來襲第390章 韓文約第65章 公孫瓚第329章 河東第341章 去而復返第94章 亡命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73章 袁逢病重第268章 得鄴第296章 龍虎會明堂第33章 蔡琬病重第311章 拒絕第389章 長安城破第3章 蓋家堡第232章 幷州軍政第351章 霍光還是王莽?第337章 幷州現狀第327章 獄第79章 迎親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159章 出征第36章 袁紹三友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82章 遇賊第338章 三才入晉陽第174章 漢民第16章 孝勇第166章 北上第361章 策反第395章 宋立第381章 名將之死第222章 仇恨第269章 掰手腕第155章 朝會第291章 揭秘第4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249章 袁術領荊州第100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380章 大敗第86章 冠禮與婚禮第280章 長安籌劃第451章 擊破大營第330章 信第104章 回戈第129章 激戰第417章 罰第283章 揮師上雒第133章 爲將不可不知書第448章 敵至第49章 離京第228章 張燕之死第123章 許縣之戰(下)第153章 挑撥離間第21章 騎射第206章 誰爲第一第329章 河東第85章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