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

寧邊州一仗,遼兵雖敗,但作爲遼軍統帥的蕭兀納,不愧是一員能征慣戰的強將,於重兵包圍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得以保住了性命。可惜了其他遼兵,悉數被女真人殺害,血流滿地。

這一仗,遼國失去了邊陲重鎮寧邊州,女真人氣焰大漲。當即,女真人呼叫着進入寧邊州,燒殺搶掠,大發了一把。

寧邊州大捷後,完顏阿骨打隨即叫來完顏粘翰,令他牽了耶律謝十的高頭大馬,去給部落相國完顏撒改報信。

當時,完顏撒改遵照宗室會議安排,正聯絡其他女真部落,組織兵馬,準備興兵造反呢。正在忙活的完顏撒改,猛然見到兒子完顏粘翰,手中牽着一匹高大健壯黑馬,興沖沖地走來,心中甚是疑惑,便站着身,等完顏粘翰到跟前時,詢問情況。

來到完顏撒改跟前的完顏粘翰,沒待完顏撒改發問,就興奮地報告完顏撒改說:“爹!二叔起兵了,寧邊州城打下來了,遼將耶律謝十被二叔一斧砍死了,還奪了他的寶馬,二叔讓我牽來給你。”

完顏撒改聞言大吃一驚,心想,我這裡才準備着呢,他那邊就幹上了。完顏撒改驚喜地睜大了眼睛,看着完顏粘翰,高聲說道:“好!太好了!”

完顏粘翰也興奮地望着完顏撒改,將完顏阿骨打如何起兵,如何碰見耶律謝十並砍死耶律謝十,如何攻下寧江州的情況詳細告訴了完顏撒改。

完顏撒改聽後大喜,隨即又叫來了完顏希尹,令完顏希尹和完顏粘翰一起,趕緊回完顏阿骨打處。完顏撒改除了表示他對完顏阿骨打的祝賀外,就是讓完顏粘翰、完顏希尹勸完顏阿骨打稱帝,好名正言順地和遼國爭鋒。

完顏撒改之所以勸完顏阿骨打稱帝,是想表明自己的態度,使完顏阿骨打沒有顧忌,不要因爲自己的緣故而有其他想法,延誤了時機。

完顏粘翰和完顏希尹受命,趕回完顏阿骨打處,勸完顏阿骨打稱帝,進皇帝位。完顏阿骨打聽到完顏粘翰和完顏希尹勸他稱帝、進皇帝位,便詢問這是誰的意思?

完顏粘翰回答說:“這是俺爹的意思,也是俺們的意思,俺們也覺得二叔您該稱帝了。”

對於稱帝,完顏阿骨打原本是有顧忌的,擔心完顏撒改有想法,畢竟完顏撒改的資歷在那兒放着。聽到是完顏撒改建議自己稱帝后,完顏阿骨打心裡釋然了,笑着說道:“不急,粘罕,再等一陣再說。”

完顏粘翰聞言急道:“二叔,咱反都反了,不差稱帝。二叔,你就稱了帝吧!咱們也建個國,和契丹人幹到底!”

完顏阿骨打道:“粘罕,目前情況下,還不宜稱帝,只有再打幾個勝仗,等大家都有了必勝的信心,那是稱帝也不遲。”

完顏粘翰和完顏希尹聞言,覺得也有道理,遂不再說讓完顏阿骨打稱帝的話了。

完顏阿骨打估計到遼軍很快便來征討,除安排一部分兵力把守寧邊州城外,他自己統率女真大軍退回到鴨子河畔,另派人員急赴女真各部落,令女真各部落首領各自率軍,前來鴨子河匯合,準備和即將到來征剿的遼軍大戰一番。

完顏阿骨打派出的人,連夜奔赴各部落,傳達完顏阿骨打的命令去了。

女真族各部落接到完顏阿骨打的命令後,得知完顏阿骨打已經起兵反遼,且已奪取了寧邊州,取得了寧邊州大捷,大爲振奮,連夜組織人馬,親自率領,緊急趕往鴨子河畔,與完顏阿骨打匯合。

不幾日,鴨子河畔,女真人便彙集起五千餘兵馬。

完顏阿骨打見各部落人馬陸續來到,心中大喜,遂於鴨子河畔設宴招待各部落首領及將士。完顏阿骨打與各部落首領詳細制定了戰略戰術,並進行了戰前動員。

女真人受遼人欺壓久了,皆恨遼人入骨,無奈遼國強盛,只能忍聲吞氣;現在,在完顏阿骨打的鼓動下,女真將士聞聽到要和契丹人打仗,且能打敗契丹人,報以往受契丹人欺壓的仇恨,無不歡欣鼓舞,羣情振奮,士氣高漲,急迫等待着契丹兵馬到來,好和他大戰一場。

完顏阿骨打見女真人已經被鼓動起來,萬衆一心,同仇敵愾,心裡也大喜,但遼國的強盛畢竟在那裡擺着,僅論兵力,遼國便多女真數百倍,這個仗打起來,肯定非常困難;然而,無論是多困難,都必須打勝,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女真人將會被遼人大肆掠殺,會被刻意“減丁”,到那時候,再想成事,恐怕就難了。

ωωω• ttκд n• ¢ Ο

最主要的是,面對強勢的遼軍,如何才能保證女真將士不灰心?

完顏阿骨打爲此而想着辦法。完顏阿骨打心裡堅信,遼國再強,畢竟有短處;遼國人已近百年時間不聞兵革了,上層熱衷於遊畋圍獵,民間貪圖享受,武將貪生,文臣邀寵,這樣一個遼人,有甚怕的?!

當務之急是加緊備戰,抗擊遼軍的征討。

這邊女真人加緊備戰,以迎對遼軍的征討暫且不說,單說寧江州刺史蕭兀納拼死廝殺,終於突出重圍,望長春州而去。

長春州是遼國距離寧邊州最近的一個州治,級別上雖然和寧邊州是平級,但城隍要比寧邊州大,人口也比寧邊州稠,地方富庶,經濟發達;故此,寧邊州歸屬於長春州節制。

在前往長春州的路途上,蕭兀納又遇到完顏移烈、完顏阿里罕、完顏婁室等人的圍追堵截。

蕭兀納奮勇拼殺,一把青釭劍上下翻舞,一路砍殺過去,終於得以走脫。

衝出重圍後,蕭兀納打馬急奔,已跑得筋疲力盡,正欲下馬歇歇,忽又見遠處一支軍馬,浩浩蕩蕩,走將過來。

蕭兀納大吃一驚,以爲是女真兵馬,心裡暗道:“完了,如今俺孤身一人,又戰得筋疲力盡,遇到如此衆多的女真兵馬,吾命休也!”

蕭兀納強打精神,急忙翻身上馬,準備狂逃,然而,再仔細一看,遠處兵馬打出的乃是遼軍的旗幟,顯然是朝廷的援軍來了。

蕭兀納旋即又大喜,心勁一鬆,身子軟了,從馬上掉了下來,癱坐在地上。

迎面來的人馬,正是天祚帝派來的三千名名渤海軍,主將乃是合訥。

那渤海軍主將合訥爲保存實力,一路上故意磨磨蹭蹭,此時纔來到離寧江州尚有一百多裡地的地方。

騎在馬上的合訥也看到遠處一個人急忙上馬,旋即又從馬上掉下,心裡好奇,忙令身旁佐將蕭德旺道:“速去查看,看是何人?逮將了來,俺要親自審問情況,瞭解下寧邊州的戰況。”

副將蕭德旺得令,打馬前去,來到蕭兀納跟前,見坐在地上,滿身是血的這人,乃是朝廷前大臣、帝師、北樞密院事、現寧邊州刺史的蕭兀納。

蕭德旺見狀,大吃一驚,急忙翻身下馬,搶將至蕭兀納身邊,扶住坐於地上的蕭兀納肩頭,驚問道:“卻原來是刺史大人,何故如此?”

蕭兀納認出來人乃渤海軍副將蕭德旺,遂將寧江州戰役情況說了一番。

這時,合訥也擁兵來到跟前,與蕭兀納見禮。

蕭兀納站起身來,也與合訥見禮。

合訥對蕭兀納說道:“天子令俺前來救援刺史,俺得天子令後,隨即點起三千人馬,星夜兼程,急速趕來,看來還是來晚了。蕭刺史,當下咱們該咋辦?是否趕將過去,和女真人大戰一場?”

蕭兀納聞言說道:“女真勢強,沿路設了三路埋伏,目今寧邊州已失,女真氣焰正盛,此時爭鬥,於事無補,不如同回長春州,將情況報與天子,再做計較。”

合訥一路上磨蹭,就是爲了避免與女真人打仗,聽蕭兀納如此一說,正求之不得呢,遂立即對蕭兀納說道:“刺史所言極是,就按刺史說的辦。”

說畢,合訥拉轉馬頭,和蕭兀納一道,率兵回長春州了。

蕭兀納到達長春州後,換了衣服,即詢問合訥道:“聖上現在何處?”

合訥也不知道天祚帝現在何處,他接到的是天柞帝的詔令,命他速率長春州三千兵馬前往寧邊州,救援寧邊州城及蕭兀納,他並未見到天祚帝的面。聞聽蕭兀鈉詢問天祚帝現在何處?合訥忙指使人去打聽,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天祚帝正在慶州射鹿。

蕭兀納聞言,心裡大怒,心想,女真都起事造反了,寧邊州都丟失了,對作爲前朝廷大員,帝師,現在的寧邊州刺史的我死活尚且不知,他作爲當朝天子,怎地就那麼心大,竟然甚事沒有地打獵去了?!難不成打個獵、射殺幾隻山羊野兔,比江山社稷還重要?!

蕭兀鈉心裡憤恨,但又不便表露出來,便以需當面稟告寧江州情況爲由,辭別合訥,單槍匹馬,一路南下,直奔慶州,去找正在那裡打獵的天柞帝去了。

慶州郊外,天祚帝耶律延禧正和一幫人在打獵。

耶律延禧指使着手下人從遠處攆鹿,他藏在叢林中,單等鹿跑過來後,他便策馬急追,彎弓射鹿,好圖神射之樂。

現在,隨從們將鹿還沒攆來,耶律延禧神箭射程之內,卻闖入一個人,正策馬奔來。

耶律延禧見狀,心裡不悅,暗道誰這麼大膽,驚走了朕的鹿,朕上哪射鹿去?

待那人策馬馳近時,耶律延禧認出來了,來人乃是寧邊州刺史蕭兀納。

這時,耶律延禧才又想起寧江州的事情。

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
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