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隱隱擔心

bookmark

李自成一路走來,心一直在揣摩着唐啓泰的心思,這個唐啓泰,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員,他是否合適擔任新的宜陽知縣,如果合適,自己該如何說服他?

天命都督府沒有專門機構,用於勸降大明的官員,李績、李信、劉宗敏他們都出徵在外,李琬雖然頂着禮樂司副使的名頭,但畢竟太年輕,與李信不是一個層次的人,很難去解決這樣的人怪人。!

進入縣衙,駐守的士兵搶着向李自成行禮,李自成點點頭,讓他們將唐啓泰帶過來,他要親眼看看,唐啓泰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值不值得在他身花時間。

李自成直接去了二堂的小廳,不消片刻,便有士兵將五花大綁的唐啓泰帶過來,他端坐在主位,自顧打量着唐啓泰。

唐啓泰被關了大半夜,到現在滴水未進,又被捆得跟糉子似的,渾身不舒服,此時看到自己平日的位置,被天命軍這位不知名的軍官佔了,有心要罵兩句,但掃了李自成一眼後,心卻是一陣悸動。

座椅的人,隱藏着一種攝人的氣魄,唐啓泰如同被一張無形的力量從頭領罩住,渾身都是不自在。

昨夜面對李績,唐啓泰還能侃侃而談,完全將李績當做流寇的小頭目,今日在這陌生人面前,他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不怒自威!

這個陌生人,究竟是誰?

唐啓泰感受到,無形的壓力山大,他避開李自成的目光,低下頭調整好心緒,方纔勇敢地擡起頭,直面對面的人,凌然不可侵犯!

但唐啓泰很快敗下陣來,他實在不明白,在這個年輕的流寇頭目面前,自己爲何底氣不足,明明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李自成明白,唐啓泰的心,此刻肯定是焦慮不安,身子扭動不安,無意間出賣了唐啓泰的內心,便不說話,只是直視着唐啓泰,似乎要將唐啓泰的五臟六腑解剖了。

唐啓泰面色一凜,勉強穩住心智,冷聲道:“你是誰?”

“在下李自成,天命軍的大都督,”李自成終於等到唐啓泰說話了,他面一鬆,淡淡笑道:“唐知縣,這半個晚睡得好嗎?有沒有什麼感悟?”

唐啓泰微微皺眉,“感悟?”

李自成只得開導他,“唐知縣現在還認爲,天命軍是流寇嗎?”

唐啓泰面色一變,卻是昂起頭,微微睨着雙目,“這有什麼不同嗎?”

“從字面看,流寇重在‘流動’,但並非所有的人,都是被明軍攆得到處流動,”李自成道:“對天命軍來說,是不是流寇,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一樣都是反對朝廷,但對於唐知縣來說,卻是差別很大,流寇入城,必定大大殺戒,知縣及衙門的官員首當其衝,城的士紳大戶,亦是很難倖免,”他盯着唐啓泰的雙目 ,幾乎是一字一句,“或許這些人是枉死的,‘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唐啓泰冷冷一笑,道:“本官早沒有將生死放在心,宜陽城破,本官沒打算活着!”

“本都督知道,唐知縣不懼生死,宜陽縣內也沒有家眷受到斜迫,”李自成的面,完全是一片和煦的春風,像與多年不見的朋友在拉家常,“可是,唐大人在宜陽爲官,難道宜陽沒有值得珍惜、值得留念的東西?如,情投意合的士紳,受苦受難的百姓……”

唐啓泰遲疑了一會,還是搖搖頭,“本官既然下了必死之心,這些後事,本官也是管不着了,希望你們善待城內的士紳百姓……”

“唐知縣讀的是聖賢之書,算不關心百姓,難道沒有好之心?”李自成淡淡地道:“宜陽城破,唐知縣終究是失敗了,打敗你的天命軍,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爲何我們不承認是流寇?還有,天命軍的火器,朝廷的還要犀利,究竟是自己製造的,還是從海外購買的?世既然出現瞭如此犀利的火器,對朝廷又有什麼樣的影響?能不能爲朝廷朝廷所用……”

李自成一連串的疑問,讓唐啓泰想起了昨晚的疑問,不過,他心明白,天不會掉下餡餅,這個年輕人,一定會有企圖,遂他搖搖頭,“一個將死之人,還會有什麼好之心?”

“活着總會是美好的,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人生便已結束,身後事只能由後人去談評,”李自成一直是雲淡風輕的,“算唐知縣不關心屬地的百姓,那你的四大護衛呢?還有遠在京師的家眷,你覺得,朝廷會善待他們?”

唐啓泰臉變色,勃然道:“你說什麼?”

“沒什麼,只是提醒唐知縣而已,”李自成感覺到,自己已經撬動了唐啓泰的內心,便悠悠地道:“你以爲自己一死,朝廷會公正地對待你的家眷,安撫你的屬下?”

“你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李自成道:“唐知縣想要赴死,本都督會成全你,更不會爲難一個將死之人,不過,在處決唐知縣之前,想請唐知縣最後看看宜陽縣的百姓,還有你以前的屬下,不知唐知縣是否有興趣?”

唐啓泰思索片刻,終是點點他,他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會怕這個年輕的大都督玩什麼花招?

…………………………………………………………………………

整個河南府,似乎一夜之間變了天,到處都是流寇,除了洛陽,好些州縣都直接感受到強大的壓力,永寧知縣武大烈,一面向洛陽求救,一面組織人手,加強城防。

城內只有一個百戶的士兵,武大烈找到百戶官孫世英,但孫世英支支吾吾,他雖然支持抗賊,然而手的兵馬,他自己清楚。

武大烈知道孫世英的貓膩,實際這已經不是秘密,朝廷的糧餉不足,又不能及時發放,如果士兵滿員,最終的結果,是所有的士兵都會餓死,採用吃空餉的方式,從朝廷騙取一些糧餉,至少還能維持六七十人的編制。

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要追究責任,也是先追究朝廷欠餉的責任,武大烈咬着牙,從縣庫撥出銀子,讓孫世英將逃亡的士兵找回來,以前的欠餉暫時不論,從今日起,保證不會欠糧欠餉。

僅僅這樣還遠遠不夠,才一個百戶的守軍,即便是滿員,也無法對付流寇的人海戰術,武大烈將城內的衙役捕快、士紳家的府丁組織起來,又從城內招募了部分壯丁,勉強湊了一個千戶的編制。

除了士紳家的府丁,由各自的士紳發放糧餉,衙役捕快、招募的壯丁,都需要武大烈發放糧餉,但縣庫基本空虛,武大烈只得將交的賦稅挪用了,將來如何籌款補齊這部分稅款,現在已經顧不得的,如果不能守住永寧城,別說稅款,連人頭都要搬家。

武大烈的自保措施,得到城內士紳的支持,流寇每至一處,到處殺人放火、奸#淫擄掠,大戶人家十室九空,保衛城池,是保護自己。

退居鄉里的明南京吏部驗封司主事張鼎延,給了武大烈最大的支持,家的府丁全部拿出來,向縣衙捐了三千兩銀子,自己還向武大烈求戰,要求把守一座城門。

縣衙的武官員,也是同仇敵愾,他們不一定是真心支持武大烈,只是害怕流寇,大敵當前,城的官員、士紳,必須團結在知縣武大烈的周圍,只有抱團取暖,纔有可能擊退流寇,讓永寧城免遭屠戮。

得到城內一致的支持,武大烈躊躇滿志,對於守住永寧城,他原本只有三成把握,現在陡然增加到六成,如果再將城內外的百姓發動起來,完全有可能讓永寧城躲過一劫。

他安排城內外的青壯,去城外砍伐樹木、搬運石塊,用作防守的器械,又讓百姓貢獻出家有限的菜油,這些菜油有過登記,只要永寧城不失,官府將來負責償還。

前提條件,是保住永寧城,百姓的利益,同樣捆綁至官府的戰車,要想維護自身的利益,必須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協助官府守城,必要的時候,官府還會徵調百姓幫助搬運守城器械。

武大烈親自駐守北城,張鼎延守南城,都司馬有義守東城,守備王正已守西城,每座城門有兩個百戶的士兵,另外兩個百戶,留做預備,萬一那一面城門出現險情,他們向哪一個方向增援。

趁着流寇尚未來到永寧縣,武大烈讓把守城門的各位主將,抓緊時間操訓士兵,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多操訓一日,士兵的戰鬥力會增加一分!

有人向武大烈建議,城內有萬安王府,王府內有不少護衛兵,可以協助守城,以王府的富庶,應該可以拿出部分錢糧,犒勞守城的士兵。

武大烈認爲不錯,如果萬安王將王府的護衛兵獻出來,加用錢糧犒勞守城的士兵,保住永寧城不失的可能性,又會增加兩分,即便萬安王不願犒勞守城的士兵,至少要將王府護衛隊貢獻出來,在流寇面前,大家是同一條繩索拴住的螞蟻,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他將操訓士兵的任務,交給新任的百戶官,親自帶着數名親衛,前去拜會萬安王朱採崿,但是,與城內士紳的態度完全相反,王府拒絕提供任何支持。

朱採崿認爲,王府護衛隊是爲了保護王府而存在的,屬於王府的私人衛隊,守城則是地方官府的事,現在城內亂糟糟的,如果將王府護衛隊調走,那王府的安全,由誰來負責?

至於錢糧,朱採崿更是一口回絕,王府依靠地租,勉強維持運轉,要養活王府的人口,已是捉襟見肘,哪裡還有餘糧?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永寧城保不住,萬安王府豈能逃過被洗劫的噩夢?武大烈準備了一肚子的話,卻沒能說服朱採崿,極度失望地離開萬安王府,他第一次隱隱爲永寧城擔心。

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第309章 東征隴右(十五)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75章 親戚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1261章 阿拉幹第1159章 只有漢人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217章 撫臺衙門的人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107章 北川縣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471章 吃裡扒外第1149章 滿人的血第782章 二夫人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948章 裡應外合第621 渡江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703章 家中無人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870章 大戰場第928章 最溫和方式第397章 意外重逢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514章 漢清局第111章 白費心第370章 真正的東主第126章 編外學子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102章 三天時間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842章 馬坡的槍聲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1145章 饒餘郡王府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821章 孟家莊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268章 初試鋒芒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837章 人生壯年第1227章 琉球法司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583章 城外相見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481章 羊奶子溝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1267章 原來是熟人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891章 最後一次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495章 最大的商人第776章 反戈一擊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968章 主動服侍第273章 不再 糾結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912章 不做他想第140章 嫡出庶出第1132章 狡猾的多爾袞第1227章 琉球法司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090章 蘇迪雅第379章 解脫?幸福?第67章 夜談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832章 贖身第155章 莊浪衛第250章 遊牧部落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17章 家規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1256章 緬甸省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837章 人生壯年第769章 二兩賞銀第180章 罪惡和血腥
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第309章 東征隴右(十五)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75章 親戚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1261章 阿拉幹第1159章 只有漢人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217章 撫臺衙門的人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107章 北川縣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471章 吃裡扒外第1149章 滿人的血第782章 二夫人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948章 裡應外合第621 渡江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703章 家中無人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870章 大戰場第928章 最溫和方式第397章 意外重逢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514章 漢清局第111章 白費心第370章 真正的東主第126章 編外學子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102章 三天時間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842章 馬坡的槍聲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1145章 饒餘郡王府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821章 孟家莊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268章 初試鋒芒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837章 人生壯年第1227章 琉球法司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583章 城外相見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481章 羊奶子溝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1267章 原來是熟人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891章 最後一次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495章 最大的商人第776章 反戈一擊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968章 主動服侍第273章 不再 糾結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912章 不做他想第140章 嫡出庶出第1132章 狡猾的多爾袞第1227章 琉球法司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090章 蘇迪雅第379章 解脫?幸福?第67章 夜談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832章 贖身第155章 莊浪衛第250章 遊牧部落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17章 家規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1256章 緬甸省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837章 人生壯年第769章 二兩賞銀第180章 罪惡和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