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羣盜蜂起

黃巾三賊酋:“天公將軍”張角,“地公將軍”張寶,“人公將軍”張樑,一日隕落。號稱大有神機的廣宗,燒成焦炭。加之先前南路漢軍,火燒長社。一南一北,兩把大火,將黃巾之亂徹底燃燒殆盡。

然,大火雖熄,零星野火卻遍及中原。

有荊州南陽黃巾渠帥張曼成,自號“神上使”。領趙弘、韓忠、孫夏,等黃巾別帥,收攏波才、彭脫餘衆,立寨山谷,攻略郡縣。聲勢日隆。

豫州汝南黃巾渠帥劉闢、黃邵、吳霸、龔都、何儀、何曼,收攏殘部,抄掠郡縣,伏殺官吏,誓與漢軍爲敵。

益州黃巾渠帥馬相併趙祗、趙播、王饒等人,起兵綿竹,攻克廣漢雒縣,殺益州刺史郤儉。又先後破廣漢、蜀郡、犍爲、巴郡等地,殘害吏民,後馬相竟自稱“天子”。

還有揚州吳郡黃巾渠帥陳敗、萬秉,稽郡黃巾渠帥吳桓。青州濟南、樂安黃巾渠帥徐和、司馬俱……

關東大地,羣盜蜂起。

更有細作來報。黃巾之後,冀北賊人盤踞太行山東西二麓,藏身山谷之中。依山下寨,結草爲營。並稱:黑山,白波。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還有小股賊寇,四處流竄。抄掠豪強塢堡,攻略鄉邑,荼毒更甚。

鄉民不敢輕易出城,農人亦只能眼看良田荒蕪。還有豪強大族,囤積居奇。糧價居高不下,甚至與馬價平齊。

一切皆如薊國謀主所料。黃巾之後,纔是大亂之始。

此皆是後話。

話說,薊國水軍艱難駛回南港。

衆人見舟船面目全非,船艙多有漏水。便知此戰之兇險。平亂之功,雖未曾昭告天下。料想,薊國出力甚偉,王上又平關西之亂,增封數縣,亦不爲過。

再細想。薊國與冀北數國毗鄰,無從擴土。涿郡已割過半,亦不忍再下狠手。唯有渤海郡,或可分與薊國。

天下大亂,唯有幽州一地,清平樂土。富庶之地,又皆在薊國境內。督亢秋成,已在眼前。不出所料,本季又當大熟。

天下饑荒,餓殍遍地。糧價奇高不下。唯有薊國,一石谷仍賤賣三百錢。唯一區別,便是換成薊國上幣,四出文錢。若用普通五銖,則需千五百錢。還是漲價了。

但對薊國百姓而言,價格不變。很簡單。因薊國一地,無論薪俸、還是庸金,皆先已換成四出文錢。

得益於完善的倉儲制度,還有更加完善的寬法嚴律。薊國豪商,無人囤積居奇。更無人敢推高糧價。

薊國百姓依舊屯糧惜售。除非薊王下令,否則市面上也無過多餘糧可供屯售。

亦得益於鍾繇千里屯田初成。今季薊國共計有官田,八百萬畝。以均產五石計,可得新谷四千萬石。若以一家老幼計,足可養活數百萬之口。

上計令陳逸,已命人詳細計算。徑三百里之雍奴,除去溝渠陂澤,及城邑海港。足可闢良田二千四百五十餘萬畝。如今所闢,不過三成而已。論屯田,薊國實在是大有餘力。

即便如此,鍾繇亦屯田有功。薊王自隴右傳令。雍奴長鍾繇與陳羣、崔林,同升爲城令,食俸千石。且王太妃已有言在先。若雍奴千里屯田終成,當升鍾繇爲薊東尹。領三百里雍奴,三縣十餘城、港。

禁錮未除,已坐享千石高俸不說。二千石亦在望。鍾繇焉能不大喜。

王太妃雖只許諾鍾繇一人,然羣臣卻心知肚明。既有薊東,必有薊西。若再並土增封。薊南,薊北,亦未可知也。

能與二千石薊都尹婁圭,平起平坐者,鍾繇算一人。北海一龍必有一人。崔琰三友必出一人。潁川五傑當有一人。

薊國二千石,可比萬石高俸。千里沃土,足可養育千萬國民。

爲何薊國上下,皆篤定必獲增封。

究其原因。黃巾之亂時,陛下雖對薊王頗多忌憚,百般掣肘。然,此一時彼一時也。天下太平,無宗室可趁亂而起,奪取皇位。便是薊王,亦不例外。帝位傳承有度,宗室無法覬覦大寶。參考陛下心中的危險算式。薊王已從首位,退出三甲之外。不再是陛下心頭大患。後續還需薊王,輔佐江山社稷,與大將軍何進分庭抗禮。自當榮寵備至,位極人臣。

再者說來。平定隴右,亦是大功一件。更不計前嫌,施以援手。才令董驃騎轉危爲安,得以凱旋。二功相加,必然增封數縣。

大漢十三州與小小數縣比起來,孰輕孰重。陛下慣於算計,又豈能不知。

朕當捨得!

張氏兄弟首級,已第一時間硝制裝匣,六百里送往洛陽。曾與三人有數面之緣的封諝,確認無誤。正是張角、張寶、張樑三人。

陛下終於徹底放心。

所謂秋後算賬。與奉皇命,同黃巾賊虛與委蛇的封諝不同。永巷令徐奉,乃是隱藏深宮之中的太平道死忠。

收到三賊首級,陛下這便下令,將徐奉及其黨羽盡數收押黃門北寺獄。奈何徐奉已提前告假出宮。大將軍何進親帥羽衛前往府中緝拿。卻早已逃之夭夭。遂抄家滅門,雞犬不留,入宮覆命。

先前,郎中張鈞上書曰:“張角之所以能興兵作亂,百姓亦紛紛歸附張角,皆因十常侍放任父兄、子弟、親戚及黨羽,充任州郡長吏,搜刮百姓。百姓有冤無處申訴,這才揭竿而起,聚爲賊寇與朝廷對抗。應斬殺十常侍,將其頭高懸於洛陽南郊,以此向百姓謝罪,並遣使者向大漢全境宣佈此消息。如此,便可不費一兵一卒,而令羣盜自散。”

國難當頭。陛下遂將張鈞上疏,傳與諸常侍過目。十常侍皆嚇的摘帽除鞋,跪地叩首,流淚乞求去雒陽詔獄自首,並散盡家財以助軍費。

陛下卻詔令諸常侍,各任原職。並怒斥張鈞:“真是個狂人!難道十常侍中,便沒有一個好人麼!”

御史順承帝意,誣奏張鈞信奉黃巾,遂逮捕入獄,拷打致死。

也正因郎中張鈞之死,令陛下頗有悔意。這才欲將永巷令徐奉,緝拿歸案。以堵悠悠衆口。

奈何天不遂願。徐奉竟棄家潛逃,不知所蹤。

陛下翻閱先前奏疏時,見到太尉楊賜及御史劉陶的黃巾上疏,頗多感悟。遂詔封楊賜爲臨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封劉陶爲中陵鄉侯,食邑五百戶。

當初,楊賜與劉寬、張濟同爲陛下講學。且黃巾上疏,亦有二人之功,不應獨自受封。於是楊賜又上疏,求分食邑與劉寬、張濟。陛下納其言,封二人及子爲爵。

於是乎。郎中張鈞之死,及永巷令徐奉潛逃,引發的小小波動,隨之消散於無形。

洛陽粟市,一間密室。

得知滿門抄斬,雞犬不留。永巷令徐奉,伏地慟哭。血淚橫流。

“狗皇帝!此仇不報,誓不爲人!”

61 時不我待136 後果前因1.23 投桃報李122 左伯皮紙112 虛席以待1.296 可甘人下126 價高者得151 便宜行事106 偷天換日1.40 不義不親1.75 坐問因果1.49 銷金洞窟159 名不經傳1.35 西烏鐵騎104 北上販馬1.33 功敗垂成151 王者之心179 三人爲衆1.284 宜若登天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87 都護西域1.43 薊國鋤奸1.74 唐突佳人1.32 明隱之爭1.258 激勵三軍138 故技重施199 孤心甚慰178 深明大義111 鬥智鬥勇19 君前臣名1.94 人情冷暖1.76 難分良泰251 英雄輩出1.290 春王正月12 何方妖孽1.47 甲子之約1.49 觀星定海118 亂臣賊子124 大器免成51 流民來附1.92 多子多福1.66 麒麟騰空1.54 薊國四師1.67 勝券在握1.220 和合天生1.85 帝國拼圖159 名不經傳1.35 劉備擲金1.65 象耕鳥耘198 一夜易主1.96 防患未燃199 有容乃大1.90 多錢善賈192 夫子之牆1.257 珠璣深藏129 欺君太甚13 藥入病走124 羌亂再起168 暫費永寧107 克堅平難157 耕雲播雨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97 鳳引九雛159 畢生之年1.256 全勝立威112 果然有差128 欲蓋彌彰12 縑車載禍144 遷都壽春119 作壁上觀1.52 漢越親和1.85 遼東之煮130 南廣陽城149 白駒過隙1.200 推賢讓能133 侵掠如火144 光武遺脈116 一進一出150 天地人和1.35 苦後回甘117 倒履相迎157 類同相召1.5 米中摻沙1.96 海賊圍城1.25 人艱不拆31 綬帶密詔1.6 飲酒四禮1.40 何懼偷生1.6 網開一面1.56 鮮活人聲1.83 一網打盡117 水淹三軍1.40 何懼偷生1.96 開年見喜1.258 激勵三軍1.75 永不更迭1.46 菟園解驂138 漏奪附黨1.22 百死莫贖189 轉機忽現
61 時不我待136 後果前因1.23 投桃報李122 左伯皮紙112 虛席以待1.296 可甘人下126 價高者得151 便宜行事106 偷天換日1.40 不義不親1.75 坐問因果1.49 銷金洞窟159 名不經傳1.35 西烏鐵騎104 北上販馬1.33 功敗垂成151 王者之心179 三人爲衆1.284 宜若登天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87 都護西域1.43 薊國鋤奸1.74 唐突佳人1.32 明隱之爭1.258 激勵三軍138 故技重施199 孤心甚慰178 深明大義111 鬥智鬥勇19 君前臣名1.94 人情冷暖1.76 難分良泰251 英雄輩出1.290 春王正月12 何方妖孽1.47 甲子之約1.49 觀星定海118 亂臣賊子124 大器免成51 流民來附1.92 多子多福1.66 麒麟騰空1.54 薊國四師1.67 勝券在握1.220 和合天生1.85 帝國拼圖159 名不經傳1.35 劉備擲金1.65 象耕鳥耘198 一夜易主1.96 防患未燃199 有容乃大1.90 多錢善賈192 夫子之牆1.257 珠璣深藏129 欺君太甚13 藥入病走124 羌亂再起168 暫費永寧107 克堅平難157 耕雲播雨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97 鳳引九雛159 畢生之年1.256 全勝立威112 果然有差128 欲蓋彌彰12 縑車載禍144 遷都壽春119 作壁上觀1.52 漢越親和1.85 遼東之煮130 南廣陽城149 白駒過隙1.200 推賢讓能133 侵掠如火144 光武遺脈116 一進一出150 天地人和1.35 苦後回甘117 倒履相迎157 類同相召1.5 米中摻沙1.96 海賊圍城1.25 人艱不拆31 綬帶密詔1.6 飲酒四禮1.40 何懼偷生1.6 網開一面1.56 鮮活人聲1.83 一網打盡117 水淹三軍1.40 何懼偷生1.96 開年見喜1.258 激勵三軍1.75 永不更迭1.46 菟園解驂138 漏奪附黨1.22 百死莫贖189 轉機忽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