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將門虎子

津鄉港,亦有薊國海市常駐。

販運薊國名產,海內珍貨。引荊州百姓,趨之若鶩。自薊王打通內外循環水路,海客可舟行四瀆八流。此地番商,亦多常見。“千里江陵一日還”。足見水運之利。

“江陵縣東三裡有津鄉”。距江陵城,不過三裡之遙。江陵與津鄉,雖水陸相連,然卻分屬二城。與薊都類似。津鄉可比臨鄉南港,爲郭外之地。

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陽徙此,後九世平王城之”。城高牆厚,乃荊州雄城。自劉表單騎入荊。水衡都尉又擇此地,立海市常駐。江陵歷經增修。仿薊都,城港相接。制度規模,越發壯大。更加坐擁長江水路之便。富庶可想而知。

若非南陽毀於大水,一片白地。爲防流寇南下,禍亂郡境,需扼守漢水。劉表本欲將州治,遷入江陵。又慮襄陽、江陵,二地相距不過五百里。凡政令所出,當暢通無阻。更加荊南蠻夷,皆歸於王化。由護南蠻校尉,從子劉磐統領。故倍思前後,劉表將州治,北遷襄陽新城。除此之外,襄陽更宜屯田,亦是主因。

猛虎孫堅,率軍來攻。荊州兵馬,多聚於漢水兩岸。只留少數兵馬,防備州境。江陵因城池堅固,只留千餘兵馬。然畢竟戰時。吊橋高懸,絕通內外。一干人等,斷難入內。且孫策所攜江東健兒,亦不過五百。爲掩人耳目,船上並無攻城利器。急切間,如何能攻佔。

強攻不可,唯有智取。

“如何?”見從兄孫賁登船,孫策忙問。

“城中守軍約千人,守將黃射,乃黃祖長子。”孫賁答曰。

“劉表多用名門豪族之輩。黃射其人,可想而知。”孫策言道。

“聞此人喜辭賦,愛高士,卻不善領兵。”孫賁往來長江水路,知之甚祥。

“兄長莫非與此人相識。”孫策忽問。

“然也。”孫賁父母早亡,時幼弟孫輔,還是嬰孩,孫賁獨力養育,爲人所贊。初爲郡督郵,孫堅於長沙起兵時,孫賁棄官追隨。掌輜重糧草,兵(器)(軍)馬販賣。頗具將才。

“若能生擒之,江陵可破也。”孫策言道。

“黃射此人,希慕名流,交結豪傑。喜置酒高會。”孫賁又道:“今江陵城禁,唯持黃射名刺,方可入城。”

“何時酒會。”孫策又問。

“逢朔望日,必有高會。當在三日後。”孫賁答曰。

“如此,我與兄長,當入城一會。”孫策這便定計。

“黃射府中多死士。”孫賁急忙勸道:“單車入城,不過數人。孤身赴險,反爲其所害。”

“黃射一介庸才,縱多爪牙,又何懼哉。”孫策傲然一笑:“你我二人足矣。”

“這……”孫賁斟酌言道:“另需一御者。”

“騎士馮則,可與我同行。”孫策笑道。

三人輕車入城。不啻羊入虎口也。保險起見,孫賁又道:“可命五百健兒,伏於城下。以爲接應。”如前所說,城港漸成一體。護城河邊,便是熱鬧街肆。假扮販夫走卒,混跡其中。當可掩人耳目。

“可也。”孫策從之。

此去兇險。稍有不慎,性命不保。然孫策既已定計,孫賁亦無言。唯有盡心操持,務求一擊而中。如若不中,亦可殺出重圍。

漢水北岸,重鎮樊城。

黃祖大營。

收劉表將令。黃祖心中苦悶,可想而知。新兵談虎色變,不敢短兵相接。據城自守,尚可一戰。出城強襲,必一敗塗地。

尤其孫堅已佔水砦。盡得寨中糧草輜重。更加飛雲艦隊,悉數入砦。即便砦門焚燬,亦足可防襄陽水軍,背後一擊。猛虎孫堅,此時必厲兵秣馬,裝卸攻城諸器,強攻樊城。

水砦堅固,猛虎未懈。何談奇襲。

然上命不可違。黃祖唯激勵士氣,咬牙出戰。

聞黃祖領兵反攻。孫堅不驚反喜。

放入楯牆之下,而後萬箭齊發。滾木礌石,如山崩雨落。荊州兵腦漿迸裂,慘死一地。砦門大開,孫堅一馬當先,引千騎衝鋒。

直撞黃祖中軍。

黃祖驚懼之下,撥馬便走。

大旗一動,軍心立崩。

數萬荊州兵,丟盔棄甲。望風逃竄,散佈河岸。被追急迫,縱身跳入漢水。不及卸甲,沉沒溺斃。多至漢水滯流。

黃祖狼狽逃竄。孫堅緊追不捨。樊城守軍,竟不敢開城門。黃祖唯繞城而走,投奔鄧城而去。

樊城不戰而降。

至此,孫堅終立足荊北。與劉表隔漢(水)對峙。

不出二日。荊北陷落。數萬荊州兵,或死或降。只有三千殘兵,隨黃祖奔逃樊城北十里外鄧城。

話說,神智夫人曾於此落腳。後人去城空,被劉表所據。爲固守漢水,截斷流寇南下之路。而重修樊、鄧二城。

尤其樊城,如此重鎮,竟一日陷落。

戰報傳來。劉表兩眼一黑,險暈倒榻上。

萬幸南陽大水,荊北已成死地。世家豪族,多隨劉表,遷入襄陽。故雖連遭挫敗,卻未動襄陽軍心。

時爲除宗賊之禍,劉表便讓蒯越,誘請宗賊五十五人赴宴。席間摔杯爲號,悉數殺之,並其部衆。荊州郡縣,聞劉表威名,多解印潛逃。至此,劉表掌控除南陽郡外,荊州七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誘殺五十五宗賊,並其部衆。

換言之,此時荊州兵,不明來歷,尚未歸心。猛虎孫堅,正因窺破此處關竅。才舍順下江東,毅然決然,揮師逆進。

亦如孫堅所言。不出三五載,荊州當成鐵板一片。斷難攻取。

果不其然。黃祖一戰而潰,孫堅立足荊北。

一邊招募南陽巨賊,收歸己用。一邊卸下攻城諸器,欲乘勝攻取鄧城。

爲安撫城中降兵,振奮士氣。孫堅領麾下江東健兒,入駐樊城。水砦則交由四校守備。

水砦、樊城,所囤糧草輜重,足夠數年所需。荊州富庶,可見一斑。

孫堅得報,這便心安。

亦生必勝之念。

“荊州七郡,我必取之!”

157 塵埃落定221 非人臣也1.83 蓋世英雄1.89 文昭武興1.260 爲虎作倀120 驕兵必敗100 蛛絲馬跡1.6 破財消災155 萬物之極178 洞鑑古今192 共赴國難218 近水樓臺1.23 真骨舍利149 刀山劍樹153 拾人牙慧156 開卷有益195 勤王之師163 百夷來朝150 爲國秉筆210 喧賓奪主136 甘心如薺112 泊樓車位174 恰如其分1.4 陰陽連環71 各路神仙1.92 相見恨晚103 寡情薄義1.27 優倡商賈1.43 天機莫測150 一戰功成194 焉知非福1.54 薊國四師106 羌胡合流1.22 其道大美123 溫泉別館162 舉棋不定1.46 陣前示威171 飛槳木蘭91 英雄同契212 不請自來181 呂布入陳152 涓滴成海143 以食爲天1.236 溫水三登214 後生翹楚251 入鄉隨俗1.57 身後之憂168 英雄當出1.236 兵器時代162 繩之以法1.99 八賢共治114 闢禍樓桑1.44 善利萬物121 上下勠力153 以身擋箭150 勢如水火1.75 大漢一藩172 席珍待聘1.4 大禍滔天1.259 世道人心151 便宜行事1.57 謀錄不盡1.60 轉禍爲福51 故國在望140 添兵增竈130 海內狂徒1.27 身後之謀251 入鄉隨俗110 熊羆入夢1.20 來去相宜189 天下信奉1.39 漢風速遞1.46 陣前示威1.52 家恨國仇1.49 三路大捷110 見縫插針174 恰如其分176 王田壽鯉1.88 二賊授首1.87 長樂未央1.52 家恨國仇1.9 修繕祖宅1.5 空穴來風1.285 共分天下155 拳拳之心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75 兵荒馬亂1.72 百害不侵1.22 毋需言反189 江淮孤生1.46 有褐有衣1.53 吾道東流1.55 安得猛士1.75 真相大白165 浮萍無根1.90 海島傳聲158 常山之蛇127 三面合圍168 面面俱到112 虛席以待
157 塵埃落定221 非人臣也1.83 蓋世英雄1.89 文昭武興1.260 爲虎作倀120 驕兵必敗100 蛛絲馬跡1.6 破財消災155 萬物之極178 洞鑑古今192 共赴國難218 近水樓臺1.23 真骨舍利149 刀山劍樹153 拾人牙慧156 開卷有益195 勤王之師163 百夷來朝150 爲國秉筆210 喧賓奪主136 甘心如薺112 泊樓車位174 恰如其分1.4 陰陽連環71 各路神仙1.92 相見恨晚103 寡情薄義1.27 優倡商賈1.43 天機莫測150 一戰功成194 焉知非福1.54 薊國四師106 羌胡合流1.22 其道大美123 溫泉別館162 舉棋不定1.46 陣前示威171 飛槳木蘭91 英雄同契212 不請自來181 呂布入陳152 涓滴成海143 以食爲天1.236 溫水三登214 後生翹楚251 入鄉隨俗1.57 身後之憂168 英雄當出1.236 兵器時代162 繩之以法1.99 八賢共治114 闢禍樓桑1.44 善利萬物121 上下勠力153 以身擋箭150 勢如水火1.75 大漢一藩172 席珍待聘1.4 大禍滔天1.259 世道人心151 便宜行事1.57 謀錄不盡1.60 轉禍爲福51 故國在望140 添兵增竈130 海內狂徒1.27 身後之謀251 入鄉隨俗110 熊羆入夢1.20 來去相宜189 天下信奉1.39 漢風速遞1.46 陣前示威1.52 家恨國仇1.49 三路大捷110 見縫插針174 恰如其分176 王田壽鯉1.88 二賊授首1.87 長樂未央1.52 家恨國仇1.9 修繕祖宅1.5 空穴來風1.285 共分天下155 拳拳之心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75 兵荒馬亂1.72 百害不侵1.22 毋需言反189 江淮孤生1.46 有褐有衣1.53 吾道東流1.55 安得猛士1.75 真相大白165 浮萍無根1.90 海島傳聲158 常山之蛇127 三面合圍168 面面俱到112 虛席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