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 命喪宮門

目不斜視,待董卓車駕遠去。

麻服方士,含悲忍淚,泫然欲泣:“阿父一路走好,恕女兒不送。”麻衣素縞,手持白幡,乃爲送葬也。

董卓自去。魚梁臺上,一干人等皆鬆一口氣。名喚貂蟬之舞姬,雖是初來,卻無半分謹小慎微。

昨夜,安素並駱晹、盧暒,程氏二姝,假扮舞姬,混入萬歲塢。因董卓飲藥迷醉,未曾有失。駱晹、盧暒皆天師刺客,程氏二姝,亦得真傳。區區濱水高臺,如何能難住四女。遂分頭行事,暗尋呂布府邸,並逃生暗門。

唯剩安素,獨留臺上,以爲接應。

待董卓起身,四人仍未回。逼不得已,安素唯捧冠自出。爲衆人遮掩。此乃先聲奪人之計也。

董卓果然粗中有細。出言逼問。

急切間,安素心有靈犀,口出“貂蟬”。

貂蟬譬喻高潔,亦合乎舞姬名號。董卓故不生疑。這才矇混過關。

安素之所以,如此行事。亦因若不幸露出破綻,仍可近身一刺。搏命一擊。

稍後不久,四人聞訊而回。

“萬歲塢銅牆鐵壁,插翅難飛。”天師二女,無功而返。

程氏姐妹,卻不負所望:“我等已尋到嚴夫人。今呂布爲義子,一人之下,頗有威望。只需不出塢門,偌大苑囿,嚴夫人苑中往來,全無禁忌。”想來亦如此。若果真禁錮在家,寸步難行。一種黨羽,焉能甘心。謂衆怒難犯。董卓亦需顧忌。

“老賊車駕出塢,片刻入宮。”安素言道:“當速決。”

“可有良策。”程環遂問。

衆目相對,安素言道:“唯有乘風而度。”

“願聞其詳。”程環又問。

“鸞鎩飛翼。”安素道破天機。

“此物何在?”程環追問。鎩,折也。謂“鎩羽”,便是指折翅。“鸞鎩翼”,乃指鸞鳥折翼。不祥兆也。卻不知,因何又加“飛”字。

“此物便在我等身上。”安素答曰。

“莫非薊國機關器。”事關生死,程環焉能不細問。

“然也。”安素寬慰道:“我等同生共死,豈能兒戲。此翼擊發,斷難收回。程姐姐當信我。”

“也好。”十萬火急,多說無益。五人遂依計行事。

正如先前所言。只需不出塢門,並私登魚梁臺,東西罼圭苑中美景,皆可盡覽。董卓又仿西園,造列肆、客舍、酒壚、湯池、不一而足。積糧如山,揮金如土。足可自足。

正因舉家避入萬歲塢,狼狽爲奸,後顧無憂。故一衆趨炎附勢之徒,才甘爲爪牙走狗。爲董卓“搖脣鼓舌,擅生是非”。

一言蔽之,內鬆外緊。

嚴夫人乃少主呂布髮妻。呂布虓虎之勇,萬夫莫敵。董卓麾下多匹夫。孰高孰下,一戰便知。凡有門前搦戰,呂布必欣然應之。

勁馬奔衝,所向披靡。竟無一合之敵。諸將心服口服。

呂布聲威,直追董卓。連帶嚴夫人,亦爲人敬重。

今日便自上高臺,又有何人敢多言。

何況丞相已出。魚梁臺上皆女流。嚴夫人擇此時登高,自無大礙。

果不其然。嚴夫人獨上高樓,只爲登高望遠。

待抵魚梁殿頂閣,衆人紛紛現身相見。

“妹妹勿驚。”安素與嚴氏,乃閨中好友。未識呂布前,便時有往來。

“姐姐何以至此。”得見安素,嚴夫人終是安心。

☢тt kán☢C○

安素長話短說,告知實情。

“原來如此。”嚴夫人亦有主見:“萬歲塢四面高牆,陳列重兵。除董賊外,出入皆需將令兵符。且各家皆伏有細作,凡風吹草動,必報之臺上。急切間,斷難逃脫。”

“妹且安心。我等即來,自有萬全之策。”安素言道:“今日便乘風而去,逃出虎穴。”

“如何乘風?”

安素環顧左右,手指閣外:“魚梁臺閣,足高二十丈餘。只需縱身躍下,足可逃生。”

“人無雙翅,跳下必死。”嚴夫人言道:“且冰凍爲消,堅如頑石。我一人生死事小。然腹中麟兒,如何保全。”

眼見爲實,耳聽爲虛。

四目相對,冥蝶駱晹,幽姬盧暒,雙雙發動。

機簧聲中,彩翼大張。宛如天女散花,又似含苞綻放,更比孔雀開屏。三角飛翼,於二人背後舒展開來。類後世滑翔翼。

藏於裙下,如傘骨撐開。可乘風滑翔,飛躍城頭。乃由安置於樓桑老宅七重頂閣內大木鸞,改造而成。

需二十丈以上高樓,並“揚旗風”,或“落葉風”(3、4級風)時,方可使用。且至多二人共乘。

萬歲塢,臨洛水而建,別無遮攔。高樓風大,正當其用。

單人雙臂加雙足,呈十字支撐,爲骨架;雙人並肩,各出一臂,同爲骨架。乘人與機構,連爲一體。其中機巧,一言難盡。然究其原理,頗多與風箏類似。

話說,後世胡服,大行其道。衣不蔽體,如此龐大機構,自無從遮掩。漢服大袖翩翩,裙長曳地。正好遮蔽。且又假扮舞姬,着裝更爲華麗。不脫衣,全無破綻。

事不宜遲。將起落要訣,默記於心。六人三機。自魚梁閣,縱身躍下。

南宮,玉堂殿前。

董卓車駕抵達。黃門令先行通稟。

董卓穩坐車廂,靜待宣詔。

少頃。便聽臺上高呼,詔丞相覲見。

董卓整衣下車。義子呂布,愛婿牛輔,並心腹田景。三人伴駕隨行,登玉堂殿。

玉堂高聳,巍峨壯觀。

熹平六年,掖庭令畢嵐奉先帝命,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懸於玉堂及雲臺殿前。

此時,玉堂殿前二鍾,嗡翁自響。

似有神明。

視線可及。忽見一人披頭散髮,仗劍立於階上。

董卓遲疑止步。

不等出言相問,牛輔並指仰問:“何人障道!”

“老賊何其健忘。”正是多日不見,王子師。

“王允,老匹夫。”董卓戾氣橫生:“不知進退。自尋死路乎!”

“老賊死期至矣,猶不自知。”王允橫劍怒罵:“殺賊!”

“殺賊!”李肅忽起身,以戟刺之。

披甲不入,董卓驚慌大呼:“我兒何在?”

1.5 空穴來風1.85 遼東之煮1.97 以自爲方10 入九龍門103 兵發西進123 宦海沉浮1.69 父子同升1.99 生死相托178 天下表率1.40 羣盜蜂起175 茱萸託思1.86 摒除破綻1.92 僅此足已111 義高於律1.47 一念之差1.54 七日血戰1.29 同坑好友166 囈語少年103 水路遊擊135 喜得千金1.70 佛道之爭184 南巡于闐140 懷利相接153 以身擋箭1.36 再見太后14 西域風雲116 奇兵襲城119 北海一龍1.53 吾道東流1.97 固辭不就138 壯士解腕1.39 王庭行蹤10 桃園結義10 入九龍門1.78 怦然心動169 百日分曉170 一拍即合132 吞光神鎧129 垂簾理政1.83 尚書來訪1.52 二宮流血122 火燒濮陽41 不爲已甚150 自證清白241 錐處囊中17 尊王攘夷1.70 奉詔和親1.97 板上釘釘1.69 洛陽紙貴81 融爲一體1.233 寄豭之豬167 遙遠綠洲156 討董聯盟1.67 六尺之孤1.256 茅塞頓開106 甘之如飴112 不辱君命112 不辱君命1.22 馬兒成名1.202 白馬銀槍1.99 謹慎擇友1.35 暴虎馮河171 鮮卑五姓1.87 扶危濟困1.7 小夥伴們139 空谷傳聲145 督亢秋成61 時不我待174 去蕪存菁106 勿以爲念13 紅顏薄命16 降服烈馬172 喜訊頻傳21 臉怎麼黑1.59 亂我心曲151 王者之心1.68 淮南大捷1.97 以自爲方1.47 丹陽勁卒1.47 難覓仙蹤214 後生翹楚1.8 神都洛陽1.68 西林大建61 衝風之末116 一進一出122 刀槍莫及141 喬裝出兵1.34 牽招賣馬1.59 各有歸宿231 潛龍勿用120 三方妥協217 上交下讓51 樑冀金山1.72 欲壑難平10 雕版印鈔122 誰與爭鋒1.5 米中摻沙1.37芳蘭生門1.8 馬桶廁籌158 常山之蛇
1.5 空穴來風1.85 遼東之煮1.97 以自爲方10 入九龍門103 兵發西進123 宦海沉浮1.69 父子同升1.99 生死相托178 天下表率1.40 羣盜蜂起175 茱萸託思1.86 摒除破綻1.92 僅此足已111 義高於律1.47 一念之差1.54 七日血戰1.29 同坑好友166 囈語少年103 水路遊擊135 喜得千金1.70 佛道之爭184 南巡于闐140 懷利相接153 以身擋箭1.36 再見太后14 西域風雲116 奇兵襲城119 北海一龍1.53 吾道東流1.97 固辭不就138 壯士解腕1.39 王庭行蹤10 桃園結義10 入九龍門1.78 怦然心動169 百日分曉170 一拍即合132 吞光神鎧129 垂簾理政1.83 尚書來訪1.52 二宮流血122 火燒濮陽41 不爲已甚150 自證清白241 錐處囊中17 尊王攘夷1.70 奉詔和親1.97 板上釘釘1.69 洛陽紙貴81 融爲一體1.233 寄豭之豬167 遙遠綠洲156 討董聯盟1.67 六尺之孤1.256 茅塞頓開106 甘之如飴112 不辱君命112 不辱君命1.22 馬兒成名1.202 白馬銀槍1.99 謹慎擇友1.35 暴虎馮河171 鮮卑五姓1.87 扶危濟困1.7 小夥伴們139 空谷傳聲145 督亢秋成61 時不我待174 去蕪存菁106 勿以爲念13 紅顏薄命16 降服烈馬172 喜訊頻傳21 臉怎麼黑1.59 亂我心曲151 王者之心1.68 淮南大捷1.97 以自爲方1.47 丹陽勁卒1.47 難覓仙蹤214 後生翹楚1.8 神都洛陽1.68 西林大建61 衝風之末116 一進一出122 刀槍莫及141 喬裝出兵1.34 牽招賣馬1.59 各有歸宿231 潛龍勿用120 三方妥協217 上交下讓51 樑冀金山1.72 欲壑難平10 雕版印鈔122 誰與爭鋒1.5 米中摻沙1.37芳蘭生門1.8 馬桶廁籌158 常山之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