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觀星定海

輪船未出現前,船舶多爲槳、櫓等人力,或借風力驅動。

如時下正風靡地中海沿岸的大型奴隸排槳帆船,便是如此。

然華夏卻無奴隸排槳帆船,大行其道之記載。究其原因,除去漢朝並無多少真正意義上的奴隸外。更因漢人海船,早已使用季風航海。

《風俗通義》:“五月有落梅風,江淮以爲信風。”“落梅風”,即梅雨季節後,出現的東南季風。因準時而至,來而有信,故稱爲“信風”。

有風必有帆。

《南州異物志》:“其四帆,不正前向,皆使邪(斜)移相聚,以取風吹。風后者激而相射擊,亦並得風力。若急,則隨宜增減之。邪張相取風氣,而無高危之慮,故行不避迅風激波,所以能疾。”漢末海船,已普遍使用轉動靈活,升降自由的風帆。掌握“邪張相取風氣”的斜帆御風術,克服了以往船舶只能順風行駛的弊端,爲遠洋航行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時不僅有“四帆船”。駛往印度洋的遠洋航線上,甚至還有“七帆船”。

換言之。若非五胡亂華,國祚不繼。漢人將先於世界一千餘年,開啓大航海時代。

麒麟降世,讓明輪取代排槳,成爲又一助力。薊國新式三千石大舡,除去可九十度張開的鸞翼帆外,排設八輪,計十六明輪驅動。加上風帆助力,其迅捷,遠非時下“七帆船”可比。

正因海運繁盛,令許多以船爲家,經驗豐富的船師,甚至可以“觀星定海”。

中平二年。春,正月,大疫。

大亂之後,必有大飢。大飢之後,必有大疫。

冀州疫情尚輕。河南卻已餓殍遍地。乃此次重災區。本已安定的災民,惶恐之下,舉家逃難。又成流民。且皆投奔薊國而來。天下皆知,薊國流民營地,不僅足能充飢,還可治病活命。

路上衣衫襤褸,流民漸多。薊國上下皆嚴陣以待。

大飢之所以緊跟大疫。除去常全家死絕,無人收屍外。飢不擇食,吃下許多髒物,亦是疫病之源。於是,傳染源亦分兩種:腐爛的死屍,以及患病的人羣、動物。

腐屍皆遺留在原地,不曾移動。薊國上下需謹防的,便是北上“活物”。人羣、蝨羣、鼠羣,不一而足。

於是,入營頭一件事。便是洗浴更衣,剃除毛髮。殺菌消毒,將舊衣舊物付之一炬,病患入菴廬,隔離治病。餘下以戶爲單位,分入營帳。料理身體,再行觀察。防止疫病潛伏。待康復,或放其歸鄉,或納入齊民。

薊國水暖水洗水林等,衛生設施齊全。國醫館培養的良醫,遍及各城醫館、藥肆。家家戶戶皆闢有藥圃,湯藥儲備亦稱足量。良好的居住環境及生活習慣,足量的藥品和醫護人員。還有至上而下的嚴防死守,讓歷次瘟疫皆未成大害。

便是田鼠亦不多見。皆被剝皮拆骨,用來熬製鼠膠寢墊。

凡與流民近距離接觸的崗位,皆需佩戴呼吸面罩。輪休入城前,還需在甕城,沐浴更衣。消毒後,再入城歸家不遲。

去年凜冬,渤海冰層深厚。融冰需比常年晚二十餘日。泉州港或到春分時,方能解凍。

萬幸,濟州港、釜山港,人員、物料,已送足備。整整一個冬季,皆在大張旗鼓、熱火朝天的修造之中。

三韓中的辰韓、弁韓二十四國,多爲先秦遺民。與我語言相近,風俗相通。入流民營地後,得言傳身授,知行倍增。除去留守港城,其中大部,劉備準備融冰後,運來泉州港,安置在藪中各縣。

話說。三韓青壯,本欲前往倭國,與倭女婚配。若悉數運往藪中圩田,心中焉能無怨。

不急。待薊國船隊返航,一切當見分曉。

開春後,薊王攜妃嬪,自山中返回。

話說,一月溫泉暖牀,薊王殫精竭慮。想必嬪妃中,已有多人珠胎暗結。只需靜觀其變,不出三月,當見分曉。

立春之日,又發春賜。提振吏治,爲一年之始。薊國上下,喜氣洋洋。

開年第一朝。薊王冠冕入殿。

環視羣臣,示意左國令士異,誦讀王命。

“孤,少孤,與母相依。一日三餐,典當度日。家徒四壁,猶自發奮。“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又曰:“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孤之所思所想,所作所爲,不過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自並六縣爲國,又增五縣,三百里雍奴藪,再分成七。今已有十六縣。千里國土,五百萬民。民情政事,何其多也。並縣設郡,正當其時。”

誦讀至此,左國令士異,微微一頓。

殿中百官,不由精神一振。薊國五尹,終聞聲落地。

“今,並高陽、鄚縣、文安三縣,爲薊南郡;並北新城、范陽、易縣三縣,爲薊西郡;並方城、安次、臨泃三縣,爲薊北郡;泉州縣併入薊都治下;再並藪中六縣爲薊東二郡:西藪,京沚、雍陽、長蘆三縣設藪西郡,東藪,渠陽、鮑陽、長汀三縣置藪東郡。”

“敢問左國令,何爲薊東二郡?”樓桑令樂隱起身問道。

“由藪西、藪東二郡,合稱薊東。凡言薊東,乃指藪西、藪東二郡之地也。”左國令士異答道。

“換言之,將不設薊東尹一職。”酈城令郭芝,起身試言道。

“自然要設。”劉備笑答:“以西爲貴。藪西郡守,便是薊東尹。藪東郡守,乃爲副貳,另置郡守。”

薊都尹婁圭,心領神會:“主公之意,設薊東尹統領藪中六縣,並主西藪三縣之政。另設副貳之守,主東藪三縣之政。”

“正是此意。”劉備言道:“藪西郡守,稱薊東尹。藪東郡守,稱藪東(太)守。”

“原來如此。”百官紛紛點頭。薊東尹,統領藪中六縣,而藪東三縣,另設太守主政。爲副貳,位在薊東尹之下,稱“藪東守”。

依然是五尹。

薊都尹,秩兩千石,銀印青綬。兼領薊王宮中庶子。

想必新設四尹,品秩當與薊都尹婁圭比同。薊國終見二千石太守。

一詔誦畢。

左國令士異又取詔書,徐徐展開。

百官皆拭目以待。

163 百夷來朝175 茱萸託思1.32 織蓆販履126 諸事不宜1.78 顧全大局163 戾氣摧城117 無人清白165 往昔之約123 溫泉別館199 必有其子1.67 六尺之孤1.40 重整旗鼓195 回京在即102 平波水砦1.59 增益人生157 江淮上甲51 流民來附122 養虎成患41 細數家珍1.30 一書在手158 顛倒黑白15 正視己心14 西域風雲1.3 風潮不減127 先入爲主212 不請自來140 祓禊之會1.43 樓桑特產1.6 網開一面127 三面合圍1.60 接風洗塵1.276 命喪宮門139 不爭正妻144 迎刃而解1.98 水火相濟138 清波滌塵1.22 薪盡火傳131 深閨待嫁122 破而後立139 與民爲伍129 欺君太甚191 天下雄兵1.28 火燒長社41 不爲已甚174 夜半十分1.4 陰陽連環1.60 八關都邑1.228 石來運轉109 黑山飛燕11 豔后無忌178 一門爭義1.50 試釘馬掌146 鑄軌直道1.57 樓桑武卒130 南廣陽城1.27 託妻寄子1.78 河北豪傑12 半城煙火196 少年無拘175 菩薩女蠻1.49 生者如斯128 魚遊燋釜1.38 一日成鹽1.256 茅塞頓開1.33 同舟共渡1.66 象軍初立140 守土有功1.49 將計就計1.24 犬鹿相狎103 兵發西進1.54 薊國四師1.39 火雨焚城1.89 薰蕕異器129 山海之盟1.3 香消玉損1.67 畫地爲牢103 人力秧機1.28 帝王家事166 猛獸鬥場219 一身是膽108 天下名騎13 敲山震虎1.24 多多益善1.33 代父上疏16 乾坤倒懸181 薊王獻寶18 如芒在背107 太上皇權137 和氣生財166 落子無悔132 千里送藥1.244 徒有虛名197 因時而化173 絲路流金133 侵掠如火221 大秦魚麗167 王化之基168 面面俱到18 張家小胖1.67 窺其門徑
163 百夷來朝175 茱萸託思1.32 織蓆販履126 諸事不宜1.78 顧全大局163 戾氣摧城117 無人清白165 往昔之約123 溫泉別館199 必有其子1.67 六尺之孤1.40 重整旗鼓195 回京在即102 平波水砦1.59 增益人生157 江淮上甲51 流民來附122 養虎成患41 細數家珍1.30 一書在手158 顛倒黑白15 正視己心14 西域風雲1.3 風潮不減127 先入爲主212 不請自來140 祓禊之會1.43 樓桑特產1.6 網開一面127 三面合圍1.60 接風洗塵1.276 命喪宮門139 不爭正妻144 迎刃而解1.98 水火相濟138 清波滌塵1.22 薪盡火傳131 深閨待嫁122 破而後立139 與民爲伍129 欺君太甚191 天下雄兵1.28 火燒長社41 不爲已甚174 夜半十分1.4 陰陽連環1.60 八關都邑1.228 石來運轉109 黑山飛燕11 豔后無忌178 一門爭義1.50 試釘馬掌146 鑄軌直道1.57 樓桑武卒130 南廣陽城1.27 託妻寄子1.78 河北豪傑12 半城煙火196 少年無拘175 菩薩女蠻1.49 生者如斯128 魚遊燋釜1.38 一日成鹽1.256 茅塞頓開1.33 同舟共渡1.66 象軍初立140 守土有功1.49 將計就計1.24 犬鹿相狎103 兵發西進1.54 薊國四師1.39 火雨焚城1.89 薰蕕異器129 山海之盟1.3 香消玉損1.67 畫地爲牢103 人力秧機1.28 帝王家事166 猛獸鬥場219 一身是膽108 天下名騎13 敲山震虎1.24 多多益善1.33 代父上疏16 乾坤倒懸181 薊王獻寶18 如芒在背107 太上皇權137 和氣生財166 落子無悔132 千里送藥1.244 徒有虛名197 因時而化173 絲路流金133 侵掠如火221 大秦魚麗167 王化之基168 面面俱到18 張家小胖1.67 窺其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