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通明達照

琉璃器的使用,薊王亦非第一人。那位據說能作掌上舞的趙飛燕,居住在“昭陽殿”時,“窗扉多是綠琉璃,亦皆照達,毛髮不得藏焉”。漢武帝“起祠神屋”時,門窗也皆用“琉璃爲之,光照洞徹”。可見,“窗明几淨”的居室,漢時已有。

只不過,薊國將琉璃燒造技藝,發揚光大。多年前,售賣翠玉瓊漿與琉璃香露時,薊王便上表,請開琉璃之禁。讓百姓亦能享用琉璃器。此亦符合慣例,故先帝欣然應允。

正如漢初時,百姓一律不得穿各色彩衣,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前漢末,才允許平民服“青綠之衣”。各式綠琉璃,隨之風靡薊國。然,因燒造困難,故價格不菲。

以琉璃窗爲例。

用豎直櫺條,做成的窗扇,櫺條一般爲奇數,七自十三根不等。若櫺條過長,則需在半腰上加橫櫺。如薊國常用“一碼三箭窗”,便是在豎櫺條的上、中、下部,裝三根水平橫櫺。單個“箭窗”大小的綠琉璃,作價一萬錢。試想,一棟宅院裝下來,耗費幾何。

曹節別館,直櫺門窗,皆用雙層水綠琉璃。何其奢侈。

即便室外飛雪連天,曹節亦春衫高臥,暖意橫生。

所謂“千金難買回籠覺”。又曰“老不以筋骨爲能’。到了曹節這般年歲,睡眠質量,尤顯重要。

故賈詡立於廊下,耐心等待,未曾叨擾。直到曹節自醒,大氅已被披滿殘雪。聽聞右丞已恭候多時,曹節急忙命人迎入。

賈詡除大氅,着常服入內。見賈詡面色紅潤,立於雪窟卻毫無寒意。曹節不禁詢問。

賈詡言道,內穿毳裘中衣,袖懸被中香爐,裹足羊毛冬襪,故絲毫不覺寒意。

曹節欣然點頭:“聞薊王常冬季興兵,本以爲北疆勇士,能耐極寒。今日方知,得利於防寒保暖。”

賈詡笑道:“鄙國在北,四季分明。春暖秋涼,酷暑隆冬。幸有我主勵精圖治,解民生之苦。”

“薊王天家麒麟,自毋需多言。”曹節笑問:“右丞此來,所爲何事?”

“老大人當知,自先帝崩後,《子錢集簿》,便落入我主之手。洛陽子錢家,皆以我主馬首是瞻。”賈詡開門見山。

如前所說。曹節、程璜,歷經數帝,在洛陽朝野,可謂根深蒂固。《子錢集簿》之事,如何能瞞得過此二人。

果然,見賈詡實言相告,曹節欣然一笑:“老朽亦有聽聞。幸得薊王出手,否則洛陽子錢家,必興‘子錢之亂’。洛陽滿城權貴,舉債度日者,十有八九。一旦欠債不還,必轟動朝野。那時,朝中各派,必你來我往,爭相檢舉劾奏。輕則百官罷黜,重則朝政崩壞。”

“一切皆瞞不過老大人。”賈詡拜服。

“天家貴胄,竟淪落至此,老朽亦心有慼慼。”曹節搖頭嘆道。

“正因如此,我主纔想方設法,護天家貴胄以周全。五縣主之事,想必老大人亦有耳聞。”

“洛陽人盡皆知。”曹節輕輕頷首。

賈詡這便道出此行關鍵:“黃巾亂時,長社大火,縣內化爲一片焦土。後又歷經戰亂,民衆多舉家逃難。避入陳國者,十有八九。敢問老大人,前相魏愔與陳王寵‘共祭天神’之事……”

“右丞因何又此問?”

見曹節面色如常,賈詡這便篤定:“只因長社令前往陳國索要流民,陳王雖許之,然卻……”

“欲與薊王暗結共盟。”曹節一語道破。

“正是如此。”賈詡再拜:“人心不古,忠奸莫辨。不知陳王,是忠是奸。”

“若知陳王之事,還需提及三人。”曹節言道:“勃海王劉悝、長樂太僕侯覽、會稽妖賊許生。”

此三人,天南海北。八竿子打不着,如何相干?賈詡急忙請教:“願聞其詳。”

“勃海王劉悝,慘遭冤殺,全家斃命。先帝因夢中受桓帝斥責,日夜憂擾。時聽聞勃海王,尚有遺腹子,先帝本欲重立爲藩。然卻被中常侍王甫,百般阻撓。”

“正是王甫命人誣告,才令勃海王身死除國。”

“然也。王甫之所以能得逞,乃因勃海王亦犯藩王大忌。”

賈詡這便言道:“傳聞,桓帝崩後,皇太后竇妙並大將軍竇武,策立時爲解瀆亭侯之先帝,繼承大統,並遣人往河間國迎駕。民間流言,說勃海王憤恨皇兄(桓帝)未能傳位與己,故欲擅自發兵,搶奪迎駕詔書。”

“確實如此。”曹節言道:“正是老朽持節,前往河間國迎駕。‘兄終弟及’,亦合乎古法。勃海王之怒,老朽自能體會。本欲大事化小,隱瞞不報。不料此事被王甫得知。時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與勃海王,關係甚佳,王甫暗中調查,竊以爲此中另有隱情,便將此事告之司隸校尉段熲。段熲遂將鄭颯捕入黃門北寺獄,嚴刑拷打。王甫又指使尚書令廉忠誣奏鄭颯等人陰謀篡位,欲立劉悝爲帝。乃至先帝發雷霆之怒,滅勃海王滿門。”

“原來如此……”賈詡一聲嘆息。有漢一朝,宗室篡位,乃歷代帝王心頭大忌。勃海王如此行事,焉能不惹來滅門之災。再深思。陛下崩於困龍臺時,忽下遺命。‘兄終弟及’,傳位於合肥侯。或許,正因忌憚勃海王故事。

“時渤海王妃,乃先帝宋皇后之姑。知王甫羅織罪名,構陷勃海王,於是暗求長樂太僕侯覽,出面相幫。”雖是陳年舊事,然曹節卻記憶猶新:“中常侍侯覽,延熹年間賜爵關內侯。因誅樑冀有功,進封高鄉侯。專橫跋扈,貪婪放縱。先後奪民田地一百一十八頃,宅第三百八十一所,模仿宮苑,興建府第十六處。妻略人婦,肆虐百姓。爲母大起冢墓,諸如此類,舉不勝舉。督郵張儉,破其家宅,藉沒資財。侯覽遂誣張儉與長樂少府李膺、太僕杜密等爲‘黨人’,起‘黨錮之禍’。被殺、被徙者,三百餘人。被囚禁者六、七百人。侯覽又乘勢,奪我長樂太僕之職。專權南北二宮。然卻萬不該蹚渤海王,這趟渾水。”

賈詡心領神會:“於是王甫命有司舉奏侯覽專權驕奢,先帝怒而策收其印綬,侯覽走投無路,自殺身亡。阿附者,皆免官。”

“然也。”曹節輕輕頷首:“熹平元年五月,侯覽亡後,王甫再無人掣肘。冬,十月。詔冀州刺史收勃海王全家,劉悝不堪拷打,遂自殺。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伎女二十四人皆死獄中,傅、相以下悉伏誅。”

“右丞可有心得?”曹節忽問。

111 無名之輩1.26 羣雁無首104 龍吟虎嘯102 捧日而立181 臨時改意1.57 借雞生蛋1.22 毋需言反1.203 引狼入室182 何患無嗣1.83 以貲徵賦1.59 增益人生1.96 不幸之幸1.77 攻心之策1.65 西羌兵諫119 司金典農153 情亦動人1.89 未改初心189 爭權奪勢1.83 以綏四方186 董君一念106 萬民飢流162 舉棋不定1.87 鯤鵬之志1.76 洛陽來使1.57 賞罰未定197 因時而化1.22 勿爲禍先131 鳩佔鵲巢1.67 畫地爲牢191 英雄少年113 芳蘭之舉109 突飛猛進198 千帆競發187 奪舍續命188 風聞奏事21 驢馬同價125 探險搜奇162 統一貨幣1.66 麒麟騰空138 盡如人意13 虛實失度61 怒其不爭1.24 舉不避親1.46 整齊劃一1.33 回馬箭術1.45 初次遠行18 滅國之危1.43 天機莫測129 垂簾理政126 聚散有時1.48 後宮爭鬥156 薊王子館167 麒麟可乎156 仁至義盡1.40 有心無力125 此事拿手100 取之有道173 飲鴆止渴127 兔死狐悲174 人間巨物116 各有所求1.42 布衣爲王1 伏虣藏虎1.47 丹陽勁卒151 董卓擲戟147 同類相動129 棋逢對手1.88 皆有所屬108 名動西京182 地大如礪194 開館典禮1.4 只患不均1.82 可以爲報123 呼之欲出1.36 一金知心1.32 織蓆販履136 矛頭所指1.266 驚悉隱秘153 巧施連環180 同道中人1.209 轅門射戟103 蝮蛇螯手193 少不言愁1.68 清溪橋樓182 共握權柄201 廣瞻博望173 絲路流金132 一脈相承1.242 兵棋演武91 心有滋蔓119 濮陽之戰166 心生毒計105 紅顏易老1.24 麒麟之子19 編戶分遷61 語破天機1.25 相遇上陵167 綠洲公社120 三英齊發1.64 天下大酺
111 無名之輩1.26 羣雁無首104 龍吟虎嘯102 捧日而立181 臨時改意1.57 借雞生蛋1.22 毋需言反1.203 引狼入室182 何患無嗣1.83 以貲徵賦1.59 增益人生1.96 不幸之幸1.77 攻心之策1.65 西羌兵諫119 司金典農153 情亦動人1.89 未改初心189 爭權奪勢1.83 以綏四方186 董君一念106 萬民飢流162 舉棋不定1.87 鯤鵬之志1.76 洛陽來使1.57 賞罰未定197 因時而化1.22 勿爲禍先131 鳩佔鵲巢1.67 畫地爲牢191 英雄少年113 芳蘭之舉109 突飛猛進198 千帆競發187 奪舍續命188 風聞奏事21 驢馬同價125 探險搜奇162 統一貨幣1.66 麒麟騰空138 盡如人意13 虛實失度61 怒其不爭1.24 舉不避親1.46 整齊劃一1.33 回馬箭術1.45 初次遠行18 滅國之危1.43 天機莫測129 垂簾理政126 聚散有時1.48 後宮爭鬥156 薊王子館167 麒麟可乎156 仁至義盡1.40 有心無力125 此事拿手100 取之有道173 飲鴆止渴127 兔死狐悲174 人間巨物116 各有所求1.42 布衣爲王1 伏虣藏虎1.47 丹陽勁卒151 董卓擲戟147 同類相動129 棋逢對手1.88 皆有所屬108 名動西京182 地大如礪194 開館典禮1.4 只患不均1.82 可以爲報123 呼之欲出1.36 一金知心1.32 織蓆販履136 矛頭所指1.266 驚悉隱秘153 巧施連環180 同道中人1.209 轅門射戟103 蝮蛇螯手193 少不言愁1.68 清溪橋樓182 共握權柄201 廣瞻博望173 絲路流金132 一脈相承1.242 兵棋演武91 心有滋蔓119 濮陽之戰166 心生毒計105 紅顏易老1.24 麒麟之子19 編戶分遷61 語破天機1.25 相遇上陵167 綠洲公社120 三英齊發1.64 天下大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