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旱極而蝗

待劉備看完,恩師又取出御史劉陶的手書。言朝廷或將啓用恩師爲議郎,東觀校勘儒學經籍,並參與續寫《漢記(史稱《東觀漢記》)》的工作。

“觀,觀也,於上觀望也”。乃指高大建築。

東觀,位於洛陽南宮。建築高大華麗,最上層高閣十二間,四周殿閣相望,綠樹成蔭,環境幽雅。爲宮廷收藏圖籍檔案,及修撰史書的主要處所。

議郎,漢置,爲光祿勳所屬郎官之一。掌顧問應對,無常事。秩比六百石。多徵賢良方正之士任之。

劉備笑道:這個郎官倒是清閒。

恩師亦笑:此去續寫《漢記》,正合吾意。爲師可先去,待邑中諸事安排妥當,你便來洛陽。

劉備點頭:好。

檀石槐之鮮卑,已成大患。劉備不記得有誰贏過檀石槐。此次北上討賊,必然大敗。好在檀石槐英年早逝。鮮卑由此分裂成三部,不復先前之勢。

下課後,劉備返回府中。召烏蓮詢問鮮卑諸事。

烏蓮說,自從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便將領土,分地爲三。右北平以東爲東部,右北平到上谷爲中部,上谷以西爲西部。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屬檀石槐。

烏蓮還說,胡民生存所依,亦有三:“水草”、“芻稾”、“鹽地”。檀石槐成爲鮮卑大人後,立王庭於彈汗山,歠(chuò)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餘里。兵馬甚盛,東西部大人皆歸焉。之後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網羅山川水澤鹽池。聲勢日盛。

正如烏蓮所說,胡人賴以生存的資源有三:“水草”、“芻稾”、“鹽地”。

水草,便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芻稾,乃是指乾草料。鹽地,自然是指產鹽之地。

時下所食鹽,主要有:海鹽、池鹽(湖鹽)、井鹽、岩鹽(礦鹽)。池鹽歷史悠久,西周時,解池已大規模生產池鹽。因鹽池在河東解縣,故名解池,也稱“河東鹽池”。又因池鹽粒粒潔白,稱“河東大鹽”。用池鹽醃製的醬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邊郡亦有池鹽。比如五原郡有白、烏二鹽池。

這些鹽池,也是胡人佔據劫掠的重點。

華夏以農立國,自古便把水、旱、蝗並列爲三大害。《詩經?小雅》就有“去其螟滕”的記載。滕,便是蝗蟲。

蝗災往往和旱災相伴而生。一方面,在乾旱年份,由於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結堅硬,含水量降低,蝗蟲產卵數大爲增加。於此同時,乾旱年份,江河湖泊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爲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爲食,生長較快,生殖力極高。

所以自古便有‘旱極而蝗’之說。

此次蝗災,殃及極廣。草原亦受災。故而往往年歲才寇邊的鮮卑,今年卻在本應蓄馬養膘的春夏,便大舉抄掠邊郡。

護烏桓校尉夏育,便是看到了此次危機中一閃而過的戰機。想趁鮮卑羸弱,一舉平定塞北。

我朝在與西羌、鮮卑、烏桓,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磨礪出一批忠臣名將。比如“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段熲。不單此三人很有才能,麾下一批佐官裨將,皆爲將才。夏育便是其中之一。夏育早年爲段熲護羌司馬,屢立戰功,熹平三年,夏育時爲涼州北地郡太守。鮮卑寇北地,夏育追擊破之。加封護烏桓校尉。

劉備問過烏蓮,此時本該綠草成茵的草原,卻寸草不生。所出青苗皆被蝗蟲啃食一空。大漢七州蝗災,朝廷開倉賑災,農人或可活命。然而草原牧民,若無牛羊,只能餓死。鮮卑之所以破例在四月進攻,足見形勢急迫。

正如左豐密信,此戰不可避免。

想到這裡,劉備急忙取出地形圖卷,細細觀摩。

又喚來心腹大將黃忠、徐榮、烏蓮等人詢問:若爲將,該如何進兵?

徐榮縱橫遼東,邊郡地形皆在心中。這便言道: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後,便將領土,分地爲三。右北平以東爲東部,右北平到上谷爲中部,上谷以西爲西部。若我爲將,當兵分三路:使一軍出代郡,使一軍出雲中,再使一軍出雁門。三路並進,直搗王庭!

劉備急忙取燈來看。

代郡之高柳縣北三百里,便是鮮卑王庭彈汗山所在!

話說,鮮卑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網羅山川水澤鹽池。如此龐大的國土,正當居中而守。爲何偏偏把王庭立在距我大漢如此之近的彈汗山?

見劉備似乎不解,徐榮這便解釋道:胡人所賴有三:水草、芻稾、鹽地。而這些地方,都是有數的。且位置固定,皆近我邊關。

正因如此。兩漢一來,常以內附胡人爲嚮導,或經由通曉胡語的邊民提供情報,朝廷利用騎兵機動,對胡人駐地進行快速精準的斬首行動,並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稱爲:搗巢。

取直搗敵巢之意。

徐榮又道:料想朝廷此次北伐,便行搗巢之策!

原來如此!

因行搗巢之策,又因檀石槐將鮮卑分成東、中、西三部。故而要兵分三路。所出皆是大漢精騎。日夜奔馳,但凡有一路破敵,便可直搗敵巢。若能斬殺胡酋檀石槐,鮮卑必亂。分裂後的鮮卑,再無力對抗北匈奴、三郡烏桓這些歸附漢庭的胡人。

如此行事,確有道理。

可若不能速戰速決,一擊而中,陷入持久戰。如今內憂外患的漢庭,根本無法支撐。

護烏桓校尉夏育上言:“請徵幽州諸郡兵出塞擊之,一冬、二春,必能禽滅。”也是把此戰,限定在‘一冬、二春’一年之內!

如此說來,必是搗巢之策。

見黃忠沉默不語。劉備這便問道:義父又做何想?

沒等黃忠開口,烏蓮卻搖頭:“此策兇險。”

劉備急忙問道:爲何?

1.44 善利萬物168 天下治術1.34 先禮後兵1.3 貢金補全190 迷途知返1.83 蓋世英雄11 誰主浮沉128 勢不兩立154 一念之間1.72 天下黎庶1.49 銷金洞窟1.69 貨比三家1.6 驚天動地148 三舉鄉黨1.22 馬兒成名127 先入爲主162 畢生所願138 戰爭紅利141 喬裝出兵1.40 國之惡疾1.207 又見白袍1.23 痹體之術1.74 唐突佳人1.83 尚書來訪187 貨幣戰爭193 事不過三1.46 尋機而動137 和氣生財1.74 再掠女豪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32 明隱之爭145 貴麟二子141 捨我其誰150 爲國秉筆183 放任自流1.34 牽招賣馬51 以尹天下1.57 身後之憂173 絲路流金146 有恃無恐1.77 兼濟天下1.34 恩同再造179 蠢蠢欲動18 世道居奇191 明燈指路14 各奔東西1.43 予取予求1.79 河間奼女176 百越諸賢1.87 扶危濟困1.47 一念之差1.36 一金知心1.23 王宮女官1.96 西行在即1.34 庸人自擾71 戲送大禮1.8 配享太廟1.68 女王之牙1.53 攻心爲上1.224 鬥戰取將135 兵出隴右1.64 萬夫莫敵1.44 降集氐羌122 溫室藥圃179 三人爲衆124 明以照奸1.243 斬將搴旗139 八日之幸124 絕境弄險115 帝王心聲107 太上皇權1.82 狹路相逢61 衝風之末41 鑄山煮海130 南廣陽城177 青鳥傳信1 末路之難1.228 義貫金石1.209 轅門射戟1.226 七進七出195 回京在即141 前身後世140 懷利相接21 三人成虎1.7 野火將熄1.26 開荒種田1.79 字挾風霜134 一刀之威41 波橘雲詭1.62 赤麂皮尉150 爲國秉筆1.33 以衆擊寡1.7 雌雄莫辨118 莫測人心31 春秋決獄1.70 虎嘯山林1.60 八關都邑1.64 懷瑾相報196 百年大計163 女亞馬遜!
1.44 善利萬物168 天下治術1.34 先禮後兵1.3 貢金補全190 迷途知返1.83 蓋世英雄11 誰主浮沉128 勢不兩立154 一念之間1.72 天下黎庶1.49 銷金洞窟1.69 貨比三家1.6 驚天動地148 三舉鄉黨1.22 馬兒成名127 先入爲主162 畢生所願138 戰爭紅利141 喬裝出兵1.40 國之惡疾1.207 又見白袍1.23 痹體之術1.74 唐突佳人1.83 尚書來訪187 貨幣戰爭193 事不過三1.46 尋機而動137 和氣生財1.74 再掠女豪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32 明隱之爭145 貴麟二子141 捨我其誰150 爲國秉筆183 放任自流1.34 牽招賣馬51 以尹天下1.57 身後之憂173 絲路流金146 有恃無恐1.77 兼濟天下1.34 恩同再造179 蠢蠢欲動18 世道居奇191 明燈指路14 各奔東西1.43 予取予求1.79 河間奼女176 百越諸賢1.87 扶危濟困1.47 一念之差1.36 一金知心1.23 王宮女官1.96 西行在即1.34 庸人自擾71 戲送大禮1.8 配享太廟1.68 女王之牙1.53 攻心爲上1.224 鬥戰取將135 兵出隴右1.64 萬夫莫敵1.44 降集氐羌122 溫室藥圃179 三人爲衆124 明以照奸1.243 斬將搴旗139 八日之幸124 絕境弄險115 帝王心聲107 太上皇權1.82 狹路相逢61 衝風之末41 鑄山煮海130 南廣陽城177 青鳥傳信1 末路之難1.228 義貫金石1.209 轅門射戟1.226 七進七出195 回京在即141 前身後世140 懷利相接21 三人成虎1.7 野火將熄1.26 開荒種田1.79 字挾風霜134 一刀之威41 波橘雲詭1.62 赤麂皮尉150 爲國秉筆1.33 以衆擊寡1.7 雌雄莫辨118 莫測人心31 春秋決獄1.70 虎嘯山林1.60 八關都邑1.64 懷瑾相報196 百年大計163 女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