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華夏一統

bookmark

朱媺娖嫁給周世顯的事,在北京城內引起了轟動,朱媺娖畢竟是前朝的公主,容貌上自然是不錯的,如果新皇收用了,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她也是新朝華夏的戰利品之一。請百度搜索()

永昌帝不但沒有收用朱媺娖,還將她嫁給原先的駙馬周世顯!

難道朱媺娖是醜八怪,新皇實在看不上?

許多好事之人忍不住好奇,都想看看朱媺娖的相貌,她究竟生得有多醜,恐怕醜得不敢見人吧?

早先羨慕周世顯的人,忽然同情起他。

但《清水報》上刊登了朱媺娖嫁給周世顯的事,內容就非常詳盡了,或許作者的文筆不錯,不但寫出了朱媺娖的心思和幸福,還描述了朱媺娖的相貌,文章的最後,還有一張朱媺娖正面照的插圖,據說是徵得朱媺娖、周世顯同意後,才公開刊登的。

風聲不知不覺就轉了調。

周世顯不過是交通部不入流的小官,他何德何能,娶了漂亮的朱媺娖?

即便朱媺娖沒有報紙上那般漂亮、水嫩,至少還有一個前朝公主的身份,罵周世顯小人得福,罵朱媺娖不該一朵水淋淋的鮮花,怎的插在周世顯這泡牛糞上……

更多的人,卻是替李自成惋惜。

華夏的百姓,從來不缺少獵奇!

李自成並沒有看這一期的《清水報》,他一直再等待雲貴前線的訊息,雖然李績每隔兩日就會傳回一份軍報,軍報上基本上都是戰線再向西南縱深推進,但只要戰爭沒有結束,他就放心不下。

不過,雲貴的戰事,眼看着就要進入尾聲了,他不用親自出徵了,只是向雲貴派出大量的官員,囑咐這些官員們,儘快恢復當地的秩序。

二月十二,李績終於傳來李自成最想要的一份軍報。

這份軍報,除了彙報結果,還將有功將士的姓名,以及雲貴目前的狀況,非常詳盡地列出來了,因爲內容太多,李績並沒有使用信鴿,而是讓傳令兵以“八百里加急”的快報傳至北京的。

有功將士的數量太多,李自成只是掃了一眼,將來交給國防部去核實,他最關心的,乃是雲貴當前的局勢。

雲南、貴州兩省終於臣服,只要派出文官赴任,或者留用一部分地方官員,便能將雲貴的形勢穩定下來,然後在駐軍的協助下,逐漸歸化當地的夷人。

雲貴與甘肅、青海、四川不同,當地的漢人並沒有數量上的優勢,除了昆明附近,便是貴州的首府貴陽,也是夷人的數量遠遠大於漢人。

不過,夷人之中,根據他們與漢人的交往程度、親和程度,也會有親疏之分,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由易而難……

李自成定下一個原則:禁急用緩!

現在沒有國際組織的干涉,沒有列強的武力威懾,他忽然想起,如果說列強,華夏算不算一個列強?

想遠了,李自成忙將思緒拉回來。

幸好上次歸化川南的時候,在成都的西南方向,修築了直通建昌府、攀枝花的大道,只要向南越過金沙江,就可以到達雲南楚雄,然後以楚雄爲中心,東達昆明,西至大理。

四川的東南方向,還有一條南向的道路,自重慶府長江以南的江津縣,一直向南,到達四川省最南部的遵義府,只要突破南面的烏江關,不過二百里便是貴陽,即便山路難行,區區二百里,修築水泥大道應該不是難事。

當初爲了歸化川南而修築的兩條水泥大道,這個時候正好派上用場,在建昌府、遵義府開展的歸化工作,也必定影響着今日雲南、貴州的形勢。

征服雲貴,華夏名義上已經一統,至少將大明時代的基本盤已經掌控在手中,但真正要掌控這些邊疆之地,還是任重道遠,至少雲南、貴州、廣西,甚至川南,暫時沒有多少賦稅,能維持地方上運轉就不錯了,軍費還得朝廷來出。

國力,只有國力足夠強大,才能對內對外征伐!

要儘快歸化當地的各種夷人,宗教必不可少,還要派出傳教士,儘早破壞當地的傳統宗教……

李自成用手在行軍地圖上一點,遵義府距離貴陽,不到三百里,但距離四川成都,卻有千里之遙,還是按照後世的規律,讓遵義府歸屬貴州。

新的貴州省,以貴陽、遵義爲中心,逐漸向外圍歸化,直至與四川、雲南、廣西完全融合爲漢化區;而新的雲南省,則是以昆明爲政治經濟中心,楚雄爲交通中心,更西面的大理,做爲文化旅遊中心……

李自成對照行軍地圖,將雲貴的地理、形勢重新梳理一遍,只要在當地駐軍,應該比想象的要容易一些。

負責管理兩省的主要文官,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李自成沉思良久,決定在當地選定熟悉的人數擔任主官,新的貴州省長,是大明時代的四省總督兼貴州巡撫李若星。

雲南省的情形相當複雜。

先是武定土司吾必奎,趁着張獻忠到達雲南的機會,糾結一部分土司造反,脫離黔國公沐天波的掌控,開始自立。

沐天波調石屏土司龍在田、嶍峨土司王揚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寧州土司祿永命、景東土司刁勳等部,對吾必奎堅決予以打擊,加上張獻忠在側翼的呼應,吾必奎兵敗被俘,遭到殺害,土司被廢。

但沙定洲在征伐吾必奎的戰鬥中,實力逐漸增大,加上迎娶了阿迷州土司普名聲的遺孀萬氏,將蒙自、阿迷兩土司合二爲一,便以生員湯嘉賓(萬氏的妹夫)爲謀主,起兵自立。

直到天命軍第八營來到雲南,才最終剿滅了沙定洲,將主要反叛人員誅殺,平息了叛亂。

沐天波這才意識到天命軍的實力。

天命軍第四營、第九營先後進入雲南,不僅將張獻忠的勢力向南驅逐,也讓沐天波坐臥不寧。

沐天波世受大明國恩,忠於大明朝廷,但隨着貴州、雲南歸屬於華夏,他已經認識到,大明已經成爲過去,不可能再回來了,最終在天命軍壓力下,全師歸順了華夏。

黔國公沐天波、雲南巡撫吳兆元、巡按吳文瀛;楚雄分守副使楊畏知、推官王運開;參與平叛的石屏土司龍在田、嶍峨土司王揚祖、寧州土司祿永命、景東土司刁勳,還有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澤和沐天潤、兒子沐忠顯、沐忠亮等,正在雲南等待華夏朝廷新的任命。

土司參與了吾必奎、沙定洲的叛亂,實在是給了華夏最好的機會。

參加叛亂的土司,必須堅決消滅,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瓜葛,也絕對不會放過,寧可錯殺,不可漏殺!

參與平叛的土司,可以適當以財物、官職獎勵,但土司制度必須廢除,土司們交出軍事、賦稅上的特權,他們的平叛活動,是支持黔國公沐天波、支持已經不存在的大明朝廷,並非支持華夏。

李自成對着複雜而散亂的雲南地圖,實在有些頭疼,因爲地形上的緣故,雲南不僅土司繁多,行政區劃特別零碎。

他最終還是決定,由沐天波出任雲南省長,但廢除原先的黔國公頭銜,不再有世襲罔替的爵位,除非在開疆拓土方面建功。

根據四川歸化異族的習慣,李自成決定重新劃分雲南的行政區劃,將雲南府更名爲昆明府,以原四川巡撫吳兆元爲知府;昆明府西面,是楚雄府,以楚雄分守副使楊畏知爲知府,推官王運開爲法院院長。

兩府之內,取消一切土司,全面實行州縣制。

昆明、楚雄兩府的建立,可以保證雲南省的政治經濟、交通,確保雲南省與北面四川省緊密聯繫在一起,但還遠遠不夠。

土司叛亂,這麼好的機會,李自成怎可放過?

他想起中央之國新疆區長的一句話:漢人再多,都不會發生叛亂的事,發生叛亂事件的,都是異族,不要責怪中央政府加強軍事監管……

或許有些土司永遠不會背叛華夏,但華夏必須在土司存在的地方,留下大量的兵力,爲了減少駐軍等成本,土司必須廢除!

爲了護衛昆明、楚雄兩府,李自成決定,在楚雄的西面,設立大理府,由原雲南巡按吳文瀛爲知府;昆明、楚雄的南方,名稱十分混亂,李自成清楚地記得,後世的時候,這些地方以玉溪煙、普洱茶聞名於世,便立爲玉溪府、普洱府。

雲南地方再無有名望的重臣,知府只能從朝廷派出的官員中任命了,李自成想起,雲南的軍報中,多次提到寧州土司祿永命,便想樹立典型,如果祿永命願意歸化爲漢人,可以出任玉溪知府,也可以選擇來第八營任職,但其餘的土司,在歸化爲漢人之後,最多隻能出任知縣,如果拒絕漢人身份,堅決不允許在官府任職。

其餘的府縣,只能一步步來了。

雲南地形複雜,地方官府根據地形確立邊境,協商解決,無法協商的,由雲南省府決定邊境,報朝廷批准,但不得出現“三不管”的地區。

第1124章 天津號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241章 騎兵的影子都看不到第278章 新思路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568章 拉下水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445章 特殊的羶味第18章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1267章 原來是熟人第1210章 道路優先第744章 祭旗第579章 後半生的心願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535章 跨民族的婚姻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1065章 金屬子彈第1202章 通遼府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217章 撫臺衙門的人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1177章 大禍臨頭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947章 殲滅第1334章 高山小國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1368章 賠償款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280章 龍駒島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218章 禮送出境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657章 改姓第1223章 四面張網第611章 富庶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1212章 心中承認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142章 合作第310章 東征隴右(十六)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1228章 太子李鬆第527章 蘭州新城第643章 兩條腿的牛第1062章 算賬第555章 彩虹橋第156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1246章 護國公第28章 狹路相逢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77章 脣槍舌劍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560章 月亮湖第284章 龍骨木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629章 第八營第580章 重新起航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183章 賭約第1290章 大張旗鼓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904章 宴無好宴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1011章 江南立省第870章 大戰場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834章 二圍開封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137章 有後了第513章 通婚總督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1243章 靖國公第750章 崇禎,你看到了嗎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1142章 額外賞賜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
第1124章 天津號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241章 騎兵的影子都看不到第278章 新思路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568章 拉下水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445章 特殊的羶味第18章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1267章 原來是熟人第1210章 道路優先第744章 祭旗第579章 後半生的心願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535章 跨民族的婚姻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1065章 金屬子彈第1202章 通遼府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217章 撫臺衙門的人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1177章 大禍臨頭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947章 殲滅第1334章 高山小國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1368章 賠償款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280章 龍駒島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218章 禮送出境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657章 改姓第1223章 四面張網第611章 富庶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1212章 心中承認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142章 合作第310章 東征隴右(十六)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1228章 太子李鬆第527章 蘭州新城第643章 兩條腿的牛第1062章 算賬第555章 彩虹橋第156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1246章 護國公第28章 狹路相逢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77章 脣槍舌劍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560章 月亮湖第284章 龍骨木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629章 第八營第580章 重新起航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183章 賭約第1290章 大張旗鼓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904章 宴無好宴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1011章 江南立省第870章 大戰場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834章 二圍開封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137章 有後了第513章 通婚總督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1243章 靖國公第750章 崇禎,你看到了嗎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1142章 額外賞賜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