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急步走進門, 一眼就看到了馮理與馮班,她的眼淚頓時就下來了,撲到馮理身上就開始哭,號啕起來。
“阿理!你弟弟找回來了!他被馮家那些該死的壞人給騙了!竟然來殺你姨母!!”
哪怕馮理突然從魯洲被“綁”來,積了一肚子不平之氣,此時聽到這句話也震驚了!
他還記得比他小的弟弟阿珠,某一天早上,他就從家裡突然不見了。偏偏不管是父親還是大哥都告訴他,弟弟沒有事,弟弟是出門拜師了,以後學成了會回來的。
可他只知道弟弟不見了。
馮班見馮理都愣了,他雖沒見過二哥,也知道自己本該是兄弟三個。他連忙說:“那二哥呢?”
姜谷會一進門就哭也是爲了嚇住自己的長子,比起小兒子,長子受過馮家教導,有些“蠢”。以前她在馮家受苦,馮理就向着她;等馮家只剩下他們母子三人了,馮理又想繼承馮家,以免馮家失傳。
可她卻不管那些!
馮家對她好,她就對馮家好;馮家對她不好,害她和兒子們,她就恨馮家!
當時陛下召她帶兒子來鳳凰臺享福,她聽馮理說想留下,就索性把馮班也留下了。她怕只留馮理一個,他慢慢的就變成馮家的人了,留下馮班,馮理就還是她兒子,他看着少了一隻手的弟弟,就不會忘了他們母子三人曾經受過的苦!
她本想等上幾年後就裝個病把馮理和馮班叫過來,到時仍是一家團聚,至於馮家,那就收幾個義子或弟子送回魯洲就行了。結果見到馮珠後,她一氣之下決定一個兒子都不留給馮家!她沒辦法再找馮家的人報仇,只能挖了他們的墳!叫他們在地下也睡不成!
不過,她也怕馮理怪她,跟她離心,只好先哭一哭了。
姜谷在屋裡號啕得“暈”了過去,侍人在外面聽到殿中馮理與馮班的驚呼聲後,放心的去給姜姬報信了。
姜姬一聽就笑了。侍人們都嘖嘖稱奇,她卻覺得這很正常。就算沒讀過書,也有生存的智慧啊。都說人老成精,就是因爲活得久了,見得事多了,經驗就多了。姜谷再怎麼說也經歷了不少事,再不會對付她的兒子吧。別看馮理和馮班都讀過書,論起人生經驗來,還真不如姜谷。
她對侍人道:“你們也太小看人了。朕也沒讀過書,難道朕也是你們眼中的笨蛋嗎?”
侍人笑道:“陛下難道是尋常人嗎?不過,確實是我等一葉障目了。”
待到晚間,被姜谷領去看過動過手術仍在艱難恢復中的馮珠的馮理和馮班在來到她面前時已經都答應改姓爲姜了。
姜姬倒是沒露出親近之態來,她做爲被“刺殺”的皇帝,擺足了架子,用事實證明馮珠確實犯下大罪,而她會如此寬容的原因全是看在姜谷的面子上纔沒把馮家再砍一遍。
只看馮理的表情就知道這孩子在想什麼。
他是一個在馮家教育之下,人生經歷的最悲慘也最勇敢的事就是勇救其母與其弟,並導致親爹之死。
僅在馮家的四方天內成長,他既學了馮家的義理之學,又沒來得及養出狡猾又世故的性格。
是個單純的好孩子。
他因爲憐惜馮家而想留在魯洲繼承馮氏。
現在,看着妻兒與弟弟一家,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繼續選“馮氏”這個空蕩蕩的姓氏了。
如果因爲姓馮而會被皇帝記恨,那還是改姓吧!
馮理不敢賭皇帝的寬容之心有多少。
於是,第二天,姜姬就重新接見了姜谷一家,得知馮理改爲姜理之後,她露出了一個淡淡地微笑,以示鼓勵。
順便她也從侍人嘴裡得知,姜谷派去挖馮家祖墳的人特意等馮理和馮班都被帶走後才扮做盜匪挖了馮家的墳。
姜姬嘆了口氣。
侍人道:“已將玉郎與其父,及其他馮家人的屍骨重新收斂,另尋他處安葬了。”
姜姬點頭,交待道:“若日後姜理或其後人得知此事,再告訴他們馮家之人的埋骨之所。”
這樣,以後哪怕他們聽說了這件事,看在馮家屍骨重新安葬的份上也不會記恨姜谷。
她還是希望這唯一活着的姐姐能繼續幸福下去。
七年後。
姜姬讓侍人送走姜谷,看到三寶等在旁邊一副有話要說的樣子。
“怎麼了?”她看了一眼侍人接過來的奏章,笑着問:“想說什麼就說吧。”
三寶不解道:“娘,爲什麼阿理想讓他的小兒子姓馮呢?”
姜姬笑道:“因爲阿理是個好人,一個心軟的好人。”
三寶:“但馮家……”
“馮家並無過錯。”姜姬道,“朕與馮家相爭,僅是因爲道不同而已。馮家勢敗,所以纔會落到無人祭掃的下場。”
不過馮家娶了姜谷,還留下了孩子,最後還是會保存下一絲血脈。
這總讓她覺得世間事自有公道,她對馮瑄的那一絲愧疚可能早就已經被姜谷還報了。
但這說服不了三寶,她斷言道:“阿理看不到這一步。”
姜理並不算聰明,他甚至算不上勤奮,他對讀書或鑽研學問都沒什麼興趣。三寶能看得出來,姜理最大的心願就是平安度日。一家平安就是他最想要的了。在回到鳳凰臺後,他每天都和家人親友在一起,連鳳凰臺最時興的文會也不樂意去,稱得上是無慾無求了。
所以她也最不能理解爲什麼他又突然“找事”,想讓他最小的兒子姓馮。他明知道這樣一來,家裡又會因爲他的舉動而引起風波。
“因爲如果他不記得馮家,就沒有人再記得馮家了。”姜姬道,“所以他纔沒辦法忘啊。”
好人最擅長自我折磨。
不過,她倒是不討厭好人。
姜姬勸過姜谷幾回,不過姜谷也只是對着她抱怨,回去見到姜理是不會生氣的,她也最瞭解自己這個兒子了。
三寶很難理解姜理,因爲她和她身邊的人並沒有像姜理這樣的“好人”,擅長委屈自己,損已又不利人的普通的老好人,她沒見過,就無法體會姜理的心情。
正因爲這樣,三寶反而對姜理更加關注起來。
姜姬樂見其成。
因爲環境的緣故,三寶身邊全是頭腦精明之輩。鳳凰臺上也沒有普通的家庭可以讓她認識,但姜谷一家就和鳳凰臺下的普通百姓家差不多,雖然錦衣玉食,卻因爲姜谷的關係,姜理等人都很難生出世家的習氣,他們在姜谷的影響和帶動下,過着與百姓相似的生活。
連煩惱和矛盾都格外“不同”。
既不爭權,也不奪利,家人的口角都顯得瑣碎又無聊。
姜姬就笑。
“很多事和很多人都是很簡單的。但簡單不意味着你就能小看他們。”她說。
三寶似懂非懂,不過她知道母親很多時候都能看穿身邊人,卻從來不說破。
她想,母親肯定也能看穿她,但她卻很少從母親嘴裡聽到教訓的話。她不覺得是因爲她從來沒做錯過事,一定是母親會悄悄彌補她的錯誤吧。
五年後,她聽說蟠相收了一個弟子,名叫馮幣,小名阿背。
這世間唯一的一個馮氏子弟,蓮花臺八姓,卻成了母親最信重的人的弟子。
三寶心中的一絲隱憂也放下了。她記得母親當時就不曾生氣,這幾年對這個姓馮的孩子也一樣對待,不曾過於優容,也不曾視而不見。母親的做法也影響了其他人,大公主也不再覺得這是一件需要記得的事,連姜理都忘了當年爲了這個孩子姓不姓馮還發生過幾場爭吵。
然後在所有人都忘了以後,蟠相出面收此子爲徒。
沒人覺得這是爲了防備這個馮姓的孩子會繼承馮氏的“仇恨”。他們都以爲這就跟其他姜氏的子弟一樣,是在給這個馮氏子鋪路而已。
這纔是真正消彌仇恨的辦法。
直到如今,母親與馮氏的“仇恨”才終於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