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息事寧人

書朱雀闕之謀,之所以令張讓、趙忠,事與願違。原因有二。

“卑不謀尊”的政治對等原則是其一。“敢逆漢室者,必出漢家親”。於是自然而然,將目標人羣,圈定爲洛陽貴胄,漢室宗親。

“列候次減”的利益分配模式乃其二。“天家吃肉,我喝湯”。“吃肉喝湯”,便指自上而下,分封制的利益分配。

然,先帝母子,卻贏者通吃。賣官鬻爵也就罷了,還趁人之危,暗放子錢。將宗室貴胄,一二百年積攢的家底,吃幹抹淨,不留一個銅子。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逼不得已,唯將食邑質押子錢家,苟且續命。奈何子錢家,挑肥揀瘦。只貰封君縣主,鄉亭小侯一概不取。三宮少帝,不聞不問。任我等自生自滅。

君以草芥待我,我當以仇寇報之。

於是乎,便有了“書朱雀闕”之事。

道理都通。乃至何太后,深信不疑。且又誤以爲,先帝《子錢集簿》,今握於太皇董太后之手。又謂“解鈴還須繫鈴人”。若要息事寧人,平宗室衆怒。唯太皇董太后出手,命金市子錢家貰貸小侯,自當迎刃而解。

長樂太僕郭勝,進言道:“先帝《子錢集簿》,究竟握於誰手,此事尚無定論。且,是否有《子錢集簿》,亦未可知。若董太皇咬死不認,又當如何?”

何太后冷聲道:“母子賣官販爵,斂財無數。惹天怒人怨,先帝崩於困龍臺,猶不悔改。今洛陽宗室亦怒而發聲,竇氏如何還能穩坐高位。”

車騎將軍何苗,急忙起身進言:“如太后所言。若令洛陽宗親,‘骨肉離心,人有畔(叛)志’,社稷危矣。”

“事關宗室存續,社稷存亡。不可不察。”長樂少府袁逢,亦起身言道:“料想,只需好言相勸,董太皇必當領會。密令洛陽子錢家,善待宗室諸侯。”

“此事,宜當謹慎。”長樂太僕郭勝勸道:“老奴竊以爲,太后切莫當面提及《子錢集簿》之事。”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何太后冷笑:“母子既然做得,又如何不能說得。”

“當真說不得。”何苗亦苦勸:“料想,太后便是提及,董太皇亦百般抵賴,斷不會認。只因,如若認了,便坐實朱雀闕書上‘賣官販爵’、‘婦人干政’之言。乃至德行有污,顏面無存。若引百官劾奏,宗室羣起而攻。董氏如何還能竊居太皇大位。”

何進亦隨之進言:“車騎將軍所言極是。太后萬勿逼迫太緊。反令董氏一門惱羞成怒。”

“國祚至此,夫復何言!”何太后一聲悲嘆。

見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齊齊來看。

長樂少府袁逢,遂起身進諫:“太后息怒。今少帝繼位,竇太皇垂簾。必不會重蹈,先帝覆轍。只需忍耐數年,則萬事無憂矣。”言下之意,道路曲折,然前途光明。

可謂一語中的。何太后言道:“既如此,諸君以爲,該當如何。”

長樂少府袁逢,計上心來:“何不請竇太皇出面,趁三月上巳節時,三宮與少帝,泛舟濯龍園。席間,太后見機行事。料想,董太皇必欣然悔悟。”

“少府乃老成謀國之言。”何進大喜。

“臣,附議。”何苗亦無話可說。

“如此,朕便依計行事。”何太后輕輕頷首。

“太后明見。”衆人下拜。

數日後。北宮,永巷,黃門署。

張讓、趙忠,相約密會。

“如何?”趙忠忙問。

“事與願違。”張讓搖頭嘆氣:“三宮皆無動靜,亦無風傳。唯董太皇詔命司隸校尉袁紹逐捕,五日一會。”

“怎會如此?”趙忠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實不知也。”張讓苦笑:“天亡你我,非人力可爲。”

二人枯坐,相對無言。

“先前,家中來人,言潁川舊宅尚在。”不知過了多久,張讓忽言道:“不如上書乞骸骨,就此歸鄉,或可得善終。”

趙忠慘笑一聲:“你我刀鋸餘人,樹敵無數。天下恨不能食肉寢皮。若離深宮,不出洛陽八關,必滿門慘死,如何善終。”

“唉,事已至此,又當如何。”張讓唏噓。

“若不想隱姓埋名,舉家避居深山,世代與野獸爲伍。唯有放手一搏,有進無退。”趙忠言道:“一計不成,再出二計。”

“如此,也罷。”張讓咬牙站起。二人垂頭喪氣,各自別過不提。

洛陽西郭,十里函園。二崤城,中堡,瑤光殿。

司隸校尉袁紹、越騎校尉曹衝,城門校尉趙延,三人聯袂而來。

右丞賈詡,左丞荀攸,軍司空田豐,軍正沮授,並幕府五校,關羽、張飛、徐晃、周泰、典韋。齊來相見。

衆人早已熟絡。如關張、徐晃,皆曾隨劉備,菟園擊鞠。與袁紹乃是故交,自無需見外。

於是,袁紹開門見山,將書朱雀闕之事,娓娓道來:“董太皇詔命逐捕,五日一會。袁紹束手無策,全無頭緒。不得已,登門叨擾。還望諸位,不吝賜教。”

話說。賈詡前些日,剛從大宦官曹節處,得知先帝年間,書朱雀闕密情。不料音猶在耳,宮中又出此事。與何後及董太皇,疑神疑鬼,胡亂攀咬,截然不同。因知《子錢集簿》下落。故賈詡首先便排除,何太后、董太后及竇太后,三宮嫌疑。此乃二桃殺三士之計也。欲令三宮爭鬥,禍起蕭牆。如此一來,方可渾水摸魚,火中取栗。再聯想趙忠、張讓,豪擲寶鈔一億,重回禁中。背後主謀,已呼之欲出了。

電光石火間。賈詡與荀攸四目相對,各自心領神會。

賈詡斟酌言道:“且問本初。欲捕賊,還是欲除禍乎?”

袁紹心念一轉,這便言道:“捕賊其次,除禍爲先。”

“此事涉及天家二後,尤其直指太皇董太后。先帝西園賣官,明碼標價,婦孺皆知。董太皇‘自納金錢,盈滿堂室’,誰人不知,何人不曉。當應闕書‘賣官販爵’之說。然‘婦人干政’,又從何說起。”賈詡循循善誘。

“陛下年幼,由太皇竇太后垂簾輔政。若論‘婦人干政’,必是指太皇竇太后垂簾無疑。”袁紹言道:“然少帝年幼,太皇監國,乃我朝祖制。前後兩漢,多有先例。當無可指摘。”

“闕書看似語無倫次,胡亂攀咬。實則煞費苦心,牽一髮而動全身。”賈詡言道:“闕書一明一暗,皆有所指。看似批‘賣官販爵’、‘婦人干政’。實則暗伏殺機,直指少帝。”

袁紹驚問:“何以見得!”

133 勝負之期1.200 終破隴關159 舉國之力1.55 莫不如此1.69 海賊聯盟1.78 怦然心動31 便衣出行1.30 一書在手1.29 同坑好友1.239 雪落無聲1.99 冠軍履鋒1.52 洛陽金市1.53 樓桑少君1.5 舌綻春雷51 情不亂法1.90 貴不可言81 天下喉舌12 半城煙火1.26 太后召見91 心有滋蔓142 意料之外1.84 東海揚塵1.63 釘接榫合158 攻城拔寨1.27 路中捍鬼1.54 漢風不滅201 南北俱全1.82 爲人作嫁135 四時充美1.60 伏波定海124 絕境弄險171 朝令夕改1.29 同坑好友163 佛道先後180 破解之策105 烈女龐娥131 濯纓濯足1.299 烏合之衆100 通明達照1.89 五味俱全109 麴氏先登13 改造閭里168 絕地天通1.202 多事之冬1.55 情義無價1.28 奇貨可居115 與虎謀皮1.8 北面而事1.294 滅紀廢典1.79 撤村並邑1.93 今冬尤寒1.94 陽球誅暴184 羔羊之素1.52 空空如也102 載滿而還171 無福消受15 平輩相交100 難爲人臣21 三人成虎1.59 將星閃耀163 佛道先後193 應運而生140 青雲之志1.245 更始決裂1.70 青徐流民81 融爲一體216 五射之術136 鴉雀無聲168 英雄當出114 太平劫案124 大器免成1.4 各懷鬼胎1.95 黃巾屯田1.32 無心插柳105 直言不罪117 七國馬會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67 畫地爲牢1.89 薰蕕異器1.94 人情冷暖124 絕境弄險107 無人可用185 拋磚引玉143 以食爲天152 甘後雙身1.3 摔杯居首1.286 在所難免193 置酒高會114 難兄難弟150 爲國秉筆1.94 陽球誅暴180 故技重施1.69 義立而王157 塵埃落定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98 封侯廟食105 胡口奪食1.22 百死莫贖1.37芳蘭生門132 人心難琢
133 勝負之期1.200 終破隴關159 舉國之力1.55 莫不如此1.69 海賊聯盟1.78 怦然心動31 便衣出行1.30 一書在手1.29 同坑好友1.239 雪落無聲1.99 冠軍履鋒1.52 洛陽金市1.53 樓桑少君1.5 舌綻春雷51 情不亂法1.90 貴不可言81 天下喉舌12 半城煙火1.26 太后召見91 心有滋蔓142 意料之外1.84 東海揚塵1.63 釘接榫合158 攻城拔寨1.27 路中捍鬼1.54 漢風不滅201 南北俱全1.82 爲人作嫁135 四時充美1.60 伏波定海124 絕境弄險171 朝令夕改1.29 同坑好友163 佛道先後180 破解之策105 烈女龐娥131 濯纓濯足1.299 烏合之衆100 通明達照1.89 五味俱全109 麴氏先登13 改造閭里168 絕地天通1.202 多事之冬1.55 情義無價1.28 奇貨可居115 與虎謀皮1.8 北面而事1.294 滅紀廢典1.79 撤村並邑1.93 今冬尤寒1.94 陽球誅暴184 羔羊之素1.52 空空如也102 載滿而還171 無福消受15 平輩相交100 難爲人臣21 三人成虎1.59 將星閃耀163 佛道先後193 應運而生140 青雲之志1.245 更始決裂1.70 青徐流民81 融爲一體216 五射之術136 鴉雀無聲168 英雄當出114 太平劫案124 大器免成1.4 各懷鬼胎1.95 黃巾屯田1.32 無心插柳105 直言不罪117 七國馬會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67 畫地爲牢1.89 薰蕕異器1.94 人情冷暖124 絕境弄險107 無人可用185 拋磚引玉143 以食爲天152 甘後雙身1.3 摔杯居首1.286 在所難免193 置酒高會114 難兄難弟150 爲國秉筆1.94 陽球誅暴180 故技重施1.69 義立而王157 塵埃落定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98 封侯廟食105 胡口奪食1.22 百死莫贖1.37芳蘭生門132 人心難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