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三江平原

bookmark

李自成淡淡笑道:“除了杜爾伯特步,整個科爾沁,差不多都歸順了。”

“都歸順了?”李信大喜,科爾沁是滿清的盟友,這些年來,沒少隨着滿清的騎兵入侵漢地,皇親征以來,不過半年時間,滿清滅國,科爾沁歸順,北方邊患基本解除……

“邊患暫時是解除了,但要徹底解除,還是任重道遠,”李自成道:“北方的草原,遊牧民族向來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滿清滅了,科爾沁降了,但誰也不能保證,草原會不會出現新的遊牧部落,況且,大漠以北,還有幾個蒙古人的部落,李愛卿,鎮守東北地區,任務還是不輕呀!”

“臣明白!”李信知道,以皇的性子,天命軍的步伐,絕對不會停留在安東都督府,在皇的心,大明時代的奴兒干都司,甚至漢唐時代的西域,恐怕也是早裝在皇的腦了,“皇,戰爭結束後,只有拓北團參與遠征嗎?拓北團不過三個千戶,即便完成征伐,也很難長期佔領,徹底轉化爲漢地……”

“朕明白愛卿的心思,北方的草原,永遠是遊牧民族的樂土,只要華夏不能控制着所有的草原,遊牧民族遲早還會興起,”李自成苦笑,“可是,征服一塊土地之後,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銀子和人力,才能實現掌控,至於歸化爲漢地,則是需要更長的時間,華夏本身不是遊牧民族,難以承受戰爭本身的巨大消耗,窮兵黷武,對國家未必是好事,大秦、大隋,是很好的例子……”

“皇說得是!”李信微微有些失望,不過,他也有些慶幸。

與朝政相,皇更喜歡征伐,但皇沒有窮兵黷武,國家有張有弛,纔是長久之道,新徵的土地,牧民居多,的確需要消化、鞏固。

“李愛卿,朕很快便要撤軍回京,第三營的五個師,可是要護衛着東北的大片土地……”

“臣知道,臣會將重兵駐紮在北面要道,”李信道:“皇,這次北征,科爾沁部有大量的戰馬,草原的三支騎兵,要不要擴編?”

“不用,”李自成道:“除了大漠以北的蒙古各部,整個東北,都是小部落,一盤散沙,征伐他們不是需要強大的騎兵,而是時間和耐心,還有大量的官,最好能遷入一部分漢人……”

“皇,那多餘的戰馬如何處置……”

“先保證第五師戰馬充足,戰馬的數量應該稍稍大於士兵的人數,以免戰馬出現戰損,此外,保證拓北團人均四匹戰馬,第四師已經有兩個團在操訓馬術,讓他們轉爲騎兵吧,東北的土地面積大,需要大量的騎兵來管理,”李自成又道:“剩餘的戰馬,包括馬駒,全部集在遼河套放牧,由第三營管轄,除了牧馬人,任何人不得染指。”

“臣遵旨!”

“朕讓北海艦隊在金州旅順口駐軍,整個遼南基本不用駐紮軍隊了,”李自成已經在做戰後部署了,“除了朝#鮮邊界需要少量駐軍,第三營的重心,除了瀋陽城,便是北面的安東都督府和西北方向的興安都督府。”

“臣明白,遼寧省都是漢人,不出一兩年,只要個府縣平穩,會恢復真正的漢地!”

李自成很滿意“恢復”這兩個字,遼寧省差不多是大明時代的遼東都司,大明經營了數百年,百姓都是漢人,只是被滿清侵佔了一段時間,現在終於回家了。

他看了李信一眼,“李愛卿可知,爲何遼寧立省,而興安、安東都是都督府?”

“皇早知道,遼寧省的地域,都是漢人,一兩年過後,便和關內的諸省無異,”李信道:“興安、安東兩地,漢人數量不足,歸化異族需要時間,皇,等到這些地方真正歸化爲漢地,也是要立省吧?”

“愛卿明白好,”李自成笑道:“東北這三塊土地,都需要穩定,但穩定的方式有所不同,遼寧省內,只要給百姓分發土地,按照關內的賦稅標準徵稅,便會自動迴歸漢地;興安都督府、安東都督府,朕打算逐步禁止牧民飼養戰馬,解除他們的武裝,加關內的商人出關,不出十年,能將牧民限制在土地……”

“皇聖明!”

“這只是朕的設想,能不能實現,還需要愛卿和三大騎兵,如何壓制這些新徵之地,如何把握火候,愛卿需要把握一個‘度’,”李自成道:“等到他們離開了戰馬,習慣了畜牧、定居的生活,歸化也初步完成了。”

“臣會銘記於心!”李信思索片刻,道:“皇,大規模的戰爭之後,臣能不能向北方拓展?如果拓展,又如何配合拓北團?”

“向北拓展,還是以拓北團爲主,先將安東都督府的東南征服了,直達大海,接應北海艦隊,”李自成思索,第三營將士超過十萬,如果小規模向北方拓展,也不是不可以,“等到拓北團騰出手手來,他們會順着黑龍江向東北方向發展,第五師根據具體情形,可以向正北方向拓展,暫時以黑龍江爲限。”

他一直有一個一個疑問,是安東都督府以北、黑龍江以南地區的行政設置。

如果像後世的央之國那樣,只有一個黑龍江省,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央之國的黑龍江省,只有黑龍江的遊,下游及出海口都不在黑龍江省之內,甚至不在央之國的管轄之下,所以偌大的東北,竟然沒有出海口。

華夏現在進入東北以後,一定要掌控黑龍江的出海口。

如果將阿速江(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的下游,全部劃歸黑龍江,則黑龍江的地形太過怪異,最北端黑龍江的出海口,也是大明的奴兒干城,應該是黑龍江省的經濟心,然而它距離黑龍江省的西南部,實在是太遠了,似乎北京至黑龍江省的西南部還要遠。

如果強行將這些地廣人稀、距離太遠、化沒有多少聯繫的地區,強行劃入同一個省份,這個省內,不會有太高的向心力,在交通並不完善的今日,南部的政治心,完全沒有辦法掌控北方的經濟心。

今日李信問到第三營能不能向北方發展,李自成觀看地圖的時候,忽地有了新的靈感,杜爾布特部位於安東都督府的松原、塔安兩府的正北,孤懸在興安都督府的東北,如果將這片區域劃入安東都督府,同時長春府也向正北發展,一直延續至黑龍江,圖形較完整了。

將來的黑龍江省,南方只剩下黑龍江、松花江、阿速江(烏蘇里江)、興凱湖合圍的三角區,加阿速江、黑龍江以東的大片土地,一直延伸至黑龍江口……

這樣的黑龍江,東北與西南方向,行程會減少數百里,既保住了下游出海口,又能增強省內的凝聚力。

這樣一來,長春府將不再是安東都督府的的地理心,如果條件許可,將來應該將首府向偏北方向遷移。

至於黑龍江以北,從大明早期的地圖看,衛所主要還是集在黑龍江的下游,北部是大片的空白,不是地廣人稀不值得建立衛所,便是因爲嚴寒等原因,根本是無人區。

鞏固了黑龍江的南岸,將來纔有可能向北延伸、拓展。

黑龍江下游的南岸,將包括興安都督府、安東都督府,以及暫時尚不存在、但遲早會存在的另外一個都督府,三省並立,平行向北推進。

李自成看着黑龍江以南的這片三角區,被三江一湖包圍,估計交通不會太好,正想着要不要江這片區域一併劃入安東都督府,未來的黑龍江省,只保留阿速江、黑龍江以東的部分,它在心默默唸叨着,忽地身子一震。

此處不是三江平原嗎?

夾在黑龍江、松花江、阿速江之間,到處都是平原、溼地、沼澤地,有名的北大荒,一旦開發出來,會是華夏的北大倉……

央之國的東北大米,有幾人沒有吃過?

只要開發出三江平原,東北地區的糧食,很可能地解決,遊牧民族更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開發三平原,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以及糧食供給的保障等等,央之國開發三江平原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機械,基本是靠人力……

央之國能行,華夏爲何不行?

李自成明知道開發三江平原,將是一家非常困難的事,但天主既然給出這個機會,爲了華夏,他當然不可能放過,哪怕開發的速度慢些……

有三江平原做保障,他征服東北的信心更足了。

李信見李自成一直對着地圖發呆,一時不敢說話,等到李自成回過身來,方道:“皇,臣將如何向黑龍江推進?”

“朕會讓騎兵儘快征服杜爾伯特部,然後留下鷹騎兵駐守,”李自成道:“如果條件許可,明年開春天暖之後,鷹騎兵向正北,從小興安嶺以西向黑龍江推進,第五師沿着瀋陽、長春之間的官道,從小興安嶺以東,向黑龍江推進……”

“臣遵旨!”

第837章 人生壯年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070章 華夏一統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15章 二妹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127章 選擇第642章 雷鋒效應第683章 特殊的賞賜第666章 招撫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737章 武侯祠第209章 軍歌嘹亮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1141章 當道者死第1310章 願者上鉤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315章 邊界貿易第330章 大建設第820章 一座空營第1186章 孝端太后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80章 築城第435章 禮物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120章 不對稱戰爭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222章 終於問世了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999章 清水報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072章 航海第1章 寧夏驛站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707章 心急如焚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1352章 勝負難料第1211章 三江平原第507章 不是好東西,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957章 哭笑不得第71章 殺強盜第617章 主動立功第526章 王徵的光陰第846章 一日破城第527章 蘭州新城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2章 城南古廟第1307章 現代化國都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1335章 還是要親征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513章 通婚總督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401章 婢子有那麼不堪嗎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988章 阿濟格的心思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264章 送不出去的銀子第1243章 靖國公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8章 賣身爲奴第74章 賜死第337章 肩上的膽子第33章 盜賊起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601章 竊竊私語第545章 鑲黃旗第410章 夢魘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354章 堅決殲滅
第837章 人生壯年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070章 華夏一統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15章 二妹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127章 選擇第642章 雷鋒效應第683章 特殊的賞賜第666章 招撫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737章 武侯祠第209章 軍歌嘹亮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1141章 當道者死第1310章 願者上鉤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315章 邊界貿易第330章 大建設第820章 一座空營第1186章 孝端太后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80章 築城第435章 禮物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120章 不對稱戰爭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222章 終於問世了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999章 清水報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072章 航海第1章 寧夏驛站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707章 心急如焚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1352章 勝負難料第1211章 三江平原第507章 不是好東西,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957章 哭笑不得第71章 殺強盜第617章 主動立功第526章 王徵的光陰第846章 一日破城第527章 蘭州新城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2章 城南古廟第1307章 現代化國都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1335章 還是要親征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513章 通婚總督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401章 婢子有那麼不堪嗎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988章 阿濟格的心思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264章 送不出去的銀子第1243章 靖國公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8章 賣身爲奴第74章 賜死第337章 肩上的膽子第33章 盜賊起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601章 竊竊私語第545章 鑲黃旗第410章 夢魘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354章 堅決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