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伏路把關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上陵禮後,朝政始興。百姓、羣臣,皆收攏心性。一年之計在於春。切莫因小失大。

各地上計使團,四散而歸。山門處,各色人等依依惜別,相約來年再會。如前所說,薊王輔政當滿五載。掐頭去尾,來年上計,必如先前這般。

歷經開年大典,少帝頗顯沉穩之貌。見多識廣,屢見不鮮,便是指此。待此等大典,皆可應對自如。百官臨朝,還有何所懼。薊王臨朝,便宜行事。無需次次上朝。三公九卿,何董二戚,並二位幕丞,足可打理一朝之政。

函園乃薊王陵。內中事物,本由幕丞荀攸,代爲掌管。今,幕府與封國並立。輔漢幕府屬吏,便不宜參與封國之事。且朝政繁雜,荀攸“力有不逮”,故而請辭。劉備知其乃爲避嫌,並非力所不能及。

見他心意已決,薊王亦不勉強。再擇合適之選繼任。

依律,帝王陵園,當設“園令”。《後漢書·百官二》:“先帝陵,每陵園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園,案行掃除。丞及校長各一人。本注曰:校長,主兵戎盜賊事。”

薊王陵,可設“函陵園令”,簡稱“函陵令”。十里函園,有編戶一萬三千。近四十萬衆。單置六百石陵園令,恐力有不逮。劉備上表陳情。得太皇並少帝應允,將函陵令,品秩擢升至千石。與縣令相當。事實上,封國之事,薊王可自決。只因函園毗鄰京畿,茲事體大。故需慎重行事。

首任函陵令人選,年前薊王已六百里去信國中,詢問二位國相。

正因地處京畿天子腳下。,右相耿雍亦不敢擅斷,遂入宮通稟。

太妃專開朝議。便有大夏令劉曄,舉好友魯子敬。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生而失父,與祖母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標)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爲務,甚得鄉邑歡心。時江淮宗賊大起,沆瀣一氣。覬覦魯肅鉅富,時有吞併之心。

劉曄與肅友善,遺肅書,曰:“方今天下難安,亂象已生,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想我薊國,披甲十萬,處地肥饒,淮泗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時不可失,足下速至。”肅答然其計。欲舉族北上,遷入薊國。

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爲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暗中操練),講武習兵。父老鹹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今欲舉族北遷,肅乃命其屬曰:“中國失綱,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薊國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寧肯相隨俱至樂土,以觀時變乎?”其屬皆從命。乃使細弱在前,強壯在後,男女三百餘人行。

州追騎至,肅等徐行,勒兵持滿,謂之曰:“卿等丈夫,當解大數(大局)。今日天下兵亂,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爲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騎既嘉肅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還。有驚無險,脫困行至江邊。乘往來江表十港之薊國海市大舡,北上薊國。逃出生天。

大江東去,四季不凍。

去年末,已舉家遷入樓桑大溪地,得劉曄引薦,入太學壇。時薊王已北上,故未知也。

魯肅爲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起居寢臥,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上庠令鄭玄,如獲至寶。贊其曰:有過人之明。

開年不過十五,便舉其出仕。

話說,薊國多“少年長吏”。年十五出仕,正當適宜。然十里函園,乃薊王陵。懸樓九阪,權貴三千。再加皇親國戚,爭相入園。十五少年,足服衆望否?

太妃命中書令趙娥,六百里呈報京師,由薊王定奪。

薊王看後,欣然一笑,脫口而出:“伏路把關魯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

所幸無外人在場。

魯肅允文允武,正堪大用。且秉性與薊王頗多相契。麾下少年俠客,亦能助魯肅行事。可比少時來投,順陽衛。誠如,體貌魁奇,少年老成,亦是資本。

劉備遂傳令,擇吉日,拜魯肅爲函陵令,兼領王宮舍人。秩雙千石俸。待大河解凍,隨船隊直入陽港,執掌十里函園。年十五,千石出仕。二千及冠,亦不遠矣。郭奉孝之後,又出大才。可喜可賀。

薊王特賜師弟劉曄百金,以示嘉許。

年末大雪,倒春尤寒。上陵禮後,氣溫日漸回暖。除背陰處,積雪深厚。園內只剩殘雪。陽渠解凍,爲時不遠。接連主持兩次開年大典,再加陽春日暖,萬物萌生,劉備頗爲倦怠。

王妃本欲早歸。薊王不捨,挽留至今。言,待三月上巳節後,再返不遲。

公孫長姐,又豈能拒絕。這便安心住下不提。

“報!”雲霞女衛,入閣通稟:“四方館六百里傳書至。”

劉備心中一動:“速呈來。”

“喏。”

察驗無誤,由函園貴人親手拆封,呈於夫君當面。

“劉惇。”真相大白。原來,無名方士,名喚劉惇,字子仁,平原人。乃平原方士襄楷門徒。襄楷入雲臺山治後,四方館長朱建平,曾命麾下相師劉良,赴平原查探襄楷蹤跡。遂與劉惇相識。後舉其入隴右四海館,拜在左慈門下,云云。

左慈亦傳書,繼說經過。

“被人暗施‘驪龍假寐’之禁術。”劉備若有所思。據左慈描述,劉備竊以爲,所謂“驪龍假寐”,乃是一種心理暗示術。對特定記憶,或特定思維,產生心理投射,或稱“精神映射”。只需有人打探襄楷下落,投射便會觸動。劉惇遂在條件反射下,產生應對舉措。張嘴扯動機關,行暗器傷人。

所幸左慈道行高深,堪堪避過。又及時出手,應對得當。保住劉惇性命。稍後甦醒,入蜀祭奠授業恩師,亦是人之常情。然,爲何又輾轉抵京,死於千秋觀中。

“此劉平,非彼劉平乎?”薊王目光深邃。意味深長。

113 求開黨錮159 無當飛軍157 類同相召137 和親典禮17 猛虎搏兔109 突飛猛進1.92 萬世太平111 計程馬車1.72 羚羊掛角1.97 莫問神鬼13 匹夫無罪1.82 爲人作嫁178 一門爭義161 孤燕折翅1.94 長城邊患1.3 貢金補全142 斷不可棄104 靡麗妖風1.42 鑿路先鋒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94 規圓矩方126 投其所好129 山海之盟1.78 風起雲蒸156 薊王子館137 共飲此杯1.56 人馬如龍110 金聲玉振1.98 遊兵散卒175 菩薩女蠻102 風雪載途1.68 燕人來也156 開卷有益155 恩威並濟1.40 國之惡疾1.3 風潮不減103 薊國雙壁140 盡數歸心140 孤家寡人1.53 攻心爲上1.54 七日血戰116 我有一計1.92 多子多福1.98 遊兵散卒127 兔死狐悲1.88 立象林苑1.76 獻圖明志1.58 耿雍認主1.58 歲不我與195 青史留名1.79 字挾風霜1.55 洛陽一日191 另立門戶1.266 驚悉隱秘100 三馬同槽1.64 天下大酺178 萇孝仁皇158 顛倒黑白1.2 圈地爲邑1.33 以衆擊寡1.57 無雙再起103 撲朔迷離185 拋磚引玉1.55 情義無價12 戰意橫生114 支渠四通1.90 貴不可言12 再見恩師122 破而後立124 上公九命1.87 大漢風骨113 芳蘭之舉111 無名之輩1.90 蒼天已死113 芳蘭之舉1.95 黃巾屯田137 我有三策1.84 百工居肆1.256 茅塞頓開51 情不亂法1.8 拍案驚奇106 名不虛傳1.285 共分天下1.277 賊臣授首164 追本溯源1.32 上下求索1.50 大河之子1.76 智機千變1.7 殺機畢露1.60 楛矢貫隼1.60 楛矢貫隼210 破繭成蝶183 放任自流104 太平賊反1.3 香消玉損1.69 洛陽紙貴61 語破天機11 豔后無忌1.225 將星雲集140 添兵增竈
113 求開黨錮159 無當飛軍157 類同相召137 和親典禮17 猛虎搏兔109 突飛猛進1.92 萬世太平111 計程馬車1.72 羚羊掛角1.97 莫問神鬼13 匹夫無罪1.82 爲人作嫁178 一門爭義161 孤燕折翅1.94 長城邊患1.3 貢金補全142 斷不可棄104 靡麗妖風1.42 鑿路先鋒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94 規圓矩方126 投其所好129 山海之盟1.78 風起雲蒸156 薊王子館137 共飲此杯1.56 人馬如龍110 金聲玉振1.98 遊兵散卒175 菩薩女蠻102 風雪載途1.68 燕人來也156 開卷有益155 恩威並濟1.40 國之惡疾1.3 風潮不減103 薊國雙壁140 盡數歸心140 孤家寡人1.53 攻心爲上1.54 七日血戰116 我有一計1.92 多子多福1.98 遊兵散卒127 兔死狐悲1.88 立象林苑1.76 獻圖明志1.58 耿雍認主1.58 歲不我與195 青史留名1.79 字挾風霜1.55 洛陽一日191 另立門戶1.266 驚悉隱秘100 三馬同槽1.64 天下大酺178 萇孝仁皇158 顛倒黑白1.2 圈地爲邑1.33 以衆擊寡1.57 無雙再起103 撲朔迷離185 拋磚引玉1.55 情義無價12 戰意橫生114 支渠四通1.90 貴不可言12 再見恩師122 破而後立124 上公九命1.87 大漢風骨113 芳蘭之舉111 無名之輩1.90 蒼天已死113 芳蘭之舉1.95 黃巾屯田137 我有三策1.84 百工居肆1.256 茅塞頓開51 情不亂法1.8 拍案驚奇106 名不虛傳1.285 共分天下1.277 賊臣授首164 追本溯源1.32 上下求索1.50 大河之子1.76 智機千變1.7 殺機畢露1.60 楛矢貫隼1.60 楛矢貫隼210 破繭成蝶183 放任自流104 太平賊反1.3 香消玉損1.69 洛陽紙貴61 語破天機11 豔后無忌1.225 將星雲集140 添兵增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