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陣前反水

亂世附豪雄。

於荊州名門大姓而言,劉表和孫堅,何人主政,並無不同。史上官渡後,曹操勢大。舉兵二十萬南下,荊州披甲十萬,大小戰船數以千計,卻不戰而降。

稍後赤壁之戰,東吳主降派,亦佔上風。究其原因,便是世家大族,利益取捨,背後作祟。更何況,此時軍心不穩,人心未附。

蔡瑁、張允,見事不可爲,欲陣前反水,實不出意外。

黃祖雖中人之姿,屢戰屢敗。卻忠心護主,遠非蔡瑁、張允之輩可比。

翌日再戰。

黃祖自領三千殘兵,守備水砦。

蔡瑁、張允,領兵拱衛岸上大營。

昨日鏖戰。襄陽水軍,舟船盡毀。今日唯龜縮據守。

如前所說,木柵砦牆前,遍插尖木如虎落。水下亦藏暗樁,擱淺戰船。船隻若要通行。唯先將尖木暗樁,悉數拔除。方能抵近楯牆。正因水砦堅固,且逆風無從縱火。故黃祖竊以爲,據險固守,尚有一戰之力。

索性以沉舟封堵砦門,死守柵牆。爲防飛雲艦隊,居高下射。黃祖又以船木,連夜製備板楯,遮蔽頭頂。

謂“攻城拔寨”。一個“拔”字,道盡攻砦之妙。譬如虎口拔牙。擊破襄陽水軍,再拔除水砦。方能搶灘登岸。乘勝追擊,攻克襄陽,指日可待。

不攻水砦,直取襄陽可乎。

不可。

襄陽雄城,非一日之功。久攻不下,易斷糧道乃其一。腹背受敵乃其二。

孫堅不愧上將。先易後難,順風縱火,滅北岸守軍,得糧草輜重,並立足之地。振奮士氣,一鼓作氣,全力南下。如此,亦無後顧之憂。

本以爲拔牙,必然艱難。豈料飛雲艦隊,皆有機關船吊。

將根根尖木,輕鬆拔起,拋入漢水。

青銅鉤拒,鐵壁鏵嘴,迎頭相撞,衝犁柵牆。

柵牆百孔千瘡,轟然坍塌。戰至午時,水砦已破。見敗局已定,黃祖欲橫劍自刎,卻被麾下拼死救下。裹挾逃往岸上大營,不料卻被迎頭一陣亂箭射回。

黃祖揮劍喝罵:“二賊欲反乎!”

陣中蔡瑁、張允二人,更不答話。只顧亂箭招呼。

不得已。黃祖唯領殘部,繞營奔逃。一路不斷有兵士慘叫斃命,伏屍遍地。

孫堅自爵室,俯瞰全局。這便了然於胸:“岸上守軍,不戰自降。”

“報——”便在此時,忽聞斥候來報:“少將軍已拿下江陵。”

“哈哈!”孫堅大喜:“劉表後路已斷。真天助我也。”

稍後,飛雲艦隊攻入水砦。江東健兒列隊登岸。

見大勢已去。蔡瑁、張允,五花大綁,開門納降。先保住性命,再全家小不遲。料想,劉景升,忠厚長者,必不會加害。再者說來,蔡氏乃荊州大姓,舉足輕重,必不會輕易問罪。故二人這纔有恃無恐。

孫堅眼中不屑,一閃而逝。親解其縛,好言寬慰。二將感激涕零,願效死力。

聞此言,孫堅心中只顧冷笑。今日既能不戰而降我,焉知明日不戰而降他。

命麾下四校,打掃戰場,收攏降卒。孫堅入營升帳。

“黃祖何在?”

“稟將軍,已逃襄陽。”蔡瑁答曰。

“襄陽守軍幾何?”

“約有數萬之衆。”蔡瑁又答。

“營中尚有兵馬幾何。”

“步騎五千,弓弩過萬。”蔡瑁面露得色。

孫堅不置可否:“既有萬五兵馬,何以不戰而降。”

蔡瑁慚愧無言。張允答曰:“將軍虎威,不敢忤逆。”

孫堅大笑:“天下十三州,惟有德者居之。”

“將軍明見。”二人賠笑。

襄陽大營,中軍大帳。

劉表面沉似水。

噩耗接二連三。先是江陵城陷,後聞漢水大營被拔。黃祖兵敗逃回。蔡瑁、張允,陣前反水。若荊北不保,唯南下漢壽。與孫堅隔江對峙。

然孫堅坐擁飛雲鉅艦之利。若被其竊據半壁州境,尤其江陵乃造船重地。此消彼長,長此以往,舉州必爲其所得。

目視黃祖,丟盔棄甲,披頭散髮。

劉表心中難掩殺機。

“祖遂屢敗,然素有忠心。”蒯良進言:“且逢用人之際,可暫留其性命。”

劉表嘆道:“江東猛虎,不可力敵。今已渡漢水,不日當兵臨城下。更加江陵失陷,腹背受敵。何去何從,主簿可有良策。”

蒯良答曰:“江陵失陷,乃因兵少。料想,孫堅必出奇謀。秘遣江東健兒,喬裝改容,趁黃射不備,竊據城池。故卑下竊以爲,雖是精兵,當不滿千衆。換言之,唯有固守,無力馳援。此路兵馬,不足爲慮。且南蠻校尉,不日當泛舟渡江。命其先據津鄉,再圍江陵,如此後顧無憂。只剩孫堅一路兵馬,孤軍遠來,又三戰三捷。必生輕敵之心。”

言罷,笑看黃祖:“黃祖當可爲明公一用。”

“哦?”蒯良一席話,除劉表一半心病。然仍有一半,不吐不快:“軍中傳聞,蔡瑁、張允,不戰而降。襄陽內外,人心不穩。若不等孫堅引軍來攻,皆避戰先降,又當如何。”

“明公毋憂。”蒯越寬慰道:“先前北遷州治,荊州大族皆舉家避入城中。孫堅孤微發跡,聞,先時抄掠揚州豪強,得錢億計,販回飛雲艦隊。荊州名門,無不談虎色變。不戰而降,不啻自投虎口。智者不爲也。”

劉表輕輕頷首:“然如蔡瑁、張允,不可不防。”

“明公所言極是。”蒯良、蒯越,異口同聲。

劉表又問:“黃祖當作何用。”

蒯良答曰:“孫堅『輕佻果躁』,必『隕身致敗』。今連戰連捷,輕而無備。明公再譴黃祖出戰,孫堅必蔑而追討之。只需伏兵險地,待孫堅輕騎追至,順發落石,必腦迸而亡矣。”

“何處居險,可伏雄兵。”劉表忙問。

“峴首山。”荊州山水,皆在蒯良胸中。這便以指代筆,蘸水書於案上。

“峴首山南,地促且狹。側有鳳林(鳳凰山),可伏奇兵。待孫堅引軍至此,礌石滾木齊下。縱猛虎,亦難逃一死也。”

憶此處山水,劉表這便信服:“依計行事。”

“喏。”

166 秦薊之好129 棋逢對手1.5 唯利是圖130 紅塵濁世1.20 繡衣直指136 甘心如薺1.54 四方殺局111 鳴蟬蛻殼162 舉棋不定1.73 大雅無傷1.68 拯焚救溺126 分胙之禮61 怒其不爭164 王道循環81 俱合法相119 作壁上觀1.95 崔烈買官19 馬兒快跑1.93 自取其禍1.74 黃金臺上1.50 宮廷之變1.46 陣前示威137 共飲此杯134 玩於股掌177 人神不擾152 善刀而藏136 和親之禮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82 遼東婢女100 難爲人臣1.89 五味俱全163 顧此失彼141 父子十祿1.88 未盡全功1 天羅地網1.32 織蓆販履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91 娶七夫人106 羌胡合流1.73 血巢角鬥101 管中窺豹1.34 恩同再造1.52 借刀殺人140 不可思議151 董卓擲戟1.97 玉色琉璃1.87 溫故知新141 前身後世194 無事相安198 絕席而坐173 有生之年61 肉袒牽羊1.36 懷真抱素1.32 明隱之爭145 寡人無情118 舉國哀慟1.224 碧血丹心1.27 託妻寄子71 各路神仙117 鳳凰于飛191 魚梁血濺157 麥穗兩岐1.89 文昭武興1.20 互不相識168 面面俱到102 腰牌傍身160 兵威將膽173 絲路流金1.37 冰山露角13 藥入病走1.25 美人無極1.93 助紂爲虐199 失之交臂147 不負韶華1.86 義舍病院1.40 有心無力15 愛恨入土113 七國聯盟1.80 西邸賣官215 班姑蔡女1.32 無心插柳182 兩全其美108 同舟共販1.38 麒麟識英144 首尾難顧1.20 繡衣直指129 琉璃易碎148 三舉鄉黨1.240 苦心孤詣106 萬民飢流1.92 首鼠兩端1.92 相見恨晚103 人力秧機128 勢不兩立1.63 擊鞠大賽1.255 突施冷箭213 重名載半1.203 無主之地127 因時而變1.263 羌煮貊炙
166 秦薊之好129 棋逢對手1.5 唯利是圖130 紅塵濁世1.20 繡衣直指136 甘心如薺1.54 四方殺局111 鳴蟬蛻殼162 舉棋不定1.73 大雅無傷1.68 拯焚救溺126 分胙之禮61 怒其不爭164 王道循環81 俱合法相119 作壁上觀1.95 崔烈買官19 馬兒快跑1.93 自取其禍1.74 黃金臺上1.50 宮廷之變1.46 陣前示威137 共飲此杯134 玩於股掌177 人神不擾152 善刀而藏136 和親之禮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82 遼東婢女100 難爲人臣1.89 五味俱全163 顧此失彼141 父子十祿1.88 未盡全功1 天羅地網1.32 織蓆販履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91 娶七夫人106 羌胡合流1.73 血巢角鬥101 管中窺豹1.34 恩同再造1.52 借刀殺人140 不可思議151 董卓擲戟1.97 玉色琉璃1.87 溫故知新141 前身後世194 無事相安198 絕席而坐173 有生之年61 肉袒牽羊1.36 懷真抱素1.32 明隱之爭145 寡人無情118 舉國哀慟1.224 碧血丹心1.27 託妻寄子71 各路神仙117 鳳凰于飛191 魚梁血濺157 麥穗兩岐1.89 文昭武興1.20 互不相識168 面面俱到102 腰牌傍身160 兵威將膽173 絲路流金1.37 冰山露角13 藥入病走1.25 美人無極1.93 助紂爲虐199 失之交臂147 不負韶華1.86 義舍病院1.40 有心無力15 愛恨入土113 七國聯盟1.80 西邸賣官215 班姑蔡女1.32 無心插柳182 兩全其美108 同舟共販1.38 麒麟識英144 首尾難顧1.20 繡衣直指129 琉璃易碎148 三舉鄉黨1.240 苦心孤詣106 萬民飢流1.92 首鼠兩端1.92 相見恨晚103 人力秧機128 勢不兩立1.63 擊鞠大賽1.255 突施冷箭213 重名載半1.203 無主之地127 因時而變1.263 羌煮貊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