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

金軍渡過黃河,向汴京急進。消息不斷傳到汴京,宮中亂成一團。徽宗皇帝連驚帶嚇,已經完全沒有了方寸。朝中的大臣們,平時高談闊論,大有天地間雄才大略者捨我其誰之氣概,但此時,皆失了鋒芒,顯得驚慌失措,六神無主,惶惶不可終日。

趙佶於驚嚇中,躺在了病榻上。蔡京、王黼、樑師成、朱勔、李邦彥等奸臣佞賊皆趕往宮中,探視徽宗趙佶,要從徽宗趙佶的動向上決定自己的行動。那朱勔因釀成江南民變之故,先前爲減輕民怨,被徽宗皇帝罷免。江南民變鎮壓後,徽宗趙佶好了傷疤忘了疼,又開始收刮奇石異草,就再次啓用了朱勔。這時的朱勔已經成了朝廷中的重臣。

這幾個奸臣佞賊站在趙佶病榻前,惶恐不安。趙佶流淚疼哭,對幾個奸臣佞賊說道:“朕不因女真卑賤結交於他,助他從契丹統治下解放出來,而今卻背信棄義,侵犯俺大宋,且兵臨京師城下,眼看着汴京不保,朕該如何是好?”

幾個奸臣佞賊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好。

趙佶將目光看向蔡京。蔡京趕忙趨身至趙佶榻前。趙佶伸手,抓住蔡京衣襟,抽泣地問道:“老太師,您德高望重,滿腹經綸,閱歷豐富,您告訴朕,朕該將如何?”

蔡京跪伏餘地,哭泣地說道:“聖上啊!臣等有罪,讓聖上受如此之驚嚇。聖上啊!以老臣之見,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俺大宋江山萬里,富庶天下,哪裡不是聖上之寓所?俺等老臣,誓死追隨聖上,爲聖上盡忠盡孝。”

蔡京說此番話時,已經看清局勢了,那金兵若攻破汴京城池,聖上能不能保住不說,他自己是肯定保不住的,府邸財產被搶劫一空不說,連命也難保,不是被金兵給殺了,就是讓汴京的軍民百姓給殺了。故此,蔡京建議趙佶讓城而走,到南方去。

徽宗見說,大悲。

幾個奸臣佞賊一起哭着叫道:“聖上。”

徽宗道:“諸位卿家啊!真乃一國之主,百姓父母,怎好一走了之?朕走了,江山社稷該將如何?”

蔡京跪伏在地,哭着說道:“聖上啊!就目前之情勢,也只好暫時禪讓於皇子們了。”

蔡京沒說將皇位禪讓於太子還是其他某位皇子,比如三皇子趙楷,是因爲他還吃不準徽宗願意不願意禪讓皇位?吃不準假如徽宗願意禪讓皇位的話,將禪讓給誰?

此時的徽宗還是捨不得禪讓皇位。對蔡京的建議,徽宗沒有迴應,只是問道:“童樞密何在?”

蔡京等人趕忙答道:“啓奏聖上,童樞密現在河東晉陽。”

徽宗又問道:“河東晉陽的情況如何?”

王黼稟告道:“啓奏聖上,據報,河東晉陽現在官軍手中,黏沒喝率領的女真兵馬被阻在晉陽以北。”

徽宗又哭泣起來,嗚咽地說道:“無奈翰離不所率的女真兵馬將要兵臨汴京城下,汴京失陷,朕如何辦呀!”

君臣們又哭哭啼啼,嗚嗚咽咽地。一會兒,徽宗擺了擺手道:“卿們先退下吧。卿們皆勿出京,隨時聽後朕的旨意。”

幾個奸臣佞賊齊聲答道:“是!臣等謹遵聖旨。”然後起身,輕輕退出宮殿。

其實,剛纔蔡京的一番話,還是觸動了徽宗皇帝。徽宗皇帝雖然嘴裡沒說,心裡也不情願,但終究還是認真地琢磨了起來。假如是平常,這個皇位是絕對不可能禪讓的,但現在和平常不一樣了,現在是危機四伏,隨時有可能當亡國之君的,這個時候,這個皇位或許禪讓出去最好,只有把這個皇位禪讓出去,才能把責任甩在別人頭上,自己就可以腳下抹油,開溜了,到那時候,誰也阻攔不了自己,自己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哪兒安全就去哪兒,自由自在,何樂而不爲?

徽宗想到了要禪讓,但心裡面還是捨不得。徽宗又在想,能不能不禪讓?讓太子出面,主持京師防務,自己到外面避難去?

徽宗趙佶就在這種猶豫中搖擺不定着。

朝中大臣陸續入宮,來探視徽宗。

太常少卿李綱隨一些大臣入宮覲見徽宗皇帝。徽宗皇帝在看見太常少卿李綱時,眼中一亮。前幾日,針對女真入侵一事,徽宗皇帝召集衆臣商量對策,蔡京、王黼、李邦彥、樑師成等老臣皆主張移駕南方,唯有李綱極力阻止,表現的尤爲堅決,給徽宗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金國兵馬渡過黃河了,馬上就打到京師了,現在該如何辦?徽宗想聽一下太常少卿李綱的意見。

徽宗在諸大臣皆告辭離宮時,說道:“諸位卿可退了,李少卿留步。”李綱聞言,心中暗吃一驚,遂站立一旁,等着聽徽宗皇帝的旨意。衆大臣退出後,徽宗皇帝看了李綱一眼道:“李少卿且坐。”說着,指了下病榻之側的棉墊。那是皇子們在探視徽宗皇帝時坐的。李綱見狀,嚇了一跳,剛忙跪伏於地,惶恐地說道:“聖上,臣怎敢於聖上之側坐地?臣還是跪着的好。”徽宗罷了把手,用微弱的聲音說道:“李少卿不同於他人,但坐無妨。”李綱還是不敢造次,仍舊跪着。徽宗道:“卿莫要多禮,咱君臣坐着說些知心話兒。”徽宗皇帝如此說了,李綱才爬起身來,誠惶誠恐地、將半個屁股坐在棉墊上,身子前傾,看着徽宗皇帝道:“聖上啊,臣無理了。”徽宗擺了擺手道:“挺好,怎君臣就這樣說話,才實誠。”

徽宗躺在病榻上,斷斷續續地對李剛說着:“卿啊,前不久,金兵初犯,諸大臣皆主張朕移駕避難,唯卿力主不可,勸朕留守京師,領導抗金。目今,金軍已渡過黃河,兵臨城下,汴京危在旦夕,此情之下,以卿之意,朕該將如何?”

李剛聞言,如實答道:“回奏聖上,此情之下,聖上只好移駕避難了。”徽宗聞言,心中暗喜,畢竟李綱也同意他移駕南方了,看來去南方避難已經形成共識了。徽宗進一步探試李綱道:“卿啊!前不久,卿一直不主張朕移駕南方的。如今,卿如何又主張朕移駕避難?”李剛道:“聖上萬重之軀,容不得稍有差池。”徽宗大喜道:“卿乃忠臣也!朕移駕南去,江山社稷該如何辦?”

李剛聞言,沉吟了一下,說道:“回奏聖上。前不久,金軍初犯,臣力主聖上留在京師,乃是爲了穩定軍心民心,以抵禦金兵進犯;但眼下,情況變了,聖上必須移駕離京了。聖上臣我直言。”

wωω ▪ttkan ▪c○

徽宗道:“卿但說無妨。”李剛道:“聖上,今日之情勢,全系聖上所賜。當初,聖上就不該聯金滅遼,以至於亡了友邦,引來了財狼。”徽宗辯解道:“當初趙良嗣獻策,童樞密、王太傅、蔡太師、高太尉等人皆言可行,朕才恩准的。朕也是上了他們的當。”

李剛道:“聖上啊,往事不可追,既定事實已改變不了了。以往,聖上偏好於琴棋書畫,熱衷於聲色犬馬,以至於怨聲載道,民怨沸騰,初時尚可起到穩定君心民心之用,現在已經起不到什麼作用了。聖上啊,臣冒死直言,目今情勢下,聖上也只有禪位於太子,移駕離京,方可平緩民怨,鼓舞軍民,以抵禦金寇入侵,保衛京師不失。”說畢,李綱離座,跪伏餘地上,連叩三頭道:“臣以下犯上,罪該萬死,然臣的確是心繫江山社稷,不忍看大好河山歸於他姓。請聖上三思。”

徽宗聞言,於病榻上一陣顫慄。徽宗沒想到,他在大臣眼裡竟然是如此形象,而且,現在他待在位上,竟然已經影響到了京師防衛,這讓徽宗趙佶感到了震驚。徽宗不得不採取蔡京的建議了,那就是禪讓,將皇位禪讓於皇子們,讓他們收拾局面去,只有這樣,才能穩定民心,確保江山社稷的長久。

徽宗頓時沒了精神,低聲下氣地說道:“卿一片忠心,予以嘉獎。其實,朕也想着將皇位禪讓於皇子們,只是沒有理由而已。”

李綱聽徽宗說也想把皇位禪讓給皇子們,但沒說將皇位穿讓給哪個皇子,心裡吃了一大驚。李綱知道,徽宗喜歡三皇子趙楷,而不喜皇太子趙桓,徽宗現在這樣說,就是還沒拿定要將皇位傳給哪位皇子,也可能想着要把皇位傳給三皇子趙楷。

故此,李綱假意欣慰,擡頭望着徽宗說道:“聖上打算禪位於太子,是目前朝廷解困的唯一正確做法,臣聞聽後,甚是欣慰,江山社稷有救了。”

徽宗道:“卿耳誤了。朕說的是要禪位於皇子們,並未言要傳位於太子。”

李綱假意迷惑地問道:“聽聖上此言,並不是想把皇位禪讓於太子。臣恭問聖上,聖上準備將皇位禪讓於哪位皇子?”

李綱心裡暗自估計到,徽宗肯定是要將皇位禪讓於三皇子趙楷。

果然,徽宗真的是要將皇位禪讓於三皇子趙楷。

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
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