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問鼎中原

賈詡脫口而出:“當年秋,七月,甲寅,有人書朱雀闕,言:‘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禁太后,公卿皆尸祿,無忠言者。’”

“不愧是右丞。”曹節一聲長嘆:“侯覽先誣張儉與長樂少府李膺、太僕杜密等爲‘黨人’,藉故奪我長樂太僕之職。須知,長樂少府、長樂太僕,乃太后三卿。侯覽之所以誣告,非爲起‘黨錮之禍’,只爲報與張儉私仇,兼爲其主,剪滅竇太后黨羽。而後再殺竇太后。”

賈詡已然醒悟:“莫非‘書朱雀闕者’,乃是老大人?”侯覽之主,究竟是何人。時過境遷,又何必再深究。終歸與此事無關。

“然也。”曹節笑道:“見宮中有人藉故,欲幽殺太后。老朽這才留書示警。爲行自保,唯有將自己與王甫,名列其中。王甫無端遭陷,深恨留書之人。詔司隸校尉劉猛逐捕,十日一報。猛以‘誹書言直’,不肯急捕。月餘,主名不立;猛坐貶爲諫議大夫,以御史中丞段熲代之。熲四出逐捕,太學生牽連入獄者千餘人。最後無果而終。王甫由此深恨黨人,卻不恨我。”

“只因‘朱雀闕書’,老大人與王甫赫然並列。”賈詡答曰。

“然也。”曹節得意一笑,又急忙收攏笑意:“如此,方纔保住太后性命。”

賈詡含笑點頭,卻未揭破。事實上,“朱雀闕書”乃一石二鳥之計。爲全竇太后性命是其一。其二,乃是借刀殺人,王甫所深恨者,並非黨人,而是另一位大內官,程璜。只因曹節與王甫,皆名列朱雀闕上,唯獨程璜不見其名。故宮中傳聞,乃程璜所寫。王甫焉能不生疑。稍後,纔有程璜與王甫的互殺。

言及此處。賈詡這才醒悟。“二次黨錮之禍”,竟因四位大內官,內鬥而起。卻牽連如此廣大,影響如此深遠,荼毒如此惡劣。殺侯覽者,必是曹節、王甫、程璜,三人之一。一己之私,險毀社稷國祚。宦官之禍,何其劇也!

“卻不知,與陳王寵有何干系?”賈詡又問。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桓帝駕崩,遺詔命劉悝復爲勃海王。此其一也。”曹節目光深邃。

“莫非還是二道詔命。”賈詡心中一動,擲地有聲:“兄終弟及!”

“然也。桓帝先復劉悝勃海王位,再傳其大漢帝位。”曹節齜牙一笑:“罪王如何繼位?必先赦免其罪。”

“換言之,前大將軍竇武與竇太后,暗自將第二道詔命撕毀,另立解瀆亭侯,是爲靈帝。”賈詡言道。

“桓帝口出遺命,時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皆在場。”曹節將細節補全。

“難怪王甫要殺二人。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素與劉悝交好。必將詔書之事,暗中告知。”再聯想民間傳聞,勃海王並非憤恨皇兄未傳位與己,而是恨大將軍竇武並竇太后銷燬桓帝傳位詔書,故才擅自發兵,欲奪迎駕詔書。

“二道傳位詔書,乃桓帝彌留之際,口述。知者甚少。時在場衆人,除去桓帝身邊親隨,竇太后,竇大將軍,貴人田聖,還有陳王劉寵。”

天子崩,“四海之內鹹悲,臣下若喪考妣”,爲“觀君父之棺柩”。諸侯赴京奔天子喪,地方官吏率領吏民望都而哭,舉國哀悼。

“劉寵勇猛過人,善使弓弩,十發十中,中皆同處。乃漢室強宗。桓帝知傳位於弟,大將軍竇武必不能相容。便囑託陳王劉寵,效仿明帝時,東平憲王劉蒼爲驃騎將軍故事,輔佐勃海王劉悝繼位。”曹節言道:“奈何事與願違。竇大將軍先撕遺詔,竇太后再殺田聖滅口。宮內無人應聲,陳王劉寵孤掌難鳴。後得竇太后作保,劉寵放歸封國。此事就此作罷。時永康元年(167)十二月。”

“待熹平元年(172年)十月,先帝誅勃海王滿門。陳王寵,竊以爲先帝舊事重提,欲除後患。故提前謀劃,與國相魏愔‘共祭天神’。”賈詡接着道。

“所謂‘共祭天神’,實則殺白馬盟誓。”曹節終道破謎底:“時‘共祭盟誓’者,除去陳王劉寵,還有樑王劉元、沛王劉琮、下邳王劉意、彭城王劉和、琅邪王劉據、東海王劉祗(備註①)。”

“如前漢,七國之亂。”

“然也。”曹節嘆道:“稍有不慎,便將重蹈前漢覆轍。王甫嚴刑拷打,悉知此事,驚恐之下,遂密報先帝。因茲事體大,先帝密召近臣問計。程璜遂進言道,諸王結盟,乃因見勃海王滿門慘死,生怕飛來橫禍。斷不可逼迫太甚,謹防鋌而走險。不如赦免陳王劉寵之罪,以安其心。兼分諸王聯盟之心。”

“先帝猶豫不決。便在此時,形勢突變。年前十一月,有會稽妖賊許生起句章,自稱‘越王’,其子許昌在句章稱帝,自號‘陽明皇帝’,衆以萬數。先前不過小患,不足爲慮。豈料年後,忽兵精糧足,不斷壯大,漸成大患。揚州刺史臧旻密報,乃因賊人得七王暗中資助。”

“養賊自重。”賈詡焉能不知。

“權衡之下,先帝這才下定決心,赦免陳王劉寵之罪。”曹節終將前朝隱秘道出。至於隱瞞多少,便不得而知了。

沉思片刻,賈詡言道:“先帝駕崩,少帝繼位。前朝舊事,已隨風散去。陳王劉寵再無性命之憂,因何還要與我主暗中結盟。”

此乃明知故問。曹節亦不說破:“先帝一念之仁,乃至養虎成患。如前漢故事:天下板蕩,羣盜蜂起,必有宗室趁亂興兵,覬覦大位。”

“老大人言下之意,陳王劉寵欲結盟興兵,謀奪天下。”言罷,賈詡忽又笑問:“若如此。老大人以爲,我主又該如何是好?”

曹節下意識張口,卻隻字未出。須臾,似笑非笑,語透深意:“老奴竊以爲,此一時,彼一時也。”

賈詡心領神會:“老大人之言,詡自當帶到。”曹節先前之言,自稱‘老奴’,“此一時,彼一時也”顯然是說與薊王聽。言下之意,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是否結盟,且看誰能問鼎中原。

一言蔽之,誰纔是最大得利。

“老而無用,難以久持。言盡於此,右丞且自去。”說完,曹節便又高臥榻上,瞌目小憩。

“告辭。”賈詡拜退。

183 悉聽君便166 落子無悔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84 早朝晏罷127 徵闢天下1.87 三宮鼎立1.32 循路而進261 寄神免禍1.254 忽然而已11 反客爲主1.253 陰相與謀1.27 託妻寄子1.7 三家解兵118 元服之禮1.64 定國之謀1.64 天下大酺91 心有滋蔓146 鑄軌直道1.43 予取予求1.49 覆水難收130 不可定期192 火燒西園41 閉關鎖國13 紅顏薄命1.28 將門虎子190 且要珍惜1.270 養女齊聚71 命運時然116 我有一計1.78 城上金烏1.83 紛華靡麗163 萬一之率1.80 喜訊傳來196 家門之爭195 回京在即1.69 父子同升1.3 父子相隨1.73 衆口難調19 馬兒快跑148 宮前之變178 中洲一郡1.96 開年見喜164 成家立業1.80 喜訊傳來1.245 更始決裂1 伏虣藏虎251 入鄉隨俗1.80 毋論大小158 顛倒黑白1.56 人馬如龍1.257 珠璣深藏1.39 一棒成名1.62 陰陽連環1.296 可甘人下153 情亦動人1.50 神滅無鬼16 重造京洛110 連環殺局1.222 神器更易149 白馬非馬17 忽左忽右16 重造京洛1.50 試釘馬掌13 殊途同歸147 同類相動159 亂世之才183 放任自流1.70 封侯拜相199 千里追兇149 內外雙軌1.83 紛華靡麗1.53 前朝舊事1.30 未琢璞玉1.25 黃龍見譙172 自掘墳墓121 各取所需1.205 長安小聚1.47 丹陽勁卒125 急流勇退166 囈語少年179 清白無鬼121 十里長筵114 割肉飼虎1.95 互相成全109 舊友重聚1.9 雄甲天下107 太上皇權1.69 張飛劫親171 飛槳木蘭51 流民來附125 此事拿手129 山海之盟1.200 永安上壽1.64 天下大酺14 撒豆成兵1.75 大漢一藩13 改造閭里1.8 環璧珠玉146 握髮吐哺
183 悉聽君便166 落子無悔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84 早朝晏罷127 徵闢天下1.87 三宮鼎立1.32 循路而進261 寄神免禍1.254 忽然而已11 反客爲主1.253 陰相與謀1.27 託妻寄子1.7 三家解兵118 元服之禮1.64 定國之謀1.64 天下大酺91 心有滋蔓146 鑄軌直道1.43 予取予求1.49 覆水難收130 不可定期192 火燒西園41 閉關鎖國13 紅顏薄命1.28 將門虎子190 且要珍惜1.270 養女齊聚71 命運時然116 我有一計1.78 城上金烏1.83 紛華靡麗163 萬一之率1.80 喜訊傳來196 家門之爭195 回京在即1.69 父子同升1.3 父子相隨1.73 衆口難調19 馬兒快跑148 宮前之變178 中洲一郡1.96 開年見喜164 成家立業1.80 喜訊傳來1.245 更始決裂1 伏虣藏虎251 入鄉隨俗1.80 毋論大小158 顛倒黑白1.56 人馬如龍1.257 珠璣深藏1.39 一棒成名1.62 陰陽連環1.296 可甘人下153 情亦動人1.50 神滅無鬼16 重造京洛110 連環殺局1.222 神器更易149 白馬非馬17 忽左忽右16 重造京洛1.50 試釘馬掌13 殊途同歸147 同類相動159 亂世之才183 放任自流1.70 封侯拜相199 千里追兇149 內外雙軌1.83 紛華靡麗1.53 前朝舊事1.30 未琢璞玉1.25 黃龍見譙172 自掘墳墓121 各取所需1.205 長安小聚1.47 丹陽勁卒125 急流勇退166 囈語少年179 清白無鬼121 十里長筵114 割肉飼虎1.95 互相成全109 舊友重聚1.9 雄甲天下107 太上皇權1.69 張飛劫親171 飛槳木蘭51 流民來附125 此事拿手129 山海之盟1.200 永安上壽1.64 天下大酺14 撒豆成兵1.75 大漢一藩13 改造閭里1.8 環璧珠玉146 握髮吐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