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赴宴

賈瑚常年都被史太君忽略,已經習慣了她對長房的置若罔聞,若是她偶爾對長房有點好臉色,賈瑚也會下意識地認爲,那是她從長房身上看到了什麼好處,想讓二房也跟着蹭一蹭。否則的話,她的眼裡永遠都是隻有二房的存在的,賈瑚從不奢求取得史太君的重視,聽到她的問話也是不卑不亢地重複了遍,“是的,太子殿下賞了孫兒他親手寫的福字,孫兒已經去東宮謝過恩了。”

史太君的笑意更明顯了,還讓人拿了塊上好的古玉出來賞給賈瑚,可她心裡卻在想,當初怎麼不是賈珠去給小皇孫當伴讀,要是因此得了太子的青睞,那可就是前途無限了,真是可惜了機會。

賈瑚並不在乎史太君對他是否真心,她賞他東西,他接着就是,她想讓他做會讓自己爲難的事,他是不會答應的。賈瑚是半路穿越過來的,對賈家沒有天生的歸屬感,他尊重祖父、孝順父母、疼愛賈璉,都是長時間相處得來的感情。史太君不是真心待他,他自然也不會真心回報,公平得很。

史太君問賈瑚,太子賜的福字他要貼到哪裡,賈瑚笑着說,當然貼在榮禧堂。說完還把福字取出來,讓史太君和王氏看了眼,就和張氏一起回榮禧堂了,他估計賈赦得到這個消息會很高興的。

不出賈瑚所料,賈赦見到太子親賜的福字,樂壞了。他說前些年,家裡收到的都是皇帝親筆寫的福字,後來皇帝不寫了收的就是太子的。但是賈代善去了以後,家裡連着幾年只能收到普通皇子寫的字,史太君不高興,明着暗着說了好幾次他沒用。賈赦就在心裡想,他是沒用,可賈政不是一直覺得自己很有用嗎,還不是跟他一樣。孝字當頭,賈赦只敢在心裡想想,從來不敢說出口。

這一次,賈瑚又給賈赦掙了面子,可把賈赦給高興的,晚上多喝了幾杯酒,手舞足蹈說了許多話,還從私房裡拿出好些東西賞給賈瑚。賈瑚悶笑着收下了,賈璉見着有喜歡的新鮮玩意兒想要,賈瑚就讓他先挑,挑過了才把剩下的拿回自己房間。賈赦第二天醒了酒,完全不記得自己做了什麼,只發現好東西少了不少,後來想起是給了寶貝兒子,纔沒有多話,又去了賈政面前炫耀。

賈政昨夜就從王氏口中得知太子給賈瑚賜福字的消息了,心裡很不是滋味。爲什麼賈赦的兒子能做到的,他的兒子就做不到,賈政越想越窩火,又把賈珠訓了頓。賈珠見賈瑚得了太子的賞賜,心情本就不好,昨天還在風裡凍了那麼久,晚上又被賈政狠狠訓斥了一通,心裡更是難受,半夜竟然發起燒來。也是賈珠性子左,不舒服就該趕緊叫人,他卻偏偏不肯,一個人硬撐了大半夜。

天矇矇亮的時候,賈珠的奶孃見他沒有按時起牀,就去叫他,這才發現人已經燒得昏迷不醒了。奶孃嚇壞了,慌忙叫小丫鬟去通知王氏,大爺是她們伺候的,半夜發燒了都不知道,可了不得。

王氏來了一看也是嚇得六神無主,好容易冷靜下來急忙叫人去請大夫。史太君聽說最疼愛的孫子病了,很快也過來了,她見王氏要請大夫,馬上就說,普通大夫的醫術不行,得請太醫纔好。

王氏有些爲難地看着史太君,就憑賈政的身份,哪裡請得動太醫,得拿了賈赦的名帖才行,她又不好意思去。史太君狠狠瞪了王氏兩眼,派人去叫張氏,她和賈赦是賈珠的伯父伯母,侄兒病了他們出點力不是應該的。張氏是個知書達理的人,聽說賈珠病了也不爲難人,立即讓人去請太醫,還特意說了,最好請位擅長小方脈的。賈瑚見狀嘆了口氣,這都第幾回了,賈珠又病得厲害。

太醫來得很快,來的還是當年那位給賈珠看過的宗太醫。宗太醫給賈珠把了脈就問,當初他不是說過嗎,要好生保養,不可虛耗過度,不然小小年紀落下病根,可就麻煩了,爲什麼沒有人聽。

史太君和王氏聽了這話,駭得差點暈過去,太醫這是什麼意思,是說賈珠已經不成了。王氏再也顧不得其他,直接就給宗太醫跪下了,求他救救自己的兒子,她就這麼一個兒子,可不能沒了。

宗太醫搖搖頭,讓王氏趕緊起來,他說賈珠的底子本就不好,最是應該細心保養的,卻一直用心過度,昨兒受了風,且心思鬱結,這才燒了起來。要是早點發現,也不會這麼嚴重,偏偏耽擱了幾個時辰,雖說還沒有拖到不能治的地步,但是病根多少是會落下一點,日後千萬要仔細,再這麼病上一回,可是大羅金仙也救不回來了。王氏連連點頭,表示一定遵照醫囑,絕不敢再犯。

宗太醫見王氏態度誠懇,方提筆開了方子,又說了煎藥的法子,才帶着藥童準備告辭。張氏早有準備,命人奉上謝禮,宗太醫只說他們太過客氣,還說賈珠先吃着藥,他一旬過後再來複診。

宗太醫告辭後,張氏也就沒有留下,自行回榮禧堂去了,能做的她都已經做了,就不留下添亂了。張氏走後,王氏一邊命人煎藥,一邊把賈珠身邊的人全部敲打了遍,每人罰了一個月的月銀。

賈珠的奶孃大肆叫屈,說大爺上學以後,她就退居二線了,沒有近身伺候,在賈珠跟前的,都是王氏精心挑選的大丫鬟,是她們失職,睡在一間屋子都不知道大爺發燒了,要罰也該罰她們的。

賈珠的大丫鬟也很委屈,不是她們不好好伺候大爺,而是賈珠不喜歡有人睡在腳踏上,只讓她們睡在外間的榻上,有事他會叫人,可是昨夜大爺沒有叫人,她們以爲是睡得熟,就不敢驚動他。

王氏原本就在氣頭上,此時見賈珠的奶孃和丫鬟互相推卸責任,更是氣得不得了,一怒之下乾脆把人都趕了出去,眼不見心不煩。史太君理解王氏的心情,卻覺得她不會調、教人,就把自己身邊的兩個得力丫鬟給了賈珠,讓她們伺候他的生活起居。過了會兒,王氏氣順下來,忙向史太君道謝,說她是氣昏頭了,沒想到把人都趕走了,一時沒有合適的提上來頂替,虧得史太君給了人。

賈珠喝過藥之後好了些,可還是昏昏沉沉,一直沒有醒過來。史太君上了年紀,經不得勞累,見賈珠好些了就回了自己院子,讓王氏有人派人跟她說,還說賈政回來了,叫他馬上就去見她。

王氏這才意識到,賈珠病成這個樣子,身爲罪魁禍首的賈政,竟然就沒有出現過,不由氣血上涌,氣得滿臉通紅。好在史太君表了態,要把賈政叫去說道,看來賈珠以後的日子,能好過些了。

午膳時間,賈政出門散心回家,只覺家裡氣氛壓抑,一問才知道,是賈珠病重,太醫看了都說不好。賈政就賈珠一個兒子,雖說望子成龍,也不是不心疼的,他剛想去看兒子,王氏就跟他說,史太君馬上要見他,賈政趕緊就過去了。史太君拉着賈政嘮叨了半天,言下之意就是,不能逼賈珠逼得太狠,真的逼出問題來了,後悔都來不及,她再是盼着兒孫成器,也沒往死裡逼他啊。

賈政被史太君說得又羞又愧,可還是點頭答應了,以後對待賈珠會溫和些。宗太醫說的那番話,賈政聽了也是後怕不已,賈珠算是很不錯的孩子了,真的逼出個三長兩短來,他上哪裡哭去。

從史太君的院子出來,賈政打算去看賈珠,誰知突然有人來報,宮裡有人前來傳旨。

賈政頓時就慌了神,在他們家,襲爵的雖然是賈赦,可他沒有官職,從來不用上朝,倒是他在工部任職。年節裡頭,聖旨會是下給誰的,賈政一邊琢磨一邊回房去換衣服,王氏也正在收拾着。

接旨的準備都是張氏命人做的,香案擺好,天使進來宣旨,賈家衆人跪地接旨,個個心裡頭都有些忐忑不安,尤其史太君,手都有點發抖。結果卻是樁好事,宣賈赦一家四口除夕進宮赴宴的。

除了王氏,在座的人沒有沒赴過宮中的除夕宴的。賈代善當初可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年年帶着妻兒進宮赴宴。而張氏是張首輔的獨生愛女,自然也跟着張老太太進過宮,還得過皇后的賞。

賈代善去了以後,賈家守了三年的孝,自然是不能進宮的。不過就是出了孝,他們也不見得就能進宮,因爲去年的除夕宴,東府已經出孝的賈敬就沒接到旨意。賈赦混得還不如賈敬,不能赴宴也是正常的,誰知聖旨就下來了,難怪賈政和王氏一臉豔羨的表情。他們猜測,多半還是賈瑚在太子面前得臉的緣故,賈政對賈珠的不滿,馬上又起來了,王氏則是暗地裡咬牙切齒地嘀咕着。

張氏命人給天使奉上賞金,天使笑着收下了,又說了幾句需要注意的地方,就回宮覆命去了。

賈赦得知聖旨是下給自己的,樂得簡直找不到北,連史太君的臉色變黑了幾分都沒注意到。

史太君也是個會鑽空子的,等天使走了她竟然跟張氏說,聖旨說的是他們一家四口進宮,可賈璉年紀小,去了也不能做什麼,而且宮裡人多,規矩大,不方便照顧孩子,不如把賈璉留在家裡,帶元春進宮見識下。其實,要不是賈珠病着起不來,史太君更希望賈赦和張氏把他給帶去赴宴的。

張氏沒等史太君把話說完,臉色就變了,回絕道:“老太太,聖人說了,是宣我們一家四口進宮,兒媳不敢犯欺君之罪。”張氏對史太君的偏心,簡直是無語了。如果他們家一直是兄友弟恭,老太太說出這樣的話,她肯定欣然接受,賈璉還沒滿三歲,帶進宮的確不方便,改帶侄兒侄女,不是什麼大事,上升不到欺君的高度,可是這話從史太君嘴裡出來,張氏聽了心裡不舒坦啊。

賈代善不管家事,史太君在內宅,算是唯我獨尊了半輩子,猛然被兒媳婦頂了一回,氣得差點背過去。可是張氏的理由太充分了,史太君就是再氣,也說不出半句反駁的話,只能在心裡憋着。

到了除夕那日,賈赦換上壓在箱底的朝服,張氏按品大妝,又把兩個兒子收拾地喜氣洋洋,一家四口坐轎子進宮赴宴。賈瑚很不滿意自己的這身裝扮,賈璉不到三歲,打扮地像個福娃沒關係,他過了年虛歲就是十歲了,怎麼能還是這麼孩子氣呢,無奈張氏堅持,賈瑚拗不過她,只得認輸。

賈瑚原以爲,宮宴分兩處設宴,男女分開即可。不料進宮才知道,今年竟然設了三處,皇帝和太子在大殿宴請羣臣,皇后在後殿接見誥命,九皇子和長皇孫在偏殿設小宴,專門招呼各家子弟。

於是,一家人分道揚鑣,賈赦去了前殿,張氏帶着賈璉去了後殿,賈瑚去了偏殿。

“小民賈瑚見過九皇子,見過十一皇子,見過十二皇子,見過長皇孫,給各位殿下請安。”賈瑚到了偏殿才發現,這邊的人其實很少,主子就是四位,赴宴的小客人也不超過二十個,年齡普遍都在十歲到十四歲之間,要說這些人有什麼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祖父或者父親,官職一個比一個高。

“免禮。”司徒景見到賈瑚微微一笑,“賈瑚,你過來說話。”在他身邊的,還有蘇怡和簡明。

賈瑚左右看了看,沒有見到韓奇,簡明小聲告訴他,皇帝沒請錦鄉伯,所以韓奇來不了。賈瑚這才明白,自家老爹能收到聖旨,是司徒景拜託了太子的緣故,要是賈赦不能來,他也就來不了。

賈瑚又問簡明,怎麼他們單獨設宴,簡明說這是九皇子的意思,說他們跟着長輩,無趣得很,要是去了後殿,又要被人品頭論足,乾脆自己設宴,豈不輕鬆自在,司徒景也贊成,就幫着說話。

古語有云,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其實,把老太太換成老頭子,這句話也是成立的。除了司徒衍,皇帝最喜歡的兒子就是司徒律,他和司徒景一起撒嬌,皇帝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感謝司徒律的機智,賈瑚必須承認,他們在偏殿的日子,比起正殿的那些大臣要好過許多。

就算他們和皇子皇孫也有君臣之別,畢竟是每天讀書朝夕相處的人,不會像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太子那樣讓人緊張。賈瑚確信,賈赦在外面大殿上,絕對是食不知味,比不得他在偏殿大快朵頤。

當然,賈瑚他們也不是一直躲着清靜,該去正殿磕頭請安的時候,還是必須去的。司徒律和雙胞胎的年齡在皇子裡面居中,跟在七皇子司徒徵之後給皇帝請了安。司徒景是皇孫中間年紀最長的一個,自然是領着一羣小蘿蔔頭出場。至於賈瑚他們這些無官無爵的官家子弟,則要排到最後了。

磕頭完畢,衆人回到偏殿,又給司徒律等人正式請了安,午宴方纔開始。賈瑚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麼一羣孩子設宴,居然也要上酒,真是應了那句古話,無酒不成席。可是其他人也就罷了,司徒景那個身體,應該是不能喝酒的,賈瑚暗自有些擔心。不過等到酒端上桌,賈瑚的擔心就去了大半,他就說嘛,皇帝和太子怎麼可能放心他們喝酒,原來是上的果酒,酒味淡到幾乎沒有。

司徒律和司徒景想要熱鬧,偏殿就不像外面大殿,是兩人一幾,分開就坐,而是擺了一張大圓桌,二十來人團團圍坐,看上去極有過年的氣氛。司徒律是嫡皇子,身份和輩分最高,居於主位,司徒景坐在他的左邊,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坐在他的右邊,賈瑚則是被司徒景拉到自己身邊坐下了。

賈瑚以前就在小說裡看過,古人喝酒吃席,都是要吟詩唱曲的,他由於年齡的關係,還沒有親自見識過,今天在宮裡,卻是第一次碰到了。司徒律剛說了,一味喝酒無趣,需得每人一詩一曲,賈瑚的頭皮就開始發麻。可能是從小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賈瑚學別的東西很快,就是八股文,如今也能像模像樣地寫了,只有詩詞歌賦,他絞盡腦汁寫出來的,也只是韻律工整,毫無志趣。

要是讓他即興而作,賈瑚肯定只有乖乖罰酒的份,他壓根兒就想不通,在限韻的情況下,那些人是怎麼不假思索就把詩作出來的,還有唱曲,跟現代人唱流行歌曲也不是一回事,沒有歌給你,只有詞牌名,你得自己把詞填進去,然後才能開唱,賈瑚聽完這些規矩,腦袋就徹底暈了。

吟詩唱曲也是從司徒律開始的,然後就是司徒景,再然後是十一皇子。賈瑚雖然自己不大會作,基本的欣賞水平還是有的,司徒律和司徒景作的詩,儘管風格迥異,水平卻是旗鼓相當,不過是一個綺麗婉轉,一個飄逸灑脫,真的不能說哪個更好一些。唯一讓賈瑚意外的,就是司徒律和司徒景作詩的風格,跟他們本人給賈瑚的印象是相反的,可是說是反差萌了,着實是令人驚訝。

相比司徒律和司徒景,十一皇子作詩的水平就要差了些,但是也說得上是中規中矩。倒是十二皇子,打死都不肯開口,司徒律拿他沒辦法,只好按照規矩罰他,罰酒六杯。賈瑚這才明白,先前說的三杯,是分開算的,作不出詩,罰三杯,唱不來曲,再罰三杯。十二皇子倒也遵守規矩,乖乖端起酒杯認罰,十一皇子怕他喝醉了,幫他喝了一半,一人三杯,算是把這件事揭了過去。

皇子皇孫表演完畢,就輪到這些世家子弟了,他們中有些人是伴讀,有些不是,可無論是不是,吟詩唱曲都是有點水準的。便是一向和賈瑚摸爬滾打慣了的簡明,作得也是有模有樣,風格還很豪邁,賈瑚頓時鬱悶上了。敢情這麼多人裡面,就他一個不會的,虧得他平時見着簡明總是爲了功課頭痛,還以爲他是難兄難弟,結果人家的水平甩開他一大截,賈瑚感受到了深深的惡意。

今天的更新還是5000+,看在人家這麼勤奮的份上,多給點留言吧!

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14章 初見第66章 戰事第51章 重逢第12章 添妝第19章 伴讀第29章 禮物第50章 中舉第22章 賜福第57章 流言第67章 受傷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69章 主線第61章 糾結第71章 薛家第51章 重逢第41章 畫像第55章 春遊第18章 逼迫第54章 表白第72章 完結第35章 禪位第35章 探病第60章 地震第46章 還債第27章 秋狩第39章 甄賈第40章 作死第1章 穿越第10章 攀比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36章 頓悟第35章 探病第5章 抓週第5章 抓週第52章 選擇第48章 阿福第18章 逼迫第52章 選擇第55章 春遊第1章 穿越第9章 因果第67章 受傷第15章 再遇第8章 還擊第54章 表白第58章 弊案第43章 寶玉第34章 許願第56章 誤會第46章 還債第14章 初見第50章 中舉第70章 兒子第28章 斐然第22章 賜福第36章 頓悟第24章 酒醉第40章 作死第3章 清理第34章 許願第6章 較量第35章 禪位第17章 兄弟第47章 悲喜第6章 較量第7章 退讓第11章 上學第71章 薛家第67章 受傷第13章 嫁女第58章 弊案第38章 心意第30章 回鄉第53章 下場第5章 抓週第47章 悲喜第35章 禪位第32章 劫數第27章 秋狩第48章 阿福第57章 流言第1章 穿越第52章 選擇第54章 表白第34章 許願第11章 上學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53章 下場第40章 作死第10章 攀比第60章 地震第2章 偏心第52章 選擇第70章 兒子第36章 頓悟第13章 嫁女第39章 甄賈
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14章 初見第66章 戰事第51章 重逢第12章 添妝第19章 伴讀第29章 禮物第50章 中舉第22章 賜福第57章 流言第67章 受傷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69章 主線第61章 糾結第71章 薛家第51章 重逢第41章 畫像第55章 春遊第18章 逼迫第54章 表白第72章 完結第35章 禪位第35章 探病第60章 地震第46章 還債第27章 秋狩第39章 甄賈第40章 作死第1章 穿越第10章 攀比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36章 頓悟第35章 探病第5章 抓週第5章 抓週第52章 選擇第48章 阿福第18章 逼迫第52章 選擇第55章 春遊第1章 穿越第9章 因果第67章 受傷第15章 再遇第8章 還擊第54章 表白第58章 弊案第43章 寶玉第34章 許願第56章 誤會第46章 還債第14章 初見第50章 中舉第70章 兒子第28章 斐然第22章 賜福第36章 頓悟第24章 酒醉第40章 作死第3章 清理第34章 許願第6章 較量第35章 禪位第17章 兄弟第47章 悲喜第6章 較量第7章 退讓第11章 上學第71章 薛家第67章 受傷第13章 嫁女第58章 弊案第38章 心意第30章 回鄉第53章 下場第5章 抓週第47章 悲喜第35章 禪位第32章 劫數第27章 秋狩第48章 阿福第57章 流言第1章 穿越第52章 選擇第54章 表白第34章 許願第11章 上學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53章 下場第40章 作死第10章 攀比第60章 地震第2章 偏心第52章 選擇第70章 兒子第36章 頓悟第13章 嫁女第39章 甄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