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首尾呼應

“文和何出此言?”荀攸不解:“黑山張燕與神上使張曼成,皆是黃巾亂後,所剩渠帥之一。大業未成,神上宗師,因何自斷其臂。”

“公達當知,黃巾亂前與黃巾亂後,太平道主事之人,並不相同。”賈詡高瞻遠矚。

“亂前乃是大賢良師。亂後爲神上宗師。”荀攸亦解其意。

“然也。”賈詡言道:“自大賢良師廣宗授首,黃巾賊前期攻略便已完敗。餘下陰謀詭計,裝神弄鬼,皆出自神上宗師。料想,王芬‘謀廢先帝,另立新帝’之舉,乃是受青州術士,平原襄楷攛掇。而此人,多半是神上宗師麾下黨羽。目的,便是首尾呼應。”

“與孝仁皇乾屍傀儡口出箴言,相呼應。”荀攸言道。

“不僅如此。陛下崩於沙丘臺上,亦是呼應。”賈詡又道。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荀攸醒悟:“張燕刺傷陛下,乃此陰謀之親歷者。故爲防走漏口風,而殺之。”

“張曼成南陽舉事時,稱‘神上使’。乃自取其禍。故亦被殺之滅口。”論揣度人心,賈文和無可匹敵。

“神上宗師之使也。”荀攸亦才智高絕,此時焉能還不領悟:“誠如文和所言。黃巾亂前與亂後,行事截然不同。料想,率衆而起,攻掠天下,乃大賢良師之謀略。而裝神弄鬼,操弄人心,纔是神上宗師之手段。”

荀攸言下之意。用後世話說:一個武裝鬥爭,一個非暴力不合作。大賢良師,是前者。神上宗師,爲後者。又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正因張曼成高舉神上宗師大旗,武裝舉事。這才激怒非暴力不合作的神上宗師,行借刀殺人,清除異己。將其滅口。

果然是地獄難度,隱藏大反派。

新手級玩家,根本碰不到藏身幕後的神上宗師。打完大賢良師,便出“黃巾之亂劇本”結局字幕了吧。

新手難度與地獄難度,最大不同。便是以墨家爲代表,以先秦機關術爲載體,“華夏科技線”的傳承與否。此,纔是影響後世二千年之地獄難度。未能完美通關,解鎖三國真·結局,乃至華夏文明,歷經血難,直墜煉獄(深不深刻?)。

在此星空下。劉三墩要“且走着看”。

亦如前所說。前後黃巾時代,前後兩位主謀,正聯手奉上一出曠世神劇本。

俯瞰萬家燈火,浮華若夢。荀攸一時神遊天外。

賈詡亦感同身受。二人皆才智高絕,難分良泰。無非是術業有專攻。論揣度人心,賈詡天下無敵。然論奇策謀國,荀攸亦不差分毫。

“神上宗師此人,令人望而生畏。”備思前後,荀攸茅塞頓開,一聲長嘆。

“乃我主,生死大敵。未有之一。”賈詡一針見血:“若能一戰而勝。我主,席捲天下,再無掣肘之人。”

“文和之言,字字珠璣。”荀攸輕輕頷首,眸中精光漫溢:“定要將此人,連根拔起。斬草除根。”

“公達所言極是。”賈詡欣然一笑,莫逆於心。

後世有詞:“利慾薰心”。

今日兄弟,明日成仇。多半是此因。廢史立牧,大勢所趨。先前按月領食俸祿,無論多寡,皆有數目。待他日成一州之牧,掌無數錢糧。巨利之下,清白如何保全。衆家與自家,又當如何平衡。纔是人心大考。

總歸是,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薊王劉備要做的,便是亂世立旗。昭告天下,衡量利弊。凡有過界,必討之。

伐不義而徵無道。又豈是說說而已。

初春剛至,乍暖還寒。

薊國蒸蒸日上。如初升之陽。一頭一尾。臘賜之後,又發春賜。半年薪俸入手,自當大快人心。薊國行高薪養廉。除薪俸外,大小官吏別無進項。自當令其豐衣足食,後顧無憂。

所謂“飢寒起盜心”。古往今來,讀不讀書,人皆一樣。

薊王二十有五。春秋鼎盛,風華正茂。傳言,男性究極成熟體,要略晚於女性。後人誠不欺孤。薊王一切,當可佐證。臨幸七妃,竟不足夠。還需手足並用,統一口徑。

物料齊備,王宮北門外,右側門下署官寺,已建起叢叢腳手架。與之相對的左側,乃二位國相府邸。在此立寺,足見持重。

門下祭酒,劉備未得合適之選。先將門下督鄭泰食俸,提升爲比千石。待主簿孫乾返歸,亦當食此俸。一衆屬吏,皆有提升。薊王公私分明,當可平衡。

東西南北國境,風平浪靜,民生安定。唯半島之南,真番屬國,屢遭倭人船隊襲擾。先前,劉備已命薊國水軍,巡視驅趕。豈料一來二回,適得其反。倭人皆知,大漢水軍輕易不動刀兵。於是變本加厲。竟率衆登岸,草設港口。

劉備已命屬國都尉,遣使命其儘快撤離。倭人卻陽奉陰違,不斷增船添兵。欲行實際佔有。

劉備得報,微微一笑:“傳語島夷:凡日月所照,皆爲漢土;江河所至,皆我漢民。倭人若不願走,便不用走了。”

鹽府環渤海,築城五十又三。再來倭人,亦如此例。

正因四海昇平。倭人侵島之事,反成熱門談資。街頭巷尾,皆議論紛紛。話說,王上傳檄天下,冬季興兵。兵不血刃,收服白波黑山。新納軍民百萬。安置在西南國境。薊國人口輕鬆破九百萬。本以爲按自然增長,還需三五年方能破千萬。不料卻有倭人送上門來。許用不了多久,薊國便可爲千萬之國。

有漢一朝,兼容幷蓄。以傳火天下,漢化五胡四夷爲己任。正因強大,纔有容人之量。閉關鎖國,皆源自怯懦自卑。文明的先進與否,亦如此列。自信的文明,多呈外放包容之姿。而自卑文明,多呈收縮防禦之態。

此亦是大陸文明與海島文明的,天壤之別。

會臨大朝,百官就位。

便有三兩個六尺島夷,蓬頭垢面,赤足散發,畏畏縮縮,登殿覲見。

又各自匍匐跪地,磕磕絆絆說了段倭語。

滿朝文武,皆面面相覷。不解其意。

劉備傳語左國令士異:“速將那美召來。”

“喏。”

須臾,便有倭島七尺貴女登殿。

“奴婢拜見王上。”隨五萬倭女,渡海而來。那美等七尺貴女,先行入選長安宮,爲王國女婢。本就是諸夏後裔。重返故國,耳濡目染,知行倍增。再加兼領披香博士的穆貴人,言傳身教,今已與漢人無異。

“倭人是何意?”薊王居高下問。

那美心領神會。遂用倭語,詢問覲見島夷。終悉知其意:“此人自言,乃狗邪韓國使,欲求大漢策立。”

“狗邪韓國?”別說薊王劉備,便是滿朝文武,亦聞所未聞。

13 心有猛虎157 塵埃落定1.49 上表回國1.249 幸有一子105 未來可期1.66 海賊中計1.70 青徐流民1.220 和合天生1.53 驚濤暗涌119 匡弼輔正1.54 君臣有道1.35 劉備擲金142 陰風不止146 何須十年1.36 計中之計112 不辱君命1.77 雄長一州157 至人無己129 垂簾理政1.9 雄甲天下103 入幕之賓159 白波立寨190 半載之期141 唯利機關1.56 一戰成名1.47 擊鞠建隊14 死而不僵1.228 義貫金石1.56 雨夜血染155 六神無主1.25 美人無極1.46 整齊劃一1.83 尚書來訪1.72 欲壑難平115 平生罕見191 陰圖異計1.98 斯人已去1.56 雨夜血染159 白波立寨1.50 宮廷之變127 徵闢天下1.32 織蓆販履1.99 謹慎擇友138 豐收在望1.72 誤打誤撞112 泰山捧日117 盜亦有道175 石破天驚109 吾道不孤19 樓桑諸技1.65 西羌兵諫14 興師動衆111 外臣凌主1.90 白身野士122 刀槍莫及1.23 痹體之術119 濮陽之戰218 贈刀之義169 百日分曉1.208 命不該絕1.99 黃雀伺蟬1.64 天下大酺1.78 陸城亭侯1.37 魚目混珠117 七國馬會109 寧有種乎19 人不渡己117 知子莫母1.94 陽球誅暴1.3 娘要嫁人1.80 火山女王123 同憂相救172 席珍待聘135 兵出隴右150 一戰功成1.67 窺其門徑1.56 巡視國境190 迷途知返1.52 家恨國仇1.88 藩強朝弱217 上交下讓1.279 危國之道1.35 南宮一遊1.72 炎漢控火1.65 攻略壽春71 命運時然1.86 摒除破綻100 難爲人臣112 不辱君命194 心生瑕釁1.89 終得圓滿1.36 計中之計1.43 薊國鋤奸100 與我一戰120 尚未割席110 逐鹿之利118 莫測人心198 絕席而坐1.79 當不至於156 偷樑換柱
13 心有猛虎157 塵埃落定1.49 上表回國1.249 幸有一子105 未來可期1.66 海賊中計1.70 青徐流民1.220 和合天生1.53 驚濤暗涌119 匡弼輔正1.54 君臣有道1.35 劉備擲金142 陰風不止146 何須十年1.36 計中之計112 不辱君命1.77 雄長一州157 至人無己129 垂簾理政1.9 雄甲天下103 入幕之賓159 白波立寨190 半載之期141 唯利機關1.56 一戰成名1.47 擊鞠建隊14 死而不僵1.228 義貫金石1.56 雨夜血染155 六神無主1.25 美人無極1.46 整齊劃一1.83 尚書來訪1.72 欲壑難平115 平生罕見191 陰圖異計1.98 斯人已去1.56 雨夜血染159 白波立寨1.50 宮廷之變127 徵闢天下1.32 織蓆販履1.99 謹慎擇友138 豐收在望1.72 誤打誤撞112 泰山捧日117 盜亦有道175 石破天驚109 吾道不孤19 樓桑諸技1.65 西羌兵諫14 興師動衆111 外臣凌主1.90 白身野士122 刀槍莫及1.23 痹體之術119 濮陽之戰218 贈刀之義169 百日分曉1.208 命不該絕1.99 黃雀伺蟬1.64 天下大酺1.78 陸城亭侯1.37 魚目混珠117 七國馬會109 寧有種乎19 人不渡己117 知子莫母1.94 陽球誅暴1.3 娘要嫁人1.80 火山女王123 同憂相救172 席珍待聘135 兵出隴右150 一戰功成1.67 窺其門徑1.56 巡視國境190 迷途知返1.52 家恨國仇1.88 藩強朝弱217 上交下讓1.279 危國之道1.35 南宮一遊1.72 炎漢控火1.65 攻略壽春71 命運時然1.86 摒除破綻100 難爲人臣112 不辱君命194 心生瑕釁1.89 終得圓滿1.36 計中之計1.43 薊國鋤奸100 與我一戰120 尚未割席110 逐鹿之利118 莫測人心198 絕席而坐1.79 當不至於156 偷樑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