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太上皇權

泊船入港,星稀月朗。

聞港中官吏,已候多時。薊王遂開夜宴。水衡都尉攜一衆府吏,次第升船。

覲見薊王。

自立爲水衡都尉府治。周暉廣募治水能臣,支渠四通,督造良港。疏通諸水,功在社稷。

百五十里漕渠,連通二水。漕渠沿岸,縱橫阡陌,城邑分佈。將茅尾海內外二港,連成一體,既可途徑九津(九河渡),中通大觀港(大風江),又可逆南廉水,南通合浦港,入合浦水路。一渠通四港,遂取名“四濟渠”。

此渠於幕府,利大之極。畢竟,薊王所立江表十港,皆爲幕府所轄。與州郡無干。坐擁內外循環水路,不爲他人所挾。薊王“便宜行事”,無有掣肘。方能將薊國風貌,放之四海。

亦如先前所言。築路穿渠,諸多利好,皆非薊王首創。

“馬援徵交趾時,駐軍合浦(大觀港),由外海運糧”,“苦烏雷嶺風濤之險”,於是命水軍“夜鑿白布峰腰之地,以通糧船”,“實欽廉舟楫之利”。乃史載合浦境內最早水利工程。又聞,馬援所鑿漕渠,絕非一條。亦可稱支渠四通。後毀於洪水,多不見蹤跡。

西北東南走向,四濟渠沿岸,皆歸水衡都尉領護。疏通南廉水道,行萬石大舡。亦歸水衡都尉所轄。

如前所言,只需出容渠船閘。流金水路,皆歸水衡都尉。

王駕南巡,除收攏人心,振奮士氣。亦可震懾宵小,威赫百蠻。三足踆烏所過之處。凡有幸一觀,無不震撼。三體船宮,水上巨無霸。蕞爾小國,焉敢輕生忤逆之心。

沿線吏民,亦得心安。

諸多利好,引徼外野民,泛舟北上;周遭山民,順水南下。日積月累,二港大興。

君臣同樂,一醉方休。

翌日,薊王又見(融)漓父,融氏大巫。漓父求築公社,以祀火神。

薊王欣然應允。效仿南廣陽巨馬水岸,北渚司寒館。於九津立司炎館。

九津,古謂日出之地。《呂氏春秋·求人》:“禹東至榑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

此九津,非彼九津。然日出榑木之地,九津青羌之野。炙炎之地也。

薊王遂命水衡都尉,於司炎館周遭,增築榑木城,督造九津港。爲四濟渠,市舶要衝。南北珍貨,交匯之地。

周遭百里,枝津縱橫之地,新設一縣,取名融氏(欽州)。

並請命二宮太皇,封融漓爲“融氏君”,又尊“南融君”。因位於九津司炎之地,其父本是融氏大巫。故時人皆稱“祝融夫人”。

薊王聞之,不禁慨嘆。融漓亦得真名矣。

融漓此時,亦伴駕船宮。見融氏大巫時,融漓陪坐側席。

然畢竟年幼懵懂。薊王心意,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二宮太皇,並宮中內外,皆心領神會。南融君,必入薊王家門。

如此,新立融氏縣,當爲薊國所轄。西抵十萬大山,東達至海。背倚合浦,共分地界。廣袤千里,環抱海岸。其中大觀港,並諸多沿岸港津,皆歸於治下。

終歸“肥水不流外人田”。

此地,本爲越人世代所居。合浦本就鞭長莫及。越人內附,願爲漢屬,各方亦樂見其成。之於二宮太皇,雖天下三分,各爲其主,然畢竟位高。祖宗家法所規,諸多『太上皇權』,皆未有失。譬如廢立、分封。

換言之,只需二宮太皇,北巡薊國,一日不歸。薊王便可得一日之便利。更毋需裹挾叔侄三人,明爭暗鬥。爲各方所掣肘。

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太上皇權,於家國天下,三權之中,可“以家事論國事”。譬如廢立。君王有大過失,不可爲天下共主。當由百官請命,大將軍上表。太后用璽,立《廢帝詔書》。如此,天子當退位稱臣。

再深思。薊王爲輔漢大將軍,號尚父。位在大將軍之上,爲上公之首。何太后已葬身火海,二宮太皇代掌太后之權。叔侄三人,凡有倒行逆施,不配爲君。

只需薊王上表,二宮太皇用璽,《廢帝詔書》立畢。傳檄天下,自當退位讓賢。若如不從,薊王可興師討逆,號令天下共擊之。

如此說來,叔侄三人,亦忌薊王多矣。

王允行割肉飼虎,狐假虎威之計。二宮太皇,又何嘗不是如此。凡薊王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永樂董太皇並長信竇太皇,無不應允。正是此因。

故叔侄三人,雖遣使不斷,求二宮太皇歸位。然二宮太皇,卻即來則安,穩居釣魚臺。亦窺破時局矣。今漢國祚將盡,薊王三興在即。爲長久計,豈能輕棄。

舍熊掌而取魚。智者不爲也。

如此說來。正如三郡烏桓,有四部,三分天下,有四國。二宮太皇並薊王,總皇權之極,足可與叔侄三人相爭。

尤其二宮太皇,金口玉言。廢立、分封,二權。堪稱定國神器。

誠然,正如狐虎之威。二宮太皇似狐,薊王如虎。狐虎相合,方可勢威。二者缺一不可。此不難理解。若無薊王,大漢一藩。轄地千里,兼督四州。統天下百萬雄兵。號令羣雄,莫敢不從。二宮太皇,孤家寡人,位高權輕。妄言廢立,干涉朝政。權臣一怒之下,只需鴆酒一杯,或三尺白綾,足可斃命。

於薊王而言,無二宮太皇遮身。暴露於皇權之下,稍有不從,便揹負大逆不道之惡名。凡一怒興兵,皆爲不義之師。大逆弒君,一世英名盡毀。乃至天下離心,諸侯並起,逐鹿中原。大漢再無三興之機。

優勢互補,其利斷金。古有“尊勤君王,攘斥外夷”。今有薊王尊二宮太皇,可攘三分天下。

正因看破此局。王太師,這才割肉飼虎,狐假虎威。而不敢輕易號令薊王。另外叔侄二人心思,亦無二這般。

譬如,若不給薊王,兼督四州之權。董侯直接下詔,命討伐下邳。

此時,薊王上表陳情。言,同室操戈,禍起蕭牆,宗室流血,動搖神器。

二宮太皇,感同身受。遂下詔,訓斥董侯,責令收回詔命。如此,不了了之。薊王足可自保,且無忤逆之嫌。

正因之於薊王,權重至極。故二宮太皇,久居不離。以求最大得利。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經停數日。

三足踆烏,再次揚帆起航。南下日南郡,泊於象林港。

150 天地人和131 再造新莽1.26 有勇無謀169 麋家小妹1.89 秉燭夜話1.54 一國之主187 得道不易1.70 公主智囊1.207 又見白袍1.42 善利其器1.97 莫問神鬼11 珠聯璧合1.226 七進七出142 道破天機12 淫不破義1.95 白虹貫日1.74 青虹下墜128 魚遊燋釜109 突飛猛進165 天下至理180 羅襪未染81 荒島求生1.93 自取其禍1.47 以儆猢猻102 家國天下194 利令智昏1.243 十有八九189 轉機忽現1.9 決裂諸侯118 莫測人心91 車騎填巷15 安邦定國198 狗邪滅國1.52 借刀殺人12 爲君之道193 西域使館182 兩全其美190 並驅中原1.82 狹路相逢148 七色婢女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50 從風而服1.88 藩強朝弱1.39 善罷甘休149 乘風而至1.65 形勢急轉146 握髮吐哺1.30 大醫治世1.93 助紂爲虐163 雙料博士103 薊國雙壁15 退居其次199 半天一夜1.97 以自爲方1.56 人馬如龍1.52 母子相見143 向海而生129 各方博弈196 百年大計1.77 望洋興嘆106 名不虛傳150 一戰功成107 自知之明1.72 欲壑難平215 班姑蔡女107 以夢爲繭17 輕徭薄稅187 都護西域171 獨步天下1.29 同坑好友1.264 又見連環122 破而後立1.204 龍蛇混雜1.29 負荊請罪104 有生之年121 萬舟齊發15 五毒之冠154 鹿死誰手1.69 貨比三家196 服牛乘馬1.7 小夥伴們132 人心難琢151 君臣之約1.58 睚眥必報173 絲路流金134 大利匠城11 禍起宮牆199 款到發貨81 夜入太倉1.84 王道治國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78 河北豪傑1.30 大醫治世1.74 畫地作餅1.24 多多益善71 瀝粉貼金1.72 涉海鑿河127 因時而變105 烈女龐娥231 潛龍勿用
150 天地人和131 再造新莽1.26 有勇無謀169 麋家小妹1.89 秉燭夜話1.54 一國之主187 得道不易1.70 公主智囊1.207 又見白袍1.42 善利其器1.97 莫問神鬼11 珠聯璧合1.226 七進七出142 道破天機12 淫不破義1.95 白虹貫日1.74 青虹下墜128 魚遊燋釜109 突飛猛進165 天下至理180 羅襪未染81 荒島求生1.93 自取其禍1.47 以儆猢猻102 家國天下194 利令智昏1.243 十有八九189 轉機忽現1.9 決裂諸侯118 莫測人心91 車騎填巷15 安邦定國198 狗邪滅國1.52 借刀殺人12 爲君之道193 西域使館182 兩全其美190 並驅中原1.82 狹路相逢148 七色婢女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50 從風而服1.88 藩強朝弱1.39 善罷甘休149 乘風而至1.65 形勢急轉146 握髮吐哺1.30 大醫治世1.93 助紂爲虐163 雙料博士103 薊國雙壁15 退居其次199 半天一夜1.97 以自爲方1.56 人馬如龍1.52 母子相見143 向海而生129 各方博弈196 百年大計1.77 望洋興嘆106 名不虛傳150 一戰功成107 自知之明1.72 欲壑難平215 班姑蔡女107 以夢爲繭17 輕徭薄稅187 都護西域171 獨步天下1.29 同坑好友1.264 又見連環122 破而後立1.204 龍蛇混雜1.29 負荊請罪104 有生之年121 萬舟齊發15 五毒之冠154 鹿死誰手1.69 貨比三家196 服牛乘馬1.7 小夥伴們132 人心難琢151 君臣之約1.58 睚眥必報173 絲路流金134 大利匠城11 禍起宮牆199 款到發貨81 夜入太倉1.84 王道治國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78 河北豪傑1.30 大醫治世1.74 畫地作餅1.24 多多益善71 瀝粉貼金1.72 涉海鑿河127 因時而變105 烈女龐娥231 潛龍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