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興兵討賊

容城,南三十里白龍亭。

通往三臺城的官道,兩旁溝瀆與稻田已連成一片。官道本是擋水的堤壩。洪水退去,堤壩無用,恰逢三臺城原址重建,便改造成了通往三臺城的官道。

官道兩側因取土墊路而成溝瀆。溝瀆內間隔着泊滿農人的屜舟。車輪屜舟由扁舟改造,腳踏驅動。三十里水路,祖孫二人同踏,不足一個時辰可達。爲節省時間,將最後一船稻穀送回家中,老農這便乘夜色踏舟重返,泊在自家田頭。

艙內可供睡眠,出艙可見自家良田。豐收在望,終歸守在田頭,才睡得安穩。

路上十里一亭,亭父、求盜,往來巡視,水道內還時有薊國水軍繞行巡視。見船上燈火,亭父便會高聲吆喝,聽到艙內農人回答,這才心安。十里之內,誰家的田,又泊着誰家的船,皆在二人心中。

“舊時亭有二卒,其一爲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爲求盜,掌捉捕盜賊。”

雖是斗食小吏,卻恪盡職守。薊國自上而下,官吏體系能運轉良好,大量底層小吏們居功至偉。

自從撤村並邑後,亭置郵驛的作用,越發重要。平日裡守路護田,巡查奸佞,引導流民前往就近營地,還要管理置舍,安排往來官吏食宿,事情頗爲繁雜。

薊國之內,蟊賊幾乎絕跡。聽聞最後一波山賊,半月前已被別部司馬領人剿滅。話說王上新封的蕩寇校尉,只聞其名,不見其人。這蕩寇的活計,皆被別部司馬大人,搶着幹了啊。

據此地南十五里外,便是新修的三臺城。城內駐守的大將,乃是王上義弟。幕府前軍校尉關羽。麾下皆是北地虎賁。恰逢水退,爛泥地被驕陽一曬,乃成硬土。幾場秋雨下過,十里之內,滿目荒草。又聽說,三臺城內設有數處難民營地。已納流民數萬。除此之外,城內別無他物,只有設在南部甕城之內的關羽大營。

且說亭父、求盜二人,正沿路巡視,忽聽背後蹄聲如雷。

這便急忙閃到一旁。

須臾,一隊人馬呼嘯而過。正是薊國驍騎。爲首大將,身長九尺,相貌堂堂。乃前軍校尉關羽,關雲長是也。

遙見大旗,二人急忙垂首行禮。

必是趕去臨鄉參完朝會,乘夜歸來。薊國都臨鄉城,距三臺城百六十五里。關羽胯下千里馬名喚赤菟,可日行千里。區區百餘里路,片刻可至。

待驍騎遠去,亭父、求盜二人這才緩緩直起身來。眼中神采奕奕,臉上皆與有榮焉。正因前有三臺攔路,周圍遍佈溝渠水網,稻田淤泥,賊人難越雷池一步。故而亭父、求盜,還有夜泊田頭的農人,才能安然高臥,一覺到天明。

薊國兵強馬壯,百姓安居樂業。被周遭所羨,更被宵小所嫉。亦是人之常情。王上又未曾下令閉關自守,但凡是逃難來的災民,皆獲妥善安置。奈何正道不走,卻偏向邪道而行。不願老實種田,只想抄掠他人。如此奸佞之徒,在嫉惡如仇的王上當面,又如何能落得了好。

豈不聞割頭進爵乎!

亭父、求盜二人挑燈返回,將十里官道再走一遍。遇船上亮有燈火,仍需一聲喚。豐收在望,可不能馬虎。

“校尉回城,速開城門!”北門守衛遠遠看見,這便放下吊橋,開啓城門,放騎兵入內。一路穿城而過,見兩側大營篝火熊熊,流民多以安睡。關羽這便稍稍提繮,赤菟馬隨即放慢腳步。身後騎士亦隨之勒馬,隆隆蹄聲漸不可聞。

“校尉,王上爲何不將流民收爲國民,反而令置籍簿?”說話之人,乃是出身別部鮮卑的軍曲候拓跋孤。本爲禿髮鮮卑前部落大人拓跋詰汾之長子,原名禿髮匹孤。後禿發部改稱拓跋別部,於是便改名爲拓跋孤。還有一幼弟,本叫拓跋力微,現已改名拓跋微。就讀於薊國太學壇。幾位叔父,拓跋儈、拓跋蓋、拓跋機之子,或在關、張二校尉軍中任要職,或就讀於薊國太學壇,亦或是拜師學藝於演武場薊國軍校。不一而足。

正如鮮卑大單于死前將權杖轉贈給劉備一樣。殺死老王便是新王。此乃草原的道義。且弒父殺兄,在鮮卑人眼中亦不算大事。殺母纔是血仇。劉備將鮮卑家眷,安置在西林邑,一家老小衣食無憂。母親得以安居,頤養天年,拓跋孤和拓跋微,自當忠心不二。

野心永遠和實力成正比。

不過是五百人軍曲候的拓跋孤,距離所謂的野望,還很遙遠。時下正值壯年,可堪一用。且一旦徹底漢化,今生將不再言反。草原是何等之酷烈荒涼,關內是何等的富足美好。馳騁草原,縱橫大漠,亦非不可。只需安家在薊國便一切皆好。

入甕城大營。

關羽這便升帳議事。

“主公讓我等攻佔高陽城。”關羽開門見山。

麾下軍曲候各個躍躍欲試。

高陽城在南,距三臺城百里。原屬博陵郡。博陵郡,今漢本初元年(146年),質帝追尊父(劉)翼陵曰博陵,因以爲縣,又置郡焉,治博陵。建和二年(148年),更封帝弟都鄉侯碩爲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後。尊翼夫人馬氏爲孝崇博園貴人,以涿郡之良鄉、故安,河間之蠡吾三縣爲湯沐邑。碩嗜酒,多過失,帝令馬貴人領王家事。

“(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於博陵。”又“(延熹元年)六月戊寅,大赦天下,改元延熹。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園陵。”

“(永康元年)是歲(167年),復博陵、河間二郡,比豐、沛。”

此二郡,竟可與高祖爲太上皇時所建之新豐,及發跡之沛縣故鄉相併論,其繁盛足見一斑。

時下皆爲河間國所有。正因富庶,而飽受荼毒,被賊兵大肆抄掠。民衆一路北上,多滯留在三臺城中。

拓跋機之子,軍曲候拓跋威這便問道:“此城堅固,我部皆是騎兵,若無攻城諸器,如何攻城?”

關羽言道:“騎兵豈能攻城。只需待城破,一路掩殺便可。”

拓跋蓋之子,軍曲候拓跋雄這便問道:“何人破城?”

“別部司馬,麴義。”關羽答道。

“原來如此。”衆將幡然醒悟。麴氏先登,如雷貫耳。

“厲兵秣馬,雞鳴時隨我出征。”關羽一聲令下。

“喏!”衆將轟然應喏。

1.242 繞樑餘聲1.98 四海昇平195 勤王之師127 朝堂半壁1.27 以身舉債156 仁道在邇143 雜羌兵諫71 以鹿爲幟130 不可定期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68 斬旗奪船118 前覆後戒145 督亢秋成185 諸王稱臣12 料事於先191 英雄少年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00 喜事將近100 三郡烏桓103 蝮蛇螯手1.47 丹陽勁卒1.4 只患不均1.79 字挾風霜1.52 母子相見1.89 終得圓滿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19 北海一龍166 勝者爲王115 耕三餘一1.35 南州士首121 十里長筵100 喜事將近121 怒海潮升1.2 一夜動亂1.7 分庭抗禮130 傭兵公會173 飲鴆止渴167 綠洲公社1.82 飛虻流火172 席珍待聘61 穩紮穩打103 入幕之賓1.4 安漢興劉1.46 尋機而動159 蟬蛻龍變118 義重於生10 寡義廉恥1.246 假有天下135 爲主捉刀1.246 假有天下107 克堅平難1.23 百騎踏營131 綱舉目張1.33 代父上疏1.95 平樂會盟1.48 微觀天下1.67 大明輪船1.64 連贏三局1.28 將門虎子131 猛虎破閘1.90 班師回國1.26 有勇無謀117 盜亦有道112 分戶析產135 借兵剿匪151 終破鄴城19 樓桑諸技144 遷都壽春61 董卓獻車162 難言之隱135 各有奇謀1.29 負荊請罪159 白波立寨1.6 網開一面168 天下治術1.82 可以爲報112 莫如勤王126 名公之胄1.249 幸有一子1.87 溫故知新1.49 生者如斯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63 戾氣摧城1.75 真相大白181 未得其主1.228 石來運轉139 空谷傳聲1.65 形勢急轉1.54 五齊之甘31 便衣出行100 難爲人臣103 入幕之賓1.26 塢堡治所165 浮萍無根219 一身是膽1.3 夜宿烏林1.55 安得猛士1.22 我記下了160 女中豪傑1.53 望廬而還
1.242 繞樑餘聲1.98 四海昇平195 勤王之師127 朝堂半壁1.27 以身舉債156 仁道在邇143 雜羌兵諫71 以鹿爲幟130 不可定期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68 斬旗奪船118 前覆後戒145 督亢秋成185 諸王稱臣12 料事於先191 英雄少年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00 喜事將近100 三郡烏桓103 蝮蛇螯手1.47 丹陽勁卒1.4 只患不均1.79 字挾風霜1.52 母子相見1.89 終得圓滿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19 北海一龍166 勝者爲王115 耕三餘一1.35 南州士首121 十里長筵100 喜事將近121 怒海潮升1.2 一夜動亂1.7 分庭抗禮130 傭兵公會173 飲鴆止渴167 綠洲公社1.82 飛虻流火172 席珍待聘61 穩紮穩打103 入幕之賓1.4 安漢興劉1.46 尋機而動159 蟬蛻龍變118 義重於生10 寡義廉恥1.246 假有天下135 爲主捉刀1.246 假有天下107 克堅平難1.23 百騎踏營131 綱舉目張1.33 代父上疏1.95 平樂會盟1.48 微觀天下1.67 大明輪船1.64 連贏三局1.28 將門虎子131 猛虎破閘1.90 班師回國1.26 有勇無謀117 盜亦有道112 分戶析產135 借兵剿匪151 終破鄴城19 樓桑諸技144 遷都壽春61 董卓獻車162 難言之隱135 各有奇謀1.29 負荊請罪159 白波立寨1.6 網開一面168 天下治術1.82 可以爲報112 莫如勤王126 名公之胄1.249 幸有一子1.87 溫故知新1.49 生者如斯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63 戾氣摧城1.75 真相大白181 未得其主1.228 石來運轉139 空谷傳聲1.65 形勢急轉1.54 五齊之甘31 便衣出行100 難爲人臣103 入幕之賓1.26 塢堡治所165 浮萍無根219 一身是膽1.3 夜宿烏林1.55 安得猛士1.22 我記下了160 女中豪傑1.53 望廬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