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誰家之天下(三)

桓衝以謝安素有重望,欲以揚州讓之,自求外出。桓氏族黨皆以爲非計,莫不扼腕苦諫,郗超亦深止之,衝皆不聽,處之澹然。甲寅,詔以衝都督徐、揚、江、廣、豫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鎮京口;以安領揚州刺史,並加侍中——

引言摘述

寧康元年夏五月庚戊,正是黃道吉日,明道祭酒孫泰在會稽山陰城會稽山上開壇祭祀,大行道事。

會稽內史郗好道,知道如此道場盛事,立即相約嘉興公顧胤、南康公謝明惠、黃門侍郎謝衝,張琨、中書郎孔道、太子洗馬孔福等會稽、吳郡附近的高官顯貴們參加。誰知道孫泰在道場附近埋伏了上千了兵甲,以舉旗爲號,突然殺出。

衆貴慌成一團,郗大吃一驚,一把揪住旁邊的孫泰追問到底是什麼回事?這時的孫泰早就是兇態畢現,絲毫沒有當初施術宣教時那種悲憫天人的模樣。(書院他一把摔開郗,冷然道:“我乃長生聖人,已經領有天命,當有天下,你等認命吧。”說完喝令左右將郗等人亂刀砍死。

望着滿臉猙獰的孫泰還有旁邊窮兇極惡衝過來的信徒軍士,郗的心裡滿是絕望和懊悔。這幾年,總有人向自己報訊,說孫泰這些年囤積糧食,備治兵甲,多行不軌之行。可惜郗卻總是認爲這是有些人不懷好意,故意造謠生事,陷害明道大祭酒先生,因爲在五斗米狂熱崇拜分子郗看來。明道大祭酒是五斗米道教的高人,真正的世外高人,怎麼會有如此大逆不道的舉動。郗當時斥退了告發地人,並嚴禁這些再在自己的耳邊鼓譟生事。做完這些後,郗還在天官牌位前多燒了兩柱香。

揮劈過來的鋼刀打斷了郗的思路,得到命令地軍士絲毫不顧及郗等人的哭喊,一陣亂刀就將這些貴人看成肉醬。(書院

孫泰趁勢攻入了會稽郡山陰城,佔據會稽郡治,收城中官吏及高門世家孔、王、陸、沈等二十餘家五百餘口盡數處死,再斬成肉醢,然後傳令,但凡降卒要想“棄暗投明”。必須就食這些肉醢,不食者就是還想爲晉室盡忠,立即千刀萬剮,數千降卒無不凜然,紛紛強忍食醢。投入孫泰門下。

孫泰收各世家府中家僕農奴萬餘,編爲己軍,然後自稱徵東將軍,揚州牧。分置將軍、太守百餘人,並傳言自己已得天官、地官、水官恩顧。不日將成爲水仙,但凡跟隨自己的人都會得長生,所以號其徒衆軍從爲“長生人”。

三吳的五斗米道徒多信奉長生久視之道,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書院孫泰如此一說。會稽、吳郡、吳興、義興、臨海、永嘉、東陽、新安八郡衆信徒無不高呼歡躍。紛紛殺官起事,一時浙江以東幾乎變了天。

孫泰遣人分別攻打會稽郡的上虞、餘姚、句章、永興、諸暨諸城。各地信徒和各世家的部曲佃戶紛紛響應,舉兵起事,殺官納城,衆城一一落入孫軍之手。

孫泰聞得幾個大好消息,不由大喜,對身邊左右言道:“天下沒大事了,過幾天咱們就穿着朝廷的官服到建康去。”

吳郡內史刁彝接到急報,一邊向建康報急,一邊立即下令吳興、吳郡等諸郡駐軍行動起來,紛紛向吳興郡烏程彙集,準備平叛。

孫泰這次起事把握的時機非常巧妙。(書院)朝廷雖然對孫泰已經有了疑心,並授吳國內史刁彝爲中郎將,監三吳軍事,已經做好了剪除的準備。但是由於牽涉人員太多,刁彝還不敢輕易下手,只是在那裡等待機會。

而且這個時候正是揚州權力交替地關鍵時刻。桓衝堅辭揚州刺史,把朝廷這最後一塊地盤從桓家軍的手裡讓出來了。朝廷也毫不猶豫地接過桓衝伸過來的“橄欖枝”,以謝安爲揚州刺史,另授桓衝爲徐州刺史,移鎮京口。三吳各地的高門世家無不歡呼雀躍,覺得形勢一片大好,而各地也正在移交權力。孫泰就是選了這麼一個時機舉事,可以說是處心積慮了。

不過朝廷的反應可以算得上非常迅速,畢竟孫泰在三吳之地起事,牽涉地八郡地區是朝廷最後的一塊“自留地”,要是再被孫泰給佔據了,江左朝廷還怎麼混下去?

夏六月,討孫大軍兩萬餘彙集在錢塘,而吳興郡、吳郡、丹陽等諸郡也開始平定各路孫泰的追隨者,由於只是事前充滿約定,根本沒有充分的準備,所以只是起事時還氣勢很盛,各郡官兵一整頓好了殺過來,各路追隨者便堅持不住,紛紛逃離住地,投奔他們地明道大祭酒。(書院

揚州八郡的信徒追隨者有上萬之多,他們毀家結伴,從四面八方涌向他們心目中地至道聖城-會稽山陰城。由於有官兵在後面追擊,許多攜帶弱老幼嬰的信徒追隨者爲了不影響隊伍的行進速度,只得將弱老幼嬰溺於水中,並戚然禱告道:“爾等先登仙堂,吾等繼後即來尋爾等。”

秋八月,三萬餘信徒彙集山陰城,隨之彙集而來的部曲佃戶竟有十萬之巨,一時兵勢無雙書院不過孫泰已經有些垂頭喪氣了,原因無二,他已經在北府人手裡吃了大虧。

夏六月,孫泰橫掃會稽郡大部分地區後立即壯起“鼠膽”向寧波港發起進攻,因爲那裡的貨品財寶實在是太誘人了,三吳之地過半地財富都集中在這座海港城鎮裡,而且根據“可靠消息”,駐守寧波港地沒有朝廷的軍隊,只有北府地一千餘的軍士。幾經準備後,孫泰於六月下旬率領一萬“大軍”氣勢洶洶衝向寧波港。

寧波港由於其微妙的地位,北府不敢貿然修建城牆,只是用在原望海鎮地基礎修建了木牆柵欄以及警哨箭樓。看上去它的防備遠不及附近的上虞、句章等會稽郡縣城。孫泰率軍來到寧波港前,覺得一舉拿下這位富足的城鎮應該不在話下,於是乎他大手一揮,五千大軍連隊形都省了。&&君書院排成數隊就直接衝了過去。誰知道剛接近木牆柵欄不到百米時,鋪天蓋地地箭雨將五千勇敢的孫氏叛軍射得鬼哭狼嚎,渾體黝黑的鐵箭足夠貫穿身上披着亂七八糟的鐵甲、皮甲的孫氏叛軍士兵。數輪箭雨過後,就是孫泰座下的戰馬都知道寧波海港裡不止自己所知道的一千餘人,起碼有五六千人。

六千北府海軍衝鋒隊氣勢洶洶列隊衝出寧波港的木牆,用事實證實了孫泰等人的猜想。看到一身皮甲,手持水兵刀,身被連環弩地北府水兵邁着沉穩的腳步緩緩向自己走過來時,孫泰二話不說。調轉馬頭,丟下他的數千殘軍和信徒,拔腿就跑。他心裡非常清楚,就是朝廷的正規軍,在面對六千北府軍時。(書院那怕擁有兩、三萬兵馬的人數優勢,也不見得能取勝,更何況自己這一萬餘東拼西湊地兵馬,所以孫泰看到北府軍發起進攻。先跑了再說。

事實再一次證明,孫泰的確是一位得道高人。他又一次充分發揮“先見之明”的本事。當數千殘軍先是被五月暴雨般的箭雨射掉士氣,接着又因爲主帥逃跑而驚慌失措地時候,寧波海港木門裡居然衝出來一支數百人的騎兵,揮舞着馬刀呼嘯着就衝了過來。這些叛軍自小就生長在三吳之地,很少見識過騎兵。突然看到一支殺氣騰騰地騎兵向自己衝過來。腦海頓時只有一個年頭,逃!

孫泰一口氣逃回山陰城後。身邊只剩下不到一千餘人的殘兵敗將,從此就再也沒有勇氣去打寧波的主意。這個時候,孫泰突然想起自己的老師-還在錢塘的杜明師,要是能把這個聲望遠勝自己地“教主”級別地老師拉進來,豈不是可以召集更多的信徒和追隨者?

於是孫泰立即率領數千人馬向西去錢塘接自己地老師,誰知道離錢塘還有幾十裡就接到情報,說錢塘城已經被北府海軍接管了。(書院

北府海軍近海第四艦隊第一支隊正在錢塘港駐泊補給,聽說孫泰領軍向錢塘撲來,立即接防了錢塘城,理由是城中有不少北府商人和商社,北府海軍有責任保護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而且聽說孫泰是來接杜明師的,北府海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杜子恭一家老小數十口全部接上海船,直接送到北府海軍在江左最大的基地-定海港。

孫泰聽說錢塘城中至少有三千北府軍士,不由氣得破口大罵,但是他知道,雖然錢塘城只有三千北府軍,可是錢塘城可不比寧波港,只有木牆柵欄,那裡城高牆厚,再加上三千強悍的北府軍,要想強攻沒有兩、三萬大軍根本不用想。(書院孫泰只能又是一頓破口大罵,然後悻悻地回了山陰城。

夏八月下旬,吳郡內史、東中郎將刁彝看平叛大軍集合地差不多了,於是便起身前往烏程,準備領軍南下,一舉討平孫泰亂軍。誰知道正當他出城不到數十里卻遭到了伏擊,全軍覆滅,而伏擊他的正是五斗米道另一支領袖盧悚。

盧悚原是徐州彭城人,北府佔據了彭城之後,盧悚便率領家人信徒八百餘家南下,投奔江左朝廷。由於朝中大臣多是好道之人,而盧悚又是五斗米道教徐州的大首領,早就是仰慕已久,於是便將盧悚一衆人安置在富足的吳郡,也算是一種優待。

但是盧悚卻也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人,原本在彭城時就有了異心,只是北府過於強勢,只是灰溜溜地南下。到了吳郡之後,便潛心傳教,倒也新收了數千信徒。後來孫泰起事,盧悚立即向刁彝和朝廷表了忠心,表示堅決與孫泰一干敗類劃清界線。刁彝和朝廷知道五斗米道在江左勢力強大,倒也不敢過於強迫。

盧悚沉默了幾月,待得刁彝準備去烏程就職時,遣弟子許龍率領三千精兵伏在路邊,一舉擊破了刁彝的護衛軍士,殺了刁彝一干人員。再揭竿而起,佔據了吳縣,殺了吳縣令謝完和御史顧允,自稱大道祭酒、鎮東將軍,擁廢帝海西公稱僞號,分設百官,授孫泰爲臨海公、揚州刺史、徵東將軍,並行詔天下,要求各地勤王,誅建康僞帝僞朝。

盧悚收高門世家數十家,盡殺之,然後集得原世家部曲、佃戶數萬,揮師南下,攻破了吳郡嘉興、吳興烏程等地,殺吳興太守謝邈、嘉興令司馬逸、烏程令夏侯。

而孫泰知道盧悚起事後,不由也是一振,集得兵馬三萬,號稱二十餘萬,揮師北上,一連攻陷富春、臨安、桐廬、建德,最後在吳興郡武康與盧悚的“鎮東軍”會合,然後推孫泰爲主帥,盧悚爲副帥,整軍向丹陽進軍,一舉攻陷了陽羨(今江蘇宜興)、永世等城,兵鋒直指建康。而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是大殺地方官吏世家,劫掠財物,燒燬倉庫房屋,三吳衆世家無不人心惶惶,紛紛聚兵自守。

建康上下駭懼,內外戒嚴,百官不準回家,吃住在皇宮的各自辦公部門。兵器甲冑發到內侍宮女,全力備戰,誓死保衛建康。傳詔令:徐州刺史桓衝爲假征討大都督,立即領軍從京口南下,征討三吳叛軍。

令冠軍將軍高素,右衛將軍張崇之防守石頭;輔國將軍劉襲負責柵斷;丹陽尹王略之守南岸,尚書僕射謝石、冠軍將軍謝謙、輔國將軍司馬允之守白石;左軍將軍桓濟、左衛將軍王嘏、領軍將軍孔安國屯中堂,譙王司馬尚之領宿衛軍。傳詔南豫州刺史桓熙領軍在城外四周嚴防死守,形成建康屏障。

桓熙與王略之上表,說建康兵力,請從京口調精兵,以防萬一。帝傳詔準,令晉陵太守桓秘領京口兵五千速援建康,駐紮城外。

第52章 初出關中(五)第167章 第一次西征(六)第198章 閒談(二)第70章 宜陽(一)第143章 永和十年(二)第105章 上元節第20章 入成都第146章 永和十年(五)第68章 金城之戰(三)第76章 建康(一)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92章 高僧(二)第253章 取經人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244章 誰家之天下(一)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06章 河北戰事(一)第42章 西海,青海第80章 紛亂的永和七年第236章 青州(一)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205章 進學(三)第143章 永和十年(二)第279章 - 伊斯法罕(四)第66章 金城之戰(一)第123章 萬馬度陰山(二)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29章 戰爭還是和平?(四)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202章 大理寺和樞密院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24章 梁州(2)第205章 進學(三)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262章 普通法、特例法和宗教事務法第135章 長安的冬天(四)第243章 江左風雲(四)第51章 初出關中(四)第67章 金城之戰(二)第32章 仇池(4)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92章 高僧(二)第28章 新的起點(2)第4章 受封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89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一)第102章 木根山之戰(中)第110章 下一個目標第67章 金城之戰(二)第97章 九月鷹飛第18章 笮橋大戰(1)第223章 華夏必勝(三)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57章 遙遠的西域(一)第42章 西海,青海第236章 青州(一)第103章 木根山之戰(下)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281章 - 三皇會議(二)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128章 北海之畔第25章 梁州(3)第8章 曾氏兵法第113章 初戰拓跋(三)第118 北府的戰爭機器(一)第213章 碎葉川之戰(三)第26章 鳳求凰第119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二)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73章 巡視第274章 - 聖主之劍(二)第270章 華夏十年第210章 太和西征案(二)第50章 初出關中(三)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17章 大戰之前第271章 - 內沙布爾城(一)第79章 開府第57章 關中(三)第150章 涼州戰事(二)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90章 清泉驛第272章 - 內沙布爾城(二)第234章 遙遠的戰事第236章 青州(一)第179章 狼孟亭第231章 徐州事件第45章 益州第220章 波悉山第12章 夜襲江州(1)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129章 大風東去
第52章 初出關中(五)第167章 第一次西征(六)第198章 閒談(二)第70章 宜陽(一)第143章 永和十年(二)第105章 上元節第20章 入成都第146章 永和十年(五)第68章 金城之戰(三)第76章 建康(一)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92章 高僧(二)第253章 取經人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244章 誰家之天下(一)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06章 河北戰事(一)第42章 西海,青海第80章 紛亂的永和七年第236章 青州(一)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205章 進學(三)第143章 永和十年(二)第279章 - 伊斯法罕(四)第66章 金城之戰(一)第123章 萬馬度陰山(二)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29章 戰爭還是和平?(四)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202章 大理寺和樞密院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24章 梁州(2)第205章 進學(三)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262章 普通法、特例法和宗教事務法第135章 長安的冬天(四)第243章 江左風雲(四)第51章 初出關中(四)第67章 金城之戰(二)第32章 仇池(4)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92章 高僧(二)第28章 新的起點(2)第4章 受封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89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一)第102章 木根山之戰(中)第110章 下一個目標第67章 金城之戰(二)第97章 九月鷹飛第18章 笮橋大戰(1)第223章 華夏必勝(三)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57章 遙遠的西域(一)第42章 西海,青海第236章 青州(一)第103章 木根山之戰(下)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281章 - 三皇會議(二)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128章 北海之畔第25章 梁州(3)第8章 曾氏兵法第113章 初戰拓跋(三)第118 北府的戰爭機器(一)第213章 碎葉川之戰(三)第26章 鳳求凰第119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二)第172章 沙州和西州第73章 巡視第274章 - 聖主之劍(二)第270章 華夏十年第210章 太和西征案(二)第50章 初出關中(三)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17章 大戰之前第271章 - 內沙布爾城(一)第79章 開府第57章 關中(三)第150章 涼州戰事(二)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90章 清泉驛第272章 - 內沙布爾城(二)第234章 遙遠的戰事第236章 青州(一)第179章 狼孟亭第231章 徐州事件第45章 益州第220章 波悉山第12章 夜襲江州(1)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129章 大風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