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

徽宗皇帝聽了李沐宸的話後,沉思良久後說道:“來使莫要再起立了,有事只管說事便是。”

李沐宸聞言,衝徽宗皇帝點頭致謝。

徽宗皇帝續說道:“朕實告來使,俺朝的確和女真簽有共行伐遼的海上之盟。關於這個情況,朕給來使詳細說說,來使可轉達給你國國王,好使你國國王理解其中緣由。”

李沐宸答道:“願聞其詳。”

徽宗道:“後晉時,晉太祖石敬瑭爲和唐末帝李從珂爭奪天下,將本屬中原的幽燕十六州土地連同子民,割讓與契丹,以此換取契丹出兵,奪了唐末帝李從珂的江山社稷。”

徽宗皇帝說話的過程中,李沐宸不時點頭,表示在傾聽徽宗皇帝說話。

徽宗皇帝續說道:“朝代的更替,從來都是得民心者的天下。石敬瑭既是要爭搶人家李家江山,只管憑本事搶便是了,不該引來外人。那外人豈是能白給你幫忙的?結果,俺幽燕十六州被契丹佔去了。”

李沐宸答道:“晉太祖石敬瑭此舉的確是不應該。”

徽宗皇帝點頭說道:“何止是不應該,是太不應該了。俺中原王朝失去了幽燕,便等於失去了安全屏障。契丹佔有了幽燕,便佔據地理優勢。因有了地理優勢,契丹常出幽燕,騷擾俺大宋疆域。來使也應該知道,俺朝自太祖起,便謀劃收取幽燕,並與契丹多次開戰,終因不佔地理優勢,未能收復回幽燕十六州之疆域。”

王黼插言道:“中原王朝失去幽燕,已經一百六十餘年時間了,這是俺朝最大的心痛。”

李沐宸點頭說道:“理解。俺國對此深爲理解。”

徽宗皇帝接上說道:“來使能理解便好。來使且聽。目今,俺朝歷經一百餘年發展,經濟繁榮,國強民富,兵力強勢,正是收復幽燕故土的大好時機。來是該懂得,就目前形勢,莫要說女真與契丹開戰,既是女真不與契丹開戰,俺朝也是要和契丹開戰,以收復幽燕故土的。何況,女真已與契丹開戰,且攻佔了契丹上京、中京,這種情況下,俺朝與女真結盟,共行伐遼,收復俺中原故土,有何不可?!所以,俺朝和女真簽訂了海上之盟,共行伐遼。”

徽宗皇帝說完這番話後,李沐宸第三次起身,向徽宗皇帝彎腰致禮。

徽宗皇帝道:“你看,來使又多禮了不是。你乃來使,非是本朝官員,只管坐下說話就是。”

李沐宸第三次入座後,衝徽宗皇帝欠欠身,說道:“剛纔大皇帝說的情況,俺國國王均知道。大皇帝在上,俺這來出使貴國,乃是受俺國國王委託,專門來會商宋金兩國結盟之事的。”

“哦!”徽宗皇帝聞言,心裡暗自吃驚。

徽宗皇帝以爲高麗國來使,乃是來結交大宋的,沒想到高麗國來使竟然專門是爲了宋金結盟之事,看來宋金聯盟之事,牽扯甚廣,已經引起高立國的關注和重視。

徽宗皇帝吃驚之餘,對李沐宸說道:“來使且講。”

李沐宸道:“大皇帝在上。俺國和女真接壤,對女真人多有了解。女真人性情野蠻,貪心不足,且好鬥,不是善國也。女真未建國前,與俺國相鬥十多年,互有勝敗。俺這次出使貴國,除了勸說貴國莫與女真相交外,還專門帶來了俺國國王給大皇帝的親筆書信。”

徽宗皇帝聞聽高麗國國王有書信帶來,遂讓遞將上來。

李沐宸遂將高麗國王寫給徽宗皇帝的親筆書信遞了上去。

徽宗皇帝打開高麗國王的親筆書信,乃漢字寫成,內容很簡單:

高麗國王致函南朝大皇帝:

據聞,南朝與女真結成聯盟,共行伐遼,不知此事可屬實?南朝與遼,乃兄弟之國。自澶淵之盟起,兩國友好往來,互通信使,已達百年之久,實屬不易。宋遼相好,進可以互補,存可以安邊,失則俱損。金爲虎狼之國,不可交也。

特告,特告!

高麗國王書函

高麗仁宗元年四月

徽宗皇帝閱畢,沉默不語,遂又將高麗國王的親筆書信,遞與王黼讀閱。

王黼讀閱高麗國王書信時,李沐宸繼續稟告道:“大皇帝在上,金乃虎狼之國,實不可交。俺國國王認爲,貴朝還是和契丹保持良好關係,是爲穩妥,可以互相抱團,共御金寇,假如棄近而交遠,親近女真,無疑於引狼入室,恐成脣亡齒寒之勢也。”

李沐宸說畢,徽宗皇帝答曰:“深謝你國國王書示,俺朝會鄭重考慮的。來使返國後,待朕問你國國王好。”

徽宗皇帝說畢,執殿官過來,撤了李沐宸的茶碗。

李沐宸知道這是下逐客令了,遂起身告辭,出宮離去。

李沐宸一行出宮後,徽宗皇帝心裡猶豫不決起來,將目光看向王黼。

王黼起身離座,衝徽宗皇帝彎腰致禮。

徽宗皇帝看着王黼問道:“卻纔,高麗國使臣之言,卿以爲如何?”

王黼答道:“啓奏聖上,此乃高麗國王一面之詞也。據俺從趙秘書丞處聞聽,女真攻破黃龍府後,高麗國王恐女真東京,侵犯他的疆域,專門派使至金,恭賀女真伐遼黃龍府大捷,並請求保他沿邊之州。故此,臣以爲,此乃高麗國自保之舉,實是想保存契丹,讓契丹牽制女真,保他安全也。”

徽宗皇帝聞言,覺得有理,遂頻頻點頭。

王黼見狀,開始忽悠徽宗皇帝了:“啓奏聖上,想那高麗國,乃彈丸之地,豈是能和俺堂堂大朝想比的?正如他所說,既是他們和女真交戰十餘年,互有勝敗;俺煌煌大朝,對女真又有甚的顧慮?若女真牽制契丹,朝廷順勢攻伐幽燕,收復後晉時失去的故土,又何嘗不是千古功業?”

王黼一番話,又讓那徽宗皇帝熱血沸騰起來,似乎幽燕故土已經收復回來一樣。

看到徽宗皇帝甚是興奮,王黼進一步說道:“啓奏聖上,朝廷已與女真簽訂盟約,如有變化,恐不妥當。”

徽宗皇帝聞言,面有不悅地,看着王黼說道:“誰說朝廷與女真已定盟約要有變化?”

王黼趕忙答道:“聖上息怒,是臣自度。”

“亂猜測!”徽宗皇帝難得地訓斥了王黼一句,然後,臉色又轉陰爲晴,對王黼說道:“卿和蔡太師費心,多多儲備和供應糧草,大軍即日便出發,以征剿契丹,收復俺燕雲故土。”

王黼彎腰答道:“臣遵旨!”

王黼與徽宗皇帝告辭,出宮找蔡京商議供應大軍糧草之事去了。

王黼出宮後,徽宗皇帝獨自一人端坐,又想着高麗國國王書信的事,心有不安,遂又詔來了童貫、蔡攸二人,詢問大軍準備情況,有無必勝之把握?

童貫那廝好不容易撈到如此一個建立千古功勳的機會,如何肯放棄,遂故伎重演,拍着胸脯保證道:“啓奏聖上,大軍既發,浩蕩北去,勢如卷席,伐遼志在必得。那遼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久盼王師,大軍所到之處,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燕雲故土,收復在即。”

徽宗皇帝聞奏大喜,旨令童貫、蔡攸道:“明日即出師北伐,征剿契丹。朕將親自爲二位卿壯行。”

童貫、蔡攸也大受鼓舞,高聲答道:“臣遵旨!”

童貫、蔡攸正欲退出大殿,徽宗皇帝忽又想起什麼,遂對童貫、蔡攸說道:“卿等且等。”

童貫、蔡攸聞言,遂又趨身向前,來至徽宗龍椅前,參拜徽宗後,躬身奏道:“臣等靜候聖旨。”

徽宗道:“也沒甚要緊事情,就是朕以爲,老鍾久鎮晉陽,熟知契丹情況,況且他的副將楊可世,也在北伐軍中。卿等可傳令老種,令其率晉陽偏將,等候於保州,童樞密也好隨時向老鍾諮詢方略。”

童貫、蔡攸躬身答道:“臣等謹遵聖旨。”

童貫、蔡攸告辭徽宗皇帝,返回駐軍大營。

童貫修書一封,令飛馬傳報晉陽,着种師道率晉陽偏將十員,即刻動身,等候在保州西門,迎候北上大軍。

信使連夜趕往晉陽,給种師道傳令去了。

隨後,童貫召集各路大將,舉行誓師儀式。

宋軍大將皆情緒激昂,誓爲朝廷而戰,北伐契丹,收復燕雲故土。

第二日,童貫於東校場閱兵。

徽宗皇帝帶着妃子,參加了童貫的閱兵及誓師儀式。

閱兵誓師畢,童貫與徽宗皇帝及前來送行的俄朝廷大員們辭別,統率二十萬大軍,望北進發。

大軍出了汴京,一路上旌旗遮日,刀槍如林,戰馬嘶鳴,浩浩蕩蕩,頗具氣勢。

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
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