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鼓角齊鳴

高句麗將滅。這日,乘遊麟號往來各港的薊王,收到千里傳書。

言,四月末,御姬安德莉婭等人,已先後生產。年前,薊王在隴右大震關時,禮讚百餘御姬,當時便有五分之一成功受孕。後歸國就藩,餘下御姬亦先後珠胎暗結。

從四月末,以安德莉婭爲首的二十三人,先後誕下麟兒。其中王子十一,公主十二。緊跟着女王希雷婭與大祭司安娜塔西婭,及亞莉克希婭、伊麗婭、阿米莉婭、莉蒂希婭、奧蒂莉婭、奧麗薇婭、妮蒂婭、迪麗婭、阿希瓦婭、安吉莉婭,十御姬,亦先後誕下麟兒。

自家書發出,到劉備收到的一個月間,或有百人陸續生產。而隴右大震關,西羌慧妃、三夫人、駱晹、盧暒,亦先後生子……

果然螽斯衍慶。

薊王宮,喜報連連。甚至有一日數子,呱呱墜地。母親與義母,喜極而泣。比起產後虛弱,難以下牀的普通婦人,女戰士各個身強體健,若非太妃不許,臍帶剛剪,便要下地。

要說,薊王不愧是漢室宗親,高皇血脈。所生麟兒,皆黑髮星眸,五體健全,哭聲洪亮,無有例外。一句話,種好。

母親擇吉日,親往宗廟祭祖。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名字已然不夠用。索性以數字替代。佩戴繩環,以示區分。最忙碌的便是宮中女侍醫。萬幸女戰士皆順產,母子平安,亦無例外。省去諸多麻煩。

華大夫曾言:胡女好生產。

今日果然應驗。

身強體健是其一。關鍵是年齡亦適中。若年十四五歲,尚未長成,便要生子。自然萬般危險。正因心存顧忌,劉備雖萬般寵愛杜夫人,卻未曾輕動。陪在母親身邊,忙裡忙外,唯她手腳輕便。

宮中各色人等,忙得腳不沾地,無暇他顧。朝會暫停。

宮中鼓樂不斷。薊王早有約定,生子擊鼓,生女吹角。於是乎,薊王宮累日鼓角齊鳴。

薊國上下,歡天喜地。便有胡人擊鼓遊街,載歌載舞。城內豪商,大擺流水長席。薊王不收金銀,只收字帖。一有空閒,薊王百官,遂揮毫潑墨,絞盡腦汁。

待月末,薊王回宮。斷斷續續,多日未曾安枕的母親,笑着告知,新得麟兒七十有九。王子三十又八,公主四十又一。

男女各半。

此還只是頭批。隔不多久,又將有百姬生產。不出數月,百子即可達成。

劉備洗漱更衣,入各姬寢宮,與母子相見。從今往後,血脈相連,相舍斷難。見安德莉婭、希雷婭、安娜塔西婭等人,面色紅潤,並無大礙。這才放心。即便如此,亦需靜養。一日三餐,調理進補,當按漢人習俗,切勿留下病根。

亞馬遜一族,對子嗣的珍視,不言而喻。

按古老族規,若是男嬰,孵育三日後,當棄於父親門前。若是女嬰,則親手養大成人。傳授一切所知,使其成爲新一代的女獵人。自東遷後,舉族戰敗爲奴,又幸被薊王收入後宮。女王、高等女祭司及十位最著名的女獵人,新立“篝火之契”,從此往後,子嗣不再丟棄。男孩信奉戰神阿瑞斯,女孩信奉狩獵女神辛西婭。

換言之,亞馬遜,將本族信仰,一份成二。

劉備得知後,又加入了“赤帝子”的血脈神話。將《高祖本紀》上的神話記載,一併帶入。亞馬遜欣然接納。赤帝子孫、戰神後裔、阿瑞斯之女,三足鼎立,成爲信仰核心。並稱爲“三神”。

不出數日,大震關果有快馬抵達。言,慧妃,鍾璦、當素、當昔三夫人,駱晹、盧暒二御姬,皆誕下麟兒,三子三女,母子平安。

喜上加喜。劉備忙遣三叔,領樓桑劉氏宗親,並門下督鄭泰一路陪同,浩浩蕩蕩,奔赴大震關慰問。又遣二叔,再領一路,並主簿孫乾,往洛陽報喜。四叔與大舅,領三路出使諸藩邦、屬國、島津、港城。昭告天下。

關於劉備與樓桑宗親的關係,有一事或可佐證。孟達,本字子敬,因劉備叔父劉子敬,避諱而改字。此事足以說明,劉備入蜀時,樓桑宗親皆帶在身邊。劉氏宗人不見記載,說明先主未曾任人唯親。然族中關係,卻是極好。否則,孟達亦不必避先主叔父諱。

以小見大。先主可稱長情否?

如今薊王螽斯衍慶,自當普天同慶。

話說,白髮御姬不算。七十餘妃亦除去。單亞馬遜御姬,與薊王相伴終老,五十年計。以薊王之生機勃發,又豈止百子。

薊王向來未雨綢繆,以備不虞。足納數千人就學起居的薊王子館,早已萬事俱備。一座專門用來培養王子的校館,歷數煌煌四百年天漢,薊王也是獨一份了吧。

六月。以討張角功,封中常侍張讓等十二人爲列侯。

免前豫州刺史王允罪,除爲幽州牧。拜前大司農袁滂爲太僕。

西邸,萬金堂。

“叩見陛下。”劉備少孤,二叔爲大。陛下知是薊王宗親,遂便服相見。

“免禮,賜座。”陛下難得一笑:“公乃薊王從叔否?”

“正是。”二叔對曰。

“薊王螽斯衍慶,可喜可賀。”陛下笑問:“兒女幾何?”

二叔對曰:“老朽來時,新誕麟兒八十有五。王子四十又一,公主四十又四。”

“竟如此之多!”饒是早有準備,陛下亦不禁一愣。

二叔展顏一笑:“此不過少半,尚有大半臨盆在即。百子百女,年內當見分曉。”

“薊王果然人中麒麟。”陛下笑嘆。

“陛下謬讚。”二叔拜謝。

“族翁辛苦。”陛下愛屋及烏:“今晚便在園中歇息,稍後朕設家宴款待。”

“謝陛下。”二叔再拜。

目送一干人等,躬身出殿。張讓諂媚笑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陛下明知故問:“薊王之喜,與朕何干。”

趙忠答曰:“薊國十有六縣,百餘城池。當分出大半。”

“傳聞,薊王抄掠三韓百萬之衆,於藪中築列城七十又七。如今看來,遠不夠分。”張讓字字戳中陛下心坎:“若生二百子,薊國不出二代……”

陛下斷然揮手:“阿父之意,朕已盡知。傳語老大人,薊王開疆闢土,有大功於社稷。當再酌情增封數縣。尚書檯先擬定,再開朝議。”

陛下難得豪氣。然殿內一干人等,皆心知肚明。即便再增封數縣又如何。比起兒女雙全,子嗣雙百,不過是杯水車薪耳。

“老奴遵命。”張讓領命而去。

袖中少令所贈琉璃寶鈔,妥了。

196 百年大計118 幷州狼騎123 無人祭奠1.40 國之惡疾168 千里投懷1.69 義立而王166 秦薊之好214 後生翹楚195 禍福相依1.77 酎金補齊1.93 再築新城1.24 麒麟之子198 千帆競發1.84 身陷囹圄1.7 殺機畢露118 陳寔遺盜124 絕境弄險1.73 謠言四起176 盜書續命1.6 不二之選1.2 燕燕于歸103 入幕之賓1.38 麒麟識英1.63 築城爲先1.62 倉廩府庫122 破而後立1.50 百官承式1.208 命不該絕1.49 覆水難收167 綠洲公社1.9 策封爲王1.77 學富百車166 秦薊之好152 九令五尹1.6 破財消災199 有容乃大1.23 三千珠履1.47 爲朕所用1.73 大雅無傷1.95 白虹貫日1.95 平樂會盟175 石破天驚91 心有滋蔓1.46 鷹擊長空112 分戶析產1.77 始料未及159 亂世之才1.77 始料未及1.234 王允解懸1.5 千家萬戶1.30 陣前反水110 羣雄並起194 無事相安1.255 突施冷箭174 變俗易教1.3 夜宿烏林1.40 洛陽酒家1.74 黃金臺上1.54 燕齊以安184 亂之道也1.96 不幸之幸1.24 多多益善1.45 入園面後71 以鹿爲幟179 清白無鬼1.57 樓桑武卒156 薊王子館1.65 東界牧馬134 公之於衆51 情不亂法1.97 以自爲方1.82 年末大賞1.72 天國之味1.34 庸人自擾139 戶限爲穿116 各有所求1.24 犁種宿野119 濮陽之戰134 天下初平123 反目成仇192 兵進隴關163 雙料博士1.60 接風洗塵1.95 閉門謝客1.85 女海賊王1.279 危國之道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3 娘要嫁人135 豐年多禾196 少年無拘117 歸義降侯1 龍血玄黃10 寡義廉恥1.248 毒蠍擺尾114 闢禍樓桑1.45 生死大敵152 南下平亂1.27 爲君離憂215 按兵不動1.62 兵不厭詐
196 百年大計118 幷州狼騎123 無人祭奠1.40 國之惡疾168 千里投懷1.69 義立而王166 秦薊之好214 後生翹楚195 禍福相依1.77 酎金補齊1.93 再築新城1.24 麒麟之子198 千帆競發1.84 身陷囹圄1.7 殺機畢露118 陳寔遺盜124 絕境弄險1.73 謠言四起176 盜書續命1.6 不二之選1.2 燕燕于歸103 入幕之賓1.38 麒麟識英1.63 築城爲先1.62 倉廩府庫122 破而後立1.50 百官承式1.208 命不該絕1.49 覆水難收167 綠洲公社1.9 策封爲王1.77 學富百車166 秦薊之好152 九令五尹1.6 破財消災199 有容乃大1.23 三千珠履1.47 爲朕所用1.73 大雅無傷1.95 白虹貫日1.95 平樂會盟175 石破天驚91 心有滋蔓1.46 鷹擊長空112 分戶析產1.77 始料未及159 亂世之才1.77 始料未及1.234 王允解懸1.5 千家萬戶1.30 陣前反水110 羣雄並起194 無事相安1.255 突施冷箭174 變俗易教1.3 夜宿烏林1.40 洛陽酒家1.74 黃金臺上1.54 燕齊以安184 亂之道也1.96 不幸之幸1.24 多多益善1.45 入園面後71 以鹿爲幟179 清白無鬼1.57 樓桑武卒156 薊王子館1.65 東界牧馬134 公之於衆51 情不亂法1.97 以自爲方1.82 年末大賞1.72 天國之味1.34 庸人自擾139 戶限爲穿116 各有所求1.24 犁種宿野119 濮陽之戰134 天下初平123 反目成仇192 兵進隴關163 雙料博士1.60 接風洗塵1.95 閉門謝客1.85 女海賊王1.279 危國之道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3 娘要嫁人135 豐年多禾196 少年無拘117 歸義降侯1 龍血玄黃10 寡義廉恥1.248 毒蠍擺尾114 闢禍樓桑1.45 生死大敵152 南下平亂1.27 爲君離憂215 按兵不動1.62 兵不厭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