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摧枯 (1)

黃河的孫家渡口上擠滿了逃難的文人士子,一條渡船漲價到二十兩銀子,仍供不應求。而他們身後的這些縣城已經如同熟透的水果,就等着闖軍前來摘取。

五月九日,中牟。

許平已經是此城的主人,河南巡撫倉皇逃離時把城市和倉庫都完好無損地留給闖軍,李定國報告說,他正領軍北上掃蕩河陰各縣。

“河南巡撫高明衡,化妝成道士,敲着木魚混出城逃走了。”陳哲報告道:“當時我的部下還有些奇怪,爲什麼一個道士會和個和尚混在一起,而且道士拿着木魚,和尚抓着把桃木劍。這幾個沒見識的東西,想了想瞎猜什麼:都是出家人,所以兵荒馬亂的時候結伴同行,就這樣把河南巡撫、巡按一起放跑了。”

“哈哈,”許平笑道:“無妨、無妨,這種巡撫我軍正是求之不得。”

“說不定下位巡撫會是一個更大的笨蛋,”陳哲一臉的不甘心,抓到的幾個標營衛士供出巡撫、巡按喬裝打扮後,他親自趕去通報幾個城門,而當陳哲趕到時,那可疑的一僧一道剛剛逃走。陳哲手裡實在沒有幾個兵,無法在種混亂情況下去追,只好自認倒黴。

事先許平只是希望陳哲能夠打亂河南官兵的部署,結果教導隊執行得比他設想中的最佳效果還要好,不但及時徹底打亂了明軍指揮系統,還能抽空向許平彙報明軍的動向,最後更兵不血刃地奪取了中牟的倉儲。

“韓兄弟大才,可嘆不得一見。”許平早已經從陳哲口中聽說過韓大可的一些設想,巡視過中牟後,看着滿滿的倉庫忍不住感嘆了一聲。以往兩次李自成攻打開封,都撇下週圍許多州縣不顧,急襲府城開封,但兩次都頓兵開封城下。這次許平穩紮穩打,打算把開封周圍的屏障盡數剪除,讓府城完全裸露出來。

陪在許平身邊的餘深河也是心有慼慼的樣子。

“韓兄弟的構想,侯爺還專門給起了一個名字,叫特種作戰。”陳哲不明白這個詞的意思,不過這個名字確實很特別,他一下子就牢牢記住:“記得許將軍曾說,我們應該比我們的前任做得更好,對吧。”

“當然了,師不必強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許平在推廣自己的條例時,就是這樣講的:“總的說來,我們沒有前任營官懂得多,但未必處處不如,就好像新軍條例也不是侯爺一個人編出來的,也需要有人給他拾遺補缺啊。”

“韓兄弟不這麼看?”

“哦?”許平有些吃驚,因爲之前他聽陳哲的描述,韓大可似乎也是一個膽大包天的革新派。

“剛見到侯爺的時候,侯爺就戲稱韓兄弟是李雲睿第二,韓兄弟對這個稱呼很不滿,覺得自己不是李雲睿那種人,當年,侯爺手下都是一些流放犯,沒有什麼得力的人才,侯爺也只能因陋就簡,從身邊找幾個勉強還能湊活用的。比如金求德、李雲睿這些人,一輩子就呆在侯爺給畫出來的框子裡,從來沒有想過越雷池一步。或者說,他們的才智比侯爺差得實在是太原,連理解侯爺的用意都很難,更不用說發揚光大了。”陳哲臉上很有些不以爲然的表情:“許將軍,若當年是我們在侯爺手下,絕不會只是惟命是從。

韓兄弟就說,新軍的參謀司、軍情司的安排,從根本上就錯了,是侯爺犯下的錯,但金求德、李雲睿,把這兩個司運行好都做不到,哪裡還談得上更進一步呢?”陳哲記得幾次談起軍情繫統時,韓大可都拍案長嘆:“侯爺把軍情司和參謀司一分爲二,若侯爺全神貫注地監督它們尚能勉強運轉,現在可好,參謀司根本不知道軍情司到底都知道些什麼,而軍情司不知道參謀司到底需要知道什麼,也不清楚自己手中的情報,對參謀司來說是不是急需的。總是要等到局面大壞之後,參謀司纔會急急忙忙地跑去問軍情司,到底有沒有什麼情報對緩解當前的局面有利,如此的結構,就算條例定的再合理,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韓兄弟說得不錯,”許平鼓掌道:“不過以我想來,侯爺是看到了以前探馬、幕僚的種種弊端,所以才細分參謀、軍情兩司,讓下面的人術業有專攻。”

“是的,侯爺乃是天下奇才,但正如許將軍所說,弟子不必不如師,侯爺把參謀、軍情分開了,韓兄弟則是想把它們重新合起來,他毫無去接替李雲睿的意思,他的夢想就是能獨自領軍。他認爲營裡需要一個新的隊,這個隊不同於參謀隊,是專門用來處理軍情的,同時對敵軍展開軍情攻勢,韓兄弟認爲軍情首重通信,所以他計劃把這個隊叫做通信隊,第一職責就是保護我軍各營之間的聯絡,切斷敵軍聯絡,替營官分析可靠的軍情”

一直認真旁聽的餘深河插嘴聞道:“分析軍情,這不是參謀隊的作用麼?”

“在韓兄弟的設計裡,這個通信隊不對營官提出任何建議,他們的分析,只是判斷那個情報是可靠的,是真的,而那些是不可靠的,這個隊幫助營官掌握身邊的軍情,修正新軍中現有的弊端”

周洞天、顧夢留等人也紛紛加入,又聊了很久,這批年輕的軍官的討論纔算告一段落,許平道:“若韓兄弟和陳兄弟還爲新軍效力,並且新軍能用你們的話,我許平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新軍之中,能想到、敢想侯爺也有錯的,一隻手差不多就能數過來了。”陳哲搖搖頭:“洋大人挑了半天,不才挑了三個麼,至於金神通,那完全是湊數的,以我之見,他根本沒法和營內的兄弟們比。”

許平不言不語,其他幾個知情人有的臉色微變,不過陳哲仍是毫無察覺:“靠着出身,得以統領侯爺手下最精銳的部隊;還因爲父親是替侯爺執掌新軍的人,能娶到侯爺的千金。侯爺的絕學,傳點給自己的女婿也是恰當。但不管劍術、馬術如何過人,終歸是一夫之敵罷了。便是這般人物,仍是新軍將門子弟中的第一人,據說少侯爺和賀將軍的大公子不錯,但到底如何也沒有見過,真是可悲、可嘆啊。”

“近衛營每小隊編五個果有些不妥。”後來到中牟的第二步兵翼的步兵軍官沈雲衝,見到許平後便是一句:“很不好用。”

一小隊五果、每果十人是許平從新軍中照搬來的編制,但是如果齊射,最多也就能排三排人,現在進行齊射的時候,不得不把果編制打散列隊,這給指揮和列隊造成一些麻煩。而如果輪射的話,因爲燧發槍裝彈速度比火繩槍快得多,如果採取五果輪換的話,必然會出現士兵在裝彈後閒呆在後面等待其他果射擊的現象,這種情況無疑是在浪費火力;如果採用三排輪射的話,又會和齊射一樣出現指揮和打亂建制問題。

“侯爺當年設定五果,是有他的考慮的,新軍建立不是很久,燧發槍也纔剛剛裝備,恐怕還沒有這種感覺。”

“既然錯了,那還等什麼呢?”在許平、陳哲的影響下,沈雲衝也漸漸失去了對新軍條例的敬畏感。

“看起來我們又要不經許可擅自修改鎮東侯的建制條例了。”許平笑道:“而且要大改。”

第313章 犧牲 (1)第139章 安泰 (2)第490章 競爭第180章 司獄 (1)第49章 條例 (2)第59章 腐蝕 (1)第529章 戰機 (2)第189章 清野 (2)第3章 自薦 (1)第396章 代價第510章 待機 (1)第296章 敗像 (2)第53章 離別 (1)第39章 邀請 (2)第267章 賭博 (1)第139章 安泰 (2)第117章 交易 (1)第182章 擾亂 (1)第487章 口彩第236章 潛流 (1)第85章 成熟 (2)第296章 敗像 (2)第404章 禁旅第212章 譁變 (1)第102章 鷹營 (2)第527章 迎擊 (2)第146章 小將 (1)第11章 犄角 (2)第173章 基業 (2)第444章 結黨第87章 決裂第471章 孿生第26章 遺物 (1)第115章 閱兵 (1)第422章 杭州第509章 動搖 (2)第441章 問答 (2)第183章 擾亂 (2)第176章 啓蒙 (1)第60章 腐蝕 (2)第336章 政治 (1)第158章 受降 (1)第134章 回憶 (1)第383章 忻州 (1)第418章 委任第144章 應對 (1)第394章 決策第271章 出擊 (1)第135章 回憶 (2)第31章 乾孃 (2)第208章 大勢 (1)第348章 撈費第134章 回憶 (1)第221章 炸營 (2)第3章 自薦 (1)第249章 內訌 (2)第147章 小將 (2)第294章 紕漏 (2)第288章 喘息 (2)第415章 治國第2章 序章 (2)第174章 新政 (1)第483章 訴苦第405章 召見第426章 遺詔第314章 犧牲 (2)第178章 彷徨 (1)第230章 補充 (1)第263章 變化 (1)第23章 懲罰 (2)第429章 自保 (2)第445章 倒戈第199章 僵持 (2)第503章 義釋 (2)第463章 遼藩第150章 拖延 (1)第78章 落敗 (1)第381章 疑案 (1)第149章 行軍 (2)第158章 受降 (1)第189章 清野 (2)第500章 棄守 (2)第584章 開始 (3)第546章 軍歌 (1)第504章 道義 (1)第205章 反擊 (2)第327章 投效 (2)第218章 夜襲 (1)第535章 換帥 (2)第510章 待機 (1)第205章 反擊 (2)第484章 叛徒 (1)第57章 誘惑 (1)第324章 天平 (1)第577章 淮安 (1)第532章 落馬 (1)第253章 軍法 (2)第478章 官營第273章 相對第462章 國卿
第313章 犧牲 (1)第139章 安泰 (2)第490章 競爭第180章 司獄 (1)第49章 條例 (2)第59章 腐蝕 (1)第529章 戰機 (2)第189章 清野 (2)第3章 自薦 (1)第396章 代價第510章 待機 (1)第296章 敗像 (2)第53章 離別 (1)第39章 邀請 (2)第267章 賭博 (1)第139章 安泰 (2)第117章 交易 (1)第182章 擾亂 (1)第487章 口彩第236章 潛流 (1)第85章 成熟 (2)第296章 敗像 (2)第404章 禁旅第212章 譁變 (1)第102章 鷹營 (2)第527章 迎擊 (2)第146章 小將 (1)第11章 犄角 (2)第173章 基業 (2)第444章 結黨第87章 決裂第471章 孿生第26章 遺物 (1)第115章 閱兵 (1)第422章 杭州第509章 動搖 (2)第441章 問答 (2)第183章 擾亂 (2)第176章 啓蒙 (1)第60章 腐蝕 (2)第336章 政治 (1)第158章 受降 (1)第134章 回憶 (1)第383章 忻州 (1)第418章 委任第144章 應對 (1)第394章 決策第271章 出擊 (1)第135章 回憶 (2)第31章 乾孃 (2)第208章 大勢 (1)第348章 撈費第134章 回憶 (1)第221章 炸營 (2)第3章 自薦 (1)第249章 內訌 (2)第147章 小將 (2)第294章 紕漏 (2)第288章 喘息 (2)第415章 治國第2章 序章 (2)第174章 新政 (1)第483章 訴苦第405章 召見第426章 遺詔第314章 犧牲 (2)第178章 彷徨 (1)第230章 補充 (1)第263章 變化 (1)第23章 懲罰 (2)第429章 自保 (2)第445章 倒戈第199章 僵持 (2)第503章 義釋 (2)第463章 遼藩第150章 拖延 (1)第78章 落敗 (1)第381章 疑案 (1)第149章 行軍 (2)第158章 受降 (1)第189章 清野 (2)第500章 棄守 (2)第584章 開始 (3)第546章 軍歌 (1)第504章 道義 (1)第205章 反擊 (2)第327章 投效 (2)第218章 夜襲 (1)第535章 換帥 (2)第510章 待機 (1)第205章 反擊 (2)第484章 叛徒 (1)第57章 誘惑 (1)第324章 天平 (1)第577章 淮安 (1)第532章 落馬 (1)第253章 軍法 (2)第478章 官營第273章 相對第462章 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