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甄賈

話說司徒景一行人到了揚州,如何遊玩暫且不提,只說賈瑚,由於姑父林如海年前來了揚州上任,擔任巡鹽御史一職,特地向司徒景告假一日,帶着賈璉上門拜訪林如海和賈敏。

賈敏出閣之時,賈瑚年紀尚幼,不過林如海中了探花以後,還在翰林院待了三年,林家沒有長輩,賈敏尚在京中之日,回孃家頗爲頻繁,因而此時見了,互相倒也認得出來。

賈璉比賈瑚小了六歲,賈敏跟隨林如海離京之時,尚且還在襁褓之中,但是他的長相隨了張氏,賈敏甫一見面,就把賈璉認了出來,還親熱地把他摟在懷裡,一個勁兒話着家長裡短。

賈敏嫁到林家十幾年,至今膝下空虛,縱然林家有着四十無子方可納妾的規矩,她也等不及了,早在幾年前就給林如海納了兩房妾室放在屋裡,可惜還是沒有音訊。

賈敏越是沒有孩子,就越是喜歡孩子,她在閨中之時,與長嫂張氏的關係就很親密,此時見了兩個侄兒,哪有不喜歡的,尤其是賈璉,年紀不大嘴卻很甜,叫她愛地不得了。

太子殿下和英親王駕臨揚州,林如海雖不是地方官,卻也是當地品級最高的官員,自然忙得不可開交,賈瑚和賈璉在林家等了一天,也沒能見到他,可見是忙得脫不開身。

告辭之時,賈敏知道賈瑚是跟隨太子而來,並不留他,可聽說太子一行要在揚州逗留數日,就提出要把賈璉留下住幾日,說是跟在太子身邊,難免拘束了,自己家裡,總歸自在些。

賈璉本來就不是正式的隨行人員,不用像賈瑚那樣,天天必須在司徒景面前出現,聽了賈敏的說法,也就有些動心,便眼巴巴地看着賈瑚,希望他能同意自己留下來玩幾日。

賈瑚不假思索就同意了,賈敏是他們的嫡親姑母,賈璉在她家住幾日,沒什麼不好的,他和韓奇畢竟是有公務在身,不能經常陪着賈璉玩,他一個人留在驛站,也沒什麼意思。

眼見時辰已經不早,賈瑚叮囑了賈璉幾句要聽賈敏的話,不得調皮任性,就匆匆向她告辭了。賈瑚回到驛站,見司徒律呆在司徒景的屋子,兩人不知在商討什麼,說得還很激烈。

“見過太子殿下,見過英親王。”賈瑚上前問安,打斷了兩人的談話。

“免禮,你快過來。”司徒景說着向賈瑚招招手,“你來看看這個東西,認得是什麼嗎?”

賈瑚皺了皺眉,有些不確定地道:“是織布機嗎?看着有點像,可又有點不像。”

司徒景頷首道:“沒錯,就是織布機,不過它不用腳踏,而是藉助水力來運行的。”

什麼?這是水力織布機!賈瑚驚愕地張大了嘴,看着眼前怪模怪樣的玩意兒半天說不出話,半晌方道:“殿下,你從哪裡發現這個東西的,比起手工的織布機,它是不是能快很多倍?”

賈瑚上輩子是理科生,歷史學得不是很好,可他看過不少走強國之路的升級小說,裡面好像有提到過,水力織布機和水力紡紗機都是英國人在十八世紀發明出來的,沒想到在十七世紀的中國,就有類似的玩意兒出現了,也不知道水平如何,織布的效率能不能趕上英國人發明的那個。

“據說能快五倍,不過要在水力充沛的時候。”對於這個效率,司徒景已經很滿意了。

“才五倍啊!”賈瑚卻是有點嫌少,他記得英國的水力織布機,可是比手工織布機的效率要高出幾十倍。他們這個只能提高五倍,還是有條件限制的,可見技術還不到家,還有上升的空間。

“怎麼?你嫌不夠?”賈瑚嫌棄的表情太過明顯,被司徒景和司徒律同時看了出來,兩人異口同聲地問他。他們都有些不能理解,能提高五倍效率的織布機,賈瑚怎麼還會覺得不夠。

賈瑚點了點頭,解釋道:“殿下剛纔說了,水力織布機要在水力充沛的時候才能使用,枯水期就不行,全年折算下來,未必能提高五倍。”估計是某些技術環節沒有吃透,還得繼續改良才行。

司徒景不甚在意地笑了笑,展望道:“就算沒有五倍,織布的效率能提高兩倍、三倍也是很可觀了,若是全國的織布機都換了,一年就能多產出至少兩倍的布匹。”

司徒律有些不贊同司徒景的觀點,反駁道:“太子,賬不能這麼算的,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用水力織布機,即便是都能用,多生產出這麼些布匹來,誰來買呢,普通人家可用不上這麼多。”

聽到這裡,賈瑚總算是明白了,司徒景和司徒律在爭論什麼。司徒景想着水力織布機能提高效率,想要大力推廣,司徒律卻在擔心,布匹產出太多,未必就能消費得出去。

賈瑚隨即笑道:“英王殿下,銷路的問題你不必擔心,國內賣不出去,不是還有西洋人嗎?別說是兩倍了,就是我們的產量增加十倍、二十倍,這些東西也是有人買的,說不定還有人搶呢。”其實,賈瑚就連國內市場都不擔心,經過幾十年的繁衍生息,大夏的人口已經過億,且還在迅速增加,購買力的基礎是什麼,就是人口啊,只要有了人,不愁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

“會是這樣嗎?”司徒律狐疑道:“你是怎麼知道的?要是他們不要,又該如何?”

賈瑚輕笑道:“西洋人是否歡迎我們的貨品,明年船隊歸來,殿下不就知道了。”

司徒景聞言愣了愣,也跟着笑起來,“五倍都還做不到呢,你們就在想着十倍、二十倍了,是不是想得遠了點。”司徒律說得沒錯,水力織布機在南方能用,可到了北方,估計就不好用了。

賈瑚斂起笑容,正色道:“請問殿下,這水力織布機是何人發明的?”

司徒景回想道:“是個姓胡的木匠,他平時幫人做些農具,他的妻子在家織布。他見妻子終日操勞,織出來的布匹卻不多,問其原因,方知是力氣不足。胡木匠就想起自己平時幫人做的筒車,因爲運用了水力省了不少力氣,他就想着,要是織布機也能用水力,豈不也要省力許多,於是就發明了這個水力織布機出來,他家娘子用着,倒是比以往輕鬆不少。”

聽了司徒景的回答,賈瑚遂繼續道:“俗語有云,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胡木匠獨自一人發明了水力織布機,就能將織布的效率提高五倍,可他只是一個人,總會有想不到的地方,要是有精通機械和木器活的人幫着參詳,只怕還有進益也未可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嘛。”

司徒景遲疑道:“你這話很有道理,可東西是胡木匠發明的,我們就這麼拿走,還讓別人研究,是不是不太好。”他們今天從胡家娘子手頭借走織布機,也是付了銀兩的。

堂堂東宮太子,未來的一國之君,竟然還能關注到這些細節,賈瑚的表情,不自覺就變得柔和了些,沉吟道:“此事倒也好辦,殿下可以建議聖人,在工部下面設個部門,專門收集民間發明的這些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器具,讓人統一進行試驗再加以改進,等到新器具的性能穩定了,再向民間進行推廣。至於最先發明之人,則是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這個水力織布機,以後就可以叫胡氏織布機,倘若能推廣開來,前五年或者前十年之內,每生產多少臺,就付給胡木匠一定的銀兩。如此一來,不止織布機,只怕好些農具和工具,生產效率都能大大提高。”

賈瑚以前學的專業,距離這個時代太過遙遠,根本派不上用場,他也不會自己製造什麼,不過若能說服司徒景,對民間的匠人們加以鼓勵,並集中衆人之才,估計也能推動生產力進步不少。

賈瑚的話剛一出口,司徒景和司徒律的眉頭就同時皺了起來,不等司徒景開口,司徒律率先問道:“不過是些匠人,如此重賞,是否太過了。”銀兩暫且不說,人家發明了新東西出來,如果能派上大用場,給些銀錢作爲獎勵並不爲過,只是以姓氏命名這點,可以說是流芳千古了,司徒律個人感覺,有些太過厚重,司徒景沒有說話,可他的態度,也跟司徒律差不多。

賈瑚倒沒想過這點,在他生活的年代,申請專利權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他想了想方解釋道:“自古以來,很多人家就抱着自己的家傳絕學不放,傳兒不傳女,生怕讓外人學去了,斷了自家的財路。普通百姓,爲了生計着想,這麼做無可厚非,可要是遇到不肖子孫,很多絕學就失傳了,便是沒有失傳的,大多數後人也是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倘若各家的絕學都能拿出來,再集合衆人之力加以改進,發揮的效用可比留在一家人手頭強。可是這些東西,是很多人家的傳家之寶,祖祖輩輩就靠這個吃飯,直接讓人交出來,顯然不現實,給了銀錢名號,就無礙了。”

司徒景反應過來,讚道:“此話有理,有人求名,有人求利,以此交換,兩不相欠。”

司徒律卻擔憂道:“如此行事,似乎顯得太過市儈,沒有名利,就不能做事了嗎?”

“非不能也,實不願也。”賈瑚幽幽道:“就說那個胡木匠,他爲什麼發明水力織布機,因爲他的妻子織布太辛苦,且效率低下。有了水力織布機,胡家娘子就能織出比村裡婦人更多的布匹,他們家的收入,顯然也會比旁人更多。如果我是胡木匠,肯定不希望更多的人都用水力織布機,因爲大家織的布都多了,市面上的布匹,說不定就要降價,我們家的收入,也就變少了。”

賈瑚說到這裡,見司徒景和司徒律若有所思,又繼續說道:“可如果我是殿下,我就希望全天下的婦人都能用上水力織布機,多織出來的布匹國內賣不掉,可以運到海外去賣,但是這樣一來,胡木匠的利益就受到損失了。殿下是儲君,你拿走水力織布機,再全國推廣,胡木匠並不能說什麼。可是其他人呢,尤其是那些跟胡木匠一樣,能改良或者發明生產器具的人,他們會怎麼想,

辛辛苦苦做個新東西出來,不僅沒有收益,反而還會虧損,天長日久,只怕就不會有人動這樣的心思了。相對於他們帶來的好處,皇家給出去的獎賞,再厚重也不爲過。”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司徒景點頭道:“重賞胡木匠,並不是爲了他個人,而是要起到拋磚引玉的目的,讓其他有才能的人,也把自己的發明或者祖上的絕技拿出來。”

“就是這個意思。”賈瑚讚許道:“英王殿下以爲,用發明者的姓氏命名,這個獎賞給的太重,其實不然,命名只是一方面,這個名字能不能傳下去,還要看那件東西本身的效用。我們還是說水力織布機吧,如果未來很多年之內,沒有比它更有效率的織布機出現,胡木匠的名字說是名垂千古並不爲過,因爲他的發明值得這樣高的榮譽。可要是沒過幾年,就有人發明了能夠代替水力織布機的更新的機器,人們紛紛改用新機器,而捨棄了水力織布機,那麼除了研究織布機演化史的人,估計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胡木匠是誰,不是每一件發明,都能流傳多年的。”

“把結果交給時間去檢驗,這倒是個辦法。”司徒律恍然大悟道:“難怪你要說,每生產多少臺織布機,就按比例付錢給胡木匠,而不是一次性給他多少銀兩。”

賈瑚見司徒律轉過彎來,繼續道:“除了時間,實踐也是可以檢驗新發明的效果的。”

司徒景微微點頭,“而且這樣的話,那些弄虛作假、沽名釣譽之人,也佔不到便宜。”

賈瑚想到後世嚴重的山寨仿製、假冒僞劣產品,趕緊又提醒道:“殿下,除此之外,還有個事情需要注意,就是這些新發明的器具,要嚴禁有人仿製。首先,仿製品不會付專利使用費,朝廷和發明人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失;其次,仿製的人不懂原理,仿出來的東西未必合格,不能用也就罷了,要是用的過程中傷了人,可不是小事。”每年的三一五晚會,賈瑚可是很喜歡看的。

司徒景拍案道:“我馬上就給父皇寫信,讓他命人商議此事。”司徒景並非衝動之人,曉得他們今日的討論,不過是個雛形,具體要怎麼做,還得經過朝議,然後才能訂下章程。

司徒律補充道:“還有那個胡木匠,着人問問他,是否願意去京城,他那樣的腦袋,只做木匠太可惜了。”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胡木匠現在就有改良水力織布機的新想法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司徒衍收到司徒景寄回來的信,還有隨船回來的胡木匠全家和水力織布機,不禁拍案叫好。他就知道,他的景兒是個懂事的,便是去了江南,也不會只顧着吃喝玩樂。

次日早朝,司徒衍就在朝上提出了司徒景信中說到的事情,引得朝臣們議論紛紛。

有人就說,不過是奇技淫巧,哪裡值得拿到朝上討論,聖人見了覺得好,推廣下去便是,何必又是命名又是給銀子的,豈不把那些匠人捧得太高了,實在不成體統。

也有人反駁道,說倘若這個水力織布機真的能讓織布的效率提高五倍,給點獎賞並不爲過,總不能讓人做白工。一個胡木匠無所謂,可是這樣的先例開了,以後誰還會做這種事。

還有人說了,沒有經過試驗,水力織布機哪裡就能隨隨便便去推廣,真推開了再發現有問題怎麼辦,讓人不許用了再換回去,必須進行試驗,這是絕對不能省略的過程。

一時衆說紛紜,誰都覺得自己有理,司徒衍卻不開口,只聽衆人慢慢說,直到有些性急的,說得快要吵起來了,才讓他們閉嘴,各自下去寫摺子,甭管行與不行,都要說出條理來。

司徒衍這個人做事不極端,兩方的意見都能聽取,只要你能說得出道理來。

倒是太上皇,聽說朝上鬧哄哄的,以爲司徒衍彈壓不住老臣,把他叫去問話,問他都是有哪些人不聽話了,他說出來,他親自給他鎮場子去,敢欺負他兒子,不想活了是不是。

司徒衍聞言哭笑不得,忙說朝臣們只是就事論事,都是他讓他們討論的。

太上皇這才放下心來,又問司徒衍,他們討論什麼,怎麼如此激烈。

司徒衍就把司徒景的信給太上皇看了,太上皇看了以後,讚許地點了點頭。

朝廷裡爲了他們提出的事鬧成什麼樣子,司徒景和司徒律並不清楚,他們在揚州玩了十餘日,就啓程去了蘇州,在蘇州也玩了十餘日,又走陸路去了金陵。

這些人之中,對金陵最熟悉的就是賈瑚,他當年爲了參加童生試,曾在這裡住了一年。

因此,抵達金陵的第二日,賈瑚就帶着衆人微服出行,去了他最喜歡的醉仙樓。

說是微服,並不是司徒景叔侄兩個帶上幾個伴讀就去了,身邊明明暗暗的,也跟了好幾十個侍衛,從面上看着,倒也像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出門,並不會太過引人注目。

太子和英王遊江南,此事不是秘密,不過在公開的行程裡面,只有揚州、蘇州、杭州三站。此時,船隊已經往杭州而去,金陵的官員做夢都不會想到,司徒景一行人竟然來了金陵。

說起來,這件事跟賈瑚多少還有點關係,要不是他多次在司徒景面前提及金陵的風光和美食,他也不會半路改了行程。司徒律被人約束了一路,也想透透氣,兩個人不謀而合。

醉仙樓是金陵最有名的酒樓,三樓的雅間必須要提前預定才得的到。賈瑚不敢暴露司徒景等人的身份,就用賈家族老的名帖預定了酒樓。他們雖然沒有出仕,可賈家是金陵起家的,這邊的親戚朋友也都不少,要是這點面子都沒有,可就太不像話了。果然,司徒景等人去的時候,雅間已經給他們準備好了,賈瑚總共訂了三間,他們在最中間的一間,侍衛們分別在兩邊。

嘗過酒菜之後,司徒景和司徒律都對賈瑚的推薦水平表示滿意,衆人行起酒令來。

不用說,輸得最慘的那個就是賈瑚,穿越過來這麼些年,他連四書五經都搞定了,詩詞歌賦卻愣是沒辦法,不管怎麼苦練,寫出來的東西都被司徒景和蘇怡評價爲沒有靈性。

後來,賈瑚乾脆就不練了,他覺得比起詩詞歌賦,他還是把酒量鍛煉出來更方便。

不得不說,賈瑚的鍛鍊卓有成效,連着被人灌了好幾杯,也絲毫沒有要醉的意思,不像當年的除夕宮宴,不過是喝了幾杯果酒就倒下了,說不定還對司徒景做了什麼無禮的事。

就在衆人喝得高興之時,樓下傳來了喧囂之聲。在座諸位,除了司徒景都是習武之人,耳目難免要比一般人靈敏些,因此聽得清清楚楚,原來是某家的公子,過來喝酒發現雅間沒了。

司徒律皺了皺眉,就想讓人把他們打發出去。先來後到,這是規矩,他們既然來晚了,合該沒有雅間,要麼在大堂喝酒,要麼乾脆去別家,在樓下嚷嚷不休,實在不好看。

就在此時,隔壁雅間的一個侍衛過來了,他下樓打探過了,來人是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應嘉的長子甄沛。司徒景一聽是甄家的人,就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他想會一會這位甄公子。

司徒景一行人還在蘇州的時候,就聽過甄家的名聲,說是甄應嘉一手遮天,把持着江南局勢。所以司徒景很想看看,這位甄家的大公子,到底是有多放肆,竟然敢在他們面前撒野。

賈瑚則是右邊的眉毛跳了好幾跳,甄家啊,跟他們家很熟的,又是世交,又是老親。不過甄沛的名聲,真的是很不好聽,要是外面傳的那些事情都是真的,他連好話都不會幫他說一句。

司徒景下了命令,甄沛很容易就帶着人上了三樓,並且直接闖進了他們所在的雅間。

“甄世兄!”爲了不讓甄沛死得太難看,賈瑚好意提醒了他一句。

甄沛見賈瑚的穿着打扮還不錯,定睛看了他一眼,狐疑道:“你是誰?”

賈瑚拱手道:“鄙姓賈,單名瑚,家中跟世兄家裡,頗有些交情。”

要是甄沛是個識相的,此時就該跟賈瑚稱兄道弟,化干戈爲玉帛,誰知他就沒有這樣的眼見力,反而直直問了句:“你姓賈啊,賈家的人我不認識。”語氣那叫一個理所當然。

賈瑚單手扶額,一臉不忍直視的表情,他決定不管甄沛的死活了,該做的他都做了。

司徒景似笑非笑,淡淡開口道:“既然不認識,你不請自來,是爲何事?”

曬曬今天的小萌物:熊二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1-22?15:33:45

第37章 事發第27章 秋狩第64章 改向第24章 酒醉第60章 地震第39章 甄賈第29章 禮物第11章 上學第64章 改向第61章 糾結第18章 逼迫第27章 秋狩第24章 酒醉第51章 重逢第42章 徵兆第59章 約會第45章 大婚第23章 赴宴第50章 中舉第30章 回鄉第62章 矛盾第11章 上學第21章 進宮第41章 畫像第8章 還擊第8章 還擊第57章 流言第62章 矛盾第52章 選擇第6章 較量第39章 甄賈第14章 初見第1章 穿越第50章 中舉第34章 許願第66章 戰事第31章 奇遇第4章 瑚璉第51章 重逢第14章 初見第9章 因果第43章 寶玉第12章 添妝第37章 事發第9章 因果第47章 悲喜第40章 作死第35章 禪位第20章 面試第10章 攀比第16章 難產第66章 戰事第32章 劫數第57章 流言第67章 受傷第36章 頓悟第54章 表白第39章 甄賈第42章 徵兆第39章 甄賈第24章 酒醉第3章 清理第5章 抓週第54章 表白第11章 上學第65章 安排第68章 交底第31章 奇遇第22章 賜福第23章 赴宴第44章 欠債第68章 交底第36章 頓悟第5章 抓週第34章 許願第18章 逼迫第52章 選擇第65章 安排第8章 還擊第6章 較量第35章 探病第28章 斐然第20章 面試第41章 畫像第8章 還擊第32章 劫數第56章 誤會第56章 誤會第28章 斐然第55章 春遊第13章 嫁女第43章 寶玉第8章 還擊第5章 抓週第35章 探病第8章 還擊第57章 流言第17章 兄弟第65章 安排
第37章 事發第27章 秋狩第64章 改向第24章 酒醉第60章 地震第39章 甄賈第29章 禮物第11章 上學第64章 改向第61章 糾結第18章 逼迫第27章 秋狩第24章 酒醉第51章 重逢第42章 徵兆第59章 約會第45章 大婚第23章 赴宴第50章 中舉第30章 回鄉第62章 矛盾第11章 上學第21章 進宮第41章 畫像第8章 還擊第8章 還擊第57章 流言第62章 矛盾第52章 選擇第6章 較量第39章 甄賈第14章 初見第1章 穿越第50章 中舉第34章 許願第66章 戰事第31章 奇遇第4章 瑚璉第51章 重逢第14章 初見第9章 因果第43章 寶玉第12章 添妝第37章 事發第9章 因果第47章 悲喜第40章 作死第35章 禪位第20章 面試第10章 攀比第16章 難產第66章 戰事第32章 劫數第57章 流言第67章 受傷第36章 頓悟第54章 表白第39章 甄賈第42章 徵兆第39章 甄賈第24章 酒醉第3章 清理第5章 抓週第54章 表白第11章 上學第65章 安排第68章 交底第31章 奇遇第22章 賜福第23章 赴宴第44章 欠債第68章 交底第36章 頓悟第5章 抓週第34章 許願第18章 逼迫第52章 選擇第65章 安排第8章 還擊第6章 較量第35章 探病第28章 斐然第20章 面試第41章 畫像第8章 還擊第32章 劫數第56章 誤會第56章 誤會第28章 斐然第55章 春遊第13章 嫁女第43章 寶玉第8章 還擊第5章 抓週第35章 探病第8章 還擊第57章 流言第17章 兄弟第65章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