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金城之戰(二)

魏主閔複姓冉氏,尊母王氏爲皇太后,立妻董氏爲皇后,子智爲皇太子,胤、明裕皆爲王。以李農爲太宰、領太尉、錄尚書事,封齊王,其子皆封縣公。遣使者持節赦諸軍屯,皆不從。

-----------引言摘述

在等後廂部衆渡河的時候,曾華看着西邊的廣袤土地不由問笮樸道:“素常,前面是哪裡?”

“回大人,前面應該是涼州武威郡治下的媼圍縣,那裡和靖遠都原是乞伏鮮卑的據地。”笮樸是天水郡人,對隴西這一帶的情況非常瞭解。

“乞伏鮮卑?”曾華有點頭痛了,“怎麼到處都是鮮卑人呀?”

“大人,鮮卑和烏桓同屬於東胡,前漢時都役屬於匈奴。後匈奴崩潰,南匈奴內附,北匈奴西遁,鮮卑趁勢佔據了漠北地區,留在漠北的匈奴十餘萬部衆併入鮮卑,鮮卑自此強盛起來。鮮卑又名師比、犀比,因其祖先出自鮮卑山(今大興安嶺北麓)故又名鮮卑。”笮樸不愧是隴西通,而且也做過吐谷渾的軍師,對鮮卑的典故瞭解的很清楚。

“原來是這麼回事。”曾華點頭應道,心裡卻樂壞了,以前有個車武子,走到哪裡都能掌故張嘴就來,現在換了一個笮樸,照樣如此,自己看人還有很有一套的嘛,至少這行軍不寂寞了。

“鮮卑說是一族,不如說是一個部衆聯盟。自從其首領檀石槐在前漢末年一統鮮卑後,鮮卑就開始南遷漠南,佔據塞外之地。此後鮮卑共分爲三支,一東鮮卑,有慕容、宇文、段三部,現在是慕容氏一家強勢;二是中鮮卑,現在是以拓拔部爲雄;三是西鮮卑,有大人已經滅掉的吐谷渾,還有隴西鮮卑數十部,其中以乞伏鮮卑最強。”

笮樸邊說邊想,從腦海裡收集自己以前聽來的東西,“乞伏鮮卑傳說是居住在北海(今貝爾加湖)的高車丁零人南下,於鮮卑族融合而成,分乞伏、斯引、出連、叱盧四部。先至大陰山(今內蒙古自治區陰山山脈)和朔方北(今黃河河套北),後其首領拓鄰率五千戶,又南遷至夏(今河套南),部衆稍盛,約五萬餘。由此向西遷至乞伏山(今賀蘭山東北抵黃河的銀川一帶)。隨即拓鄰又率部向南遷徙,與居於高平川(今寧夏*自治區清水河流域)有部衆七萬餘的鮮卑鹿結部迭相攻擊,鹿結兵敗後南奔略陽。於是拓鄰等居高平川,勢力漸盛。”

“拓鄰曾孫述延在位時,吞併了鹿結部、莫侯部、吐賴部、勃寒部、匹蘭部、密貴部、裕苟部、提倫部等諸鮮卑部落,擁有部衆十多萬,最是強盛,據有苑川(今甘肅省蘭州市東,榆中縣東北)、勇士川(苑川東,今甘肅省榆中縣大營川地區)、牽屯山(今甘肅省平涼市西北)一帶。述延死後,其叔父、總理國政的乞伏師傅(相當於丞相)柯埿之子傉大寒被立爲首領,此時北趙石勒大軍已經攻入關隴,多次攻乞伏部,多損其部。傉大寒不敢拂其銳鋒,懼而退遷於麥田無孤山(今甘肅省靖遠縣北)。”

笮樸現在越講越來勁了:“後來我軍入秦州隴西,乞伏鮮卑頑抗王師,與北征的魏興國大戰數場不分勝負。後來興國將軍引姜楠校尉在平安定郡之後領三萬羌騎北踏,大敗其軍,斬首萬餘,俘部衆近五萬。傉大寒受了傷,加上畏懼在心,所以西逃過河水後不久就病死了,其子司繁立。”

“這個我知道,戰報上有寫,不過姜楠和魏興國都是大老粗,只是一筆收靖遠土著數萬,我怎麼知道原來打的是乞伏鮮卑呀。”曾華這纔有點恍然大悟。

“大人不知道這些偏遠小部落是應該的,要不是屬下生長於天水,又被吐谷渾用爲文事數年,否則我也不知道這些東西。”笮樸謙虛地說道。

“素常,你原本就是博學之人,跟武子先生不相上下,你也不用客氣了。”曾華擺擺手,阻止了笮樸的繼續謙虛,說道:“素常,你繼續說說這乞伏鮮卑的事情吧。”

“好的大人。”笮樸也不客氣了,繼續介紹:“但是從這裡再往西卻是禿髮鮮卑部的地盤了。禿髮鮮卑的先祖拓拔匹孤和拓拔鮮卑先祖拓拔力微同是兄弟,只因拓拔力微繼承部落首領,做爲長子的匹孤只能分得部衆,於是大忿,領部沿河水南下,至河西、隴西。前魏鎮西將軍鄧艾都督隴右諸軍事時,遷禿髮等部鮮卑數萬人至河西隴右雍、涼二州之間,遊牧於東至麥田、牽屯,西至溼羅,南至澆河,北接大漠,(即大致東起今甘肅省平涼縣西北的牽屯山、靖遠縣北的麥田城,西至今青海湖東,南至今青海省貴德縣,北接今騰格裡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武帝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其首領樹機能率衆攻破涼州,佔據郡縣,阻斷隴西與河西之交通,朝廷大震,遣武威太守馬隆統軍攻之。樹機能部碎跋韓、且萬能等率衆萬餘落歸降,馬隆前後誅殺及降附者以萬計。是年十二月,隆遣歸降的率善戎設骨能等與樹機能大戰,樹機能終因寡不敵衆,兵敗被殺,禿髮部復降於晉室。後來西有吐谷渾、涼州東有乞伏部、北趙等相繼強起,只好盤踞在涼州廣武郡一帶(廣武郡是涼州張氏分金城西邊的令居、枝陽二縣,又立永登縣,並此三縣而設的,治永登縣),歷經默默數十年,又兼併零星鮮卑越質部、豆留輢部、叱豆渾部、疊掘部、悅大堅部、僕渾部等後漸強盛。這乞伏部和禿髮部歷來不合,應該會有衝突,詳細情況魏興國當更清楚。”

“興國留在河東了,算了吧。反正我這次來河西就準備撈上一票再走,不管他乞伏還是禿髮,誰不服就打誰!”曾華最後說道。

“報告大人,小的率領前鋒前進警戒,西進百餘里發現有三十餘名涼州軍巡邏騎兵,於是小的就帶着部下把他們包圓了,無一漏網,共俘得十九人,其中有一名軍官,已經帶過來了,供大人盤問。”先鋒狐奴養策馬過來稟報道。

曾華一聽,很感興趣,立即翻身下馬,就地停留,叫狐奴養把俘虜軍官帶上來。

“你叫什麼名字?”曾華問道。

“小的叫李才。”在數十名持刀虎視眈眈的親衛環視下,俘虜軍官嚇得不輕,哆哆嗦嗦地回答道。

“我問你,這鴿陰渡口如此險要的地方你們爲何不廣設哨樓遊騎呢?”曾華問出自己的疑惑。

“回大人。謝艾謝大人掌軍事的時候,曾經在這裡遍設烽煙臺和遊騎。後來謝大人去了酒泉,張祚張大人接掌了軍事就沒有管這裡了。接着沈猛沈大人來了這裡,說這裡地廣人稀,不可能有敵人從這裡渡河,就把烽煙臺和遊騎都撤了,還把這裡的守軍都調去監視西邊的乞伏和禿髮鮮卑部。”李才雖然說得結結巴巴,但總算說清楚了。

“監視乞伏和禿髮部?”曾華有點奇怪了。

“是的大人,西歸的乞伏鮮卑和禿髮部衝突了幾次,都被謝大人給調解好了,而且還平息了趁機叛亂的幾個鮮卑部落。本來都好好的,誰知沈猛大人來了之後,說是要收復河東之地,要乞伏和禿髮鮮卑部各出糧草和騎兵。乞伏和禿髮部不情願,後來是沈猛大人帶着大軍親自趕了過去才徵得三千騎兵和萬餘牛羊。沈猛大人怕這兩部心懷不滿,在軍後搗亂,就把這裡的三千餘守軍調過去駐紮在旁邊監視,以防不測。”這位李才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看來旁邊數十位親衛的威懾力不小。

大笑中的曾華揮揮手叫親衛將這李才帶下去,並叫人好生待他。

待笑完後,曾華轉過頭來對笮樸說道:“光有一個賢才是不可以讓國家強盛起來的,但是一個庸才卻可以讓國家因禍衰敗。可嘆謝艾謝冰臺呀!”

“看來大人對這位謝艾謝大人是滿懷期盼了。”笮樸笑問道。

“人才我是不嫌多的。當年北趙石虎看到冰臺大敗麻秋的戰報之後感嘆道,吾以偏師定九州,今以九州之力困於枹罕。彼有人焉,未可圖也!如此大才,怎麼不叫我神往呢?如此高人,恐怕只有景略先生才能相輝映呀。”曾華想到這裡不由握着拳頭嘆道。

“我明白大人的意思。武子先生雖然才智出衆卻不擅於軍略,大人屬下能治民領軍的大才只有武生大人和景略先生。武生大人由於和桓溫大人及荊襄的關係密切,大人只能用在偏遠的秦州,以鎮守西陲。而景略與南邊全無關係,而且現在將扶風郡治理的井井有條,恐怕大人不久就有大用了吧。”笮樸接口道。

曾華嘿嘿一笑,不好做答了。只有笮樸才能如此說別人不敢說的“陰謀”,不管對自己人還是對敵人,他的心裡只有恩主曾華一個人,其餘的人他都會盤算一下。

“我也希望大人多一些像景略先生、武子先生和武生大人這樣的賢才,少一些像我這樣的人。”笮樸最後輕聲說道。

“素常啊,景略先生、武子先生和武生先生是我的左膀右臂,你又何嘗不是呢?你不必妄自菲薄,這雲臺閣的位置斷絕不能缺了你呀。”曾華撫着笮樸的背說道。

笮樸沒有再說下去了,只是含着淚彎腰施了一個大禮。

曾華連忙扶起笮樸,爲了轉移話題,不由開口說道:“素常你知道嗎?景略先生在扶風郡施行均田制等措施時,不少當地豪強明面上不敢反對,暗地使勁施小絆子,最後居然鼓動不明事理的鄉民圍堵郡守府門。王猛先以事理勸散了鄉民,然後以蠱惑人心、造謠生事等收百餘家豪強,再翻出老帳以欺壓百姓、草管人命等罪名連殺三十一家豪強,殺得扶風郡豪強個個是聞王喪膽。”

“大人,這個我知道。扶風郡的豪強紛紛舉家投靠鄰近各郡的親戚家,而沒有辦法只得留在扶風郡的豪強無不是度日如年。”笮樸也笑着回答道。

“武子先生是個心軟的善人,聽到投奔京兆尹的扶風豪強哭訴,就跑到我這裡說景略先生治政過於剛猛,恐難久行。我回答他說,誰叫景略先生的名字中帶了一個猛字,你不想讓他剛猛都不行。武子是個厚道人,聽我這麼一說反倒不好說什麼了。”曾華接着笑道。

“素常,你說四海晏清的太平日子到底是怎麼樣的日子?”曾華在談笑後突然問道。

“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人人不用擔憂自己和家人的安危。”笮樸想了一會才說道。

“素常先生說的是人人衣食不愁,安危無憂,這纔是真正的四海晏清的太平日子。”曾華杆感嘆道,“只要百姓們不用感謝別人賜予,不羨慕別的盛世,這就是太平盛世了。”

“不感謝別人的賜予,不羨慕別的盛世?”笮樸有點不明白。

“老百姓安安穩穩地過日子,自食其力,不用感謝這個的恩賜,不用感謝那個德澤,這樣的日子纔是老百姓該過的日子。不用羨慕和追述別朝的盛世纔是真正的盛世。”曾華微笑着解釋道。

聽到這裡,笮樸略有所思地點點頭。

在兩人的談話中,最後一批飛羽軍和坐騎終於渡過了河水,而那位李纔在狐奴養的“教導”下也願意充當嚮導。

曾華率一萬五千騎兵日夜不休地沿着河水南下,花了一天時間,奔到金城相對的河北數十里之處,然後在晚上派騎兵在金城對岸的河邊點起三堆大火。

毛穆之在固原山的營地裡接到哨兵的報告,連忙爬起來登上箭樓一看,遠處黑暗中有三點紅光呈三角形在跳動。毛穆之不由大喜,立即傳令給金城的樂常山:“曾大人先前傳令給我,要我守金城渡河南,他取金城渡河北,以三堆火爲記號,現在信號已經發出,該我們出兵了。”

樂常山在金城等得都快發黴了,當初毛穆之給他的命令是讓涼州軍深入再圍殲之,所以只好幹守在金城。後來毛大人來了,但是沒有想他也不動,就屯在固原山,而且還讓自己繼續固守金城。想不到今晚毛大人傳來信說,自家軍主已經繞到金城河北去,現在開始準備包餃子了。樂常山這個樂的,也開始有點埋怨起毛穆之來,要是他早告訴自己軍主也會插手,自己肯定把陌刀磨得亮亮的。因爲他知道,依着自家軍主的脾氣,不是大買賣是不會親自出馬的,看來這涼州不準備掉層皮也得準備賣家當了。

第二日一早,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讓涼州軍感到有些喜悅,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只有足夠的春雨,春耕才能順順利利。不知家裡的春耕開始了嗎?老婆孩子和父母老人不知能不能應付那幾畝地?望着細如髮絲卻很快將地面溼潤的春雨,涼州軍士們又有點犯愁了。

這時,有數百支牛角號在遠處吹響,那低沉渾厚的聲音就像是遠古時代傳來的一樣,居然將剛纔還隆隆作響幾聲的春雷掩蓋住了。而本來就不大的春雷開始還不服氣地對抗了幾下,最後在氣勢上遠落下風,於是就乾脆悄悄地消失,將天空讓給了長撼不已的號聲。

號聲過後,一陣可與號聲媲美的聲音繼續從遠處傳來。涼州軍士不由側耳傾聽,發現這聲音是由四處傳喊的口令聲,還有上萬人齊聲高頌的聲音。這高頌的聲音彼此起伏,由數百、上千人念着一種口號,從四面八方彙集而成,就像無數烏雲彙集成暴風雨一般。

在這高聲念頌聲中,涼州軍士還能聽到整齊腳步聲,就像一陣低沉的鼓聲一樣,在細細的春雨中一起傳了過來。最後,涼州軍士和沈猛、王擢等人終於看清了前面有上萬黑壓壓的秦州軍列着長方形的陣形,隨着口裡念頌的口號邁着整齊的步伐走了過來。

第52章 初出關中(五)第42章 西海,青海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101章 木根山之戰(上)第178章 朔州都督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79章 - 伊斯法罕(四)第75章 江夏第200章 漢陽郡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23章 華夏必勝(三)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65章 南海攻略(三)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6章 車胤第212章 碎葉川之戰(二)第46章 聖教(上)第212章 碎葉川之戰(二)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3章 襄陽第15章 塘溝之戰(1)第180章 燕周之戰(一)第179章 狼孟亭第139章 慕容恪(一)第271章 - 內沙布爾城(一)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102章 木根山之戰(中)第4章 受封第157章 遙遠的西域(一)第21章 接降第87章 北地郡第8章 曾氏兵法第26章 鳳求凰第132章 長安的冬天(一)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179章 狼孟亭第69章 悲喜交加第187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第105章 上元節第224章 華夏必勝(四)第206章 進學(四)第88章 王師北伐(一)第227章 戰爭還是和平?(二)第87章 北地郡第33章 武都(1)第45章 益州第237章 青州(二)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122章 萬馬度陰山(一)第31章 仇池(3)第268章 泰西封風雲(一)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216章 侯洛祈的選擇(二)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97章 九月鷹飛第129章 大風東去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185章 王者歸來(一)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33章 武都(1)第220章 波悉山第29章 仇池(1)第168章 第一次西征(七)第229章 戰爭還是和平?(四)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35章 武都3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63章 餘波(三)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61章 餘波(一)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217章 侯洛祈的選擇(三)第125章 萬馬度陰山(四)第17章 大戰之前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37章 楊初的女婿第255章 大憲章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54章 石苞第111章 初戰拓拔(一)第276章 - 伊斯法罕(一)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9章 西征大計第132章 長安的冬天(一)第75章 江夏第112章 初戰拓拔(二)第176章 冀州風雲(四)第179章 狼孟亭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25章 梁州(3)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149章 涼州戰事(一)第236章 洛陽
第52章 初出關中(五)第42章 西海,青海第151章 涼州戰事(三)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101章 木根山之戰(上)第178章 朔州都督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79章 - 伊斯法罕(四)第75章 江夏第200章 漢陽郡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23章 華夏必勝(三)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65章 南海攻略(三)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6章 車胤第212章 碎葉川之戰(二)第46章 聖教(上)第212章 碎葉川之戰(二)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一)第3章 襄陽第15章 塘溝之戰(1)第180章 燕周之戰(一)第179章 狼孟亭第139章 慕容恪(一)第271章 - 內沙布爾城(一)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102章 木根山之戰(中)第4章 受封第157章 遙遠的西域(一)第21章 接降第87章 北地郡第8章 曾氏兵法第26章 鳳求凰第132章 長安的冬天(一)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179章 狼孟亭第69章 悲喜交加第187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第105章 上元節第224章 華夏必勝(四)第206章 進學(四)第88章 王師北伐(一)第227章 戰爭還是和平?(二)第87章 北地郡第33章 武都(1)第45章 益州第237章 青州(二)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122章 萬馬度陰山(一)第31章 仇池(3)第268章 泰西封風雲(一)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216章 侯洛祈的選擇(二)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97章 九月鷹飛第129章 大風東去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185章 王者歸來(一)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33章 武都(1)第220章 波悉山第29章 仇池(1)第168章 第一次西征(七)第229章 戰爭還是和平?(四)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35章 武都3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63章 餘波(三)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61章 餘波(一)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217章 侯洛祈的選擇(三)第125章 萬馬度陰山(四)第17章 大戰之前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37章 楊初的女婿第255章 大憲章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54章 石苞第111章 初戰拓拔(一)第276章 - 伊斯法罕(一)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9章 西征大計第132章 長安的冬天(一)第75章 江夏第112章 初戰拓拔(二)第176章 冀州風雲(四)第179章 狼孟亭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25章 梁州(3)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149章 涼州戰事(一)第236章 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