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回鄉

賈瑚生辰過後,他和司徒景的關係發生了些微妙的變化。在賈瑚看來,這是司徒景寂寞多年,終於有了個在某些方面願意把他當做朋友的人,自然格外珍惜。賈瑚並不認爲,登上九五之尊的人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就是萊因哈特,不是也和被他當做半身的吉爾菲艾斯產生了裂痕,而那時候,他還不是銀河帝國的皇帝。不過司徒景也不是皇帝,他距離皇位,還有漫長的兩步要走。

在此之前,賈瑚並不介意如司徒景所願,和他保持着比君臣更親密的關係。畢竟,司徒景還在讀書,皇帝和太子暫時沒有讓他涉足朝政的打算,而賈瑚背後的賈家,早已不復當年一門兩國公的盛況。東府稍好一些,進士出身的賈敬還在朝堂掙扎,爬到中層問題不大,西府就不用說了,襲爵的賈赦在家閒耍,入朝的賈政一輩子就是五品小官,使得賈瑚和司徒景交好,完全沒有負擔。

對司徒景而言,他在被蘇怡和簡明刺激多年以後,終於有了反擊機會。你們不跟我好,我就去找別人,你們不要太羨慕。司徒景找來找去,就找到了賈瑚,總算有個人在自己面前不那麼拘謹。更重要的是,賈瑚還是他們父子的救命恩人,也許賈瑚只是無意間發現了尹美人的漏洞,可是他不怕引火上身,直接就告訴了他,如若不然,他們只怕一直會被那對心懷不軌的母子矇在鼓裡。

按常理來說,賈瑚立下如此大功,是該重賞的,可是爲了皇家的面子,尹美人和七皇子的事蹟不能公之於衆,對賈瑚的獎賞也就降低了好幾個層次,不過是太子出面,藉着他學業不錯的名號,賞了些筆墨紙硯之類的東西。就是司徒景,都有點爲賈瑚抱屈,而他卻不在意,還說舉手之勞何足掛齒,反正事情都是司徒景自己查出來的,他就是提供了線索而已,那些賞賜已經很豐厚了。

從小跟在皇帝和太子身邊,司徒景見過的人不少,可像賈瑚這麼容易知足的,卻是不多。他每每做事,都是爲了事情本身,而不是由此達到什麼目的。賈瑚對西學瞭解頗深,司徒衍閒來無事,就愛考他幾道題,其中好些題目,司徒景根本就看不懂。有些時候,可能是題目太難,賈瑚一時半會兒也解不開,司徒景見他咬着筆頭髮愣,就勸他算了,真要解不出來,他跟父王求情就是。

賈瑚不肯,說做事要有始有終,司徒景就搞不懂了,他是爲了什麼,就是他把題目解出來了,父王也不見得會獎賞他,可要是解不出來……司徒景想了想,愣是沒想起賈瑚有解不出來的時候,頂多就是費些工夫,但是總歸能解出來的。司徒景實在想不通,就去問太子,爲何整天沒事爲難賈瑚,那些題目他自己未必就會。司徒衍這才告訴司徒景,他哪裡是爲難賈瑚,他是向他請教。

司徒景頓時就怔住了,賈瑚擅長西學,尤其是算學,這是他一向知道的。可是他的水平,能好到父王都要向他請教嗎,司徒景簡直難以置信。司徒衍讀書讀得很雜,用人也是不拘一格,東宮的詹事府除了本身在朝的官員,還有好些擅長雜學的,他若是遇上難題,可以找那些人討論。但司徒衍說,他問賈瑚的題,就是詹事府的人報上來的,說是西洋來的傳教士出的,他們解不出來。

長期鑽研算學的人都不會,太子就更不會了,他不需要什麼知識都瞭解到細節部分,若是以往,他會直接派人把那些傳教士請來,向他們請教這些問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什麼難爲情的。但在下命令之前,司徒衍想起賈瑚了,他發現他解題的法子,跟那些個西洋人有些相似,估計是從小看過不少西洋傳過來的書,就試着問了他幾道題,不料賈瑚都給解出來了,答案正確無誤。

司徒衍這下高興了,同樣是請傳教士過來,你完全不會和不怎麼會,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若是前者,被人蒙了都不知道,若是後者,好歹有點討價還價的資本。於是,幾個精通算學的傳教士被請到了詹事府,司徒衍專門派人跟他們學,還不時讓人把他們練習的題目抄上來,他拿過去考賈瑚,結果一次都沒難住他,太子就在心裡琢磨,這從小就學的,是不是比長大了再學要快點。

聽完太子說的這些事,司徒景更加同情賈瑚了,敢情父王藉着考題的由頭,讓賈瑚做了這麼多事,居然是在做白工。司徒衍無奈道,賈瑚是司徒景的伴讀,又不是詹事府的官員,他能怎麼着,專門給他發份俸祿不成,沒有這樣的規矩,只會徒增人們的非議,還不如逢年過節的時候,多給他點賞賜,反正賈瑚的本事他心裡有數,等他年紀再大點,正式入了仕途,他虧待不了他就是。

賈瑚可不知道,司徒衍考他的那些題,還有這麼複雜的來歷,不過他無所謂,來一道解決一道,來兩道解決一雙,十七世紀的數學水平,不管是中國還是歐洲,都不可能超出大學數學的範疇,他要是做不出來,他的歷屆數學老師知道了會哭死的。至於獎賞,賈瑚表示沒有那個概念,他在宮學讀書,做作業屬於基本任務,就是太子多給他加了兩道題,也是份內的事,能要什麼獎勵。

恰恰就是思維方式上的這些差異,讓賈瑚給司徒景留下了個做事認真、淡泊名利的印象,因而賈瑚送他那條小玉魚,說是想着他畏寒,帶上對身體好,司徒景立刻就信了,還感動地一塌糊塗。

於是就有了那枚黃玉印章,司徒景也是想了很久,結果卻發現,像賈瑚那樣的世家子弟真的不缺什麼,他無論拿什麼給他做生辰賀禮,看着都像是皇孫給伴讀的賞賜,因此他才決定自己動手,讓送出去的東西,顯得更有誠意。卻不想,賈瑚收到禮物就開始發愁,再過兩個月,便是司徒景的生辰,他若像往年那樣讓張氏備禮,就顯得不慎重,看來是要親手做了,不然根本送不出手。

賈瑚絞盡腦汁地想,司徒景到底喜歡什麼,想着想着就想起前世的一個舍友,那哥們是他們宿舍第一個脫團的,女朋友就在隔壁的帝都師範大學,兩人的感情特別好,說是蜜裡調油絕不誇張。只有一點,那哥們的女朋友是個喜歡過節的,常規的情人節、七夕節,還有雙方的生日和各種紀念日就不說了,她連勞動節、兒童節、教師節等,通通都不放過,逢節必過,過不好就鬧彆扭。

過節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就是送禮了,賈瑚那哥們有錢,倒也不怕,每次都是九十九朵玫瑰花送上,外加若干名牌服飾或者首飾,換個普通的女孩子,肯定會覺得自己的男朋友表現合格了。那哥們的女朋友卻不是普通人,人家嫌棄這些禮物俗氣,說是價格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從此,賈瑚他們宿舍雞飛狗跳,每到某個節日,那哥們就用請客吃飯當條件,讓舍友們幫着做禮物。

單是賈瑚自己,就給那姑娘刻過兩回木雕,一回刻了一套茶器,另一回刻了一套套娃,還有男神,他幫那姑娘畫過不下三幅不同風格的畫像。拜那哥們的女朋友所賜,賈瑚和男神合作過一回,共同創作了一幅木刻畫,就是男神畫畫,他再雕刻,至今想起過程都很幸福。賈瑚和男神如此,宿舍其他人也不例外,都被那哥們用美食誘惑着,爲他效了犬馬之勞,不過收穫也不少就是了。

到了畢業那年,除了倒黴催的賈瑚,其他舍友都憑精湛的手藝把女朋友哄到手了。還有人說,他們該給那哥們送面錦旗,若不是他的敦促,在男女比例十比一的他們系,脫團可不是輕鬆活兒。

賈瑚思忖良久,決定先不管司徒景喜歡什麼,而是考慮自己擅長什麼,十來年沒碰過刻刀,而且還是雙從來沒有刻過東西的手,要是刻出來的玩意兒不能見人,他可就丟人現眼了。保險起見,賈瑚先讓張氏給他找了兩塊普通的木料,試着刻了一套酒器和兩隻木頭老虎,結果被賈赦和賈璉給看上了。賈赦拿走了酒器,賈璉抱走了兩隻老虎,賈瑚放下刻刀,覺得手感全部都找回來了。

給司徒景送生辰賀禮,賈瑚可不打算馬虎,他問張氏,有沒有好木料,最好是沉香木。張氏說只有製成器皿的,沒有原料,讓他去問賈赦。賈赦立馬就說有,徐太夫人給他留了那麼多好東西,幾塊沉香木算什麼。不過他又問賈瑚,要沉香木做什麼,是不是打算給他刻一套好點的酒器,上次的那套手藝不錯,就是木料差了點。賈瑚說他要給司徒景準備禮物,暫時沒有空,過後再說。

賈赦隨即表示,給皇孫送禮是全家的事,不該他們長房私下貼補,庫房也有沉香木,該從那裡拿。賈瑚想想也是,兩人就一起去找史太君,大庫房的鑰匙,她和賈赦一人一把,要兩個人都在,才能把門打開。聽說是給司徒景準備生辰賀禮,史太君不反對開庫房,可賈赦再一說,是賈瑚自己拿沉香木刻東西,史太君就猶豫了。上好的沉香木,庫房也沒有多少,被賈瑚浪費了怎麼辦。

依着史太君的意思,給皇家送東西,再好都使得,可不能由着小孩子胡鬧,那麼珍貴的沉香木,要是賈瑚刻壞了可怎麼辦。賈赦見史太君懷疑賈瑚的水平,就命人把他房裡的酒器和賈璉的木頭老虎取了來,讓她親自見識下。史太君看過之後,果然點了頭,拿出鑰匙給他們開了門。這是賈瑚第一次進到西府的庫房,琳琅滿目的諸多寶貝,看得他眼睛差點花了,最後方挑了兩塊木料。

賈赦父子拿到沉香木就回了榮禧堂,留下史太君感概良多,她怎麼覺得,賈瑚越來越像國公爺了。可再想想,賈瑚是賈赦的兒子,而不是賈政的,她又有點遺憾,她對賈赦,終是親近不起來。

由於前面的試手就花了將近一個月,賈瑚擔心時間不夠,就決定刻一套套杯,從最大的開始刻,能刻幾個是幾個,實在刻不完的,他留下以後慢慢刻。就像他以前刻套娃,最初的計劃是七個,中間事情太多給耽擱了,到那年兒童節,也就刻出三個,賈瑚就把三個給了哥們。剩下的材料他拿回了家,暑假裡慢慢刻,又給刻了三個小的,給了自家妹妹,妹妹可喜歡了,簡直愛不釋手。

賈瑚對時間的估算是正確的,他預計的十二個套杯,在司徒景生辰到來的前夕,只刻出了外面的七個,中間那團還是木頭,估計還得個把月,才能全部完工。他就把已經完成的七個杯子,連同張氏備的賀禮,一起給了司徒景。果然,司徒景對那些常規的禮物毫無興趣,看了眼就叫人收了下去,倒是七個杯子,拿在手上把玩了半天,只見環環相扣,實在是巧奪天工,於是讚不絕口。

賈瑚不好意思地說,應該還有五個的,他手慢,沒能刻完,要是殿下不嫌棄,他刻完一起給他。司徒景見眼前的杯子就已經很精緻了,聽說還能有五個更小的,頓時起了興致,說今年是閏年,而且就是閏五月,他可以過兩個生日的,叫賈瑚回去接着刻,到時候一併給他。賈瑚有點痛恨自己的多嘴,他要是不說,不就沒有這事了,可是已經說了,只得又把最小的那個杯子要了回去。

一個月後,連同要回去的那個杯子,賈瑚給了司徒景七個杯子,最小的只有拇指大小,看上去特別可愛。司徒景接過杯子數了遍,就問賈瑚:“你上次不是說還有五個,怎麼今天拿了六個?”

賈瑚眉眼舒展,輕笑道:“這說明我的手藝又精進了,原以爲最小的那個刻不出來,不過是想着試試,竟然就成了。一共十三個,正合殿下的年齡,用來當殿下的生辰賀禮,再是恰當不過。”

司徒景卻沒有笑,反而沉聲道:“把你的手給我看看。”賈瑚莫名其妙,不知司徒景何出此言,不過他既然說了,他還是老老實實把右手伸了過去。司徒景抓起他的手看了眼,眼神更深邃了。

賈瑚不解道:“殿下,你怎麼了?”好端端的,怎麼氣氛一下子就變得低沉了,他有點搞不明白。

司徒景放開他的手,低聲道:“賈瑚,以後不要再刻這些了。”他的語氣裡,竟然有着隱約的歉疚,雖然賈瑚不知道是爲什麼,可是他聽出來了,因而更是茫然,司徒景怎麼突然就不高興了。

賈瑚擡起自己的雙手,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問題,只得問道:“爲什麼?你不喜歡?”要是這個理由的話,他就沒辦法了,儘管他的直覺告訴他,司徒景應該是喜歡的,他的眼裡還有星星在閃。

司徒景被賈瑚的追問搞得沒了脾氣,再次拾起他的手道:“你的手是用來寫字的,搞得盡是傷口做什麼。”賈瑚這才注意到,手上那些細小的傷痕,主要是最後兩個杯子太小,他手滑了幾次。

弄清楚司徒景的心意,賈瑚心頭一暖,敢情他在爲他擔心,在封建時代,遇上這麼個體貼下屬的主子,真是件不壞的事情,不由笑道:“殿下,我沒事的,你別放在心上,只不過是些小傷口,什麼都不影響的,寫字和拉弓都可以,你喜歡這套杯子就好,不然我這兩個月的辛苦,可就全部白費了。”賈瑚會木雕,是上輩子跟着爺爺學的,練了有十幾年,這點小苦頭,他並不在意的。

司徒景見他的手確實無礙,方展眉笑道:“我很喜歡,不過下次別弄這麼複雜的東西了。”賈瑚點頭應是,心裡卻想,我這不是投桃報李嗎,你都親手刻印章了,我不自己做點什麼能像話麼。

就從這年開始,賈瑚和司徒景每年的生辰,被他們搞成了一個奇怪的循環。一方面,他們都不想對方太過慎重其事,可另一方面,他們在準備賀禮的時候,又是精益求精,無一不是親力親爲。

轉眼到了年底,還有三天就要過年的時候,小張氏生了,生了個七斤重的大胖兒子。寧安侯府的元昌二十八年新年,因此過得格外熱鬧。賈敬那是早有準備,孩子還沒出生,孫子、孫女的名字就分別取了好幾十個,根據出生的時日時辰排除了些,最後挑中了賈蓉這個名字,洗三就正式公佈了。

東府添了草字輩的長孫,西府也跟着喜慶了回,張氏和王氏,更是在心裡盤算起了未來兒媳婦的人選。相較兩位兒媳的未雨綢繆,史太君卻是有些擔憂,看看人家小張氏,過門還沒到一年呢,兒子就生了,還有她嫁出去的那些庶女,甭管嫁得好不好,個個都是兒女成羣,只有賈敏,嫁人都有七年了,至今音訊全無,史太君每每想起這件事,就爲小女兒擔心不已,只盼她早傳喜訊。

賈敏在孃家時跟張氏關係不錯,就是出了閣,也是常有往來。張氏經常在信裡勸賈敏,此事不可着急,只要緣分到了,孩子也就到了,千萬不可胡亂求醫,若是把身體搞壞了,後悔都來不及。只不過張氏本身,並沒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她是進門就有了身孕的,只是不幸沒保住,後來守孝耽擱了兩年多,纔會婚後四年方有了賈瑚,她的情況不具有代表性,也不知賈敏能聽進去多少。

賈敏跟王氏關係平平,肯定不會專門跟她寫信,不過她的情況,史太君有時候會在家裡說起。王氏每次聽到,都會暗自竊喜,做姑娘的時候,賈敏什麼都比她強,還不把她這個嫂子放在眼裡,可是嫁人以後,別的什麼都是虛的,只有兒子纔是最實在的,沒有兒子,沒什麼可以長久。難得有件事自己壓過了賈敏,王氏的心情很舒爽,尤其史太君唸叨着爲賈敏擔心的時候,她最高興。

元昌二十八年是秋闈之年,賈敬覺得賈珍的學問已經比較紮實了,爲人夫爲人父之後也變得穩重了,打算下半年讓他回金陵參加鄉試。賈敬同時想到了賈瑚,他今年十二歲,來年就是十三了,童生試也該下場了,不能再往後拖,就跟賈赦說,讓賈瑚跟着賈珍回金陵,那邊是老家,有房舍有家人,可以提前安頓下來,安心準備明年的童生試,豈不比他一個小孩子自己回去便宜得多。

賈赦細想之下,覺得賈敬的話有道理,他前兩年就說賈瑚可以下場了,一是他年紀小,二是進了宮當伴讀,就拖了下來,不過現在看來,是該考了,而且跟着賈珍一路,他和張氏也能放心點。賈赦想好了就跟賈瑚商量,賈瑚無所謂,他對考秀才很有把握,而且十七世紀的江南風光,他也很有興趣欣賞,只是按照這個安排,他要耽擱將近一年,不知道宮學那邊,能不能把假請下來。

不在家就是不方便,一天的更新比一天晚,不過今天的字數,還是很肥厚的,o(* ̄▽ ̄*)o

曬曬可愛的小萌物啊:腐直人ost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1-12?22:41:53

第64章 改向第17章 兄弟第1章 穿越第3章 清理第46章 還債第13章 嫁女第36章 頓悟第21章 進宮第32章 劫數第71章 薛家第50章 中舉第47章 悲喜第54章 表白第52章 選擇第10章 攀比第18章 逼迫第16章 難產第35章 禪位第17章 兄弟第14章 初見第54章 表白第22章 賜福第35章 探病第62章 矛盾第17章 兄弟第45章 大婚第60章 地震第23章 赴宴第6章 較量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13章 嫁女第24章 酒醉第31章 奇遇第59章 約會第45章 大婚第37章 事發第25章 打臉第64章 改向第19章 伴讀第65章 安排第70章 兒子第19章 伴讀第12章 添妝第28章 斐然第4章 瑚璉第58章 弊案第21章 進宮第31章 奇遇第12章 添妝第51章 重逢第3章 清理第47章 悲喜第2章 偏心第65章 安排第56章 誤會第1章 穿越第53章 下場第26章 真相第64章 改向第53章 下場第71章 薛家第1章 穿越第32章 劫數第10章 攀比第50章 中舉第42章 徵兆第72章 完結第30章 回鄉第56章 誤會第70章 兒子第60章 地震第12章 添妝第15章 再遇第8章 還擊第23章 赴宴第50章 中舉第44章 欠債第55章 春遊第12章 添妝第18章 逼迫第9章 因果第7章 退讓第23章 赴宴第50章 中舉第43章 寶玉第5章 抓週第8章 還擊第63章 化解第9章 因果第35章 探病第32章 劫數第67章 受傷第40章 作死第68章 交底第60章 地震第60章 地震第55章 春遊第14章 初見第52章 選擇第71章 薛家
第64章 改向第17章 兄弟第1章 穿越第3章 清理第46章 還債第13章 嫁女第36章 頓悟第21章 進宮第32章 劫數第71章 薛家第50章 中舉第47章 悲喜第54章 表白第52章 選擇第10章 攀比第18章 逼迫第16章 難產第35章 禪位第17章 兄弟第14章 初見第54章 表白第22章 賜福第35章 探病第62章 矛盾第17章 兄弟第45章 大婚第60章 地震第23章 赴宴第6章 較量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13章 嫁女第24章 酒醉第31章 奇遇第59章 約會第45章 大婚第37章 事發第25章 打臉第64章 改向第19章 伴讀第65章 安排第70章 兒子第19章 伴讀第12章 添妝第28章 斐然第4章 瑚璉第58章 弊案第21章 進宮第31章 奇遇第12章 添妝第51章 重逢第3章 清理第47章 悲喜第2章 偏心第65章 安排第56章 誤會第1章 穿越第53章 下場第26章 真相第64章 改向第53章 下場第71章 薛家第1章 穿越第32章 劫數第10章 攀比第50章 中舉第42章 徵兆第72章 完結第30章 回鄉第56章 誤會第70章 兒子第60章 地震第12章 添妝第15章 再遇第8章 還擊第23章 赴宴第50章 中舉第44章 欠債第55章 春遊第12章 添妝第18章 逼迫第9章 因果第7章 退讓第23章 赴宴第50章 中舉第43章 寶玉第5章 抓週第8章 還擊第63章 化解第9章 因果第35章 探病第32章 劫數第67章 受傷第40章 作死第68章 交底第60章 地震第60章 地震第55章 春遊第14章 初見第52章 選擇第71章 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