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

賈家長房:

賈瑚不能成親,這是張氏一輩子的心事,就是他過繼了賈葳爲子,張氏還是有些遺憾。就愛上網。。尤其是有賈璉和卓婉言在旁邊作對比,張氏就更覺得大兒子命苦,當真是老天爺不公啊。

賈璉和卓婉言是表兄妹,小時候就在一起玩過,長大了成了親感情也特別好,生下賈葳和賈蕤兩兄弟後,卓婉言又給賈璉生了賈荷,賈茉,賈蕪三個女兒。因爲是孫子在前頭,孫女兒在後頭,張氏對幾個小孫女都很疼愛,同時又憂心忡忡,這麼可愛的小丫頭,她根本捨不得把她們養大了再嫁出去啊。張氏的擔憂並非多餘,當日就是迎春一個庶女出嫁,她也難過了好久。

在榮國府的三位姑娘裡面,迎春算是最幸運的,她雖然是姨娘生的,卻勝在嫡母厚道,又沒有親生女兒,因此一應待遇,比起嫡出的也就差不到哪裡去了。到了迎春適婚的年齡,她的兩位兄長已經在朝上混得風生水起,尤其是長兄賈瑚,更是崇光帝面前的紅人,迎春的婚事也因此水漲船高。

在大夏,世家聯姻一向很講究出身,凡是門當戶對的,都是嫡出配嫡出,庶出配庶出,只有兩家家世懸殊,纔有可能破例。身爲庶女,能像卓婉言的母親賈家的三姑太太那樣嫁個能幹的夫君,從而妻隨夫貴的,就算是運氣很好了。可是迎春,她的命運顯然比她的三姑姑更好。賈瑚沒有成親,唯一的弟弟娶了自家表妹,別人想跟他攀關係都不容易,妹妹可是好資源。

因此上門向張氏給迎春說親的,都是京裡很不錯的人家,介紹的對象也都是年輕有爲的嫡出子弟。畢竟,賈瑚疼愛弟妹是很出名的,人家就那麼一個妹妹,便是庶出的也是自小養在嫡母身邊。再說張氏對迎春也是極好的,經常帶她出門應酬,她的容貌和氣質如何,許多人家的當家太太也是知道的,比差不多人家的嫡女還要強,你拿個不成器的兒子去說親,那是結仇不是結親。

最終,張氏給迎春選中了錦鄉伯的嫡次子韓可。賈家和韓家以前就有親,賈瑚跟韓可的長兄韓奇又都曾是聖人的伴讀,把迎春嫁過去,張氏比較放心。由於史太君的身體那個時候已經不好了,張氏擔心迎春的婚事來不及,就辦得比較急促,從說親到過門,只花了不到一年。王氏暗地裡笑話張氏,說是疼愛庶女,其實也就是面子情,但她看到迎春豐厚的嫁妝,就沒有開口了。

迎春嫁給韓可,日子過得和和美美,很快就生了個兒子。張氏再無後顧之憂,就專心照顧起小孫女來,可一直到賈荷、賈茉、賈蕪相繼出嫁,張氏偶爾說起賈瑚,還是嘆氣不止。

賈赦的身體不如張氏,熬到長孫媳婦進門不久就去世了,張氏卻是親眼看着孫女們一個個嫁了出去。後來,張氏臨終之前,司徒景微服出行,悄悄到了一趟賈家,還叫了她一聲母親。

張氏得知賈瑚和司徒景的關係,驚駭不已,可她時日無多,並不會去考慮外人的想法,只要想到兒子並非一生孤寂,而是得到了九五至尊的真心相待,就放心地含笑九泉了。

賈家二房:

無論什麼人看來,史太君都是福祿俱全之人,她的孃家和夫家都是開國功臣,打小就是金尊玉貴,而且兒孫又很爭氣,無病無災活到八十三歲,說是一生無憂絕不誇張。

可史太君自己在臨終之前卻是很不放心,她別的都不擔心,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寶貝孫子賈寶玉。自從賈政被貶了官,而賈赦靠着賈瑚的功勞成爲榮國公,二房在榮國府的地位就是每況愈下,雖說卓婉言做事公道,從不在衣食起居上苛待他們,可跟賈家有往來的人家,誰不是一門心思奔着長房去的,就是史太君還在,也沒人把二房放在眼裡,實在是他們太不爭氣的緣故。

賈瑚這人做事一向乾脆,見史太君沒事就在張氏面前唸叨,就出面找了賈敬,打算趁着老太太還在,把分家方案拿出來,好讓她看了放心,省得每天嘮嘮叨叨的,他耳朵都要起繭了。

不料賈家衆人看了他提出的方案,都被驚呆了。因爲賈瑚說了,除了不能動的祖宅和祭田,賈家所有的產業,長房和二房平分。其他人不好說什麼,賈赦卻是差點跳了起來,他的這個傻兒子,都在想些什麼啊。怎麼能夠平分呢,就是祖宗傳下來的家業,也該是長房拿大頭的,何況賈家現在的產業,大半都是賈瑚和賈璉掙來的,二房根本就沒有資格分一杯羹。

賈赦不知道的是,賈瑚早跟賈璉商量過了,從現在開始,賈家以後每代分家都是兄弟平分。賈瑚的想法很簡單,當長輩的,不能什麼都給孩子安排好了,錢銀差不多就可以了,嫌少自己去掙,不能一味地吃老底,那樣只會一代不如一代的。再說他又不是不知道,賈赦管家那些年,大部分收益都充作了祭田,到了賈璉手上,沒入官中的產業更多,平分不算過分。

賈璉覺得哥哥的話很有道理,只要自己有本事,多少錢掙不來,要是沒有本事,祖宗留下再多東西也要坐吃山空。賈瑚沒有成親,兒子也是過繼的他的長子,他們兄弟是否平分家產並不重要,可是這條規矩立下了,以後賈葳和賈蕤就等於是平分家業,倒是不容易生隙,因而很爽快就同意了。

長房早就是賈瑚做主了,要不就是他跟賈璉商量,賈赦的日常任務只剩下含飴弄孫,他見兩個兒子都贊成這樣的說法,便是心裡再不爽也沒有說出來。至於史太君和賈政,那就是震驚了,因爲他們沒有想到,賈瑚會怎麼厚道。史太君還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爲賈瑚只是口頭說着好聽,直到看到賬本才明白,賈瑚真的是要兩房平分,不由生了幾分愧疚之意。

賈政和王氏面對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兩個人都樂傻了。尤其是王氏,她曾經協助史太君管過中饋,對賈家的家底有點把握,見二房能分到的產業幾乎是當年的總和,不禁暗自後悔,早知今日,她又何必當初。要是沒有鬧出放利錢銀子那件事,她在賈家的地位,根本不會像現在這般的尷尬。

史太君原先以爲二房分不到多少產業,還想把自己的私房悄悄都留給寶玉,免得他日後吃苦。如今看來沒有必要,就改了主意,讓三個嫡孫平分了大部分,剩下的給了賈環和幾個孫女。

史太君想得很通透,跟賈瑚多分給二房的產業相比,她的私房實在不算什麼,給了寶玉不過是錦上添花,卻有可能壞了他們的兄弟之情,還不如他們幾個分了,說起來也是她的一片心意。

後事安排妥當,史太君放心地撒手西去,賈瑚遵守承諾,拿出賬本讓二房挑走了一半家產。當然,這個一半隻是名義上的,賈赦和賈璉扣下的纔是大頭,不然他們父子倆真的是捨不得。

賈瑚曉得史太君的心思,卻沒有打算照做,二房搬出榮國府,從此與他再無關係。

王氏爲人貪婪,挑莊子挑鋪子都是指着好的去,賈瑚也不阻止,她看上什麼就給什麼,客客氣氣把二房一家送出了門。賈家沒分家以前,二房無人問津,賈寶玉的婚事在王氏的挑三揀四之下,也就耽擱了下來。不過分家以後,二房有了銀子,王氏的心氣又足了,一心要給她兒子挑個好媳婦。

豈料他們搬家不久,賈寶玉就在一次出門的時候搞丟了他的通靈寶玉,整個人變得癡癡傻傻。王氏頓時着了慌,她就這麼個兒子,下半輩子全指望他,傻了怎麼行,趕緊到處貼告示,重金懸賞通靈寶玉。結果可倒好,玉沒找回來,銀子被人騙了不少。再後來,一僧一道找上了門,他們倒是沒騙人,手裡真的拿着那塊玉,可沒等王氏奉上謝銀,他們帶着賈寶玉一起不見了。

賈瑚聽人說起這件事,感概萬千,不愧是作者筆下的世界,時不時就有點神仙鬼怪出來串場,不過他們不干擾他的生活,他又何必插手,說不定原著的賈寶玉,就是跟着一僧一道走了呢。

賈寶玉失蹤不久,王氏就病倒了,沒熬多久就去了。王氏死了以後,二房頓時成了趙姨娘的天下,誰讓賈政目前唯一的兒子賈環是她生的呢。趙姨娘丫頭出身,沒有什麼見識,以前王氏厲害,把她壓得緊,也就家裡鬧鬧。如今王氏沒了,賈政是個耳根子軟的,可不就是她說了算。

探春原先以爲,嫡母沒了自己的日子會好過些,不想生母胡鬧,弟弟陪着她鬧,一味沉溺在憑空到手的大筆家產中,連原有的幾分上進心也沒了。賈政庸碌無爲,只知道和清客喝酒聊天,根本不理會妾室和庶子的胡鬧。探春無奈,回榮國府求了張氏,求她給自己找門婚事,越遠越好。

張氏歷來是個心軟的,知道賈政不管事,趙姨娘是個妾室不可能出門應酬,就應下了。經過一番挑選,張氏給探春選了個老家在廣州的落第舉子。畢竟二房現在有錢,趙姨娘又是親孃,不可能在錢財上爲難女兒,探春有大筆的嫁妝傍身,只要那個舉子能考出來,將來自有前程,就是考不出來,他們在廣州老家有田有地,又有舉人的功名,日子也不至於過得很差。

探春得到這個結果,對張氏千恩萬謝,趙姨娘也沒王氏那麼作,痛痛快快給探春準備了豐厚的嫁妝,把她嫁了出去。後來,那位舉子又考了兩次春闈,都沒考上進士,就乾脆不考了,帶着探春回了廣州老家,跟人搭夥做生意去。他在考場命運坎坷,生意場上卻是如魚得水,探春跟了他,倒是一生富貴無憂,他們生了兩子兩女,小兒子在若干年後考中了進士。

探春出嫁後,賈環沒人勸說,更加胡作非爲,還跟人合夥出海,結果貨船遇上海難,血本無歸。賈政好容易過了幾年清閒的老太爺生活,心理素質大不如前,經此打擊就中風了。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賈家二房也不是一無所有,只要賈環老老實實,富裕日子還是過得起。可他不甘心,還企圖翻本,終於把二房的產業賠得精光,還欠下大筆債務,成功氣死了賈政。

到底是兄弟一場,賈赦給賈政辦了後事,還給了趙姨娘一筆路費,讓她去廣州投靠女兒,至於賈環,他們就沒興趣管他了。不僅如此,賈瑚在教育賈葳和賈蕤的時候,還每每把賈環翻出來當做反面教材,告訴他們不學無術就是這樣的下場,嚇得賈葳和賈蕤上課特別認真,日後各有所成。

東府:

在昔年的開國八公里面,寧國府的後人算是轉型最成功的,賈敬、賈珍、賈蓉三代,都是從科舉出身,祖孫三代進士,比起很多書香人家也是綽綽有餘了。

除此之外,他們家還有個令人矚目的原因,就是出了一位太子妃。司徒景登基,首先是追封了蘇悅爲皇后,然後就立了司徒睿爲太子,封了司徒漣漪爲秦國公主。

由於司徒景只有司徒睿一個獨子,因此太子一滿過十四歲,就有人提議請立太子妃。司徒景聽了有點不高興,就跟賈瑚抱怨說,那班人實在太閒了,他才三十出頭,他們那麼急做什麼。

朝臣們爲什麼着急,還不是皇帝兒子太少,他們怕出意外,賈瑚對此心知肚明,不過出於優生優育的角度考慮還有爲司徒睿的身體着想,他並不贊成他太早成親。

於是,這件事就被拖了下來,一拖就是四年,一直到司徒睿滿了十八歲,司徒景才主動提出他的婚事,滿朝文武高興了,賈瑚面對太子妃的人選卻茫然了。

爲什麼會是惜春?賈瑚感到很意外,雖說從賈敬的官職和爵位來看,惜春絕對是有資格當太子妃的,但是司徒景的兒子娶他的堂妹,他怎麼想怎麼彆扭。

賈瑚實在想不通,就去問司徒景了。司徒景也很坦白,老實承認自己就是爲了求個心安,說完他還抱怨道,榮國府沒有年齡適合的嫡女,不然他也不會選到寧國府去。

“景曄,你這又是何苦呢?”司徒景爲什麼這麼做,賈瑚再是清楚不過,他怕自己日後走在賈瑚前頭,新皇容不下他位高權重,才一定要賈家的女兒當下任的皇后。

“我知道睿兒跟你很好,可是人心會變,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司徒景也不是不放心自己的親生兒子,他就是再給賈家一層保障,心裡才能覺得踏實穩當。

“景曄,你不要說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賈瑚阻止了司徒景沒有說完的話,既然他不放心,他就讓他放心好了,沒必要非要跟他擰着做,反正要娶媳婦的人是司徒睿。

誰知司徒景卻偏頭躲開了他,愣是把話接了下去,“永瑜,我知道你爲什麼不滿意,睿兒若是娶了你的堂妹,以後跟你就是一輩的了,可是誰讓你的侄女們都太小了呢。”

賈瑚啞然無語,要不是司徒景提醒,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層好不好,真是好可憐。

下一章寫賈瑚和司徒景的日常,還有司徒兄妹的想法。

第66章 戰事第17章 兄弟第19章 伴讀第60章 地震第58章 弊案第41章 畫像第4章 瑚璉第36章 頓悟第18章 逼迫第36章 頓悟第34章 許願第45章 大婚第69章 主線第69章 主線第16章 難產第45章 大婚第6章 較量第15章 再遇第43章 寶玉第45章 大婚第49章 退婚第57章 流言第50章 中舉第9章 因果第38章 心意第41章 畫像第56章 誤會第40章 作死第46章 還債第13章 嫁女第46章 還債第41章 畫像第48章 阿福第6章 較量第43章 寶玉第4章 瑚璉第18章 逼迫第3章 清理第72章 完結第41章 畫像第24章 酒醉第51章 重逢第16章 難產第39章 甄賈第58章 弊案第11章 上學第8章 還擊第32章 劫數第48章 阿福第35章 探病第8章 還擊第51章 重逢第49章 退婚第53章 下場第51章 重逢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35章 探病第64章 改向第49章 退婚第13章 嫁女第63章 化解第29章 禮物第50章 中舉第65章 安排第69章 主線第26章 真相第28章 斐然第19章 伴讀第57章 流言第13章 嫁女第5章 抓週第22章 賜福第7章 退讓第15章 再遇第10章 攀比第38章 心意第39章 甄賈第35章 禪位第20章 面試第68章 交底第62章 矛盾第49章 退婚第26章 真相第24章 酒醉第49章 退婚第29章 禮物第60章 地震第8章 還擊第17章 兄弟第14章 初見第23章 赴宴第48章 阿福第2章 偏心第34章 許願第51章 重逢第70章 兒子第18章 逼迫第50章 中舉第48章 阿福
第66章 戰事第17章 兄弟第19章 伴讀第60章 地震第58章 弊案第41章 畫像第4章 瑚璉第36章 頓悟第18章 逼迫第36章 頓悟第34章 許願第45章 大婚第69章 主線第69章 主線第16章 難產第45章 大婚第6章 較量第15章 再遇第43章 寶玉第45章 大婚第49章 退婚第57章 流言第50章 中舉第9章 因果第38章 心意第41章 畫像第56章 誤會第40章 作死第46章 還債第13章 嫁女第46章 還債第41章 畫像第48章 阿福第6章 較量第43章 寶玉第4章 瑚璉第18章 逼迫第3章 清理第72章 完結第41章 畫像第24章 酒醉第51章 重逢第16章 難產第39章 甄賈第58章 弊案第11章 上學第8章 還擊第32章 劫數第48章 阿福第35章 探病第8章 還擊第51章 重逢第49章 退婚第53章 下場第51章 重逢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35章 探病第64章 改向第49章 退婚第13章 嫁女第63章 化解第29章 禮物第50章 中舉第65章 安排第69章 主線第26章 真相第28章 斐然第19章 伴讀第57章 流言第13章 嫁女第5章 抓週第22章 賜福第7章 退讓第15章 再遇第10章 攀比第38章 心意第39章 甄賈第35章 禪位第20章 面試第68章 交底第62章 矛盾第49章 退婚第26章 真相第24章 酒醉第49章 退婚第29章 禮物第60章 地震第8章 還擊第17章 兄弟第14章 初見第23章 赴宴第48章 阿福第2章 偏心第34章 許願第51章 重逢第70章 兒子第18章 逼迫第50章 中舉第48章 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