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問它:“我們那天祭水神,你跑來把神像扔掉,是不是在告訴我們,祭拜是沒有用的?”
蛤蟆說:“是的,你們祭它求它何用,只有跟它鬥。”
“可我們怎麼才能打敗它?”
“那就要靠你了。我死以後,你把我的肚子剖開,把我的肺吃下,你就能下水不溺,再拿你的菜刀去除掉它。”
蛤蟆臨死前又介結道:“現在發過大水,大家沒東西吃了,只有這塊水草,你們用來填肚子吧。”說完四肢一伸,就斷了氣。
徐寶大哭了一場,他真不忍心剖開蛤蟆的肚子,但爲了去剷除害人精,只好照做了。他也試着扯了一把水草,捏成一團,送進嘴裡。第一口咬下去,他不由叫道:“真好吃,太好吃了。”大家一聽,紛紛扯了水草吃起來,一個個喜出望外。
原來這種水草吃起來十分香甜,爽口極了。以前大家都看着水草浮在池塘水面,從來沒想過還可以吃呢。
就在大家吃得高興時,聽得一陣水聲傳來,原來那頭惡蛟又作祟了。徐寶連忙大喊一聲:“大家快躲到水草上去。”他自己拿了那把菜刀,迎着水浪衝去。
那頭惡蛟正在水鋒尖上,徐寶一刀砍過去,砍斷了它的一根鬍鬚。一條巨大的蛟龍在泥水裡翻滾,把徐寶卷進水中。
這番爭鬥驚天動地,天上電閃雷鳴,地上驚濤駭浪。徐寶根本不怕水了,他靈活機動,不僅躲過惡龍的利嘴和強尾,還一連砍掉了蛟龍的八根鬍鬚。立刻,大水忽喇喇向太湖退去了。可是蛟龍被斷了鬍鬚,再無法隨着水退了,像條擱淺的魚一樣在泥地上掙扎,很快不動了。
惡蛟被除,水鄉平原終於太平了。
從此,村裡人把這一天稱爲斷胡日,就是徐寶砍斷了惡蛟的鬍鬚,把它除掉了。由於這一天是五月五日,後來又被叫成端五,直至今天成了端午。人們發明了賽龍舟,把船做成蛟龍狀,划着它在水面競賽,寓意蛟龍被征服,任人驅使了。
這以後當地人每年到這一天,就划龍舟,也吃蔓頭草。不過已經不是那種水裡的草了,當年徐寶家池塘裡的水草後來在岸上生了根,經過繁衍,如今整個平原地區到處都有,因爲來自水裡,又叫水蔓頭。端午節吃蔓頭草,就由此而來。
“好啊好啊,這個傳說故事講得真好,是民間流傳的,還是你自己編出來的?”榕榕聽完了問我。
我說是從當地人那裡聽來的,我略作了一些潤色吧,民俗嘛都是老百姓構思出來的,常常寄託了鄉親們的種種期望或情緒。當年太湖經常發大水,老百姓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於神仙,也許經歷了好多年的河神祭拜,卻有個毛用,大夥也是火了,索性罵湖裡有隻河怪在興風作浪,而河神不知躲到哪裡去了,只能把一隻蛤蟆當成救世主給推出來了。
“然後呢?”她問道。
“然後……沒有然後了,故事講完了。”
“聽得不過癮啊。”她提醒我。
我高興地說:“那我可以再講呀。”
“你肚子裡的故事可真多哇。”她稱讚我。
“當然啊,我讀書一直被稱作故事簍子,我不僅看得多,我也能編。”
“那你說一個你自己編的吧。”
我心想所謂故事基本都是編的,不是我編的也是聽別人編,基本上全是我的原創,因爲我不喜歡嚼別人的二手貨,懶得當搬運工,自己創編出來的纔有意思。
我問道:“你喜歡聽哪一方面的?”
щщщ. тт kán. c○
“隨便吧,反正只要編得順,編得有味道就行。”
“瞎編都行?”我打趣地問。
她終於樂了,笑了笑說:“只要編得有趣,瞎編也無所謂啊。瞎編也是要有能力的,不是每個人都瞎編得出來。”
見她終於露出一個笑,我真是大喜過望,她的笑實在太迷人了,雖然不是遠甜臉上的笑,卻是遠甜借榕榕的臉在笑,等於是她們兩個人在笑呢。
我領着她沿湖岸漫步,正好看到湖邊有一處碑廊,裡面許多塊碑都刻着歷代書法家的名作,其中不僅有顏柳歐趙四大楷家,還有王羲之等行書,我掃了一眼正好看到了唐寅的落花詞碑,不由靈機一動說:“這樣吧,我給你說一段唐伯虎的故事吧。”
“唐伯虎點秋香?”她脫口問道。
我笑起來:“這個不算,那是僞作。我現在要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什麼故事?”
“唐伯虎打擂。”
榕榕臉上露出吃驚神態:“唐伯虎還打過擂?他真的文武全才呀?”
“是滴是滴,他確實文能詩書畫三絕,武能十八般精通,但有關唐伯虎打擂的故事,我應該是首創,今天講給你聽,是你的頭等福氣呀。哈哈……”
我極力要把榕榕逗笑,果然她笑了笑,雖然笑得還是那麼快速短暫,不過還是流露出一絲開心來,說明她在我的講述下還是能夠放一放鬆的。
當然所謂唐伯虎文武全才的說法,都是胡編亂造的,唐伯虎點秋香也不過是後代人硬安在他身上的YY,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悲催極了,雖然才高八斗,詩書畫冠絕天下,是明代傑出的才子,但一肚子才學卻沒撈着半根官毛,五十多歲就在窮困中終結,可謂窮愁潦倒,別說榮華富貴,連個中產的日子也沒過上。
現在要把他老人家捧爲文武大俠,當然不是在糟踐他,也不是往他臉上貼金,還是要藉助故事的形式來推崇一下他吧。
“對了,唐伯虎在哪裡打擂?打什麼擂?跟誰打擂?”榕榕問道。“對手肯定是了不得的武林高手吧?會不會像四大惡人那樣的?”
“哈哈,你就對四大惡人印象深刻吧?其他還記住哪些?”
“一下子也想不起來,如果有點提示就想起來了。”
“那我開講吧,一講你就可能把那些昔日讀到過的書中的形象人物聯想起來了。”
“好,你講吧。”
“話說明朝弘治年間……”我說道——
明朝弘治十三年,唐伯虎到廬山遊玩。在客棧住下後,他換上登山靴,只背了一個小包袱,裡面是時時不離身的文房四寶。
廬山景點豐富,銀泉飛瀑,孤峰奇山,尤其是煙霞雲海,令人目不遐接。他才畫了幾張畫,猛然覺得天色已晚,夜幕正在降臨。回客棧已是來不及了。他收起畫筆,忽然見到前面有座寺廟,近前一看,門楣上有個庵字。正躊躇該不該投宿,有個小尼姑發現了他,領他去見了一靜師太。師太慈眉善目,微笑說:“廬山風景奇妙,經常有觀光客過於流連而忘了回去,所以我們特地設有一處客舍,專供一時無法歸宿的人借住。”唐伯虎高興極了,謝過師太,由小尼清月領着去了客室。
室內收拾得乾乾淨淨。唐伯虎也是累了,但躺在牀上,腦子裡卻閃現着白天看到的奇峰異景,不由得睡意全無,在桌上鋪開紙來,藉着記憶沉心描繪。忽聽外面傳來一陣陣吆喝,似乎是有多人在打鬥。
唐伯虎嚇了一跳,莫非是有強寇來搶劫了?儘管唐伯虎是個文人,卻並不膽怯,放下畫筆,吹滅油燈,先推開窗子朝外觀察。只見不遠處的平地上,有幾個黑影在打鬥,刀光劍影,閃展騰挪,情勢十分緊張。原來是庵內尼姑們在練武。
唐伯虎頓時來了興趣。他剛入庵中便有疑問,這庵中的尼姑有年長的年少的,有醜的也有俊的,不會招惡人覬覦,遭遇劫掠嗎?原來是她們苦練禦敵之功,有防身之術。他決定出去好好欣賞一下。
不過,爲了不打擾人家,他並沒有走過去,而是隱到一棵樹後,藉着月色觀賞。一會兒,他回到室內,換了一張紙,刷刷畫了一番,幾個執劍揚眉的尼姑形象躍然紙上了。他哈哈笑幾聲,才吹燈上牀。
第二天早上,唐伯虎剛起牀,小尼清月就給他端來洗臉水。一見桌上的畫,清月就驚叫一聲:“哇,先生,這是你畫的嗎?”唐伯虎微笑回答:“昨夜見衆位師傅月下習武,身姿多嬌,我不懂武術,只是覺着好看,就順手畫了幾筆。見笑了。”清月對這張畫歡喜得不得了,眉飛色舞地嚷嚷道:“我們師父也愛畫畫,我把你這畫給她看,她一定喜歡的。”說着拿着畫就走。
沒過一會兒,一靜師太就跟着清月,滿面含笑地進來了,她向唐伯虎行個禮說:“貧尼平時也愛塗抹幾筆,卻苦於無人傳授真諦,只能粗描亂劃,不得要領。昔日也有善畫之人來庵中借宿,可從沒見過先生如此功力。先生真是曠世高人,能否多盤桓幾日,教我幾手?”唐伯虎一聽,正中下懷,他也很喜歡這山幽林深的環境,能有這麼個好地方借宿,可以更盡興地遊覽勝境。他忙回禮說:“既然師太也是丹青中人,又願意供我滯留,我當誠意相報,願與師太切磋水墨。”師太聽了高興極了。而清月也嚷着要學。
此後唐伯虎就留下來,白天去看山賞水,黃昏回來,指點一靜師太和清月繪畫。
這一呆就是近半月。唐伯虎終於告辭了。此後他又先後去了多個地方,直到9個月後,輾轉回到蘇州,結束了這番恣肆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