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遷都壽春

楚地崇巫,中原尚禮。

淮南本是楚地。楚漢相爭,霸王烏江自刎。漢王殺白馬盟誓,立四百年天漢。楚地雖富庶,卻遠非帝國心腹。再加前漢時,淮南諸王,三定三叛。亦與漢室離心離德。更加東甌、閩越等,南蠻北遷。楚地雜糅,尤勝先前。

時人以右爲尊。江左之稱,足見一斑。

如試兒楚禮,只興於江東,不過江北。亦可知楚漢爭鋒,餘威猶存。直至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楚漢共融,試兒等楚禮,方成華夏主禮。

時下,江淮大地,正介於楚漢之交。

新帝本就是合肥侯。立國於江淮之間。又曾兄終弟及,繼先帝位。故與南陽帝鄉迥異。江淮兒女,多心向之。

遷都壽春,不啻一招妙棋。

揚州刺史劉繇,聽之任之,亦是迫於時局。聞新帝駕臨。壽春城門大開,父老夾道相迎。不費一兵一卒,新帝入城立都。

“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劃此地爲春申君食邑,始得名壽春(‘爲春申君壽’之意)”。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國“徙都壽春,命曰郢”。

wωw⊙ тt kдn⊙ ¢ ○

前漢時,曾爲淮南王都。淮南王鑄山煮海,富甲天下。足見一斑。

及王莽篡漢,穎川許昌人李憲,時爲廬江屬令。莽末,江賊王州公等起衆十餘萬,攻掠郡縣,莽以憲爲偏將軍、廬江連率,擊破州公。莽敗,憲據郡自守。更始元年,自稱淮南王。光武建武三年(27年),又自立爲天子,建都舒縣,置公卿百官,擁九城,衆十餘萬。六年,漢軍攻佔舒縣,李憲被殺,淮南國亡。

即便無有合肥侯遷都。稍後,建安二年二月,袁術稱帝於壽春,建號仲氏,以九江太守爲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足見楚漢遺風猶烈。

少時,恩師攜薊王南下平亂。薊王堆錢伐賊,夷豪強黃穰三族。名震江淮。山蠻舉家北上,融入薊國。前後二十載,不下百萬之衆。尤其督亢城中,多爲山蠻所居。今早與漢人無異。後借爲太后麟子行試兒之禮,巫山神女遠赴薊國。引九天玄女降靈臺,喚醒薊王。楚女漢王,終成一體。

換言之,自薊王南下討賊,到巫山神女北上薊國。楚漢和同,大勢所趨。

每年梅雨時節。薊王泛舟南下,赴巫山雲雨會。遂成慣例。

神女與薊王,靈肉合一。借崑崙之音,幻化成玄女天降。

老子曰:“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是故《雲笈七籖·軒轅本紀》有載:“(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能御三百女。”

《合陰陽》亦中有:“入‘玄門’,御交筋,上欱精神,乃能久視而與天地牟存。交筋者,玄門中交脈也”等句。此外,《洞玄子》中“玄圃”、《素女妙論》中“玄珠”等,皆與玄女有關。

玄女之術,可想而知。

薊王年年南下,交會巫山神女。亦是修行之旅。

乃證天地大道也。

新帝割據之心,昭然若揭。尤其徙封江東猛虎孫堅爲揚州牧。現任揚州刺史劉繇,寢食難安。遂將州治,由歷陽移至曲阿。

雖有大江阻斷。然憚於孫堅飛雲艦隊。劉繇遂六百里遣使上洛告急。又命心腹攜重禮,前往荊州,求援同爲漢室宗親之荊州牧劉表。

心腹不是旁人,正是大名鼎鼎,“平輿二龍”,興“月旦評”之許劭。

黃巾亂時,各奔東西。許靖並許氏兄弟,北上薊國,今爲門下功曹掾,醉心“朝聞日評”。

許劭後爲太傅楊彪闢,舉方正、敦樸,徵,皆不就。或(有人)勸劭(出)仕,對曰:“方今小人道長,王室將亂,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廣陵。徐州刺史陶謙禮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聲名,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埶必薄。不如去之。”遂復投揚州刺史劉繇於曲阿。闢爲別駕,奉命出使荊州。

荊州牧劉表,聞乃天下名士許子將來訪。攜文武出城十里相迎。極盡禮遇。

許子將,顯名於世。初爲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聞子將爲吏,莫不改操飾行。同郡袁紹,公族豪俠,去濮陽令歸,車徒甚盛,將入郡界,乃謝遣賓客,曰:“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遂以單車歸家。

劭嚐到潁川,多長者之遊,唯不候陳寔。又陳蕃喪妻還葬,鄉人畢至,而劭獨不往。或問其故,劭曰:“太丘道廣,廣則難周;仲舉性峻,峻則少通。故不造也(陳寔道術太廣,太廣就難以周到;陳蕃性情嚴峻,嚴峻就不能通達。所以不去)。”

知陳寔北上薊國,爲四少師。許劭遂絕北上之念。

豈是一句名士相輕,能夠道盡。

劉表,少時便知名於世,名列“八俊”。可想而知,與許子將相見,能得一句風評,必傳爲佳話。

31 形勢大好133 往甯難了1.79 撤村並邑146 黨人認主151 平定龜茲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81 臨時改意163 佛道先後18 決心未定113 求開黨錮118 幷州狼騎1.4 陰陽連環1.82 爲人作嫁1.87 鯤鵬之志154 鹿死誰手1.47 再增三縣178 四氏雲霞130 海內狂徒1.79 心願終了17 爲瓽所轠1.68 燕人來也122 左伯皮紙156 薊王子館212 不請自來179 中舨共約132 人心難琢131 再造新莽117 知子莫母1.95 十面埋伏1.27 身後之謀1.27 路中捍鬼100 喜事將近184 亂之道也41 細數家珍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78 捧珠之恩1.60 廣而告之141 父子十祿136 矛頭所指100 連夜謀劃1.65 洛陽邸報1.34 牽招賣馬1.67 水戰剿匪132 馬兒吃飽142 意料之外1.240 苦心孤詣153 經營西域1.65 形勢急轉1.209 轅門射戟1.30 未琢璞玉175 兵荒馬亂1.285 共分天下139 不爭正妻1.56 靜觀其變179 百廢初興1.44 勸善禁惡151 君臣之約1.49 觀星定海135 抱火寢薪1.44 非同尋常141 唯利機關176 薊王東歸196 百年大計1.297 酸棗會盟131 猛虎破閘144 迎刃而解1.75 蔡邕來了1.24 多多益善1.69 義立而王102 風雪載途1.36 懷真抱素1.57 賞罰未定1.28 長短之利109 突飛猛進1.53 寸步不讓129 山海之盟172 喜訊頻傳1.89 五味俱全174 變俗易教145 督亢秋成1.74 唐突佳人1.22 天下機關165 片羽吉光1.258 搶佔先機1.56 鮮活人聲1 十里少年179 三人爲衆140 情理之中31 直搗敵巢1.26 塢堡治所61 論功封爵1.82 可以爲報13 紅顏薄命61 董卓獻車147 絕非等閒171 鮮卑五姓71 以鹿爲幟186 當仁不讓130 不可定期1.33 劍器大宗
31 形勢大好133 往甯難了1.79 撤村並邑146 黨人認主151 平定龜茲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81 臨時改意163 佛道先後18 決心未定113 求開黨錮118 幷州狼騎1.4 陰陽連環1.82 爲人作嫁1.87 鯤鵬之志154 鹿死誰手1.47 再增三縣178 四氏雲霞130 海內狂徒1.79 心願終了17 爲瓽所轠1.68 燕人來也122 左伯皮紙156 薊王子館212 不請自來179 中舨共約132 人心難琢131 再造新莽117 知子莫母1.95 十面埋伏1.27 身後之謀1.27 路中捍鬼100 喜事將近184 亂之道也41 細數家珍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78 捧珠之恩1.60 廣而告之141 父子十祿136 矛頭所指100 連夜謀劃1.65 洛陽邸報1.34 牽招賣馬1.67 水戰剿匪132 馬兒吃飽142 意料之外1.240 苦心孤詣153 經營西域1.65 形勢急轉1.209 轅門射戟1.30 未琢璞玉175 兵荒馬亂1.285 共分天下139 不爭正妻1.56 靜觀其變179 百廢初興1.44 勸善禁惡151 君臣之約1.49 觀星定海135 抱火寢薪1.44 非同尋常141 唯利機關176 薊王東歸196 百年大計1.297 酸棗會盟131 猛虎破閘144 迎刃而解1.75 蔡邕來了1.24 多多益善1.69 義立而王102 風雪載途1.36 懷真抱素1.57 賞罰未定1.28 長短之利109 突飛猛進1.53 寸步不讓129 山海之盟172 喜訊頻傳1.89 五味俱全174 變俗易教145 督亢秋成1.74 唐突佳人1.22 天下機關165 片羽吉光1.258 搶佔先機1.56 鮮活人聲1 十里少年179 三人爲衆140 情理之中31 直搗敵巢1.26 塢堡治所61 論功封爵1.82 可以爲報13 紅顏薄命61 董卓獻車147 絕非等閒171 鮮卑五姓71 以鹿爲幟186 當仁不讓130 不可定期1.33 劍器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