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天機莫測

入盧龍塞。與關內各部大人,分道揚鑣。劉備終於趕在立冬前,返回封國。

一年一季的稻作,如期而至。稻作機關器,磨刀霍霍。各城農人,翹首以盼。

爲不影響稻作,歸國大軍,先陳兵國境,再命麾下各部,兵分數路,偃旗息鼓,返歸駐地。劉備則早在入盧龍塞後,便在史渙等繡衣吏的護佑下,於“林蘭津”換乘遊麟號,沿濡水出海。橫渡渤海上灣,再入巨馬水路,沿薊國黃金水道,泊入南港。

恰逢夜深人靜。於是輕車簡從,駛入王城不提。

待翌日城頭升起王旗,國人方知國君已歸。各自心安。常言道:“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漢朝家國天下。薊王即是家主,又是國君。乃薊國定海神針,主心之骨。正因如此,劉備才日夜兼程,趕在稻作前歸國。

以震懾宵小。

一路行來,尤其是縱覽安北郡。安置扶余四加的夕陽、昌城、驪城、絫縣等地,竟也圩田有成。舉千里鏡遠眺,只見沿海灘塗,爲多闢爲鹽田;濱海鹽漬,遍種苜蓿;廣大陂澤,則用來築堤圩田。

正因人手充足,故安北守閻柔,沿水網路脈,將下轄數縣,縱橫分割。南北互通,東西相向,四面破土開工。通渠、圩田、攔水、築堤,大張旗鼓,齊頭並進。薊國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閒來無事,賣把子力氣,又有何妨。日薪二百大錢,還包吃住。扶余四加,壯丁、健婦,羣起響應。好比天上掉胡餅。胡麻濺滿臉。

新手亦無妨。薊國營造,早立規範。各項規程,依次使來,足可確保安全、高效。

不出三日便可上手,不出三月得心應手,不出三年滾瓜爛熟。

二十萬高句麗,四十萬扶余四加,南下填補東部國境。實乃神來之筆。

封建時代,編戶人口等同於生產力。按照上計署精算。自耕農比佃戶田的畝產,足足高出三成。多出近二石的稻穀。所以說,“編戶人口”才最大程度的等同於生產力。

自東向西,從南到北。整個薊國,欣欣向榮。遼海郡,又如何能例外。沓津、金州港,憑藉遼東半島之便,源源不斷吸引青徐民衆,渡海來投。尤其得知薊王竟足量墊付渡資,舉家北遷闢禍者,比比皆是。

山越強宗驍帥,更是舉族北上,以闢江東猛虎。

聽聞朝廷已拜孫堅爲“破虜將軍”,擇日領兵入漢中,替連戰連敗的蕩寇將軍周慎,平米賊之亂。

江東山越,當可稍稍鬆一口氣。

又聞憑招降黑山羣賊之功,曹操新領兗州牧。坐擁一州之地。麾數萬兵士,正嚴加訓練。待磨去匪氣,當可一用。南陽局勢動盪。新帝已敕令四郡亡胡,出五千突騎,渡河馳援。以震懾宵小,安撫陪都百姓。

洛陽,南宮門外御道。

百官下朝,列隊登車。

“太常留步。”忽聽背後有人呼喚,劉焉這便駐足。見一熟人疾步趕來,遂含笑行禮:“原是董侍中。”

董扶,字茂安,廣漢綿竹人。時與任安、周舒齊名,乃名儒楊厚弟子。年前得大將軍何進舉薦,徵拜侍中,甚見器重。

“可否與太常同車?”董扶目露深意。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劉焉笑道。

二人登車並坐,投上西門而去。

“聞陛下欲放太常出爲外官,不知然否。”途中董扶問道。

“茂安善解讖緯,通曉占卜。何不掐指一算?”劉焉反問。

“如此當八九不離十。”董扶又道:“敢問太常,欲出往何地?”

“豫州如何?”劉焉笑答。

“豫州乃天子腳下,鄰近京畿。‘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何必引火燒身。”董扶搖頭道。

“如此,徐州如何?”劉焉又問。

“徐州乃四戰之地。中原大亂,狼煙一起,腹背受敵。太常何必去蹚這趟渾水。”董扶又搖頭。

“如你所說,中原大亂,莫不如遠避江海。交州如何?”劉焉終於道破心機。日前,陛下面授機宜,問劉焉欲牧守何地。劉焉答曰,願去交州。

“交州乃大漢極南。蠻荒之地,羣盜蜂起。常有山越興兵作亂,非穩妥之選。”董扶再搖頭。

“嘶—”劉焉不由輕抽一口涼氣。穩住心神,這便問道:“依茂安之見,當往何處?”

“何不去益州。”董扶脫口而出。

“益州?”劉焉一愣,隨即搖頭道:“不可。漢中米賊勢大,饒是蕩寇將軍周慎,亦不能敵。巴郡妖巫張修,時有南下益州之心。如今勝負未分,若此時入蜀,乃自投死地也。”

“無妨。”董扶高深莫測:“朝廷已拜江東猛虎孫堅爲‘破虜將軍’,馳援漢中戰事。料想,米賊必爲其所破。今日危難,明日當迎刃而解。”

見四下無人,董扶私謂劉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嘶——”劉焉猛吸一口涼氣。此乃大逆不道,誅心之言。然又如一朵火苗,點燃腔中熊熊烈焰。

“昔日高祖,數敗於項羽。滅秦首功,卻被封往漢中。勵精圖治,暗度陳倉。終一戰而滅西楚,立煌煌天漢。二百年後,前漢氣數將盡,又有光武中興,再續二百年。時至今日,今漢亦國祚難續。天下皆傳,能三興炎漢者,乃‘宗王’也。”董扶字字誅心。

“天下皆以爲是薊王劉備。”劉焉勉強言道。雖心中不服,然亦無從辯駁。

“所謂‘天機不可泄露’。若薊王當真‘天命所歸’,又豈能令天下人皆識破此天機?”董扶再勸:“若真如此,還要天機何用?”

“言之有理!”劉焉雙眼一亮。道理很簡單。有道是“天機莫測”。路人皆知的秘密,顯然不是秘密。同理。天下人皆知的天機,必不是天機。

“蜀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號稱天府之國。又有羣山拱衛,雄關阻隔。只需學高祖,休養生息,待天下有變,再兵出陳倉,重整河山。”董扶滔滔不絕,忽言盡於此。

“茂安,字字珠璣,如雷貫耳。今日大夢初醒,當言聽計從。還望茂安不吝賜教。”劉焉目中竟是野火燎原。

“明公在上,請受董扶一拜。”

“得董扶,何愁大事不成乎!”

1.69 貨比三家152 縱敵長寇149 乘風而至163 佛道先後1.20 何足掛齒128 欲蓋彌彰1.9 牛刀小試1.54 薊國四師105 胡口奪食134 大利匠城1.39 分功之義164 盡數滅口183 長史女衛1.53 前朝舊事1.45 名臣碩老1.50 宮廷之變1.8 配享太廟1.25 言之尚早140 守土有功138 漏奪附黨17 正月旦會16 重造京洛1.38 溯谷而行1.98 正大光明1.80 債臺高築128 揮金僚朋1.83 誅心之謀1.298 同聲同氣1.38 溯谷而行120 不忘初心195 薊王登朝1.238 君有不戰17 同軌畢至155 拳拳之心190 迷途知返1.50 試釘馬掌1.2 亂世苟活165 片羽吉光1.50 人中呂布194 無事相安1.50 明日未知190 迷途知返184 亂之道也1.36 一金知心100 與我一戰1.50 神滅無鬼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36 渾天大陣156 定鼎關中1.48 八方旅人177 坐等期滿1.222 神器更易1.54 七日血戰1.255 突施冷箭1.46 鷹擊長空1.2 經商有道1.33 代父上疏1.5 何方神聖81 圍獵祭祖1.94 長城邊患221 非人臣也1.70 封侯拜相11 珠聯璧合110 棄親從曹148 七色婢女134 天下初平1.92 相見恨晚111 計程馬車1.73 大行天下124 成王敗寇177 坐等期滿182 馬齒徒增71 以鹿爲幟1.39 分功之義10 大夢初醒1 龍血玄黃1.56 人馬如龍164 十夷王女106 甘之如飴1.28 豎子成名1.20 互不相識107 林間馬場1.98 南港新城1.7 分庭抗禮1.88 立象林苑119 衆星拱鬥114 先發優勢148 暗語絃音1.258 激勵三軍132 謹遵醫囑189 夾縫偷生119 時局崩壞113 天命所歸169 頂級名產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57 與漢同休1.79 字挾風霜158 顛倒黑白114 支渠四通1.65 陰藏殺機
1.69 貨比三家152 縱敵長寇149 乘風而至163 佛道先後1.20 何足掛齒128 欲蓋彌彰1.9 牛刀小試1.54 薊國四師105 胡口奪食134 大利匠城1.39 分功之義164 盡數滅口183 長史女衛1.53 前朝舊事1.45 名臣碩老1.50 宮廷之變1.8 配享太廟1.25 言之尚早140 守土有功138 漏奪附黨17 正月旦會16 重造京洛1.38 溯谷而行1.98 正大光明1.80 債臺高築128 揮金僚朋1.83 誅心之謀1.298 同聲同氣1.38 溯谷而行120 不忘初心195 薊王登朝1.238 君有不戰17 同軌畢至155 拳拳之心190 迷途知返1.50 試釘馬掌1.2 亂世苟活165 片羽吉光1.50 人中呂布194 無事相安1.50 明日未知190 迷途知返184 亂之道也1.36 一金知心100 與我一戰1.50 神滅無鬼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36 渾天大陣156 定鼎關中1.48 八方旅人177 坐等期滿1.222 神器更易1.54 七日血戰1.255 突施冷箭1.46 鷹擊長空1.2 經商有道1.33 代父上疏1.5 何方神聖81 圍獵祭祖1.94 長城邊患221 非人臣也1.70 封侯拜相11 珠聯璧合110 棄親從曹148 七色婢女134 天下初平1.92 相見恨晚111 計程馬車1.73 大行天下124 成王敗寇177 坐等期滿182 馬齒徒增71 以鹿爲幟1.39 分功之義10 大夢初醒1 龍血玄黃1.56 人馬如龍164 十夷王女106 甘之如飴1.28 豎子成名1.20 互不相識107 林間馬場1.98 南港新城1.7 分庭抗禮1.88 立象林苑119 衆星拱鬥114 先發優勢148 暗語絃音1.258 激勵三軍132 謹遵醫囑189 夾縫偷生119 時局崩壞113 天命所歸169 頂級名產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57 與漢同休1.79 字挾風霜158 顛倒黑白114 支渠四通1.65 陰藏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