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劉七巧把大長公主送回了禪房,一邊走一邊還拿着大長公主的璽印反覆看了看,放入袖中收好,這纔到後面的幾排院子裡去找杜若。綠柳和茯苓也正幫着照顧病人,紫蘇如今病已經好了,穿着半舊的半臂夾衣,在藥廬蹲着身子熬藥。她原本就長的壯實點,這一次久病初愈,還在這邊忙活了幾天,腰線就出來了,只嫋嫋婷婷的,看着也讓人眼前一亮了。紫蘇扇着爐火,春生就拿着蒲扇給紫蘇扇風,然後被紫蘇無情的瞪了一眼道:“少在這兒添亂,能幹點正經事嗎?”

春生便呵呵的笑起來道:“我這不是正幹正事兒嗎?你給爐子扇風是正事兒,我給你扇風怎麼就不是正事兒了呢?”

紫蘇便紅着臉用扇子去抽春生,然後春生急忙用手擋了一下,一屁股就坐在柴火堆裡了。紫蘇又急忙放下了手裡的蒲扇,把春生扶起來道:“你瞧你,摔着了沒?我都說了你少在這邊添亂了!”

春生就嘿嘿的傻笑兩聲,劉七巧在門口看了眼,只哀嘆道:“我原本還想着等一陣子給紫蘇多存些嫁妝了,再把這事情辦一辦,瞧你們這架勢,只怕也等不及了。”

紫蘇聞言,一張臉便紅透了,只急忙擦了擦手跑出來,給劉七巧行禮道:“給奶奶請安,你什麼時候過來的,茯苓姐姐說你去找師太去了,我還正說沒見着你呢。”

“剛過來,看你們打情罵俏呢,挺有意思,你們繼續。”劉七巧說着,便進一旁的小屋去找杜若,紫蘇的臉一下子紅成了蟹子,轉身進了藥廬熬藥去,春生還想跟着進去,被紫蘇攔在了門口道:“你少跟過來,你再來我喊人了,沒見過你這麼難纏的,跟屁蟲似的。”

春生期期艾艾的看了眼紫蘇,又看了眼揚長而去的劉七巧,狠狠給自己一嘴巴子。

劉七巧笑盈盈的走到杜若的辦公桌邊上,見他正在埋頭改方子,擡起頭見到劉七巧笑着進來,便問道:“什麼事情那麼開心,笑的嘴都歪了。”

劉七巧就一步三搖的走到杜若身邊,半倚半靠在他背上,笑着道:“我不告訴你!”杜若一邊改藥方一邊道:“我方纔聽見了,你又尋春生和紫蘇的開心了。”杜若說着,把筆擱了下來道:“我尋思着,不如過些日子,把他們的事情辦一辦算了,你平常也用不着紫蘇貼身服侍,那些洗漱打掃的事情,一般的小丫鬟也會做,不如讓紫蘇嫁了算了。”

劉七巧擡起腦袋想了想,開口道:“行啊,規規矩矩的請了媒婆三書六聘的,紫蘇就嫁了,她不是一般的丫鬟,沒有賣身契的,我不能因爲她落難了,就只把她當丫鬟一樣打發了,明白嗎?”

杜若想了想,點頭道:“我知道了,改明兒我就提點了春生,讓她娘張羅起來,一定讓紫蘇風風光光的過門。”

劉七巧重重的點了點頭,歪到杜若的身上,從袖中掏了大長公主的璽印出來,遞給杜若道:“你看看,這個值錢嗎?”

杜若接過劉七巧手中的小印章,反過來看了一看,陰刻的篆書小巧秀氣,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的一枚私印,他便順着上面的字體往下唸了出來:“周氏金鳳……”杜若一念出來,就傻眼了。本朝只有一個人,是叫這個名字的,當今大長公主,如今的水月庵師太,在未出閣之前的名諱就是周金鳳。

杜若橫了一眼劉七巧,她還真是什麼禮都敢收……

“這、這從哪兒來的?”

“當然是師太送的了,師太說,拿這個東西去找公主府的管家,公主府就是我的了。”劉七巧雖然努力剋制着自己的興奮之情,但是說話的時候還是帶着一絲小小的沾沾自喜。

“你……要公主府做什麼?”杜若捏了捏劉七巧的臉頰,發現自己的這位小嬌妻簡直野心勃勃。

“我也不知道,或許以後會有用呢?”劉七巧覺得,這會兒還是不能跟杜若實話實說,要等到自己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時候,再讓杜若和自己分享這份成功的喜悅。

杜若把璽印放入劉七巧的掌心,拍了拍道:“七巧,好好保管,千萬別讓我爹知道。”

“爲什麼?”劉七巧有些不解的問道。

“要是爹知道了,沒準會讓你三步一叩首的還回來的。”杜若想了想平常對自己頗爲嚴厲的父親,覺得可能性很大。劉七巧卻滿不在乎道:“怎麼可能,上回我說借了大長公主的水月庵來用,爹還不是舉雙手贊成了?”

“此一時彼一時,當時你是爲了幫助百姓,這回呢?”杜若睜着黑亮亮的大眼睛看着劉七巧,讓劉七巧也對杜老爺有些遲疑了:“好吧,不說,那我就跟你一個人說。”

包探花的辦事效率也很高,第二天的時候,就帶着朱姑娘去順天府伊擊鼓鳴冤,把洋洋灑灑千餘字的一篇狀書當堂給唸了出來。順天府伊因爲事關朝廷命官,不敢擅自開審,連夜就寫了摺子,把這事情彙報給了刑部。

幾日後在朝堂上便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辯論,刑部幾位官員以此事爲由,彈劾戶部尚書、戶部侍郎、禮部侍郎等一衆十二人貪污受賄、逼死人證,皇帝一下子就動怒了。

原本皇帝聽說了安濟堂賣假藥的案子,也是讓順天府從嚴處理的,誰知道事情居然牽扯出那麼多的朝廷命官,皇帝一下子就覺得自己的領導班子出現了腐敗,只氣的暴跳如雷,最後一向很少對文臣爭端發話的恭王也開了金口道:“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告狀的人聲稱有物證,那就按照那冊子上的東西去找那些物證。”

皇帝一聽這個辦法好,當庭宣佈,把幾位涉案的大人留在朝中喝茶,刑部的幾位大人帶着刑部的捕快,直奔這些大人家中,把那些大人家裡的東西好好的盤點盤點。可憐幾位大人事先都沒有得到通報,只嚇得站都站不住了,老英國公貪污了一輩子,家裡哪裡就只有這幾樣東西,很多外邦貢品,在給戶部欽點的時候,他覺得好便順手擡回家了,皇帝死活也不可能知道的,可如今往家裡一翻,豈不是底朝天了。老英國公經不起嚇,一下子就癱了。

皇帝假惺惺的請了太醫來給英國公診脈,杜太醫摸着英國公的脈搏,山羊鬍子捋來捋去道:“急火攻心之症,邪風入體,只怕就是好了也是要半身不遂的。”

幾個大人已經嚇的面無人色,齊大人一時機靈,連忙跪下來認罪道:“老臣有罪,老臣身爲朝廷命官,不潔身自好、貪污腐敗、愧對先帝栽培,愧對皇上的恩德。”

皇帝其實自己心裡也清楚,貪官污吏是整治不完的,但是一般只要不過火的人,也不會有人拼了不要性命也要來檢舉揭發的。況且英國公擔任戶部尚書一職,確實已經有些年了,這幾年打仗花的銀子太多,所以他也沒空去計算到底每年戶部是個什麼情況。

“齊大人,你現在認罪,晚了。朕就是要看看你們一個個的,拿着朝廷的俸祿還棺材裡伸手要錢的,百姓們原本可以過些舒坦日子的,如今也讓你們給攪沒了。”皇帝越說越激動,只站了起來,一人一腳踹倒在金石地磚上,恨恨道:“咱們從南方打回來纔沒多少年呢!要是大雍再虧空下去,韃子們來了,咱們用什麼去跟人家打啊?難不成又要像先帝那樣,守着那半壁江山過日子嗎?朕受夠了,你們沒有受夠嗎?你們祖上,有哪一家哪一戶,是沒在南邊過的?你們祖上有多少人是死在南邊回不來的?這都是因爲什麼?不是因爲大雍沒有人,是因爲大雍窮,打不起仗,士兵吃不飽,幹不過韃子的鐵蹄!”

皇帝說着,伸手蓋住自己的眼睛,抹了一把淚道:“朕還記得,先帝臨終前,我們還沒北歸,先帝說:皇兒,就算我死了,你也要把我的屍骨帶回北邊去,不然我愧對大雍列祖列宗。”

華麗肅穆的金鑾寶殿中,傳來了大臣們幽幽的抽泣聲,一個個大雍的國之棟樑,在皇帝的一番慷慨陳詞中落下了老淚來。

皇帝嘆了一口氣,咬牙道:“朕相信,你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國家棟梁,都是大雍的頂樑支柱,可朕真心的希望,你們能把大雍當成是自己的國家,而不只是朕一個人的大雍。”皇帝說着,轉身扶着龍椅上的龍頭背對着羣臣,繼續幽幽道:“就連大長公主,都可以開了水月庵讓平民百姓去度日治病,你們身爲堂堂七尺男兒,就不感到汗顏嗎?”

衆大臣聞言,脊背又向下壓低了一個弧度。皇帝抹抹臉上的淚,轉過身子,瞧着下面跪着的一排罪臣,還有攤着的英國公,開口道:“今日之事,一經查實,全部革職查辦、涉及款項巨大者,入刑部大牢,由刑部組織三司會審,哪怕是貪一粒米,也要給我挖出來!”

那些官員,那都是鉅貪,平素裡頭在外面裝的還算節儉,可真的開了庫房清點了,便是連遮羞布都沒了。皇帝又難得這樣動作迅捷,半點風聲沒漏出去就來了這一手,只把家裡的那些僕人們都嚇得屁滾尿流,女眷們都抱在一起哭。其中以英國公貪污得最多,翻出來路不明的銀子約莫十萬餘兩,還有各色珍寶卷冊,皇帝看了眼珠子都要紅了,竟然比皇宮裡庫房的東西還要多,簡直氣的牙癢癢的。

其他幾位下屬也不乾淨,更有甚者,還把每次貪墨的銀兩記成了賬本,結果一起被抄了出來,皇帝當場就把涉案最重的幾個人給關押了起來,其他人革職查辦,各自回家等候發落。

劉七巧忙過了那幾日,這幾日才得以悠閒了下來,陪着三位姨娘打麻將打到申時,然後才慢悠悠的回到百草院去了。茯苓拿着當日劉七巧在朱姑娘那邊得的幽檀香,開口道:“這香我聞着還挺好的,還沒點上呢就有一種很清幽的香味兒出來,還不刺鼻,奶奶怎麼沒給大少爺點上呢?晚上點着這香看會兒書,那才叫一個雅字呢!”

“你家少爺如今也就是一個庸俗的大俗人了。”劉七巧想起杜若每晚看會兒書之後,就磨着自己做那事情,心裡便有些不屑,只笑着道:“你把這東西給大姑娘送過去吧,她自然知道怎麼用。”

自從杜茵和姜梓丞的婚事談定了之後,姜梓丞的身體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如今已經又開始看書了,這東西給他用就將將好了。茯苓應了一聲,便領了一個小丫鬟,帶着香匣子過去了。

劉七巧在院中賞了一會兒花,正想進房補個晚中覺,那邊小丫鬟急急忙忙就跑了進來道:“奶奶,不好了,二太太暈了,茯苓姐姐讓我請了奶奶過去,問是不是要告訴老太太和太太。”

劉七巧的困勁頓時就少了一小半,只擰眉道:“什麼叫暈了,你話好好說。”

“就是……就是齊家派人來說,齊家被抄家了,二太太一聽,就急暈過去了。”

劉七巧心裡咯噔一下,心想這王爺的辦事效率也太快了點吧,劉七巧還指望着要打長期站,沒個十天半個月的,這事兒鐵定搞不成啊,沒成想這才幾天功夫,就已經抄家了。

“老太太和太太正歇中覺呢,先別告訴她們了,我先跟你過去瞧一瞧,二少奶奶過去了嗎?”二太太畢竟是趙氏的親婆婆,所以別人不在場沒關係,趙氏還是要在場的。

“茯苓姐姐派人去請了,這會兒只怕也到了吧。”

劉七巧點了點頭,也沒換衣服,便喊了綠柳跟着自己過去了。二太太還沒清醒過來,那邊徐媽媽也才從趙氏的院子裡趕過來,正給二太太掐着人中。劉七巧走進去,便見一羣丫鬟裡三層外三層的圍成了幾圈,劉七巧只忙開口道:“圍成這樣,氣都喘不過來,人哪裡醒得過來,你們都散開些,留下秀兒在裡頭伺候,其餘的去外面,你去打一盆水來,給二太太擦擦臉。”

劉七巧說完,便湊上前去問徐媽媽道:“媽媽,請人上外頭請大夫了嗎?”

秀兒便開口道:“派了人去太醫院請二老爺回來了。”

“從家裡去太醫院少說也要小半個時辰,你出去交代小廝,就上離這兒最近的鴻運路上,請個大夫過來,先瞧一瞧。”

秀兒雖然心裡不服,嘴上也只能點頭應了,便出去交代了小丫鬟去請大夫。劉七巧上前翻了翻杜二太太的眼皮,見着一切都算正常,大概是一時嚇暈過去了而已,便也稍微放下了心,只讓徐媽媽掐着二太太的人中,趙氏又上前,按住了二太太的虎口,兩人折騰了半日,二太太嘴裡就哼出一股氣來,眼皮子輕輕的顫了顫,倒是要醒的模樣。劉七巧便接過了一旁端水丫鬟端着的水,用手指沾了些水在二太太的臉上灑了灑,二太太果然搖了搖頭,身子也跟着一顫,眼皮就睜開了。

“二太太,你總算醒了,可嚇死奴婢了,你這是怎麼了?”徐媽媽抹着一把老淚,給杜二太太理了理鬢髮。

杜二太太這會兒神情還有些呆滯,隔了幾秒纔開口道:“剛纔那傳話的小廝呢?你們快帶他進來,我要好好問問,什麼叫齊家被抄家了,這好好的,怎麼就被抄家了呢?”

秀兒急忙上前道:“還在外頭跪着呢,奴婢這就請他進來。”秀兒出去,領了那小廝進來,那小廝如今是跟在杜二太太哥哥身邊的小廝,今兒官兵來的快,正巧他和齊老爺出門辦事,纔出門就遇上了,兩個人還以爲官兵是走錯了門戶,上前問了,才知道就是上他們家來的。

那小廝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道:“奴才也沒問清楚,只知道那些人是刑部來的,說是有人揭發了我們老太爺貪污受賄,被皇上知道了,如今我們老太爺人還在宮裡頭沒給放出來,也不知道出不出得來了。”

杜二太太聽到這裡,差點兒又急暈過去,幸好有徐媽媽一直在身邊攙着,這纔算稍稍回過一口氣,又繼續問道:“什麼叫也不知道出不出得來?怎麼就出不來了呢?”杜二太太嫁出門太長時間了,她出嫁的時候,老太爺的爹還在世呢,當時老太爺也不過就是禮部的一個堂官,品階又低,這些年能混上戶部侍郎,也已經不知道是多大的恩典了。至於老太爺的爹,那是不折不扣的清官,南下搬家的時候,一家子十幾口的人,總共才十幾口的箱子,當時杜老爺就是看上了他們家這一點,才結了這門親事的。誰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一切都變了呢!

“你們家老太爺到底貪沒貪銀子啊?”杜二太太這會兒自己都糊塗了,居然問起一個小廝這樣的話來。那小廝一臉苦樣,只尷尬道:“老太爺貪沒貪銀子,奴才哪裡能知道呢,老爺拿了銀子回來,還能跟奴才說這是他貪回來的銀子嗎?”

杜二太太聞言,一張臉就全垮了下來,醒着鼻子哭道:“你們齊家做出這樣的事情來,還跑來告訴我做什麼?我都嫁出門多少年了,出了這種事情,你們還跑來丟我的人嗎?我……”杜二太太說着,捂着臉便哭了起來。

還是趙氏這會兒有了些大家閨秀的風範,只開口道:“太太先彆着急哭,這事情不是還沒完嗎?不如先等等消息,看看後頭怎麼說的。”趙氏說着,又轉身問那小廝道:“你說是抄家了,那查封了沒有?家裡的人還有地方住嗎?”

“那倒沒有,東西也都好好的在,說是要照着什麼賬本找什麼東西,就是把家裡翻了個天亂,人倒是都還在呢!”

劉七巧也只默默的聽着,看來這並不是最後的發落,不過還是在取證階段而已,只不過手法有些兇悍而已。

“二奶奶說的有道理,二嬸孃你先別急,這會兒我們急也急不出什麼勁兒,若是老太爺真的有貪墨,那這罪也累及不了家眷,頂多是把貪的銀子吐一吐,家裡人該怎麼過還怎麼過吧!”劉七巧這就是典型的現代人思維,家裡出了貪官就先把錢吐出來,然後貪官該吃牢飯吃牢飯,該槍斃槍斃。

可是古代和現代是不同的,古代的婦女是沒有任何生產能力的,幾乎是依附着男人生存的,尤其是這種官僚家庭的婦女,所以杜二太太的此時的心情,其實跟天塌下來沒什麼區別。

“太太快別傷心,一會兒我差人給我孃家送個信,問問我父親這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說不定還有轉機。”趙氏的父親是大理寺少卿,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自然是知道一二的。

杜二太太這會兒人也差不多清醒了片刻,這些年她在杜家過成這樣,也算是體面了,這其中不能說沒有自己孃家的功勞,自己的父親是從三品戶部侍郎,這樣的出身在家裡那是頭一等的。便是大太太,孃家父親致仕之後,幾個兄弟也不過就是小官,外放的外放了,如今沒人在京城裡頭待着,唯有自己,大大的靠山那就在身後,可怎麼就一瞬間樹倒猢猻散了呢?

“行了,你回去吧,告訴你家主子,說這事兒我知道了,等二老爺回來,我會跟他商量着看的,你們要是真貪了銀子,也交出去,什麼都沒人命重要,老太爺都一把年紀了,總不能讓他在牢裡頭過最後的日子吧。”杜太太說完這些,人已經很疲累了,只揮了揮手命一衆人等都下去。

趙氏福了福身子,先下去了,劉七巧也跟着一起走了。只有杜茵還哭着趴在杜二太太的身上不住的抽着身子。杜二太太看着杜茵,忽然心中閃過一絲後怕,這要是大姑娘嫁去了齊家,這會兒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