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戰事

爲了打消賈赦和張氏讓自己成親的想法,賈瑚曾經自導自演了一出大戲,效果很不錯,嚇跑了京城很多想讓他當女婿的人家。饒是如此,由於司徒衍對他的一再嘉獎,還是有不怕死的人家前來打探消息。這麼個前途光明的女婿放跑了,真是很可惜,總有人會幻想,自家閨女的八字說不定夠硬,能壓住賈瑚也有可能。好在這些人家的檔次不夠,賈赦和張氏看不上,這纔沒了下文。

可是隨着蒸汽機的改進成功,還有明年春闈的到來,賈瑚還是很擔心,到時候會有門戶相當的人家上門來說親,人主動送上門的,他可沒法讓人家姑娘病一場,想到這裡,他不由有些心塞。

怎麼才能永絕後患呢,賈瑚冥思苦想,可他一直想到進了會試的考場,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因爲是第三次進貢院了,賈瑚經驗豐富,準備也很充分,考完出來信心十足,就等着迎接殿試了。

俗話說得好,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賈家尚且沉浸在賈瑚會試進入前十名的喜悅之中,揚州就來了封喪報,賈敏辛辛苦苦盼來的兒子,竟然夭折了,她本人受此打擊,也病倒了。

史太君就只有賈敏一個女兒,一輩子最疼她,聽說小外孫沒了,女兒也病倒了,急得不得了,馬上就要打發人去揚州。因賈瑚還要考試,這個任務就落到了賈璉頭上,他幼時去過揚州,在姑父姑母家住過不少時日,跟賈敏感情甚佳,很快就收拾行李出發了。賈赦、賈政都是疼愛妹子的,張氏也跟小姑子關係不錯,個個都很爲她擔心,只有王氏,面上一臉悲切,心頭卻是喜悅得很。

王氏跟賈敏較量了大半輩子,早年可謂樣樣不如人,直到她生了賈珠和元春兄妹,賈敏卻是婚後十年無子,王氏才覺得自己隱隱佔了上風。然後就是賈珠早逝,元春婚事不順,好容易進了宮,又被英王看中,本以爲從此可以一飛沖天,誰知英王是個愛出門的,又對王妃石氏愛重,府中的幾位姬妾,能見到他的時間有限不說,還每天要在王妃面前立規矩,日子過得不知有多艱難。

賈敏卻是苦盡甘來,先有了女兒黛玉,後來又生了兒子,眼看林如海過兩年回京就要衣錦還鄉,王氏心裡嫉恨得不得了,如今揚州傳來消息,說賈敏的兒子沒了,王氏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她這些年被史太君和張氏鉗制着,除了把自家閨女的婚事搞得亂七八糟,也沒本事惹出其他亂子,倒也學會了收斂,不管心裡有多高興,面上都是悲苦難當,看得史太君有點不耐煩了。

賈璉出發去江南沒有幾天,賈瑚就進宮參加殿試了,今年殿試的題目跟海貿有關,可以說是賈瑚最擅長的,他提筆就開寫,洋洋灑灑數千字一氣呵成,中間一點停頓都沒有,自我感覺良好。

殿試當場閱卷,主考官們把前二十名的卷子呈給司徒衍,讓他排定名次。司徒景帶着司徒睿也來湊熱鬧,不過他只能看,沒有發言的資格。賈瑚的答卷也在那二十份試卷之內,司徒景看了感覺很複雜,單就內容而言,他比誰都說得更深入,就是文筆,實在是太樸實了,要不是有一手好字加分,說不定前二十都要錯過,不知道司徒衍會怎麼點,只是前三的可能性不大了。

畢竟,一榜三甲的試卷是要公開的,不說蘇怡那樣的錦繡文章了,就是另外十九個人,哪個都比賈瑚更有文采,他若進了前三,除非是能看懂文章內容的人,不然真是沒法理解是何原因。

殿試前二十的名次是倒着公佈的,出乎司徒景意料的是,一直唸到第五名,賈瑚的名字都沒有出現,他不由緊張起來,莫非父皇這會只重實質,而不管其他了,要點賈瑚進入前三甲。

沒等司徒景高興完,第四名的名字就念出來了,正是賈瑚。司徒衍終究是沒讓他進一甲,而是給了他二甲的頭名,也就是俗稱的傳臚。司徒景想了想,覺得這個名次也不錯,就笑着點了點頭。司徒睿對其他人的名字不熟悉,聽到毫無反應,可唸到賈瑚的時候,卻是咯咯地笑了起來。

殿試過了還有分科考試,各人根據自己擅長的方向去往不同的部門,而不是像以前,要麼翰林院,要麼就外放,會考試不等於會做官,中間還需要熟悉過程,選對方向是很重要的。

賈瑚的去向毫無疑問,直接就是詹事府,被封了個從七品的主簿。正如賈瑚事前所料,春闈的成績一出來,就有人蠢蠢欲動了,家世比之前的幾家更好,他怕再這樣下去,張氏要動心了。

恰在此時,賈璉從揚州帶信回來,說賈敏已經去世了。原來,賈敏生下兒子以後身體就變得很不好,前幾年是爲了孩子硬撐着,治療保養也都細心,可惜那個孩子胎裡帶病,好容易養到三歲,還是一病就去了。賈敏大受打擊,也就病倒了,而且病逝洶洶,林如海遍請江南名醫都沒有用。

賈璉趕到揚州的時候,賈敏已經沉痾難起,林如海和林黛玉也是病歪歪的,虧得賈璉能言善道,又能幫着理事,才讓林家父女不至於哀毀太過,如今賈敏去了,連喪事都是賈璉在料理。

史太君接到來信就昏過去了,醒來直說要去揚州看女兒,被賈赦和張氏留着眼淚勸住了。她隨後又說,賈敏去了,黛玉一個人孤苦伶仃,上無嫡母教養,下無兄弟扶持,實在是可憐。

若是林如海將來再娶了繼室,也不知會對她如何,可要是不娶,黛玉就是喪母長女,日後說親事都艱難,當即就要派人去接外孫女。張氏趕緊又勸,說林如海一個大男人,的確不好照顧女兒,可是接黛玉來賈家,也不是說來就來的,好歹要等她熱孝過了。見史太君點頭稱是,張氏又說,她馬上給賈璉寫信,讓他在揚州多留住些日子,開解開解姑父和表妹,過段時間再回來。

不想賈璉回信卻說,都已經到揚州了,他懶得跑來跑去,想幹脆就留下來,等兩年後考了鄉試再回來,正好那個時候,林黛玉的孝期也結束了,如果林如海還沒調回京城,他就表妹帶回來。

張氏想想也是,賈瑚已經入朝爲官了,要接林黛玉,只能是賈璉跑腿,他參加鄉試必須在金陵老家,留下也好,還能向林如海請教,就像當年的賈瑚,也是在江南苦讀兩年,然後考上的。

等賈璉考試回來,他和卓婉言的年齡也差不多了,正好準備婚事。大兒子還沒成親,張氏並不着急小兒子的婚事,反正是親外甥女,不可能跑得掉,而且賈氏也願意多留女兒在家幾年。

先是說的熱孝過了就接外孫女回來,現在變成了孝期過來再回來,史太君有些失望,不過張氏說得沒錯,黛玉孝期未過,雖說來外祖家不妨事,可來了也不能出門,還不是得閉門守孝,還不如就在家裡,地方更熟悉,也能成全了對父母的一番孝心,她年紀幼小,過兩年再接來京裡教養也是可以的。

賈敏去了,賈家上下一片悲切,有關賈瑚婚事的話題也就擱淺了,再說不給出嫁的姑姑守孝,可到底是親姑媽,也是要避諱的。說到史太君要接林黛玉來家的話,賈瑚初時並不在意,不就是個小姑娘,他娘就能照看了,還能跟迎春作伴,挺好的。然後賈瑚轉念一想,不對,林黛玉要是來了家裡,跟賈寶玉就要見面了,他們的愛情悲劇是紅樓夢的主線,事情有點麻煩了。

因爲是故事主人公,賈瑚對賈寶玉的成長過程一直很關注。他從小養在史太君身邊,跟生母王氏接觸不多,也就逢年過節見個面,最親的人是姐姐元春。賈寶玉很聰明,這是賈瑚不能否認的,他三四歲的時候,就被元春教會了數千字,比起同年齡的賈珠,顯然要更出色。要是沒有史太君當年把賈寶玉銜玉而生、天生異象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賈瑚樂得見到一個聰明的堂弟。

但那件事的影響太差了,以至於賈寶玉在抓週的時候,被人引誘着抓了胭脂水粉,傳了很不好的名聲出去,纔有所抵消。所以賈瑚就鬱悶了,賈寶玉聰明也就算了,元春還什麼都敢教,真教得他跟賈珠一樣上進,不被人想起當年的事纔怪。好在元春和賈寶玉的年齡差距頗大,賈寶玉還沒正式啓蒙,她就進宮去了,之後賈瑚就讓人每天哄着賈寶玉玩了,哄得他開開心心。

對於自己想方設法養廢賈寶玉一事,賈瑚一點犯罪感都沒有,天知道賈家的覆滅跟他有沒有關係,他可不敢冒險,只要賈家不倒,他可以養這個堂弟一輩子,被他玩完了纔是後悔莫及。

賈瑚做事很隱秘,史太君毫無察覺,而且她一向認爲,賈珠就是念書搞壞了身體的,賈寶玉不喜歡就隨他,逼出個好歹來怎麼辦。有史太君和賈瑚的裡應外合,賈政對這個兒子無能無力。

就這樣,賈寶玉快快樂樂長到了六歲,甚至連家學都沒去過,每天就找小丫頭玩。賈瑚很高興看到這樣的賈寶玉,但前提是,他和林黛玉絕對不能在一起,配不配暫且兩說,那是故事主線啊。

史太君最偏心賈寶玉,林黛玉真要是來了,兩人想不見面都難,他們還不到七歲,連避諱的年紀都沒到。青梅竹馬什麼的,在這個時代可不少見,賈璉和卓婉言不就是這樣的,賈瑚曾經想過,他們的血統是不是太近了,表兄妹啊,不利於優生優育。可惜張氏和賈氏心意已決,他勸了也不管用,好在賈赦和賈氏是異母兄妹,只有一半的相同血緣,到了下一代可能會稍微好點。

於是賈瑚就跟賈璉寫了信,讓他在江南考了鄉試再回來,這樣一來,林黛玉起碼要兩年半以後纔來京城。那時,賈寶玉八歲,林黛玉七歲,肯定不能經常見面了,賈瑚算得很精確。

賈璉向來喜歡江南,好幾年沒去也挺想的,聽說要住兩年也沒什麼,當下就同意了。

家裡的事暫時擺平,賈瑚開始去詹事府上班了,不得不說,辦公室戀愛還是很不錯的,每天上班就跟約會似的,就算不能做什麼,起碼能見到司徒景,只衝着這一點,賈瑚就很滿足了。

平靜的生活過了大半年,東面沿海送來戰報,說倭寇屢屢來犯,殺燒搶掠,無惡不作。

賈瑚頓時就火了,說該死的小日本,最好殺得他們有來無回,其他人見他義憤填膺的模樣,都覺得有些驚奇。畢竟,早在前朝的時候,倭寇犯境就是東面沿海一件很讓人頭痛的事情。他們神出鬼沒,每次都在不同的地方登陸,上岸以後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之後一把火燒光,上船就跑了。海岸線那麼長,登陸點那麼多,朝廷不可能每處都駐紮部隊,簡直就是防不勝防。

賈瑚也覺得自己的反應有點過激,就坐下不說話了,這事不能怪他,二十世紀以後出生的中國人,不可能有不恨那個小小島國的,尤其他們還是上門犯境,賈瑚想打回去是本能反應。

寒流來襲,不幸被感冒病毒擊倒,渾身都不舒服,已經欠下兩章了,我週六、週日補上。

曬曬這兩天的小萌物:遙遠星河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

那個腐了的馨兒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

第65章 安排第70章 兒子第48章 阿福第39章 甄賈第48章 阿福第50章 中舉第7章 退讓第41章 畫像第14章 初見第57章 流言第13章 嫁女第29章 禮物第4章 瑚璉第57章 流言第23章 赴宴第11章 上學第55章 春遊第68章 交底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71章 薛家第21章 進宮第17章 兄弟第55章 春遊第20章 面試第63章 化解第24章 酒醉第25章 打臉第57章 流言第39章 甄賈第7章 退讓第65章 安排第51章 重逢第23章 赴宴第28章 斐然第7章 退讓第7章 退讓第49章 退婚第10章 攀比第45章 大婚第37章 事發第54章 表白第38章 心意第28章 斐然第31章 奇遇第72章 完結第58章 弊案第38章 心意第21章 進宮第42章 徵兆第25章 打臉第27章 秋狩第17章 兄弟第28章 斐然第48章 阿福第72章 完結第45章 大婚第17章 兄弟第63章 化解第21章 進宮第16章 難產第57章 流言第38章 心意第1章 穿越第27章 秋狩第18章 逼迫第64章 改向第64章 改向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35章 探病第62章 矛盾第58章 弊案第59章 約會第20章 面試第27章 秋狩第42章 徵兆第38章 心意第18章 逼迫第7章 退讓第63章 化解第54章 表白第72章 完結第36章 頓悟第14章 初見第17章 兄弟第48章 阿福第72章 完結第13章 嫁女第44章 欠債第63章 化解第21章 進宮第64章 改向第16章 難產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22章 賜福第27章 秋狩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30章 回鄉
第65章 安排第70章 兒子第48章 阿福第39章 甄賈第48章 阿福第50章 中舉第7章 退讓第41章 畫像第14章 初見第57章 流言第13章 嫁女第29章 禮物第4章 瑚璉第57章 流言第23章 赴宴第11章 上學第55章 春遊第68章 交底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71章 薛家第21章 進宮第17章 兄弟第55章 春遊第20章 面試第63章 化解第24章 酒醉第25章 打臉第57章 流言第39章 甄賈第7章 退讓第65章 安排第51章 重逢第23章 赴宴第28章 斐然第7章 退讓第7章 退讓第49章 退婚第10章 攀比第45章 大婚第37章 事發第54章 表白第38章 心意第28章 斐然第31章 奇遇第72章 完結第58章 弊案第38章 心意第21章 進宮第42章 徵兆第25章 打臉第27章 秋狩第17章 兄弟第28章 斐然第48章 阿福第72章 完結第45章 大婚第17章 兄弟第63章 化解第21章 進宮第16章 難產第57章 流言第38章 心意第1章 穿越第27章 秋狩第18章 逼迫第64章 改向第64章 改向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35章 探病第62章 矛盾第58章 弊案第59章 約會第20章 面試第27章 秋狩第42章 徵兆第38章 心意第18章 逼迫第7章 退讓第63章 化解第54章 表白第72章 完結第36章 頓悟第14章 初見第17章 兄弟第48章 阿福第72章 完結第13章 嫁女第44章 欠債第63章 化解第21章 進宮第64章 改向第16章 難產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22章 賜福第27章 秋狩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30章 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