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代父上疏

少頃,士貴人捧書來見:“旄牛夷王女,美人朱提氏;摩沙夷王女,美人冬氏;昆彌夷王女,美人滷氏;槃木夷王女,美人槃氏;白狼夷王女,美人唐氏;樓薄夷王女,美人唐氏;哀牢夷王女,美人柳氏;邛都夷王女,美人任氏;笮都夷王女,美人笮氏;卷夷大牛王女,美人封氏。十夷王女,聯名上疏(注①)。”

劉備笑問:“鴛鴦美人,有何要事,竟不肯說於爲夫當面。”

士貴人言道:“必是國事。”

劉備亦想到:“當是‘代父上疏’,欲同赴日南。”

這便取來一觀。果不其然:“旄牛,摩沙,昆彌。此三部,皆爲西南夷大部。種落繁熾,據守三郡要衝:旄牛夷扼‘旄牛道’,摩沙夷據‘西夷道’,昆彌夷守‘永昌道’。三道皆爲‘蜀身毒道’居中路段。而餘下槃木夷、白狼夷、樓薄夷、哀牢夷、邛都夷、笮都夷、卷夷大牛王部,亦皆散落蜀身毒道沿線,據險設關,大發其財。今見海上貿易,利潤豐厚。水衡都尉,又率麾下船隊,逆進西南腹地。通渠築港,海市往來。尤其容渠船閘,溝通諸水。將內外水路,連成大回環。三南之地,無需換船,便可直通江海。如此大利,西南夷王及徼外蠻夷,焉能不垂涎。”

海上貿易的巨大利益,便是國人亦不能免俗。僦船出海已是常態。許多薊商,自發組建龐大船隊,依附海市,抵達薊國南部港津,再順風而下,往來海外諸國。賺得盆盈鉢滿。

扼控海上貿易航線的薊王,自看不上商人們的小打小鬧。

此次南下,先滅林邑立威。而後重金結好徼外諸國。立大使館,闢通商港津。效仿三韓半島,擇內河入海口,興建港津。如珠串遞進,連通身毒。終將抵達大秦。

如此宏圖偉業,窮盡劉備一生,恐難完成。不怕。還有三百子嗣。古有愚公移山:“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有其父,必有其子。丈量世界的雄心,薊王一門,當前赴後繼,無有例外。

士貴人言道:“西南夷與徼外蠻夷,多有往來。相互結親,亦是常情。論對徼外山水地形之熟絡,非蜀身毒道西南夷王莫屬。”

“貴人言之有理。”蜀身毒道,乃交通中南半島之貿易通道。先前西南夷王及本地豪強大姓,不願與漢人分享。若非劉備遣水衡都尉,鑿穿水路,蕩平天險,溝通內外水系,西南夷王焉肯俯首稱臣。

如今海市深入三南腹地。薊國名產紛至沓來。西南珍物亦源源不斷,販運海北天南。單市租與關稅所得,便遠超蜀身毒道。

道理很簡單。蜀身毒道,其中一段後世稱茶馬古道。山路崎嶇,無法大規模運輸。一支商隊,不過十幾乃至數百馬匹。一車不過載二十五斛。試想匹馬又能馱運幾何。故多是輕飄又價高之物。

再觀薊國輪船。千石載重,隨處可見。隨海市南下,豈止是百舸爭流。千帆競渡亦不爲過。無論運力、成本,還是往來時間,皆遠非馱隊可比。

正如河東鹽商,改用薊國畜力船後,河東大鹽售價,已降至每石四百錢。且鹽商獲利未減。足見水運之便,亦見薊國機關之利。

西南夷王,如何能不眼紅心熱。

薊國大力推行農作機關器。國中二三老農,便可日種一頃。大量青壯健婦,農閒時築路穿渠,營城造樓,築堤圩田。賺取日薪二百大錢。

試想,薊國千里白澤平地起。四百城港,皆是國人一磚一瓦,一石一木,修築而成。或有人問,種田十倍利,經商利百倍。若皆去海市經商,不去種田,又當如何。

如前所說,田地作爲封建時代最珍貴的資產。時人對土地的渴望,便是薊王劉備,亦無可免俗。或者說,作爲農耕文明的大漢,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皆無法倖免。焚盡蠻荒,闢土開疆,乃歷代頭等大功。

而豪商牟取暴利後,首當其衝,便是大肆併購良田,用以保值。

此乃民情所致。

再說國政。薊國良田,無法流轉。戶戶五十畝,分戶不析產。若要多獲良田,唯升爵一途。據編戶不同,標準各異。農戶、商戶、匠戶、醫戶等,各有進爵之路。農戶首論田賦。商戶首論市租。而後各項條件,逐次順延。需全部達成,方可如願進爵一等。五大夫以上,非功不授。

先前朝會,薊王訂立船戶進爵,便首推運力。量化標準,便是“內(河)(千)取五,外(海)(千)取十”的運稅。

《薊法》中更有對荒田閉地,設有嚴律:田不耕者滿載,沒田縣官(收歸國有)。錄入失信檔案。嚴重者,當繩之以法。話說,客庸薊國者,數以百萬計。實在家中無閒人,僱傭人手便是。

漢人信義爲先。重諾守信,契約精神可見一斑。

《二年律令·置後律》,時下作爲“戶後”身份的女兒,出嫁時,名下田宅可轉至其田宅尚不足額的丈夫名下。甚至,戶主因故絕戶,其奴婢可免爲庶人,並以“戶後”身份,繼承主人田宅及財產:“死毋後而有奴婢者,免奴婢以爲庶人,以□人律□之□主田宅及餘財(‘□’爲脫字)。”

實在無人繼承,當收歸國有。

如此,多管齊下。

力保四海無荒煙,宇內無閒田。

言歸正傳。

“夫君意下如何?”貴士人遂問。

“將鴛鴦十美人,請來閣中相見。”劉備需問明詳情。

“喏。”士貴人這便遣人傳命。

四宮回字形相連。東宮鴛鴦殿,往北宮一路通途。沿途御衛,已提前得報,自當放行。薊王宮由三百亞馬遜御姬護衛。安全無虞。

“妾等,拜見夫君。”鴛鴦十美,燕瘦環肥,飽受寵溺,豔光四射。蠻女多情,敢愛敢恨。牀笫之私,實不足爲外人道哉。

“美人免禮。”劉備笑問:“書上所言,爲夫已細觀。卻不知,乃出何人之意?”

“不敢欺瞞夫君。乃是妾等,父王之意。”美人朱提氏,美目盼兮,如實作答。

“原來如此。”劉備又問:“如何同赴?”

1.32 織蓆販履31 垂綏琬琰191 天下雄兵107 無人可用167 遙遠綠洲185 定國奇謀1.34 先禮後兵148 三舉鄉黨1.205 長安小聚180 同道中人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18 亂臣賊子130 民情如火1.82 年末大賞219 一身是膽139 江山易改1.42 撐犁孤塗1.26 羣雁無首1.40 有心無力1.29 浮屠佛祠1.57 借雞生蛋186 三方勢力14 興師動衆1.8 神都洛陽1.5 舌綻春雷173 畝鍾之田1.84 百工居肆189 天下宗王135 爲主捉刀13 改造閭里195 避無可避1.85 推己及人1.78 捧珠之恩1.63 福禍相依100 連夜謀劃1.53 青色火焰1.97 莫問神鬼189 夾縫偷生1.78 顧全大局1.92 多子多福163 百夷來朝158 天下嚥喉126 價高者得153 巧施連環1.54 燕齊以安1.88 腰纏萬貫1.60 權重秩卑113 單耳陶杯1.73 衆口難調1.57 指點迷津1.82 飛虻流火1.295 求仁得仁1.33 代父上疏1.62 兵不厭詐1.29 奮威揚武1.54 一字之師16 降服烈馬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52 空空如也152 涓滴成海177 四海雄心1.23 三千珠履1.59 大興土木1.56 靜觀其變126 名公之胄1.245 更始決裂1.202 白馬銀槍117 嫁禍安國1.8 拍案驚奇1.37 兵發北進121 非此即彼141 以一濟全1.3 風潮不減1.63 福禍相依138 豐收在望163 雙料博士1.80 關羽得子14 一龍仕主102 殺良冒功133 首遭彈劾129 欺君太甚175 綠洲熔爐1.67 六尺之孤15 各有算計117 嫁禍安國1.77 女王駕臨231 潛龍勿用194 輕車南下138 戰爭紅利145 貴麟二子111 鬥智鬥勇105 胡口奪食1.93 共襄盛舉175 菩薩女蠻110 因何馬貴1.46 有褐有衣1.30 一書在手19 求之不得1.84 清官難斷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
1.32 織蓆販履31 垂綏琬琰191 天下雄兵107 無人可用167 遙遠綠洲185 定國奇謀1.34 先禮後兵148 三舉鄉黨1.205 長安小聚180 同道中人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18 亂臣賊子130 民情如火1.82 年末大賞219 一身是膽139 江山易改1.42 撐犁孤塗1.26 羣雁無首1.40 有心無力1.29 浮屠佛祠1.57 借雞生蛋186 三方勢力14 興師動衆1.8 神都洛陽1.5 舌綻春雷173 畝鍾之田1.84 百工居肆189 天下宗王135 爲主捉刀13 改造閭里195 避無可避1.85 推己及人1.78 捧珠之恩1.63 福禍相依100 連夜謀劃1.53 青色火焰1.97 莫問神鬼189 夾縫偷生1.78 顧全大局1.92 多子多福163 百夷來朝158 天下嚥喉126 價高者得153 巧施連環1.54 燕齊以安1.88 腰纏萬貫1.60 權重秩卑113 單耳陶杯1.73 衆口難調1.57 指點迷津1.82 飛虻流火1.295 求仁得仁1.33 代父上疏1.62 兵不厭詐1.29 奮威揚武1.54 一字之師16 降服烈馬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52 空空如也152 涓滴成海177 四海雄心1.23 三千珠履1.59 大興土木1.56 靜觀其變126 名公之胄1.245 更始決裂1.202 白馬銀槍117 嫁禍安國1.8 拍案驚奇1.37 兵發北進121 非此即彼141 以一濟全1.3 風潮不減1.63 福禍相依138 豐收在望163 雙料博士1.80 關羽得子14 一龍仕主102 殺良冒功133 首遭彈劾129 欺君太甚175 綠洲熔爐1.67 六尺之孤15 各有算計117 嫁禍安國1.77 女王駕臨231 潛龍勿用194 輕車南下138 戰爭紅利145 貴麟二子111 鬥智鬥勇105 胡口奪食1.93 共襄盛舉175 菩薩女蠻110 因何馬貴1.46 有褐有衣1.30 一書在手19 求之不得1.84 清官難斷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