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又過了幾日,劉七巧將公主府裡面的幾個小院落各自標註了一下,將每個院落的大小房間都標註上用處,總共劃分出來三個高檔院落,分別取名爲:文曲院、梧桐院、麒麟院、另外其他兩個院落相對條件稍微降低一些,名字卻一直沒有取好。還有兩個在公主府的最後面,直接可以從開後門進來,和前面這幾個隔開,劉七巧打算留給家庭條件稍微底下一點的人家,直接就叫:多子院、多福院。

按照劉七巧的文學素養,能想到這幾個名字已經很不錯了,劉七巧只丟下筆,決定剩下的兩個院落的名字,還是讓杜若來想的好。這日用過了晚膳,杜老爺照例還是去書房看一會兒書,劉七巧便開口道:“不知老爺有沒有空,我這邊倒是有些事情要和老爺商量。”

如今地方也安排好了,洪家入股的資金也有了,那接下去肯定是要配備材料。公主府上的那些傢俱,大長公主也沒說要搬走,能用的還可以用着。倒是那些古董器具,劉七巧是一概不能要的,這些都要統統搬走。還有就是缺的牀鋪、茶几之類的,好些廂房裡頭沒有,都要補上。劉七巧細細察看了一下,除去最高檔的那三個院落幾乎是不需要再多安置什麼東西,其他的院落都要添置好些東西,這些她也已經整理齊全,做了預算了。

杜老爺見劉七巧來找他,便知道大概是寶善堂的事情考慮的差不多了,只點頭道:“那正好,一起去書房商量。”又命丫鬟去二房把杜二老爺和杜蘅都喊了過來。

杜太太見他們幾個又去忙他們的生意經了,只嗔怪道:“老爺也真是的,回家也不記得多抱抱榮哥兒,榮哥兒都快不認識爹了。”

杜老爺聞言,只笑道:“我這是在給哥兒掙家業呢,以後有了銀子,他還會想着要老子抱嗎?”

杜太太原本就難得小女人撒一回嬌,沒想到還沒杜老爺軟綿綿的給頂了回來,只哭笑不得:“行吧行吧,反正你賺的銀子,將來也是兒子們的。”

如今杜太太不在,杜老爺都是在靡蕪院和四個姨娘用飯的,丫鬟去靡蕪院請了杜二老爺,又順道去了趙氏的房裡,把杜蘅也請了出來。杜二老爺和杜蘅得知杜老爺請他們去書房,便知是有事商量。兩人走在路上,便已經開始聊了起來。

“最近安濟堂生意如何?”

“安濟堂生意很好。”杜蘅只高興道:“我原本也沒預料到,安濟堂的生意會這麼好,其實仔細算算,安濟堂藥材的價格,不過就比寶善堂低那麼半層,去掉成本雜項,利潤並不比寶善堂來的少。”

杜老爺一邊聽一邊點頭道:“看來你大伯想的很對,普通百姓纔是安濟堂的客人,可是在京城,至少七成以上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

杜蘅只一臉受教的回道:“嗯,當初大伯要重開安濟堂,我心裡還怕影響了寶善堂的聲音,如今想來,倒是杞人憂天了。”

兩人到外書房的時候,杜老爺他們已經到了,劉七巧命紫蘇回房取了她的預算手冊過來,正一項項的解釋給杜老爺聽。杜老爺一邊聽,一邊只一個勁的點頭,又問劉七巧道:“既然都在公主府裡面,那爲什麼另外兩個院子,要從後面進來了,直接從前面進來,不也是一樣的,反正幾個院落離的很遠,相互影響不到。”

劉七巧只解釋道:“老爺,這可不一樣,您看着三個院落,雖然離那兩個院落較遠,看似影響不到,但是若是一起從前門進來,少不得要走過中間這花園。我雖然不是看不起窮人家,但窮人家的人沒見過這麼好的花園,想在裡面到處走走看看的好奇心肯定是有的,萬一迷路了,亂闖了別人的院子,那幾個院子裡面住的都是豪門大戶,遇上不懂規矩的人,也不知道要怎麼發落。所以我私下裡想着,還是兩邊分開的好,老百姓住的那邊進不去裡面,這樣也就不礙事了。”

“七巧想的果然周到,這事情我倒是沒想到,不過聽你這麼一說,似乎很是有道理。”

“那些豪門大戶人家,願意來這邊生產的,第一無非就是想保得平安,能母子順遂;第二就是不想被內宅瑣事煩擾,安安心心的做個月子。所以,保證後院絕對的安靜,那是最重要的。只有平常吃食方面,我有專門的月子餐鋪發給每一個院落,她們大多自帶廚子,請廚子按照上面的做就可以,也可以到我們的廚房來定製,全憑她們的喜好。”

這時候杜二老爺和杜蘅正好從外面進來,聽見劉七巧說的話,只笑道:“這麼好的條件,又有你這個送子觀音親自坐鎮,只怕到時候宮裡的娘娘都要到外面來生孩子了。”

劉七巧見兩人進來,只上前福了福身子道:“二叔謬讚了,宮裡頭規矩大,怎麼會看得上我這小地方呢?”

“那可不一定,你還記的那楚姑娘嗎?不對,現在要叫楚貴嬪了,她可是一心想着七巧你進宮給她接生的。”杜爾老爺只開口道。

那楚青青劉七巧自然是記得的,當初還嚇了自己一跳,如今她才進宮,還沒生下子嗣,就已經被封爲了貴嬪,可見皇上對她是有幾分真心的。劉七巧只無奈道:“她是宮裡的娘娘,若是想要我進宮接生,讓皇上下一道口諭,我還能不進去嗎?”

杜老爺見人來齊了,只招呼了杜二老爺和杜蘅坐下,丫鬟上過了茶,衆人又開始商議起寶育堂的事情。杜蘅見劉七巧還有兩處院子尚未取名,只躍躍欲試道:“嫂子,依我看,這兩處院子不如叫招弟院和來福院,聽着都多喜慶,肯定有很多生二胎的人願意來這邊住着。”

杜二老爺敲了一把杜蘅的腦袋,只嘆息道:“我怎麼就生了一個你這麼不通文墨的兒子呢,這招弟來福,你是在叫喚狗呢?”

衆人哈哈哈大笑了起來,杜若想了想道:“前三個院子的的名字都不錯,文曲院,預示孩子曉通文墨,將來定然科舉有望;第二個梧桐院,鳳棲梧桐,不管生男生女,都是極好的兆頭;第三個麒麟院更不用說了。還有兩個院落,應不比這三個招搖,中庸有內涵就好。”

“大哥你說的容易,什麼叫中庸有內涵,我瞧着招弟和來福就很有內涵。”杜蘅只不服氣的爭辯道。

杜若擰眉想了想,起身站起來,看見桌案上放着文墨,只上前拿起筆寫了起來。

“鵬程院,錦繡院。”劉七巧上前,只輕聲把杜若寫的唸了下來,不禁笑道:“好一個鵬程錦繡,怎麼我就想不到呢。”

杜老爺也跟着唸了幾遍,只覺得朗朗上口,也不搶了之前三個院子的風頭,很是推崇,只點頭道:“就用這兩個名字,我看着很好。”

杜蘅仍舊是有些不服氣道:“我怎麼還是覺得招弟和來福比較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劉七巧只笑着道:“那就把多子院和多福院改成招弟院和來福院,這樣也不枉費二弟辛辛苦苦的動了一回腦筋。”

杜蘅只笑嘻嘻道:“還是大嫂子知道疼人,這動腦子想事情可不是一般二般的累人。”

衆人笑霸,杜老爺把劉七巧的構想說給了杜二老爺又聽了一遍,杜二老爺只連連點頭道:“確實是一個好想法,洪家不愧是江南首富,一早就看出了其中的商機。”

杜老爺只笑道:“洪家看重的可不是商機,而是將來會去寶育堂生產的那幫人,能進寶育堂前三個院落生產的人,那少說也是非富則貴的,洪家若是能結交到這羣人,在京城纔算是真正的站穩了腳跟。”

“洪家有孔家這門新貴親戚,想要混入京城貴圈,其實也不難吧?”杜二老爺問道。

杜老爺在廳中踱了幾步,轉身問杜二老爺:“老二,我們家給幾代的朝廷做過太醫,纔有幾天的地位?”

杜二老爺只低頭想了想家譜,頓時連連點頭,只開口道:“大哥不提醒,我差點忘了,我們家並非先是經商,是行醫之後,家祖纔開始經營藥鋪生意,說起來商賈之家,能上得檯面的,確是不多。”

杜老爺只笑道:“這個道理,你懂是最好的,如今雖然朝中有些新貴之家看似經商起家,但他們的兒孫哪個不去考科舉的,要入正道,始終只有這一種辦法,那就是考科舉,那些開國權貴們的兒孫,有的雖有祖上的封蔭,卻還是要考科舉,爲的什麼?爲的就是將來不能在別人面前擡不起頭,我們杜家尚有一技之長,才能另闢蹊徑。”

杜二老爺只點頭道:“大哥分析的極有道理,朝廷想要的人才,定然還是要科舉選出來的。”杜老爺只轉頭對杜蘅道:“二郎,我看瀚哥兒也快三週了,是時候給他找個先生,讓他開蒙了。”

杜蘅見杜二老爺又提起的自己兒子,只連連擺手道:“爹,用不着這麼早吧,瀚哥兒還小呢,你這是揠苗助長。”

杜老爺只笑道:“二弟,你着急什麼,三歲開蒙,是有點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